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八纵在不到两个月之内,已经是有五千名轻伤员回归,主力部队这边人员已经恢复完整。而且为了保持地方部队的战斗力,王秋云和魏红军商量之后,并没有让这些伤员全都回到主力部队。
相反两个人从这些轻伤员当中,大量的抽调了基层指挥员和老兵进入了地方部队。原来的地方部队补充了主力部队,现在八纵的地方部队很多都是新兵。
甚至很多都是需要从打枪开始重新学习的新兵。
训练这些新兵,需要基层指挥员和老兵。王秋云和魏红军是经历过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也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比谁都明白,如果把新兵都放到一个部队当中,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新兵居多的部队,一旦碰到挫折,很容易就溃散。就像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时候,紧急扩编的第八军团,虽然号称有一万多人,但其实大部分都是新兵。结果根本打不了仗,湘江战役的时候直接溃散。
所以打仗的时候,新兵必须要混在老兵中间。
只要老兵比例高,他们就能够带着新兵进步。所以地方部队,往里面放入大量老兵,好让地方部队可以尽快的形成战斗力。
随着恢复实力,八纵在游击区是越来越活跃。
这个时候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部队,都是以小部队的模式活动。这样可以让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尽快的适应战场。除非日伪军龟缩在城内要不然只要日伪军出来活动,游击区就一点都不安全。
特别是宛平和房山。
蔡德宝真的是一员少有的战将。
自从成立平北游击支队之后,他的部队在这里是神出鬼没,打的日伪军鬼哭狼喙。目前的宛平和房山地区,日军稀少,基本上都是伪军驻扎。平北游击支队打伪军那真是拿手好戏。
当然更厉害的是,蔡德宝此人只是脾气急,却不是啥也不懂的莽夫。相反蔡德宝不仅打仗的时候各种小战术运用出色,而且政工工作做的也非常漂亮。特别是统一战线做的是真的好。
不管是接触当地地主,当地一些汉奸,还是和伪军部队交往,蔡德宝都有办法团结他们。
手腕非常灵活。
宛平和房山地区的伪军部队,队好几个都和平北游击支队私下有联系。有什么情报的时候,都会通知平北游击支队。以及当地的不少维持会会长,很多都在蔡德宝做了工作之后,成为了“两面人”
名义上是日本人任命的维持会长,但却是为八路军工作。
当然蔡德宝除了统一战线做得好,动员百姓方面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只要打下一个地方,立马就会进行公审活动。利用公审的机会,处决那些恶贯满盈的汉奸,同时宣传抗日。
效果非常好。
明明是一个脾气很急的干部,但做群众工作的时候非常细心。
结果短时间之内蔡德宝手中的游击支队人数就有了1400人,足足翻了一倍。而且平北游击支队的名字听起来只是杂牌游击队,但真实的战斗力可以和主力部队相比。因为这支部队的底子就好。蔡德宝从冀东带来的特务连,还有伤愈归队的老兵,以及昌宛山县大队组成。
不缺干部,不缺老兵。
在蔡德宝的率领之下,战斗力是直线上升。
就是魏红军都非常惊诉。历史上他在冀东过得很是不愉快,最后甚至因为娶了地主女儿之后受不了批评处罚,投奔了日本人成为了人人喊打的汉奸。可以说作为一名走过长征的老红军、老革命来说,他的下场是比较悲惨的。
魏红军只知道他是一员非常出色的战将。
希望给他一个机会,不要跟历史上一样的结果。而且他的确是能打仗,所以跟杨全武要了这个人。
没想到蔡德宝比想象当中更加出色。他真的是一个文武双全,军政全优的干部。在做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方面,应该说在八纵这么多干部当中,也是能够排到前三的。明明是一个战将,但做这方面工作,比很多政工干部做的还要好。
实在是太出色。
而且随着34团和35团整训,他们也开始派遣部队在游击区打仗。结果昌宛山这边是天天有枪声。
“司令官阁下,帝国和苏联签署了“停战协定。”
“嗯。”
多田骏显得无精打采。
北上南下之争,其实也是陆军和海军之争。
日本虽然是工业国家,但在世界工业国当中属于是实力比较弱的。经济实力、工业实力都是有限的。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像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英美苏德法,还有意大利这些国家,都是多年的列强。他们的工业积累非常雄厚。就是被人嘲笑的沙俄,虽然早年号称是农业国,但他的工业实力依旧很强大。这个可以从沙俄时期的钢铁产量就能够看出来。虽然被很多列强看不起,但沙俄的工业实力是真的不弱。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苏联的工业实力更是强大无比。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德国,别看是输了战争,但底蕴还是很雄厚。
再看看中国。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现在一百年的沉沦。白银,黄金流出去那么多,但还是能够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财富很多。而日本真正的发展时间是有限的。
财富积累严重不足。
七七事变之后,打了一年时间日本的黄金储备就消耗了一大半。到了现在日本的黄金储备已经是见底了。日本财政已经是不堪重负。
而军饷当中,海军吞掉了大部分。
陆军在打仗,需要更多的军饱。可是日本财政已经无法支持大规模的战争。这个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矛盾。所以陆军希望用扩大战争的方式,争取更多的经费。
结果苏军和日军这两年一直处于剑拔餐张当中。
去年苏军和日军就发生过张鼓峰事件。今年5月份开始,苏军、蒙古军队和日军、伪满军频频发生冲突,各种小规模的战斗一直不断。7月份苏联任命朱可夫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拉开了苏军和日军正面交战的诺门罕战役。
打了好几个回合。
一直到8月31日,双方之间的战斗才算是结束。这场战斗双方伤亡都不小,但对于日军,或者是日本陆军的打击更大。因为北上派的主张随着诺门罕战役结束,基本上彻底破产,接着双方签订了一份“停战协定”。
消息传到了华北方面军,多田骏很是不满意。
对于华北方面军来说,这场战争要么是苏联彻底胜利,要么是日本彻底胜利,任何一个对于华北方面军都是好事情。
日军彻底胜利,北上派就会占据上风。陆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财政拨款,这对于华北方面军非常重要。苏联如果彻底胜利,直接把关东军的想法打掉。这样说不定关东军就会减少部队,让更多的部队入关内打仗,可以弥补华北方面军兵力不足的情,况。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最为不利的。
苏军和日军打了一仗,谁也没有完全压倒谁。
而且虽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双方彼此根本不相信对方。因此协定是签了,但双方都要部署重兵在边境线。
就怕其中一方撕毁协定。
“大本营那边有什么动作?”
“已经有消息了。在华中的第九师团、第十师团都要调到满洲,编入关东军序列。而且关东军要分别从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九师团抽调一个联队,组成第二十八师团,也要驻扎在满洲。还有消息说,驻扎华南的第十四师团,有可能也要调回满洲。”
山下奉文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都告诉多田骏。
多田骏听完之后,忍不住道:“八嘎。现在华北、华中都兵力不足,大本营不给我们补充部队,还要从华中调走那么多部队。这样抽调部队去关东军,让我们怎么继续打仗。派遣军那边也不反对?”
多田骏是真的生气。
现在日军在中国的情况是,前线部队往前打不出去。因为前线部队兵力不足,无法完全击溃前面那么多国军部队。敌后部队又无法稳定占领区域。
这个时候大本营应该给华北和华中增加几十万部队,彻底解决这里的问题才可以。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大本营不仅不给华北、华中补充兵力,还要从华中抽调这么多部队回到满洲。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关东军就要有十二三个师团。而且关东军还有一大堆各种混成旅团和守备部队。
“11军的岗村宁次将军,今年也是几次要求大本营增援,但大本营都没有同意。11军5月份对支那第五战区的襄东进击战(随枣会战)打的就不怎么样。就是因为11军兵力不足。要是11军能再有一两个师团,消灭支那十个八个军没有问题。正因为缺少部队,才半途而废的。”
“大本营不想继续扩大支那战场。甚至有人已经提议,在支那关内战场只留下四十万人。
“司令官阁下,如果只有四十万人,根本无法维持支那的局面。”
“所以我和岗村君都反对。但大本营那边的意思是,关内的兵力八十万人太多,有可能要缩减到七十万。派遣军西尾司令官也表达了反对意见,但大本营好像没有接受。”
多田骏的脸色是真不好看。
现在80多万人,应付中国国内战场都有些力不从心。
如果兵力缩减到七十万人,那就是少了好几个师团。现在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往下几个方面军司令部,都反对缩减关内的兵力。都跟大本营表示,
现在中国派遣军兵力不足。
可惜大本营不接受他们的意见。
“司令官阁下,意思是我们华北方面军短时间之内不会增加兵力了?”
“对。”
“关东军会不会派兵入关?”
“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
多田骏和山下奉文都是沉默。
现在河北的情况是真的不好。热河、冀东八路军闹得厉害,冀中八路军实力也越来越强大。当然也包括晋察冀军区,实力是越发的壮大。
光靠着在河北的部队,很难解决他们。
“司令官阁下,原定扫荡冀中八路军要不要继续?”
第288章 晋察冀总整训
“当然要继续。”
多田骏毫不犹豫。
山下奉文担忧的道:“可是一旦我们调110师团、27师团、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扫荡冀中八路军冀东和热河地区就彻底空了。我担心热河八路军和冀东八路军不会太老实。”
现在华北方面军在河北的扫荡,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说白了还是机动兵力不够。
八路军在河北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远远超过日军的想象。特别是晋察冀军区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周围其他根据地的发展。
之前一年日军集中兵力对付晋察冀根据地。
给了其他根据地一个很大发展的机会。
冀热辽挺进军因为发展问题,内部分歧严重。
可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之下,目前的冀热辽挺进军手中也拥有六个主力团,主力部队人数在一万四千人左右。
可以说发展非常迅猛。
其他冀中军区、冀南军区,这些地方的八路军发展就更快。现在的河北真的是处处都有八路军。
从大城市、交通线出去没多久,就已经有八路军部队在活动。
这严重影响了日军在河北的统治。
多田骏叹口气道:“让部队先保住城市和交通要道,等部队扫荡完冀中八路军再说。这一年来冀中八路军已经到了必须要剿灭的地方。如果放任不,管,冀中八路军很快就会成为晋察冀八路军那样让我们头疼的存在。”
集中根据地人多、钱多,物产丰饶。
目前冀中根据地大约四十多个县,八百多万人口。从人口规模来说,完全可以和现在的晋察冀北岳区相提并论。也正是因为人多,所以兵源也多。
看看120师就知道。
120师在1938年年未开赴冀中根据地,帮助训练冀中八路军部队,也帮助冀中八路军打仗。半年之后离开翼中,扩军一万五千人。也就是说半年时间,120师就在翼中扩军一万多人。
这就是中根据地的优势。
人多,兵源多。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