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83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的老领导杨全武,就是因为敢于信任和倚重那些原国军出身的军官,才能够在部队建设上高出其他军分区一头。老领导能做到,魏红军也能做到。

“纵队怎么还从我们这里挖人。也没见纵队给我们送多少干部。

高伟骂骂。

并不高兴。

自从这个郑来山投奔察西支队之后,先是给察西支队弄来了一批武器弹药,在察西支队后勤管理上也是并井有条。不仅仅后勤管理,郑来山对于支队司令部建设也颇有建树。察西支队独立发展,高伟也没有多少部队建设经验。却能够管理上万人的部队,和郑来山帮助察西支队组建正规的支队司令部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郑来山是高伟非常倚重的干部。

没想到纵队一个电报,就想要把郑来山挖走。

高伟怎么可能高兴。

“可能和这一次作战,各支队之间物资管理混乱有关系。听说平北支队认为我们医院开出的价格太高,跟纵队求援。这就是跟纵队告状。

卢伟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伟挠挠头。

很不爽得道:“老子可没占他们的便宜。”

“但我们毕竟都是八纵的部队。因为物资补充,医院伤兵的原因,闹到了纵队,总是不好看。

这个问题始终是需要解决的,要不然以后这种问题会越来越多。”

卢伟生立马开解高伟。

高伟其实和八纵司令员王秋云很相似。

平时的精力都放在了训练部队,以及整天琢磨打仗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工作,并不是太操心。包括军队建设方面,他都是能推就推,不会把精力放在这里。

他们不喜欢浪费精力在其他方面。

算得上是纯粹的军事将领。训练部队,研究战术,才是他们最喜欢的工作。

所以卢伟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高伟摆摆手,道:“现在追究是因为什么原因又有什么用处。就是可惜了,这么好的干部要离开我们支队。你说他去了纵队,应该算是高升吧。

“如果我猜的没错,政委应该是想要重用他。”

“那就好。怎么说也是我们支队出去的。要是因为他出身国军,到了纵队不受重视,那就太可,惜。还不如留在我们察西支队。

“你放心吧。咱们司令员和政委是什么人,怎么会因为他出身国军就歧视他。察东支队的司令员张大虎同志,不就是出身国军。还有察南支队副司令员吴清河同志,平北支队副司令员曹同志,16团团长李万福同志,35团团长宋志远同志,都是七七事变之后加入八路军的原国军军官。

“说的也是。”

高伟点头。

道:“那就派人通知郑来山。电报当中可是说了,让郑来山一周之内必须要到纵队报道。让郑来山尽快交接工作,然后去纵队报道。”

第391章 解决办法

高为农召开贸易处会议,的确是不怎么顺利。

下面后勤处的那些干部,背后都有部队和地方政府的身影。虽然名义上下面的贸易公司都是隶属于纵队贸易总公司,可是这个年代交通不好、通讯不好,下面都是山高皇帝远。下面的那些部队和地方政府,不仅插手贸易分公司的事情,自己还偷偷摸模摸的开办自己的贸易公司。

再说高为农虽然是大学教授,还是贸易处主任,但下面那些手握重权的人,并不把高为农放在眼里。里面不少人都是土地革命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背后又有部队和地方政府。

想让他们吐出到手的利益,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会议开的很不顺利。

有些人支持高为农提出的利润分成模式,但他们提出的方案是一九分成。贸易总公司分成一份,剩下九份留在下面。但高为农怎么可能同意。

凭什么贸易总公司只能拿一成。

贸易总公司也不是吃干饭的。下面各个贸易公司的物资,需要通过总公司才能够在根据地卖货。

同时总公司根据各个地区的需求,调配物资。包括和其他根据地的生意,都是贸易总公司亲自出面沟通。虽然最后还是需要各个分公司去完成,但纵队贸易总公司出面打通关系,这可是大贡献。

像根据地所需要的布匹,除了下面各个贸易公司悄悄地和敌占区做生意引进之外,更多的是贸易总公司和晋察翼其他根据地打通关系,从其他根据地购买的。特别是一分区那边的关系,都是贸易总公司出面的。贸易总公司引进大量布匹之后,根据下面的需求,给下面的分公司调配布匹,让他们在当地售卖。

做这么多事情,怎么能只分一成。

可是高为农说的那些话,下面那些人根本不在意。因为下面分公司也知道,贸易总公司离不开他们这些分公司。所以一直顶着高为农。

所以开会一直在打嘴仗。

高为农压制不住,李世平都出面。但依旧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利益纷争很大。

在利益面前,就是李世平这个副司令员出面,都压制不住。

最后是魏红军忍不住了。亲自参加会议对下面这些贸易公司负责人是一顿训斥,直接批评他们是“山头主义”、“本位主义”。魏红军在纵队虽然强调纪律,狠抓纪律,但甚少使用这种大帽子。

可是这一次魏红军是忍不住了。

魏红军一发火,大家立马是鸦雀无声。就算心中不同意,但也不敢跟之前李世平、高为农他们一样,硬顶魏红军。魏红军目前在根据地是党政军一把手,真要是处理起来,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魏红军生气,但不至于强制性规定。

因此强制性规定也没什么用。

批评完了之后,魏红军又跟他们讲道理。有了魏红军的支持,高为农继续开这个会议。不过就算是魏红军出面,想让下面让步也不是那么容易。最后大家决定,利润是三七分成。下面各个贸易公司的利润,三成上交贸易总公司,七成留给下面。

算是解决了目前各个根据地的贸易乱象。把各个根据地的贸易公司,不管是公开的还是半公开的,又或者是偷偷摸摸的,都纳入了贸易总公司的序列当中。谁要是在私自开办类似贸易公司的机构,那么就处理各个部队后勤领导,贸易分公司领导,地方政府的领导。

就在贸易处开会的时候,察西支队总务科科长郑来山来到了纵队。

郑来山今年三十七岁。

接到电报,交接工作,风尘仆仆的来到了纵队。其实他来纵队的时候,心里上是打鼓的。在察西支队郑来山过得其实很好。

察西支队的司令员高伟非常信任他。

要不是自己出身国军,投奔八路军的时间太短,估计高伟都会跟纵队推荐郑来山担任察西支队副司令员。实在是因为郑来山是察西支队的宝贝。

现在离开了熟悉的领导,熟悉的战友,来到了纵队,郑来山心中有些七上八下。

不知道纵队找自己什么事情。

也不知道纵队这边会不会排斥自己是晋绥军出身。

一直到八纵副司令员李世平先和他谈了目前的后勤乱象,他才放下了心。原来纵队找他是想要想办法解决目前的后勤问题。

郑来山来到纵队休息一天之后,魏红军就找了郑来山。

“报告政委,郑来山来奉命报道。”

“郑来山同志,你好。”

魏红军观察郑来山。

郑来山也观察魏红军。八纵的这些干部,谁不知道目前的八纵是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打造出来的。从三十来名,一直发展到现在根据地拥有近20个县,人口三百多万。

在晋察冀内部,王秋云和魏红军都是传奇。

从八路军连级干部,到现在已经是军分区司令员。这样的人物,郑来山也是很好奇。

不过第一面看不出什么。

魏红军瘦瘦的,不算高,但也不矮。身上的军服发白,一看就是洗的次数太多。人看起来斯斯文文,一点都无法想象这是指挥几万部队的部队政委。

魏红军没有什么客套话,因为也没有时间客套。所以单刀直入的问道:“郑来山同志,具体的事情李副司令员应该跟你说过。我听说你以前在晋绥军是军务处军官,后来负责察西支队后勤,管理的也是并井有条。现在我八纵部队人数越来越多战斗规模也越来越大,如果后勤部门还是这么混乱。以后纵队还怎么抽调部队打仗。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要尽快解决。找你过来,就是希望你能够给出一个解决的方案。”

“政委,李副司令员已经跟我谈过这个事情。

我回去也仔细想了想。其实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下面各部队之间缺乏信任。他们担心随便给其他支队的部队发放物资,最后收不回来。各部队也不想为了这点事情,和兄弟部队闹出矛盾。如果为了一点物资就闹到纵队,那就更加难堪。所以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不发放物资。

“缺乏信任?”

“是。其实目前出现的后勤混乱,都是源于信任。只要解决信任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顺利解决。”

郑来山很自信的回答。

郑来山知道自己以后可能要在纵队工作。既然如此,在魏红军面前自然是要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其他方面他不敢说,但在管理后勤方面,郑来山自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的。

“怎么解决信任问题?”

“纵队做担保。纵队统一订制物资申请单和领取单,下发给下面的单位。某个部队需要领物资的时候,部队写一份申请单,后勤单位给出领取单。

最后这些单子纵队统一点算,那么下面各个单位就不会担心其他部队、其他单位赖账。

魏红军立马开始思考此话。

纵队做担保?

纵队统一订制物资申请单和领取单。

魏红军把这些都想了想,道:“最后怎么销账?”

“政委,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纵队后勤处统一管理根据地所有的后勤机构。在一些重要地方设立类似国军兵站模式的机构,统一负责管理和分配物资。这样做的好处是,纵队可以直接掌管所有的物资,纵队开出的物资申请单和领取单不需要经过下面其他部门。下面各个部队,不再需要考虑物资问题,他们只要负责打仗就可以。因为都是纵队直属管理,所以不存在扯皮的现象,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另外一个呢?”

“纵队后勤处依旧是统一管理所有的后勤机构,但不是掌握所有的物资管理和分配。下面各部队的物资继续交给下面机构管理,大致模式和现在差不多。纵队只是作为一个担保,管理那些额外的物资领取。纵队每年都会划拨物资给下面各个部队,纵队可以根据物资领取单,调整物资分配。以此来给下面各支队担保。

“你觉得哪个合适?”

“第二个。”

郑来山在察西支队好几年时间,对于目前八路军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因此直接道:“目前纵队作战,大部分情况依旧是以团、支队为单位作战。下面的部队很多还是在独立开辟根据地,对于他们来说给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发挥更多自主性,更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虽然纵队大部队作战模式增加,但跨支队、跨区域作战情况并不是很多,因此还没有到设立统一兵站的地步。现阶段主要是解决跨支队、跨区域领取物资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确立纵队发行的物资申请单和领取单模式,正好给以后设立统一的后勤兵站打下基础。”

魏红军点点头。

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

八路军这边的干部,很多都是打游击出身。因此对于部队正规化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而国军出身的军官,特别是在机关单位的那些军官,都比较熟悉这方面。

郑来山就是如此。

听完郑来山的话,魏红军还是比较满意,心中也有了底。因此魏红军道:“郑来山同志,我代表纵队任命你担任纵队后勤处副主任,全权负责部队解决跨支队、跨区域物资领取的问题。还有我们纵队以后必然是要走向大部队、大兵团的正规化模式。后勤部门也是如此。你除了解决跨支队、跨区域的物资领取问题,也要负责我们纵队后勤正规化,为以后成立统一兵站打基础。

“是。”

郑来山很高兴。

他一直担心纵队会对他的出身有看法。没想到魏红军会对自己委以重任,把纵队后勤的正规化建设都交给自己。魏红军更满意。

高为农整合贸易处,贸易公司发展的很好。但担任后勤处主任,表现却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好。包括八纵副司令员李世平,宣传、组织工作挺好,但后勤真的不擅长。后勤这种工作还是需要一些专业人才。

所以魏红军对于郑来山是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