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任培国是真的喜欢魏红军这种风格。
特别是冀热察的整风报告。
虽然只是小规模的整风运动,但内容非常好。
完全是把握了实际情况,没有一个是无的放矢。整个整风运动就是一次漂亮的“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道:“魏红军同志这种做事风格,很适合在我们组织部门工作。我们组织部门正需要魏红军同志这样,有理论基础,还能够把理论基础用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干部。晋察翼八纵出来的那些干部,作风都很好。我看这和魏红军同志是分不开的。
“任胡子,你别老是想要挖人家晋察冀的墙角。荣臻同志听了,肯定要跟你没完。
总司令打趣任培国。
任培国叹口气道:“我们现在的干部缺,合格的干部就更缺。有胆识有能力的干部,各部门都在抢。像魏红军同志这样,党政军工作都做过,而且做的这么好的干部,那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干部我当然希望能够抓到我们组织部来工作。”
“培国同志,你觉得我们现在的党员干部真的脱离了群众吗?”
主席抽着烟,问了任培国。
主席也重视魏红军的这份报告。因为魏红军的这份报告,和现在主席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是遥相呼应。如果说延安的整风运动从高层逻辑上进行理论上的突破。那么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做的,那就是结合根据地最基层的事情来整风。
任培国先是摇头,但很快点头道:“这个东西,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目前我们党员干部当中,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确实不少。就像是魏红军同志在报告当中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在教育农民,发动农民,组织农民,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根据地的农民有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不爱找政府处理问题。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村里自己解决。找一个村里同一个宗族辈分大的,或者是德高望重的人来解决问题。当然农村说的德高望重,有些时候并不是那种真的处事公道,得到大家爱戴的人物。而是一直以来就是他出面解决村里的问题因为他们家在农村家大业大,所以大家有事情自然而然都找他出面。这成为了农民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我们一直在教育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可是为什么百姓有事情的时候却不是找我们,而是依旧以原来的方式解决问题。”
“培国同志说得对。”
陈运接话道:“其实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还是有一定的隔阅。
虽然也跟我们对群众的政策宣传还不够深入有关系,但更多的还是这个问题。在很多群众看来,我们的党员干部是公家人,是政府人,是他们俗称的官,所以认为和他们这些群众是两类人。我在陕甘宁边区这边的政府机构,就发现群众有事情,但真正来政府机构的少之又少。这还是陕甘宁边区,如果是其他的军区和军分区,这种情况应该是更加明显。”
“对。群众害怕政府机构,或者说群众对公家人从心底里有一种畏惧。这倒也不全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上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一直茶毒我们百姓的思想。但我们既然是中共,就应该去打碎这种不平等的思想。让我们的群众明白,我们党是为了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要让他们自己知道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过想要让群众明白这一点,了解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彻彻底底的融入群众当中,才能够让群众更加信任我们。”
主席点点头。
道:“以前我在湖南做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开始的时候也是很稚嫩的。刚刚走出学校没有多久,以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和工人、农民接触的时候,总是不自觉的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天生比工人、农民高一级。看着他们脏兮兮的衣服,脏兮兮的手,觉得他们不讲究卫生,很是不干净。当时工人师傅和农民兄弟对于我这样的读书人很尊敬,认为我是有学问的人。但真正涉及一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却不跟你交心。因为在他们心中你不是自己人。后来我就脱了长衫,在煤矿跟工人师傅们一起下矿,到了农村跟农民兄弟们一起下地。
这样很快他们就相信我,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工人和农民,所以他们把我当成是朋友。很多之前不好说,不敢说的话,都跟我分享。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我们的工人师傅和农民兄弟,虽然衣服脏,手也脏,但他们的精神是干净的,高贵的。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明白,只有我们把群众当成是自己同志,自己家人兄弟,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是啊。”
任培国点头道:“将心比心。没有人是真正的笨蛋。你对群众好,而且是真心实意的好,群众是感受得到的。对于这样的人群众会记得你的好,也,愿意真心实意的为你好。可是你对群众假模假式,那么就算一时之间上当受骗,但很快大家就会明白你并不是自己人。所以我们做群众工作,就应该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群众当中,让自己成为群众的一员。”
“魏红军同志的这份报告写的不错。培国同志,你们整理一下之后在解放日报刊印出来。
“好。”
任培国点头。
主席接着道:“还有这份关于党内民主,关于基层政府党委集体领导制的问题,先给在延安的中央委员发下去。过段时间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一下。我觉得这份关于党委集体领导制和党内民主的观点特别好。看看魏红军同志写的,党内民主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中央和各个军区里面,目前最需要党内民主的是基层政府。基层政府只有积极实施党内民主,才能够让基层干部不滥用权力。可以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几句话说的非常好。”
“老毛,我是不是说过,魏红军这名同志最适合在我们组织部工作。
主席摇头。
道:“前线更需要他,晋察更需要他。就算以后他来延安,最后还是要放到地方。现阶段来说,还是地方工作更需要干部,更需要魏红军这样全面的干部。
“可惜了、”
任培国叹口气。
他是真看上了魏红军。
不过任培国很快道:“不过不是魏红军同志也没问题。冀热察边区党委委员段成伟同志,这名同志就很不错。早年魏红军同志在盛县发展党组织的时候,段成伟同志就是党务负责人,为冀热察军区的党组织建设功劳很大。八纵的党组织建设和发展,在我们整个八路军系统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一次魏红军同志在冀热察军区进行小规模整风运动,段成伟同志又是具体负责人之一。我想把他调到组织部,你们谁都不许跟我抢人。
主席和总司令都是笑了笑。
任培国爱才。
魏红军挖不动,他看上了魏红军身边的段成伟。
作为一直以来党务负责人,八纵到现在的冀热察军区党务建设,段成伟功劳很大。这一次魏红军推行整风运动,段成伟既是推手,也是负责人之
“老毛,晋察冀那边的局势已经稳定。我看是不是应该让荣臻同志他们来延安一趟。”
总司令开口。
主席点头。
整风运动开始以来,中央的策略就是分批次,让前线的指挥员回到延安参加整风。其实就是让他们分批次过来,来延安学习整风文件,统一一下大家的思想。
晋察冀1942年事情太多。
需要聂帅留在晋察冀主持大局。现在晋察冀局势开始稳定,而且也组建了六个二级军区。是时候让聂帅来延安当面汇报工作,同时也参加整风运动。
主席笑了笑,道:“等荣臻同志过来的时候正好也可以让魏红军同志一起过来。我们都看看这个小娃娃是何方神圣,让我们的任胡子这么爱才。”
第521章 日军进攻保定
在冀热察军区、冀热辽军区都把目光放在热河,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进行根据地建设的时候,一直休养生息的华北方面军突然有了动作。他们动员两个师团,开始进攻保定。
而国军那边立马派出援军,河北局势突然之间风起云涌。
抗战的速胜轮和速败论,是一体两面。
都是因为没能够清晰的认识自身的力量,同时没能够客观的分析敌人的实力,对于敌我力量的判断出现错误才会出现所谓速胜轮、速败论。提出这种观点的人,不是基于两者之间客观实力情况,而,完全是主观想象的判断。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不是根据客观情况分析,而是主观想象确定。
提出这种不切实际观点的人,抗战初期是一抓一大把。
现在的常凯申就是如此。
他看到晋察冀八路军在华北大占优势,就判断华北方面军已经是虚弱不堪。连八路军这种叫花子部队,竟然都能够打的华北方面军如此狼损。现在晋察冀八路军接连攻下了张家口、保定这种大城市。在老蒋的记忆当中,当年的红军最巅峰的时候,也不敢说可以接连打下国军驻守的大城市。
这一点老蒋还是很有信心的。
可是华北方面军,日军部队竟然被八路军攻下了大城市。怎么看现在的华北方面军都是一群垃圾部队。当然相比起以前的华北方面军来说,现在的华北方面军的确是虚弱很多。
实力下降更严重。
但也不是说,现在的华北方面军可以随随便便就便能够灭掉的。
特别是经过一顿乱战之后,华北方面军总算是完成了新兵补充,以及调过来了五个独立警备队。
加上原有的华北方面军那些师团和一些守备队,华北方面军的兵力扩充到了25万人之多。
比前几年兵力还多了不少。
常凯申虽然看到了华北方面军补充新兵,但常凯申判断日军在华北已经是强之未。如果华北的日军真的是强餐之未,那么对于国军是真的非常不利。因为临近华北重要城市的地方,全都是八路军部队,没有多少国军部队。特别是中条山战役失败之后,情况就更加严重。国军只有很少的部队还在晋南冀南一带,其他部队都已经过了黄河。
常凯申当然是不能让八路军占领整个华北。如果八路军真的占领华北,把北平、保定、石家庄天津、太原、大同这些大城市全都打下来,那么以后整个华北就再也没有国民政府的立足之地。这种事情他不能接受,所以他一定要在华北分一杯羹。
虽然上一次组织的豫北战役失败,损兵折将,丢进脸面。但常凯申还是表态,要不是国军发动了豫北战役,牵制住了日军主力,晋察冀八路军怎么可能打的下保定。所以硬是让八路军让步,允许24集团军进入了河北,进入了保定。
庞炳勋担任河北省主席,在保定组建河北省政府。
接着他接连派遣了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还有孙桐萱第三集团军,到了庞炳勋之前的驻地,林州一带。开始在晋东南、冀南一带扩充实力,对河北虎视耽既。
其实说白了常凯申是想要在河北插一脚,而且觉得华北方面军已经是强餐之未,但心里又有些畏惧华北方面军。所以他不愿意派遣自己嫡系部队上去,想让地方军阀的部队上去试一试。庞炳勋和孙连仲、孙桐萱,三个人都是出自西北军。
中原大战的时候,孙连仲是冯玉祥下野之后,带着部队投奔了常凯申。孙桐萱当时是韩复渠的部将,随着韩复渠叛冯玉祥,投奔了常凯申。
而庞炳勋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是他拿了常凯申的钱最后背弃冯玉祥。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庞炳勋是一直到最后冯玉祥离开部队,才派人想要疏通陈诚的关系。结果也没有成功,陈诚并没有接受庞炳勋的疏通。所以庞炳勋在西北军当中,属于是很晚才接受了常凯申的改编。
这里面孙连仲是冯玉祥西北军嫡系,和曾经29军军中宋哲元是儿女亲家。在西北军资历深、名望高,目前剩下的不少西北军部队都是以他马首是瞻。
孙桐萱作为韩复渠的部将,韩复渠被枪毙之后,收拢了韩复渠的部队。而庞炳勋虽然是人尽皆知的西北军将领,但其实他并不是冯玉祥嫡系将军。他是在曹银保定系大将孙岳手底下第十五混成旅打出来的,后来投奔了吴佩孚。北伐战争又加入唐生智湘军,公开打出国民革命军旗号。后来“宁汉分流”,都在争取这支部队,庞炳勋是这个时候才选择投奔冯玉祥。这样庞炳勋才成为了冯玉祥手底下将领。
正因为这种经历,庞炳勋这个人非常聪明。懂得在最不利的时候,保存自己实力。但庞炳勋从在曹锟部将孙岳那里的时候,就是一员猛将。七七事变之后,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这三个人都是很聪明的地方军阀,手中也是有实力的。因此对于他们三个人,常凯申是用,同时也在防备。进军河北如此危险的事情,当然是让这些杂牌军干。
既能够试探一下现在华北方面军的实力,同时也可以借着日军的手,消耗一下这些杂牌军的实力。
当然他们手底下不是没有中央军嫡系部队。
就像是孙连仲第二集团军下面的52军,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但自从1939年冬季攻势之后,这支部队一直在整修阶段。名义上隶属于第二集团军,但已经好些年没有跟第二集团军一起行动。这一次孙连仲率领第二集团军进入林州,进入晋东南、冀南地区,52军也是根本没有一起过来。
还有庞炳勋24集团军当中的27军,虽然出身很杂乱,但经过多次改编之后成为了中央军嫡系部队。27军同样是这样的情况,名义上是隶属于庞炳勋24集团军。这一次进入保定也是跟着24集团军来到了河北。
但他几乎是独立行动。
27军平时更多的是听命于胡宗南,听命于34集团军。如果是平时27军还能给庞炳勋面子,但真正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27军根本不把庞炳勋当一回事情。
国军部队这种派系情况非常严重。
别看孙连仲、庞炳勋他们都是堂堂的集团军司令官,可是根本管不住手底下的那些国军嫡系部队。不要说是军级单位,就算是国军的师级单位他们也管不了。因为他们那些部队,都是直接听命于自己派系老大的命令,要么就直接听命重庆。孙连仲、庞炳勋这种杂牌部队的将领,在他们那边没有任何的分量。
庞炳勋进入保定之后,还是比较稳的。
保定周围的大小商人、大小地主,甚至是伪军部队都大量派人过来和庞炳勋接触。中国人有很深的正统观念,别看保定是八路军打下来的,但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心目中重庆才是合法正统的政府。
八路军顶多就是地方势力。
而且他们更信任重庆。八路军毕竟是中共部队,虽然现在他们政策没有太激进,但他们很多人可都是知道当年红军的政策的。
重庆外有英美的支持,内有几百万军队。
再说对于保定这些有钱有势的人来说,庞炳勋不是陌生人。庞炳勋是曹保定系大将孙岳手底下出身,以前常年驻扎在保定。和保定这边的不少人都有关系。
所以庞炳勋了来了保定之后,真的是受到了保定和保定周围工商界、地主的热烈欢迎。一时之间支持他的力量大增。河北各路人马,投奔庞炳勋也非常多。就连河北地区不少土匪听到庞炳勋在保定,都带人过来投奔。
庞炳勋来到保定,组建河北省政府不到两个月时间。
竟然已经在保定接连成立了四个河北保安旅。
当然这些个所谓保安旅,名义上是一个旅级单位,但多的有两千来人,少的只有七八百人。四个所谓的保安旅加起来才五千人左右。
但这人数已经不少。
因此他来到保定才两个月时间,很多河北实力派也在观望。如果庞炳勋能够在保定时间再长一点,那么投奔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可以看出,庞炳勋开始坐稳保定。
可惜华北方面军怎么可能同意保定被中国军队控制。自从保定被八路军攻克之后,平汉路黄河以北段,直接被拦腰截断。已经无法通车三个月的时间。
这种情况很不好。
因为华北方面军对于河北、河南北部、山西等地的统治,就是靠着四条重要铁路。平汉路、正太路、平绥路、同铺路,现在晋察冀八路军直接控制了平绥路。以前是八路军破袭平绥路,不让平绥路安全行驶。现在是缓过来,八路军在维护平绥路日军动不动就派飞机去轰炸平绥路。因为有了平绥路之后,晋察冀八路军调兵也好,调集物资也好,都比以前快速很多。
剩下的三条铁路,129师时不时的破袭正太路。129师实力强大之后,随便派个主力团,就能够利用夜色破袭成功。把正太路好一段都给破坏。
不过还能够勉强使用。
同铺路也是一样。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