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无敌基地 第224章

作者:fgghk

其实原时空1949年的渡江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在横渡长江后,也有几万人中招,感染了血吸虫病。拿破仑军队在非洲的时候,士兵也曾染上这种病。不过这两支军队的疫情感染都没有改变历史,曹操却很倒霉,被血吸虫病夺走了统一天下的梦想。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共合国建立初期,全国长江中下游13个省市无一幸免,患病者高达1000多万,仅仅江西某县一地,就有3000多人死在这个寄生虫病上。周围20多个村庄被毁灭,1。4万多亩田地彻底荒芜无人耕种。很多村庄男人全都死了,剩下的几个妇女也是奄奄一息。一片“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景象。共和国以举国之力花了20年才基本上搞定了这种瘟疫。

......... ......... .......

要搞定这种瘟疫,必须有强力的政府和现代医学技术,两者缺一不可。本位面的华夏有了姬云这个携带着基地的挂哔,自然就不用等那么久。在解放军还没有南下的时候一个个的分基地就已经开始了动作,对于各个基地辖区内部的这种寄生虫开始了清楚。

之后伴随着解放军的南下,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被投入到了这一项工作当中去,有着分基地直接管辖的地方这种寄生虫已经到达了快要灭绝的边缘了。

而且不单单是血吸虫病,只要是人为可以消除的疫病分基地都展开了治理,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好几场瘟疫和蝗灾还没有盛行起来,就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特别是这一次基地完成升级之后,那些原本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的病毒,在科社党现在远超世界水平的科技面前也一一得到了处理。

使得各个基地的直辖范围之内,因为各种病症丧失生命的人数大量的少了下来,不过有些地方依然难以覆盖的到。

求鲜花……。

第291章:治黄工程(1)

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对于有些疾病已经变得相当陌生了,很多人对于自己爷爷奶奶那辈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也已经相当的不了解了。

不过这却也是一种好事,毕竟越是让人闻风丧胆的疾病那就越少越好,谁又会喜欢这种东西呢?

卢怀远在做完调查之后便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当中继续开始了他的学习和工作,不过此时的他在报纸上面看到了一个让他十分感兴趣的消息“治黄工程”。

此时华夏北方的黄土高原上面,原本千沟万壑的黄土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原本直接赤…裸出来的黄土地上面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绿色的植被,使得整个“三二三”大地都变成了一片翠绿的样子。

如果有人观察前后的卫星图片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五月份正式树木的枝叶最繁茂的时候,这些栽种下去不久的树木却也已经改变了这片土地上的环境,这些树木全部都是人工种植下来的,自从1929年开始科社党就开始向这里分派劳改犯人,来这里对黄土高原的环境进行改造,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这里的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姬云正带着一群人在离黄河不远的一个地方观察着这片种植下去的防护林。

“这些树全部都是新品种吧,我以前都好像没有见过呀?”姬云看着眼前这些短短三年时间就已经涨到了八九米高的树木,略微有些疑惑的问道。

“没有错,姬总在这一片区域我们种植的树木全部都是我们新培育的品种,这些树种相比起原始的品种外不但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这种树木的生长时间更快,寿命更长,根系更加发达,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在边上这一次随行的林业部门的副部长对这些树木开始了详细的解说。

姬云也是相当认真的听着,毕竟对他来说这些没有见过的树种也是相当的新奇的。

黄河是华夏文明之源,是华夏的母亲河,但是这条河在养育了中国人的同时,也给华夏人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的灾难。

黄河是一条很暴力的河流,长久以来,黄河就像是个侵略者,把北自海河南至淮河整个华北平原上的大小河流几乎全部蹂躏了一遍或几遍。黄河一旦决口泛滥,就会抢夺这些倒霉蛋的河道强行改道,黄河泛滥时携带大量泥沙的洪水涌入这些河流的河道,就将其河道淤塞,不少大河就是这样被先变成小河,最后直至消失。

自从有明文记载的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伴随着对周边河道的蹂躏,黄河给两岸民众带来了无数次洪灾,自唐以来,几乎每隔三年就有一次大的溃堤泛滥,其他小规模的溃堤决口几乎年年都有,而中下游的悬河态势几乎时时刻刻威胁着两岸的民众,根据考古发掘显示的洛阳城下,竟然还有六七层各个时期的洛阳旧城遗址,洛阳几乎是和黄河的河道同时在长高。

第291章:治黄工程(1)-->>(第1/2页),

伴随着对周边河道的蹂躏,黄河给两岸民众带来了无数次洪灾,自唐以来,几乎每隔三年就有一次大的溃堤泛滥,其他小规模的溃堤决口几乎年年都有,而中下游的悬河态势几乎时时刻刻威胁着两岸的民众,根据考古发掘显示的洛阳城下,竟然还有六七层各个时期的洛阳旧城遗址,洛阳几乎是和黄河的河道同时在长高。

自满qing中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决口日渐频繁。据统计,清初至鸦片战争近200年间,黄河决口达361次,平均约每6个多月一次,与明代平均约7个月决口一次相比,总体来说可谓每况愈下。

在原时空的一段时间,有种似模似样的流言,说黄河之所以经常改道,是因为滥砍滥伐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但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至少并不完全。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确实有一定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黄土高原本身,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泥沙含量甚大。因为整个华北平原几乎都是黄河冲积出来的,当然海河、滦河等水系也有些许贡献,但比之黄河还差得很远。华北平原形成的那个时候,别说人类,就连猴子都没有出现。

也就是说,哪怕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哪怕把人类全部赶出黄土高原,也不能彻底解决黄河决口和改道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管齐下:从下游开始制造人工新河道,黄土高原地区大量建造淤地坝,并退耕还林还草,全面改变农业结构0

几千年以来华夏人一直和黄河做着不断的斗争,但是一直到21世纪黄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虽然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黄河80%的河段在非汛期的时候已经变得清澈了起来(真事今年的),但是黄河的隐患依然非常严重,不说什么别的,单是黄河中下游的悬河问题就够让人头痛的了。

毕竟高出了地面七八米的距离的河床万一遇上什么事情,那都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

所以趁着这一次全国的大变革,以及集村并寨活动的开始,姬云就打算来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整个黄河流域从头到脚的进行一次改革。

而现在在黄土高原地区正在进行的植树造林活动,正是这一场庞大的工程中的一部分,现在在整个黄土高原只要是在黄河两岸的地方,距离河边两到三公里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没有人生活的。

这些地方全部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树木,这些树木全部都是基地生产的树苗,除了可以创造不错的经济利益之1.6外,这些树木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存能力强,甚至可以说埋到土里之后不用再管也能够活得下来!

所以短短的三年时间,黄河两岸以及黄土高原上大片的地方,都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大变了模样,当然了在这期间的投入可也不少,这甚至引来了不少人的反对。不过姬云依然是决然的展开了这项工程。

相比起黄河上游轰轰烈烈的植树活动,黄河中下游进行的工作那就更加的浩大了。

5月3日,在河南开封一片面积庞大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重型机械,在这些机械的运作下原本平整的地面上被挖出了一道道最大的壕沟。

而此时代距离工地不远的地方,一场采访正在那里进行着。

求鲜花……。

第292章:治黄工程(2)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未来黄河》专题节目,我是央视记者澹台明月,我正在开封黄河大堤上……”充满御姐气质的澹台大记者在摄影机前侃侃而谈。

其实电视对于目前的华夏人民来说是一种非常新生的科技,对于很多刚刚从饥饿线上挣扎起来的人而言那毫无疑问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但是对于缘地区的一些富裕人员,以及发展了好几年的北方地区而言这个东西倒也不是承担不起。

不过现在的电视机能够接收到的频道极少,现在真正的几个电视频道除了华城卫视之外,也就几个中央卫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推广和扩展。

所以澹台大记者也是华夏的最早的一批电视记者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作记者这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不过由于现阶段没有卫星的原因,华夏现在的电视机都是通过信号塔来接收信号的,不过由于现阶段电磁污染较少电视上节目的清晰度还是有保证的。

“观众们,在我左边的是黄河现有河道,在我右边的就是新河道。大家可以看到,新河道比现有河道要窄得多……”镜头随着澹台明月的介绍,先左后右的切换了一下两边河道的景象。澹台妹子拿出一张纸看了看:“嗯,我这里有个数据,黄河开封段现有河床最宽处是十二公里左右,最窄处约四公里左右。河南境内河床一般宽约10公里,最宽可达20公里,分布极不规则。而我们的新河道由于人工建造,河床宽度都很规则,一般只有500米到1000米,最宽的也不到三公里……”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原有河道上进行治理,而要挖一条新河道,这又是什么考虑呢?我们请著名水利专家,我国水利部副部长,黄河工程委员会主席李仪之博士为我们解答…` 「…”澹台明月把话筒转向旁边的李仪之。(历史人物原名不能使用。)

李仪之点点头,说道:“……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理黄河就是治理泥沙。这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减少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流入黄河,这可以通过在黄土高原修建淤地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手段解决。另一个部分就是增加黄河下游的河水动力,使其能将泥沙带走,不在河道内堆积。第一部分不是我在负责,我就重点讲一下第二部分……”

“……现有河道由于太宽了,它的流速就很缓慢,河水动力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把河道缩紧,增加水的动力。因为多年的泥沙堆积,黄河下游已经现成了地上河,这是一条悬河,非常危险。比如开封这里,黄河开封段河床底部高出两岸地面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达10米以上,开封市地下已淹埋了自汉唐至今的7个城市。魏大梁城如今在地面下10余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10米深左右,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深,金汴京城约6米深,明开封城约5米深。千百年来,黄河洪水引发楸堤或改道,一直是威胁华夏民族生存与安全的心头之患。要彻底解决黄河千里悬河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既经济又科学巧妙地使这条悬河不再悬空。所以如果在现有河道上进行改造,要使悬河不再悬空,所花费的代价太大了,而且施工难度也更大,成本更高。这是非常不合算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重新选择挖掘一条新的河道。”李仪之对着摄影机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