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02章

作者:随遇而安

身边还跟着自己的,不到一百人。

而且他也发现了八路军部队加强了进攻,投入的部队越来越多。越生虎之助看着整个战场,中间的辅助兵种在26团的进攻之下,不到一个小时已经完全崩溃。

解决了那些辅助兵种之后,25团配合16团和18团开始歼灭包围圈当中的日军部队。

越生虎之助真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怎么会是这样。

自己竟然也要赴常冈宽治、南云亲一郎、阿部规秀后尘。但越生虎之助是骄傲的,他不能允许自己是被八路军部队击毙的。

因此他从腰里拿出手枪。

“砰”

第298章 声东击西

1939年12月14日,从日军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扫荡昌平开始算的话,这已经是日军扫荡八纵根据地第十天。

八纵又打了一场大胜仗。

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少将旅团长越生虎之助。这已经是八纵击毙的第四个日军少将旅团长,再次轰动整个华北。此战八纵聚集了四千六百人,伏击日军1600人,获得了完胜。

击日军1474人,俘虏日军180多人。不过其中有130多人都是伤兵,很多都是重伤员。说是俘虏了,其实在这么冷的天,根本活不下去。八路军虽然是优待俘虏,但只是不虐待俘虏。而且也会治疗伤兵,但他们能不能活下去那是他们的事情。

一次大胜仗。

缴获更是惊人。

把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重队、通讯队,后勤医疗队都给一锅端。光是野炮就缴获了四门,步兵炮、平射炮都有缴获。还有大量子弹和炮弹。

魏红军这边也是得到了电报。

此时的魏红军来到了宋家庄,部署这里的防御。

宋家庄毕竟是八纵后勤机关学校等部门所在地。不仅仅是八纵的机关,还有很多地方政府的机关也都在这里。19团移交给了五分区之后,定北县的防御也都交给了五分区。

魏红军总是感觉担心。

害怕五分区如果顶不住日军进攻,盛县这边也会有些危险。所以带着警备三团来到宋家庄这边。

当然魏红军也想看看宋家庄这边的情况如何。

魏红军放下电报,笑着跟李世平、楚河、韩卫国道:“我们这位司令员真是一员虎将。这一出手,就歼灭了日军1600多人,击毙了日军少将旅团长。”

“是。我们八纵为晋察冀部队反扫荡开了一个好头。

楚河连连点头。

本来楚河是冀热边特委委员,直接参与领导了冀东大暴动。资历、级别都高于王秋云和魏红军。

当时之所以留在八纵,是因为八纵要整编冀东部队。他作为冀东出来的干部,熟悉冀东部队,是为了给八纵和冀东部队当一座桥。

可是现在楚河是越来越喜欢八纵。纵八纵有王秋云这员虎将,更有魏红军这个在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都挂号的政工干部。他们两个人红军时期就开始搭档,配合的完美无缺。

魏红军很少干预王秋云的指挥。

王秋云也尊重魏红军的工作。魏红军在战略方向上,部队政治建设上,根据地建设上,党务建设上,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做法。很多甚至都是独创的,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好不好。但王秋云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魏红军,支持魏红军的工作。

虽然魏红军党内地位高于王秋云,在军中又有最后决定权,在根据地也是一把手。但如果王秋云这个八纵司令员不配合魏红军,那么魏红军很多想法也很难在部队推广。因为有了王秋云的支持,魏红军很多想法可以在部队、根据地内推广,最后有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人默契的配合,才有现在的八纵。

楚河知道,以八纵目前的战绩,升格为军分区只是时间问题。

“对了,察东支队那边的‘记功运动”情况如何?”

“政委,你的这个做法绝了。察东支队那边的广大官兵,听说纵队号召大家保家卫国立功,‘为百姓立功,一个个都非常积极。龙延赤根据地的民兵,光是对付碉堡,就想出了不下于一百种办法。

有人采取在狗身上绑着炸弹,把狗放进调堡当中。

有人想出用投石机一类的东西,把汽油扔到碉堡然后点火,逼迫日伪军出来。察东支队那边的地方部队和民兵,为了攻破日军碉堡,那可真是用上了十八般武艺。

楚河很是高兴。

其实开始魏红军提出“记功运动”的时候,他是反对的。因为他认为这种“记功运动”,把大家的革命给庸俗化。可是没想到在察东支队实行之后效果这么好。

一下就调动了整个根据地军民的积极性。

特别是对目前日伪军碉堡,各种千奇百怪的办法都有。而且其中不少办法,都是有过成功经验。

日伪军很是头疼,因为察东支队的地方部队和民兵为了摧毁碉堡,真的是什么办法都能够使出来。

“这种办法,在某种条件之下倒是有机会成功。不过这种办法也就能够用一两下,很难普及。

不过这种积极性我们要支持。只要他们想出的办法,真的能够攻破调堡,那么就应该记功。

魏红军点头。

对于广大民兵的创造智慧是支持的。

只要能够因地制宜,拔除日军碉堡,不管是用什么办法,那都是好样的。不过这种办法偶尔在特定条件之下能用,但在广大的华北地区,却无法推广。

但就算无法推广,这种积极性需要肯定。

其实不仅仅是拔除调堡。

如果谁能够想到,杀更多敌人的办法,都是好样的。

不过楚河道:“倒是26团有个人提出了一个想法,颇有实践的可能。

“什么办法?”

“就是改造我们的迫击炮或者平射炮。改造炮弹,往里面加辣椒面这种刺激性强的东西。这样炮弹爆炸之后,就会对碉堡内的日伪军产生巨大的刺激。就有可能迫使日伪军放弃碉堡。”

“这个想法很有想象力。”

魏红军点头。

这个办法很好,因为历史上八路军就用过这种方法,而且效果非常好。日军都以为这是八路军打细菌战。只不过八路军缺乏迫击炮,很多部队用不上这个办法。

可是八纵可以。

八纵不缺迫击炮,迫击炮炮弹虽然不多,但如果集中用在攻破碉堡上,威力还是会很大的。

“还有一种想法。日军的平射炮炮弹威力太小。日军加固碉堡之后,平射炮拔除碉堡的能力大大下降。但相比起平射炮,迫击炮的炮弹威力大。

但迫击炮瞄准不容易,且很难攻击要攻击的地方。

打碉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打调堡的枪眼是最好的办法。但迫击炮很难打中目标,这方面平射炮非常适合。所以有些人就考虑,能不能把迫击炮改一改,成为和平射炮那样设计,能够平射。如果在拔除堡的时候,迫击炮可以跟平射炮一样发射,那么扫除日军堡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魏红军连连点头,很是高兴。

道:“这个想法更好。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迫击炮平时作战的时候可以正常使用,拔除日军碉堡的时候,像平射炮一样使用,那我们的攻坚能力就能够大大增强。我和兵工厂那边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办法。”

这些想法,都是后来百团大战和百团大战之后,日军的碉堡实在是太多,所以才想出来的办,法。

如果八纵能够早早地开发出这样性能的武器,那么拔除碉堡就会简单很多。

百团大战的时候,八路军部队伤亡不少,消耗的子弹非常多。主要原因就是部队要拔除那些碉堡,但并没有多少好办法。结果牺牲了多少同志们的性命,消耗了多少子弹。结果百团大战结束,日军大扫荡的时候,八路军这边主力部队因为伤亡大,人数不足,战斗力下降。而且部队弹药非常缺乏,主力部队手中平均也只有两三发子弹。很多地方部队百团大战完全放开了,结果储备好几年的子弹都打出去。面对日军扫荡毫无还手之力。

要是能够在百团大战的时候,主力部队伤亡不是那么大,手中的弹药消耗也没有那么严重。那么对于日军的扫荡,也不会那么艰苦。

“哒哒哒一

“政委,不好了。三区区小队在三区和四区中间的路段发现了日军。他们在路上骚扰日军,但日军速度很快。

“多少日军?”

“区小队报告,不下于千人。具体多少日军他们也不敢确定。

“怎么会有这么多日军。”

魏红军大惊失色。

魏红军立马看了地图。三区和四区的中间,那就是说这股日军是从定北县这边进入盛县的。可是没听说五分区那边的根据地被日军彻底打穿。

定北县的县大队等地方部队,也没有报告说日军从定北县进入盛县。

这日军是怎么躲过根据地地方部队的侦查,一路插进盛县。不过魏红军已经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一千人的鬼子,这是日军一个野战大队的兵力。

这么多日军直插盛县,都已经进入了三区、四区范围。

离宋家庄已经不远了。

如果让他们打进宋家庄,八纵和地方政府的后勤机关可要遭殃了。所以魏红军站起来道:“李老师,立即组织宋家庄的后勤机关单位,各个工厂、学校,这里的百姓,都准备东西撤离。我只给你们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之内把最重要的东西拿上,然后迅速撤离。韩主任,你配合李老师一起。县大队跟着你们。”

“政委,我们往哪里撤?”

“县城。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天上的飞机。”

“楚河同志,你立马组织人。先给北岭庄发电报,让警备一团迅速出发,接应我们。还有派人通知盛县所有的区小队,全都做好战斗准备。”

“是。”

“我带着警备三团,抵挡日军。”

第299章 声东击西2

魏红军没时间考虑其他事情。

他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挡住日军进攻。

魏红军来到门口,看到了警备三团团长郭长义和政委李朝阳,还有就是盛县县大队大队长石满贵。

魏红军一边走,一边道:“满贵,你带着县大队保护后勤机关的转移。到时候听从李副司令员和韩主任的命令。

“是。政委,我们往哪里转移。”

“县城。”

“政委,往县城撤是不是有问题。

石满贵皱眉,反对魏红军的想法。

魏红军停下脚步,道:“怎么了?”

石满贵别看现在只是县大队大队长,但和魏红军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石满贵是跟着王秋云、魏红军一起走过长征的老兵。当初王秋云、魏红军带着三十多人来到盛县的时候,石满贵也是跟着一起来的。石满贵还是一名红小鬼,长征的时候才十六,岁,一路跟着部队来到了陕北。改编八路军的时候,石满贵也才十九岁。

当初跟着王秋云、魏红军来到盛县的三十多人,现在还活着的只有十九人。

石满贵也从一名普通战士,现在成为了盛县县大队大队长。毕竟石满贵是走过长征的老兵,虽然年纪很小,但在八路军这不是什么问题。在八纵发展的过程当中,这样的老兵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很快担任部队班长、排长、连长,在二十五路围攻的时候负伤。伤愈归队之后没有去主力部队,而是来组建地方部队,开始担任盛县县大队大队长兼政委。

其实魏红军已经有段时间没见过石满贵。因为自从19团划拨给了五分区之后,县大队就一直驻扎在宋家庄这边,保护宋家庄的安全。

石满贵道:“政委,现在我们对日军的情况一无所知。如果日军还有一支部队进入我根据地怎么办?从我们这里去县城,中间要过一段平坦的平地。我们后勤机关,加上工厂、学校,加上这里的老百姓有姓近四千人之多,转移速度肯定很慢。要是在二区或者一区那里碰到日军进攻,或者被日军轰炸机町上,后果不堪设想。

魏红军一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