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政委。”
聂帅为什么选择魏红军。
就是因为冀热察军区和察绥军区的部队都是原八纵的部队。
而八纵怎么来的。
那可是从小到大,王秋云和魏红军一手打造出来,一手发展出来的。魏红军一来,就不存在什么指挥问题。这里的干部都是魏红军的老部下。
在目前的晋察冀,除了杨全武之外,任何一个干部过来,短时间之内想要整合这些部队都需要时间。这不是因为原八纵的干部搞山头主义。而是八纵一直以来都是自成体系,部队干部都是在八纵成长。其他干部来了,那是需要重新认识他们,大家需要彼此磨合。
但魏红军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魏红军来了,这些干部都是老部下,彼此都熟悉。可以迅速的进入工作。魏红军来到集宁的时候,赵陆已经组建了军区后勤部,开始剥离各个部队的非作战单位。
而朱亮才也已经组建了晋察冀第三野战军指挥部。
察绥军区指挥部几乎直接移植到了第三野战军指挥部。魏红军来到集宁之后,第一个做的就是了解手中部队的情况。知己知彼,在了解傅作义情报之前,魏红军要先知道自道己部队的情况。之前魏红军只是看了报告,但现在是直接听易耀才给魏红军详细的介绍察绥军区部队的情况。包括介绍一些魏红军不熟悉的干部,也就是赵陆当初从四分区带过来的干部。
赵陆不好把自己带来的干部插到下面的部队当中。所以大部分的干部都进入了察绥军区司令部任职。魏红军对他们不熟悉,所以易耀才是一个一个的给魏红军介绍。
易耀才是中央红军出身,不过抗大毕业之后进入了120师。后来宋史伦带着部队来平西,和邓国的平西支队联合组建第四纵队的时候,他跟着宋史伦来到了第四纵队。在第四纵队他的军事才华受到了邓国的欣赏,所以得到了邓国的器重。后来第四纵队和冀东部队改编为囊热辽挺进军,他也成为了热辽挺进军的干部,一直跟着邓国打仗,给邓国当参谋长。后来邓国从冀热辽挺进军回到晋察翼大量的干部跟着邓国回晋察冀。易耀才就是其中之一,来晋察冀之后担任晋察冀五分区参谋长。
后来军区为了加强四分区的干部力量,把易耀才调到四分区当参谋长。四分区司令员赵陆并不是军事部出身,不是一个指挥能力非常出色的战将。所以赵陆对于易耀才的到来非常高兴,也非常器重易耀才。等晋察冀组建二级军区,赵陆担任察绥军区司令员的时候,易耀才又跟着赵陆来到察绥军区当参谋长。此次成立冀热察军区、晋察冀第三野战军,易耀才都担任副参谋长。
因为易耀才一直是察绥军区参谋长,所以对于察绥军区部队的情况非常熟悉。给魏红军仔细介绍目前察绥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的情况。
等易耀才仔细介绍了原察绥军区部队之后,魏红军静静地思考。
原察绥军区的部队情况还可以,主力部队就有四万人左右,武器装备不算很差。甚至察绥军区还有军区直属的炮兵旅。而且原察绥军区这边,还有不少地方部队。现在魏红军大致上心里有数,也没有太紧张。因为保住集宁,魏红军还是非常有把握的。因为魏红军手中的兵力足够。除了原察绥军区的部队之外,原冀热察军区部队目前也都在集宁周围集结。两个军区部队全都加起来有七八万人。而且不少部队都是在抗战当中打出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弱。
再说晋察冀部队可不是晋绥部队。晋绥部队抗战时期没怎么打过大仗,一次战役能够调动六七千人都是数得上号的大仗。但晋察冀部队可是打过不少大兵团作战。晋察冀的这些部队,虽然不敢说是完全合格的野战部队,但不会跟晋绥部队一样慌乱。
当然魏红军也没有掉以轻心。
毕竟傅作义目前是连战连捷,士气正旺,反而是八路军这边士气低迷。
魏红军转过头对曹墨道:“曹墨。”
“司令员。”
“你去看看各地防御阵地构筑的如何?特别是卓资那边的防御阵地。一旦傅作义进攻集宁,卓资必然是他重兵进攻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问题,立马和前线部队商量进行改进。我们的防御要有层次,从卓资开始一直到集宁,要有纵深。”
“是。”
魏红军为什么要调曹担任作训处处长。
就是因为曹墨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将领。特别是在阵地战、防御战当中非常有造谐。虽然曹墨在大兵团作战上的指挥能力,魏红军还无法完全判断。但训练基层指挥员打阵地战,构筑防御阵地打防御战,曹却是一等一的好手。
张忠训在归绥总共坚持了11天。
魏红军到了集宁第二日,张忠训开始从归绥撤离部队。这场仗打的其实是很窝囊的。张忠训集中了358旅、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以及还有三个步兵团,加上绥蒙军区的部队,防御归绥的兵力林林总总加起来有27000多人。
从兵力上来说,还是很雄厚的。
傅作义说是拥有十万部队,但他嫡系部队不多。目前来说傅作义嫡系部队也就是35军、暂三军、骑四军(暂四军)三个军。这三个军加起来四万多人,是傅作义起家的部队。其他的部队要么是整编的地方部队,要么是整编的伪军,还有一些是隶属于阎锡山、胡宗南他们的部队,划拨给傅作义指挥。
此次傅作义发起了绥远战役,总共动用了大约七万人的部队。他在自己的老巢五原留下了两个师的部队,在包头留下了一个军两万人左右。到了发起归绥战役的时候,傅作义手中兵力已经不足五万人。其中暂三军和骑四军是防备晋察冀部队。真正参与进攻归绥的,只有35军不到两万人的部队。而且说是打了11天,其实是把之前在武川的战斗都包含在内。
傅作义真正开始进攻归绥,只有不到五天时间。
其实就是张忠训率领部队在归绥守了三天时间,就决定部队撤离归绥。因为在归绥外围建立的那些防御阵地,不到两天就被傅作义全都拿下。所以张忠训失去了守住归绥的信心。结果当张忠训决定带兵撤离,没想到傅作义准确的抓住了张忠训后撤的机会。傅作义派遗嫡系101师一下就咬住撤退的晋绥部队。
作义选择的就是乘胜追击。
你退,我就打。
本来晋绥部队这一次打了败仗,大家的士气低迷。现在被傅作义部队咬住,结果部队撤退变得无序。而且傅作义部队就跟八路军一样,连续作战一点问题没有。
傅作义部交替进攻,不给晋绥部队休息的机会。结果从归绥撤出的晋绥部队,被傅作义打的非常狼。张忠训几次想要甩开傅作义部都没有成功。
作义根本不让晋绥部队休息。
傅作义的部队就像是狼一样,咬住了就不撒嘴。最后还是绥蒙军区司令员姚哲率领绥蒙军区的部队拼死断后,才结束了这样的混乱。
等张忠训带着部队撤到凉城的时候,发现部队损失高达9000多人。晋北战役、归绥战役,张忠训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先是部队被暂三军击溃,伤亡巨大。部队退入归绥之后,归绥战役当中损失又这么大。从晋绥部队发起晋北战役开始,张忠训率领的晋绥部队前前后后损失16000多人。可以说整个晋绥部队都是元气大伤。
魏红军都为张忠训难过。
张忠训是正儿八经大将资历的老于部。不是别人吹得大将资历,而是实实在在的大将资历。
秋收起义的时候,是警卫团连长,担任过主席的警卫。从井冈山开始一路上战功赫赫,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因为抵制张国涛,所以在四方面军还受到过打击。改编八路军的时候,是120师第358旅旅长。真正资历深,根正苗红的战将。只要顺顺利利,一个大将是没有问题的。
此次面临日本投降,八路军和国军都在抢占地盘。晋绥军区那边贺老总亲自出马,在伊克昭盟那边和陈长捷,在榆林和邓宝山争夺控制权。张忠训以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的身份率领晋绥军区三个主力旅、三个步兵团,以及绥蒙军区部队和傅作义作战。
可惜一败再败。
魏红军知道,自己的这位老领导此战败北,直接断送了自己大将的帽子。
不过魏红军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伤悲秋。
因为傅作义已经拿下归绥,一边和晋绥部队作战,一边整修部队。进入归绥仅仅三天之后,傅作义部队就再次开始集结,然后往集宁方向推进。
“傅作义部目前三面出击。”
第623章 要考虑全局
要打仗了。
魏红军立马召开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会议。
讨论接下来的作战。
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魏红军,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子华,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赵陆,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朱亮才,野战军副参谋长易耀才,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张连魁。
“司令员,傅作义部现在分成三路。北路部队是骑四军(暂四军),目标是陶林(察哈尔右旗中旗)。中路部队是35军和暂三军,直接冲着卓资而来,目标就是我们集宁。南路部队是67军和绥远保安旅,目标是凉城的晋绥军区部队。
易耀才以副参谋长的身份履行参谋长之职。
在内线作战,最大的好处就是情报问题。绥中、绥西都是八路军老根据地,八路军在这边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所以傅作义部队的动向,特别是大兵团动向,是很难隐。
“我们判断,傅作义应该是准备一鼓作气攻占卓资,最后进攻集宁。同时也歼灭在凉城的晋绥军区部队。
“骑四军呢?”
“我们判断骑四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拿下陶林。而应该是该为了迷惑我们,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的防御力量分散。傅作义部的骑四军除了新编骑兵第三师和新编骑兵第四师,五千来人的部队之外,还有步兵第九旅。骑四军是作义嫡系三个军之一。这样一支11000人左右的部队进攻陶林,我们必然需要重兵防御陶林。这样我们集宁的防守就会减弱。”
“嗯。”
魏红军一边看地图,一边听易耀才汇报。
傅作义的主力放在了正面,也就是进攻卓资这边。
卓资距归绥150里,北靠大青山,平绥铁路线正好从这里通过。而且卓资这边还有公路北至陶林(察哈尔右翼中旗)、南通凉城,绝对是绥东地区交通枢纽,也是归绥的门户。当然不仅仅是归绥的门户,也是集宁的门户。卓资在这个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傅作义对卓资是势在必得。
所以傅作义嫡系35军和暂三军都放在这里。
同时傅作义还分两路部队,一边攻陶林,一边攻凉城。一旦成功,到时候傅作义部就可以三面进攻集宁。
大家都在看着魏红军。
因为魏红军以前是政工干部,这一次也算是赶鸭子上架。其实认真说起来,傅作义目前的部队人数不比晋察冀第三野战军人多。
但傅作义部最厉害的是,现在士气正旺。
毕竟是连战连捷。
从五原地区出发,这才二十天之内打的晋绥八路军部队伤亡惨重。接连丢失了包头、归绥,还有就是察绥军区这边之前派了第七旅和自卫第二旅但没能够突破暂三军的防御阵地。反而差一点被傅作义骑兵部队断了后路。
这一系列战斗直接造成了部队士气低迷,相反傅作义那边是士气正盛。
“司令员,我们可以选择稳一稳。”
易耀才道:“现在我们兵多,可以三面防御。
特别是正面防御,我们借助卓资这边的大山,可以层层设立防御工事。傅作义部毕竟是远道而来,这20多天又是连连作战。部队就算是铁打的也会疲劳。我们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在卓资这边挡住傅作义的进攻。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我们挡住傅作义部一段时间,那么我们就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易耀才的选择算是最稳妥的。
特别是对于魏红军。
这是魏红军担任晋察冀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之后的第一仗,用一个稳妥的办法稳住战线,是一个四平八稳的方案。对于魏红军是有利的。
但魏红军摇了摇头。
道:“我们不能只考虑我们自己。”
魏红军在地图上点了点凉城,道:“傅作义以往和日伪军的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咬住了不松口。他的部队作风很顽强,连续作战能力很强。他们部队这种作战方式,之前让日伪军非常不习惯。
一旦被傅作义部咬住,那么就很难逃离。晋绥军区部队一路打败仗,又从归绥败退,目前被傅作义部追击,一直追到了凉城,一路上一直在作战,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部队应该非常疲劳。晋绥军区部队应该是因为凉城一带是我们八路军的根据地,所以觉得可以进行整修。但傅作义肯定是不会让晋绥部队从容的修整。傅作义必然是想要一战彻底解决这剩下的一万多部队。如果剩下的这支晋绥军区部队真的被傅作义围歼,那么就会重重打击晋绥军区。这里面可是有晋绥军区三个主力旅,还有绥蒙军区的主力部队。是晋绥军区一半兵力,一旦真的被歼灭,晋绥军区必然元气大伤,没有几年时间无法恢复。”
主席说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就像是目前张忠训领导的晋绥部队。重要他们这支部队没有被歼灭,那么以八路军扩军能力,他们很快就能够恢复建制。稍微训练之后,部队依旧是晋绥军区的主力部队。
可是一旦被傅作义成建制歼灭。那么晋绥军区是真的元气大伤。因为会损失大量战争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损失大量的老兵。这种损失根本补不回来。
“我们不能看着晋绥军区部队遭受如此的失败。如果晋绥军区真的元气大伤,到时候整个晋西北、晋西南、绥远的局势都会失控。大家不要记,晋绥军区周围除了傅作义的部队,还有胡宗南部,陈长捷部、邓宝山部,以及西北地区还有马家军。此地局势一旦失控,陕甘宁边区的情况必然会急速恶化,会危及到中央安危。我们不能看着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的想法是集中三到四个旅的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一起给追击的67军和绥远保安旅一个回马枪。集中兵力歼灭67军。”
魏红军第一次指挥这么多部队打仗。
而且对手是几乎倾巢而出的傅作义,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魏红军不是第一天上战场,魏红军征战沙场十多年,明白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冷静。魏红军仔细分析了现在傅作义部的情况。
保守的选择,对于自己有利,对于晋察翼有利。但却会严重影响晋西北、晋西南、绥远的局面。进一步会影响陕甘宁边区,影响延安的安全。
魏红军不能为了自己好,就不顾大局。
既要保住集宁,还要稳定绥远局势,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创对手。
魏红军选择的就是67军。
北路的骑四军,最强大的就是机动能力,毕竟下辖两个骑兵师。再说骑四军是傅作义嫡系精锐,想要围歼不是那么容易。至于正面的35军和暂三军,那更是傅作义最倚重的精锐。想要歼灭也是不容易。
只有67军,这支部队虽然号称是一个军,但部队只是下辖新26师、新11旅,骑兵第七师,部队人数也就12000人左右。就算是加上绥远保安旅,两支部队总人数也就15000人左右。
只要规划好了,短时间之内绝对可以吃掉他。
这是目前唯一可破局的办法。
“司令员,我们对面的傅作义35军和暂三军怎么办?这可是三万多的傅作义嫡系部队,在抗日战场上打出来的精锐。”
朱亮才开口。
在朱亮才看来魏红军派遣三四个旅去攻打67军有些冒险。目前第三野战军虽然手中部队不少,但要是派三四个旅离开集宁,到时候集宁这边的防御就会捉襟见肘。
如果集宁守不住呢?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