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但褚岩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和国民党,或者跟日本人有关系,这一点魏红军也不敢保证。毕竟这些事情都是需要调查。在这个年代一个人的身份、历史,都很容易出现问题。
谁也无法轻易给不认识的人担保。
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像早前的翼中军区六分区司令员,是保定军校毕业,早年在东北军、晋绥军任过职。在长城抗战立过战功,拿到了青天白日徽章。七七事变之后,他带领两个团脱离了国军,加入了八路军。后来担任警备旅旅长,六分区司令员。虽然没有红军经历,但他是带着两个团加入的八路军。而且以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表现,最差一个少将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以他的职务中将都不是不可能。在警备旅和他搭档的干部,出来了两个中将。
可是他最终只拿到了一个大校。
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为他解放后,有个曾经的国军下属找到,他。跟他说自己生活困难,想找一个工作。他念旧情,就把他介绍到了一个工厂。没想到人家是国民党特务,最后被抓了,把他也牵连进来。结果因为这个事情,他最终只拿到了一个大校。这就是盲目信任别人的结果。
魏红军对于褚岩第一印象还不差。
而且整个事情来说,也不认为他是特务。但这种事情最忌讳用感觉来判断,还是要用证据判断。
当然魏红军现在考虑的不是褚岩的问题。因为相比起褚岩这个事情,围场县的事情才是魏红军最关注的。
褚岩不管是什么身份,他说的事情应该不会是假的。
这要不是假的,那么这个事情就更严重。国民党特务的案子,和这事情相比,那完全是毛毛雨。
国民党特务破坏,抓国民党特务就可以。但这个事情如果处理不好,那是会动摇八路军根基的事情。
公粮征收比规定的多一倍,竟然发生如此恶劣的事情。魏红军想要知道的是,公粮征收这么多,但上交的都是按照规定。那么多出来的东西,是围场县这边集体贪污了,还是因为有什么其他事情。
反正这么多公粮没了,到底是去了哪里?
第590章 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目前冀热察军区,冀中部队进行最后的总攻。
但魏红军这个军区政委,这个时候却坐镇围场县。因为在魏红军掂量轻重之后,还是认为围场县的事情更重要。现在虽然是战争年代,但这一次的总攻,该做的准备都做了。热河的日伪军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强弱已经非常悬殊。
但围场县这个不是小问题。
在魏红军看来,围场县这个才是真正大问题。
是关系到八路军的未来的大事情。
魏红军坐镇围场县之后,大批大批的工作队派下去。魏红军要知道,围场县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围场县这边出现了这些问题。
魏红军待在围场县,这里甚至成为了冀热察边区区委工作的地方。
“情况怎么样?”
“政委,这一次我们对围场县九个区都进行了调查。结果有两个区的情况比较严重,收公粮的比例都在20以上。其他几个区虽然没有这两个区这么严重,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多收情况。发生抗公粮的事情都在围场县第三区,而且不是三个村,而是足足有七个村都发生了事情。要不是围场县政府派出县大队和公安科把事情压住,那就不是七个村,而是十七个村了。第三区的公粮征收比例这几年一直很高,没有低于25%的时候。就是调查公粮征收问题的,是边区区委委员李少成。
之前一直负责根据地减租减息工作。
魏红军把他从赤峰叫了回来。
魏红军看他吞吞吐吐,道:“有什么说什么。
“这个第三区就是围台乡,也就是当初因为勾结大地主,减租减息工作未能够彻底推进的地方。
不过之所以好长时间都没有人汇报,就是因为围台乡的公粮征收看起来很正常。因为每为年上交给县政府的公粮,都是按照边区党委制定的比例。这一次我们仔细调查之后发现,第三区的公粮征收比例一直都是这么高。从第一次减租减息工作的时候,当时的工作队就这么确定的。所以当地农民都是按照这个比例交公粮。这里公粮比例最低都在25%。
最高的时候,公粮比例达到了27%左右。
“27%?”
魏红军深吸一口气。
减租减息工作才减了多少地租,他们就收这么多的公粮。
这个27%就是,农民一年收入的27%。
不要小看这个27%,因为现在的农村粮食产量是非常低的。农民一年下来,交完地租,自己剩下的也就勉强能够糊口。因此晋察翼这边的公粮比例,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超过15%。一般年份晋察冀粮食不缺的时候,公粮比例都在10%左右。聂帅经营根据地,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制定的非常明确。
宁愿少收,也不会随意的增加公粮比例。不能因为公粮问题,影响根据地的安稳。聂帅最明白根据地建设最忌讳竭泽而渔。根据地越是富裕,对于八路军的支持就越强大。
收27%,那就是农民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交公粮。
负担是非常重。
李少成吞吞吐吐,主要是因为上一次已经处理过围台乡的问题。其实当时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只是处理了农村工作队和大地主勾结的问题,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或者没有重视这里公粮比例过高的问题。
而上一次问题是魏红军亲自负责处理的。
也就是说魏红军在当时问题的处理上,是有疏漏的。认真说起来,是魏红军的工作做得不扎实。
魏红军摆摆手,道:“是谁的问题,是谁的责任,该谁来负责,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如果是我出现了问题,那我就要接受批评,接受组织的处罚,这些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也不要因为这个那个原因,就掩盖发生的问题。所以呢?所以后来派过去的干部,就没有想过改正?”
“是。”
李少成点头。
道:“我已经和当地的干部谈过话。当时派到围台乡的那些干部,开始只是负责减租减息工作的推进。等到秋天收公粮的时候,他们发现公粮比例有问题。他们简单调查之后,也知道是上一任土改工作队制定的公粮比例不对。但他们发现之后,并没有选择调整。看到当地百姓都不清楚这个,依旧老老实实的交公粮。所以他们选择继续按照原来的比例征收。这一下他们征收的公粮数目,就远高于军区的规定。
“该死。
魏红军忍不住骂了一句。
这群人简直是乱弹琴。这哪里是一名党员干部该干的事情。发现了前任的问题,就应该迅速的改正才对。这些人竟然将错就错。
“继续说。”
“后来在中学教书的褚岩回家,正好赶上了交今年的公粮。他计算下来之后,发现公粮数目不对,就去找村里的工作队反应。但他们跟褚岩说公粮征收比例就是这样,从开辟围场县根据地开始一直是如此。所以褚岩就专门找了自己在察南师范学校的同学,问了这个事情。得到了答案之后,他再次回到了村里。跟村里的工作队反应情况,双方就吵了起来,传到了当地百姓耳朵当中。他们听说外面交的公粮是他们这里的一半,大家就不千了。
最后一传十,十传百,这一地带的农村都听到了消息。就发生了三个农村抗交公粮的事情。本来他们的公粮都拉到了区政府,但他们要把粮食都拉回去。结果区政府和这些农村百姓发生了冲突。区政府就以抗交公粮的名义抓了褚岩,还有其他的一些领头人。结果反而闹出了大事情,事情蔓延到了七个村。最后区政府就上报给县政府,说有国民党特务在煽动农民抗交公粮。李福明同志和县里的干部,就觉得发生了大事情。立马派出了县大队,还有公安科去处理这个事情。一次性抓了四十多个人,定性为这是一起国民党特务煽动百姓抗交公粮的恶中共件。”
魏红军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这都哪跟哪。
这哪里是中共的干部。欺上满下,从中渔利。
魏红军看向了姚子明,道:“查过褚岩吗?”
“查过。他们家在当地是小地主,有一百来亩地。社会关系是比较复杂。褚岩大伯有个儿女亲家当初是伪乡长,褚岩大伯就担任了维持会长。所以照顾他们家不少。因此他们家在日本人来了这几年倒是比较安稳。褚岩这个人一直在围场县这边上学,39年的时候去承德上学。他当时是跟伪军后勤部队一起去,半路被特务团伏击,被我们给俘虏。
然后跟着俘虏辗转到了赤城,在那边跟伪军俘虏一起接受教育之后释放,可是他却一直没有回家,留在了我们根据地。后来参与了赤城县的扫盲运动,当时只有十九岁的褚岩表现还是比较积极,而且扫盲效果也很好。正因为他在扫盲工作当中表现好,所以当时负责察东根据地扫盲教育的吴平山同志认为褚岩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年轻学生。通过教育完全可以拉到我们革命队伍当中。因此就把褚岩推荐到察南师范学校学习,毕业的时候正好我们拿下了围场县。为了改变这里的奴化教育现象,选择了一批察南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来围场县当老师。褚岩就是这个时候回到了围场县,在围场县中学当副校长。也算是我们当时派过去的干部。褚岩能力不错,表现也好,学问也扎实。所以围场县县中学党支部已经开始考虑吸纳褚岩入党。”
姚子明详细的给魏红军介绍褚岩的情况。
随着晋察冀地盘扩大,后方稳定之后,很多档案的交流方便很多。彼此之间传递消息比较容易。
姚子明很快就抽调了褚岩的档案。以及派人去褚岩的学校、工作的县中学,褚岩的家乡调查他的社会情况。
姚子明继续道:“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他和国民党特务应该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去查了,说他是国民党特务,最早是从他们村工作队当中说出来的。后来被区政府接受,最后公安科那边抓了褚岩之后,很快就确定他是国民党特务。
魏红军皱眉。
啥他娘的国民党特务。
这不就是典型的莫须有。公安科把人打成了那个样子,这是逼着褚岩承认自己是国民党特务。
不过魏红军还是很谨慎,问道:“他大伯的情况呢?还有他那个儿女亲家?”
“他大伯担任维持会长,但在本地倒是没有多少恶名。甚至给日本人筹集粮食的时候,如果村里粮食不足,会去日本人那里求情。如果没有用,还,会从自己家里掏一些补充进去。所以我们部队来到这里之后,惩办汉奸的时候,当地不少人为他求情。我们开始还以为他对当地百姓威逼利诱,但后来调查之后发现这个人虽然是汉好,但手中没有血债,在当地也没有什么恶名。所以最后虽然对他定性为汉奸,但并没有定性为铁杆汉奸,属于是可以拯救的汉奸。最后我们对他只是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没有当铁杆汉好惩办。后来我们和日伪军在这里拉锯,当地不少地主重新投奔日伪军。但他大伯积极的支持我们八路军部队。给部队捐赠过粮食,还有一些他藏起来的手枪也送到了部队。所以我们完全控制围场县之后,对他的政策一直是比较照顾的。不过他的儿女亲家那个人,是正儿八经铁杆汉奸。不过41年带着伪警备队,参与了对于丰宁县抗日根据地的围剿,在战场上被特务团打死。他被特务团打死之后,他儿子没有选择继续担任伪乡长,而是以给父亲守丧的名义,回到老家,一直到我们打进围场县,他都窝在老家。他们两家算是识时务的。我们在这里推行减租减息工作的时候,他们两家都没有任何的反对,包括褚岩他们家。他们都是很配合我们的减租减息工作。
魏红军点头。
褚岩他们家是够复杂的。
至于他们积极配合减租减息工作,魏红军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能够当汉妊,还能够全身而退,这两家都是聪明人。特别是褚岩大伯的儿女亲家,老爹被八路军打死之后,儿子能够看清局势迅速回到老家窝着,绝对是一等一的聪明人。后来八路军彻底控制围场县,他们两家都知道自己底子不干净,哪里还敢在减租减息工作上使子。
他们积极参与减租减息工作,很明显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孽,也是为了讨好八路军。希望看在他们支持八路军政策的份上,八路军不要对他们进行处罚。
这种人在八路军根据地很多。或者说这种左右摇摆的人,在战争年代是一抓一大把。
根据地扩张之后,根据地内当过汉奸的人一抓一大把。如何处理他们,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因为要对他们进行分裂,像褚岩大伯这种,八路军肯定不会当成是铁杆汉奸处理。因为处理他们,那么要处理的人就多了去了。
“也就是说,目前没有证据表示褚岩是国民党特务?”
“是。”
“还有围场县公安科的情况调查了?他们下去调查,是怎么得出这是一次国民党特务破坏事件?
为什么对褚岩进行了刑讯逼供?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查过。围场县公安科科长吴和围台乡区委书记尹伟华是同乡,而且还是同窗。七七事变之后,他们两个人一起参与了平西根据地的抗日工作,只不过尹伟华同志在地方工作,吴峰同志参加了平西抗日游击队。两个人的私人关系很好。吴同志这一次作为公安科科长去了围台乡之后,根本没有去了解事情。只是和尹伟华同志喝了一顿酒,然后把围台乡的报告直接带了回来。”
魏红军忍不住拍了桌子。
一个公安千部如此没有责任心。
“没有其他事情?吴拿到了围场县的钱或者粮食?”
“暂时还没有发现。”
“李福明之前也在平西地委工作,他们以前是不是在一起工作的?
“是。当初平西地下党组织抗日游击队的时候,尹伟华同志和吴同志就是在李福明同志下面工作。”
姚子明调查报告,让魏红军很是心惊。
本来简简单单的事情,被上上下下这么弄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波及七个村上千人的所谓国民党特务参与的反革命事件。这要是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到时候会有多少人受到影响。光是需要枪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人。
这些人竟然没有一点点的畏惧。
魏红军转过头,问韩卫国道:“韩主任,他们征收的东西去了哪里?几年下来,一个区那么多农村,一年多征收的粮食应该不少。”
“是不少。围台乡一年多征收的粮食数量就有六十多万斤。”
“那粮食呢?”
“政委,你看看。”
魏红军拿过来扫了一眼。
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才好,所以道:“他们这不就是一个区吗?怎么这么多工作人员?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一个小小的区政府,下面工作人员这么多。
一百多人开什么玩笑。
魏红军继续看下去,除了这些区政府工作人员之外,拿政府钱的还有很多。像医护人员、老师等等,他们这个区这方面的编制远远超过规定的人数。
还有他们的区小队,足足有200多人。跟其他地方的县大队一样。
其实目前冀热察军区大部分县,已经几乎没有了区小队这个编制,就连县大队的规模也小了很多。因为冀热察军区,大部分的根据地目前很安全。
不再需要和以前一样和日伪军作战。
丁胜目前指挥的特务第三旅,就是以军区内部那些县大队和区小队来组建的。丁胜把军区内部的县大队、区小队搜刮一遍之后,地方部队就非常稀少。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