作者:截教0九千岁
可惜,东林党的如意算盘,终究是要落空。
不就是百万流民吗,哪怕就算是数百万流民,他照样养活的起。
如今,辽东风调雨顺,正好又是夏种的时节,有这上百万流民开垦土地,等到秋收的时候,必然是一次大丰收。
也就是说,只要他提供,足够百万流民吃上几个月的粮食,辽东这边的庄稼就能够收获。
当唐峰回到广宁的第三天,进入辽东的流民潮,达到了一个高峰值。
光是这一天里,就有近十万的流民,通过山海关,涌入到辽东来。
根据探子们的回报,从中原到山海关,这一路上,到处都是流民,粗粗计算的话,就足有近百万。
当得知这个数字的时候,王在晋等人,都被吓了一跳。
不过,当看到,厂卫从关内运来的那数十万石的粮食后,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后,便是眉开眼笑了。
他们之所以担忧,是因为手里头没粮食,害怕养活不了这些流民,从而引发民乱。
可现在,手里头有了足够的粮食,那就另当别论了。
辽东正在全面开发中,到处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而有了这上百万的流民后,辽东的开发速度,将会数倍提升。
“命令辽东各地,全力接收流民,在沿途,开设粥棚,同时,给那些衣衫褴褛的流民发放衣服。”
当唐峰的命令下达后,在第一时间里,便传到了辽东各地。
从广宁到山海关,这一线上,各地的卫所和城池,都打开了仓库,在沿途开设粥棚,发放衣物。
为了防止,有些卫所城池,欺下瞒上,唐峰更是直接派出了数以百计的官吏,带着军队,前往各处卫所。
随着这些绝对忠诚于唐峰的官吏带着军队赶往各处,接收安置流民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在随后的几日里,闯关东的流民数量,终于突破到了百万之数,如果加上之前的那两批流民,光是辽东一地接收的流民,就接近到了两百万。
因为提前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虽然,都是些红薯土豆,但那些个流民,也心满意足了。
当各地卫所,各个城池,接收了数目不等的流民后,便进行统一安排,以以工代赈的方式,来进行地方开放。
天启元年,七月末,大康商号的庞大商队,通过山海关,进入到了辽东。
数千辆马车,组成了一条庞大的长龙。
在这些马车上,装着的,都是各种当下大明最先进的农具,此外,其中还有上千的各类工匠。
这些工匠,都是工部那边送来的,因为得知大康商号的商队往辽东运送农具,工部便将这些工匠托付给了大康商号,请大康商号帮着送到辽东来。
这些工匠,涵盖的行业很多,有精通农具制造的,有精通水利的,有精通水车制造的,等等。
大康商号运送来的那些农具,在第一时间里,便被送到了辽东各处的卫所和城池。
接下来,整个辽东,将会进行一场浩大的农田开垦运动。
为了确保秋收,辽东各地,要赶在夏种结束之前,完成农田开垦,并将种子播撒下去。
至于说种子吗,全部都是唐峰从系统里面兑换出来的,这些种子,比起大明当下的农作物种子,不仅种类多了许多,质量也好上许多。
在大康商号的商队抵达广宁的时候,又有几支北方的大商队也抵达了广宁。
这一时之间,整个广宁,变得越发的热闹起来。
这些商队,无一例外,都是唐峰以他自己的名义邀请到广宁的。
他之所以邀请这些大商队,是要跟他们做一笔交易,而交易的货物,就是那些蒙古的女人和小孩。
这些蒙古人,放在辽东,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成为一个大麻烦,那不如交给别人,比如说这些有着巨大背景的商队。
第264章 研制水泥
广宁城的署衙内。
入座的,除了唐峰和王在晋几个嫡系人员,胡雪岩,还有那几个大商队的东家。
署衙外面,卫兵林立,旁人,不得接近。
这是一场,明朝时期的闭门会议,虽然是一场官商之间的闭门会议,但是,会议的内容,却是旁人所不知晓的。
这场闭门会议,持续了半个时辰。
在走出广宁官署的时候,王在晋的表情有些抑郁,而胡雪岩等几个大商人,则是眉开眼笑。
当日,胡雪岩等人,离开了广宁,在他们的商队离开的时候,这每一个商队,都带走了数千的蒙古妇孺。
城头上,看着那些离去的商队,王在晋犹豫了许久。
“魏公,这样,真的能行吗?”
唐峰同样看着这些商队,在听到王在晋的问话后,他冷哼了一声。
“只需这些蛮人奴役我们汉人,难道,就不允许我们汉人奴役他们吗?”
王在晋站在那里,面对唐峰的质问时,沉底陷入了沉默。
是啊,从秦汉开始起,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便战争不断,当汉民族衰弱的时候,这些游牧民族便会越过长城,入侵中原大地。
而每一次的入侵,对于汉民族来说,都是一场灾难,那些被掳掠去的汉人,过的日子,比之猪狗来都不如。
五胡乱华,汉人,几乎被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给杀的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