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所以整体来说对于聂帅的报告大家还是肯定的。虽然对于他的工作也有一些批评,但都是有事说事。聂帅的工作当然也有一些问题。
特别是聂帅在指挥战斗上,有些优柔寡断,判断形势上也有一些偏差。
但这些和现在欣欣向荣的晋察冀军区相比,都是小问题。
如果说有些不满,大部分都是冲着杨全武去的。肖子敬算是第一个直接对着聂帅开炮。肖子敬对于聂帅不满已久,特别是对于聂帅让邓国担任翼热辽军区司令员是尤其不满。
这简直是赤裸裸打自己的脸。
邓国是他一脚从冀热辽挺进军踢出去的。聂帅让他重新回到翼热辽军区担任司令员是什么意思。
正好这一次晋察冀干部团整风会议,聂帅也来到了延安。
他就对聂帅开炮。
道:“聂荣真同志对于杨全武同志的偏心,导致杨全武同志在一分区独断专行,犯了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甚至还有‘军阀主义'的苗头。”
第535章 激烈争论
“肖子敬同志,我认为你这是乱扣帽子。”
罗仁发忍不住了。
之前那些人批评杨全武,罗仁发没有说话。不仅仅是因为批评杨全武的内容当中涉及到罗仁发本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熟悉这些人,这些批评杨全,武的人以前都是老战友。他们的性格罗仁发很熟悉。他们以前在一分区一个个和杨全武顶牛,脾气一个比一个差。
甚至当时他们直接跟杨全武对骂。
互相骂娘。
因为别看他们是杨全武的部下,但革命资历并不比杨全武差。就像是萧峰和杨全武对骂的时候直接指着杨全武的鼻子说,老子参加革命比你还早两年,你当司令才几天时间。
他们很多人和杨全武为什么不合。
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以他们的资历,在独立团、一分区不应该职位这么低。杨全武你不重用他们这些老红军、老革命,重用那些刚刚整编的国军军官,刚刚投奔过来的学生娃子。这就是不公平,你,在打压我们这些老革命、老红军。军还有就是杨全武在独立团、一分区喜欢独断专行,部队发展和根据地发展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
所以不喜欢那些资历和自己一样深的干部,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可是其他干部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工作思路。他们和杨全武一样资历深,当然要发表自己看法。最后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杨全武要发展一分区,就需要手底下干部完全领会他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军分区。
聂帅更欣赏,更重用杨全武,也更认同杨全武的发展思路。所以最后都是其他人调离一分区。
那些人怎么可能满意。
离开一分区之后,都对杨全武骂娘,说杨全武在一分区搞一言堂,搞独立王国。只不过杨全武在一分区战绩就是牛气,一场又一场的胜仗,让杨全武继续牢牢地在一分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去年更是成为了新的冀中军区司令员。
现在进行整风,大家把当年在一分区的憋屈都发泄出来。
都在骂杨全武。
骂的都挺狠。
但还是那句话,大家就是粗人,都是在军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革命,其实骂完了就结束。他们也就是找个机会发泄一下不满,不会想着以后再找个机会对杨全武落井下石,一定要把杨全武拉下马,然后再踩你两脚。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高声曬曬,嘴里都是骂着杨全武,看起来恨不得撕碎杨全武。
但其实都没什么事情。
反正杨全武听到了,也会骂娘。大家如果见,面,说不定还会干架。
但骂就骂了,打就打了,又不会掉块肉。
看看杨全武和邓国两个人,当年差一点都要动手打架。不过两个人也不记仇,未来也从来没有说谁要抓机会阴你一下。相反两个人别看私人关系差,但两个人不仅没有要阴招。甚至两个人嫡系干部调到另外一个人手底下,也从来没有说因为两个人私人关系差,就去为难另外一个人的嫡系手下。
相反需要的时候,两个人还会保护那些人。
在这方面杨全武和邓国都是光明磊落的,心胸开阔的。骂归骂,打归打,不会给你使阴招。真要是不满意你,那都是光明正大的。
之前骂杨全武的那些人,就算心胸没有那么广阔,但也都不是那种背后耍阴招的人。就算是面对杨全武本人,他们都是敢于骂娘的。都是堂堂正正,告诉杨全武,老子就是对你不满,老子就不喜欢你。
但真的只是骂的难听而已。
但肖子敬刚刚说的,那就不是简单的骂人,而是给人扣很严重的帽子。什么“山头主义”、“宗派主义”,整风运动的时候哪个前线干部没有扣上这样的罪名。
或者说前线这些干部的确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毕竟是常年在外面独立作战。任何一个前线将领,都会器重自己欣赏的干部,自己用着顺手的干部。这样几年过去,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出现山头。
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情。
连主席也承认。在常年一起革命的过程当中,大家的关系亲密,成为山头,这是正常的事情。中央要做的是承认这种山头的存在,尊重这种山头,照顾这种山头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的消除山头。
所以整风运动当中,批评一些前线干部搞“山头主义”是没有问题的。很多干部也是接受的。特别是晋察冀这个山头,主要是独立团发展出来的。
其实就是主席秋收起义的红一师山头。
批评杨全武搞“山头主义”,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个罪名,以杨全武立下的赫赫功绩,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顶多就是批评多,甚至会有一些简单处罚之类的。
可是肖子敬后面的“军阀主义”,这可是要命的罪名,可不能随便使用。党内最忌讳的就是“军阀主义”,把党的部队当成是自家的私人部队。罗仁发是杨全武老部下,又是多年的搭档。一分区到现在的冀中军区,有杨全武的功劳,也有罗仁发的功劳。
他不允许任何人这样污蔑杨全武,污蔑一分区。
当然还有一点是,他已经看出肖子敬的目的。
杨全武不是他的目标,他的目标是聂帅。他必须要为聂帅挡一波火力。
所以罗仁发明明知道肖子敬资历比自己深,党内级别比自己高。但他还是站起来反驳肖子敬。罗仁发直接道:“在晋察冀谁不知道,早年成立晋察冀军区的时候,其他几个军分区都是分了一部分独立团的部队,才能够成立军分区。后来成立平西支队,一分区主力三团跟着邓国同志离开。后来军分区要加强三分区的力量,从一分区调走主力二团。
军区为了打造三分区骑兵团,又调走了一分区骑兵营。军区成立炮兵营,就调走了一分区炮兵连。军区成立24团,也是从一分区调走两个游击支队,最后整合而成的。还有四分区的老五团,五分区的19团,说起来都和我一分区有关系。这一次要保卫中央,冀中军区二话没说就抽调了晋察冀一等一的主力1团。我想问问肖子敬同志,我们一分区从晋察冀军区成立开始,只要是军区需要,只要是革命需要,什么时候拒绝过命令。因为我们一分区的干部都清楚的知道,我们是党员,我们的部队是党的军队。只要是革命需要,我们一分区一直都是坚定的支持。你怎么可以给我们扣下军阀主义的帽子。
我想问问肖子敬同志,杨全武同志哪里有军阀主义?他是平时打骂士兵了,还是把一分区的部队当成是自己的私人部队了?”
肖子敬没想到罗仁发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当然罗仁发也是稍微美化了一下杨全武本人。
调走一分区部队的时候,杨全武可没有那么好说话。特别是最早平西支队调走三团,杨全武和邓国差一点上演全武行。而且每一次抽调一分区部队的时候,杨全武私底下都是骂娘。
只不过后来一分区兵强马壮,所以不再计较这些。
这个时候其他很多人都不说话,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突然之间肖子敬和罗仁发了起来。肖子敬看了一眼罗仁发,只是轻描淡写的道:“我说的是‘军阀主义”的苗头,说杨全武同志有‘军阀主义'苗头。如果放任杨全武同志的山头主义,最后发展起来就是军阀主义。我们现在做的正是批评杨全武同志的“山头主义,不让他滑落到“军阀主义'。罗仁发同志有些太敏感了。
杨全武的确不是他的目标。他也不想在杨全武的问题上继续纠缠。
所以他立马转移话题道:“晋察冀军区的问题,根源都在聂荣真同志这边。晋察冀军区之所以问题很多,是因为聂荣真同志所犯的错误是路线错误。”
“—
“哗”
整个晋察翼干部团干部们,都是目瞪口呆。
批评与自我批评,整体来说进行的还是不错的。聂帅在晋察翼犯的错误,他们也是直接指了出来。聂帅也没有逃避,对于自己在工作中犯的错误是承认的,也进行了一些检讨。
不过说起来,谁不犯错误。
和日本人打仗,建立敌后根据地,这些很多都是新课题。大家都是一边犯错误,一边总结教训,一边发展敌后根据地和敌后武装。
因此大家心里都有数。
有些事情的确是做的不对。
包括萧峰秤击杨全武,甚至骂娘。但也有人批评萧峰当年私自离队的问题。萧峰也是接受批评认为自己当年太冲动。就想要找领导表达自己意见,忘记部队纪律。
都是如此。
批评与自我批评,你批评别人,别人也会批评你。
但到现在为止大家都是以事论事。虽然也掺杂了一些个人情感,但也没有人说捏造实施,故意陷害谁。就是扣帽子,就算有些个人恩怨,但也都是有事实依据。
可是肖子敬一句话,让大家目瞪口呆。因为肖,子敬竟然说聂帅犯了路线错误。这可不是小事情,什么是路线错误。就像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导致的结果是大革命的失败。后面领导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结果是丧失了中央苏区。王铭回国之后,那就是右倾投降主义,造成的后果就是“皖南事变”。
这些是路线错误。
这一次的整风,加上后面的七大,就是要对于过去党的历史做一个结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把过去的那些路线错误总结一下。
沾上路线错误,那就不是普通的批评。
连聂帅都非常吃惊。
他虽然想过有些人会对于自己不满,但没想到竟然有人给自己定义为路线错误。如果真的被定义为路线错误,聂帅短时间之内都无法恢复工作。
第536章 路线错误
“聂荣真同志在晋察冀所犯的错误,就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路线错误。聂荣真同志过于乐观判断抗战局势,产生了轻敌速胜观念。以至于在‘易县会议当中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且忘记了我党我军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忘记了我党我军是要进行敌后山地游击战的大战略,一门心思的要走城市革命论”。”
“正是在这样的错误路线指导之下,晋察冀军区看似风光无限,打下了几个城市。但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是把华北方面军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我们八路军这边,同时让重庆方面警惕。造成了目前陕甘宁边区的危急局面,也造成了庞炳勋24集团军投奔日军,成为了伪军。让河北局势再次陷入危局当中。”
庞炳勋投奔日本人,接受伪满军任命,在河北实力迅速提升。日军也很重视庞炳勋这支武装,希望庞炳勋能够帮助日军一起攻打八路军。此次战斗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和孙桐萱第三集团军被日军俘虏上万人,华北方面军都交给了庞炳勋的24集团军。
至此庞炳勋的24集团军快有五万人。
成为了河北伪军当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部队。
冈部直三郎的这一次行动,虽然自身伤亡不小。而且丢失了不少地盘,但最后整编了24集团军,还算是成绩不错。随着24集团军接受日军改编,平汉路再次接通。当然现在的平汉路河南段早就被国军截断,目前的平汉路只有河北到豫北畅通。
现在肖子敬认为这也是聂帅的责任。
要不是你们晋察翼瞎装逼,能发生这种事情?
正因为晋察翼到处惹事,才会让华北方面军全力打压八路军,才会让重庆加大力度打压八路军。
聂帅紧皱眉头。
这个帽子太大,聂帅真的是戴不起。起因此他立马道:“我承认在日军扫荡冀中军区失败之后,产生了一些“轻敌的观念。这一点我要检讨,我们的抗战依旧是持久战,而不是可以速,胜的战争。我当时头脑有些发热,看轻了日伪军的战斗力,这的确是我的错误。但‘易县会议我们虽然有些冒进,但完全是根据敌我力量的改变做出来的决定。和所谓左倾冒险主义完全没有关系,更不存在路线错误。我们也没有忘记农村包围城市的大战略,‘易县会议之后我们晋察冀部队主要工作就是,部队进入河北开辟农村根据地。占据河北的乡镇农村,而不是以城市为目标。
轻敌,这个错误聂帅承认。
进入1943年之后,聂帅也在检讨1942年的工作。
当时形势大好,聂帅的确是有些轻敌,有些头脑发热。认为华北方面军不过如此。所以甚至在内部喊过“一年解决华北方面军”,“两年战胜日本”,这种乐观的口号。
但当时轻敌的,头脑发热的不仅仅是聂帅一个人。
就是中央当时都是有些轻敌的。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大量抽调部队南下。加上晋察冀强势崛起,所以中央都有人认为1943年是战胜日本的好机会。
不过进入1943年之后,聂帅他们迅速改变了这样的态度。
因为日军开始给华北方面军大量的补充新兵,又加派了五个独立警备队。虽然日军战斗力严重下降,但这么多日军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战胜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从1942年开始,国军那边突然有大量部队成建制投降。
山东那边的伪军数量迅速增加。现在山东那边的伪军数量已经超过20万人,对于山东八路军压力陡然增加很多。可以说现在山东八路军的主要对手,不是华北方面军,而是那些成建制投降的国军部队。
聂帅承认自己当时有些“轻敌”,但聂帅是绝对不可能承认自己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因为这一次整风运动,就是要解决王铭为首的一批留苏派遗留下来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当年在中央苏区的“左倾冒险主义”。如果聂帅被扣上这个罪名,他可是承担不起。特别是聂帅也是留学苏联归来。
听到聂帅辩解,肖子敬立马道:“目前我们八路军部队遭到日伪军和国军顽军的两面夹击,就是因为晋察冀的左倾冒险主义带来的危险。”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