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41章

作者:随遇而安

但这个事情不容易。

毕竟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如何区分里面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制定制下来并不容易。

中央为了支持华北局制定“民法”、“刑法”、“反革命法”,已经从延安这边派遣了大量的法律方面的干部。虽然不是正式的“民法”、“刑法”、“反革命法”,但中央和华北局都非常重视。

而且中央建议华北局成立“华北政法大学”,培养法律方面的干部。

和这个一样重要的,就是中央要求华北局组建华北人民政府。也就是现在的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要改为华北人民政府。除了华北人民政府之外,还,有东北人民政府。

这都是中央开始正式组建地方政府的开始。

要为中央政府的组建,趟出一条路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不是中央命令下来,华北局自己组建华北人民政府就可以。因为中央在摸索怎么组建中央政府。

目前边区不少地方,都是实行“三三制”,而且还有参议院制度。

中央的想法是,摸索中共自己的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就是华北局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非常细致,而且稍微不慎,就会出问题。

“我想了一下。平津战役重要,关系到华北大局。但我们华北局出台重要的法律和华北人民政府的组建工作同样重要。所以我的建议是,我和薄树春同志负责华北局日常工作,以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出台新的法律和组建华北人民政府的事情上。所以我想跟中央建议,改变目前平津战役总前委的人选。薄树春同志,你的想法呢?” 现在的聂帅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所谓战功。

聂帅现在需要的是,认真完成华北局的工作,为未来的中央政府试验更多的政策。只要这方面的工作不出现问题,接下来的路子就非常稳。因为聂帅的成绩太显赫,已经无人能够阻挡聂帅往上走。

他并不在意平津战役总前委的职务。

他现在作为华北局一把手,更关注整体战略。

现在出台华北局自己的法律和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才是华北局最重要的事情。

薄树春倒是心里有些不满意。

虽然其他事情也很重要,但现在是战争年代,军功还是很重要的。薄树春能够成为晋翼鲁豫中央局代书记,这一次又称为华北局第二书记。

除了修养同志大力支持之外,更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薄树春在山西是有根基的。

那就是惜盟会和山西新军。

薄树春在这方面立下了大功劳。薄树春出色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让山西惜盟会迅速发展,且惜盟会很多都加入了中共。加上山西新军也算是薄树春发展起来的武装,在八路军当中地位不低。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薄树春在党内的地位才能够迅速提高,七大的时候成为了中央委员。现在的平,津战役,虽然不敢说一定会胜利,但最起码不会失败。因为河北那边,解放军已经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如果平津战役能够胜利,那么薄树春可以凭借着这个战果,巩固自己在华北局的地位,甚至有机会去冲击政治局委员。可是聂帅现在这么说了,薄树春总不能硬要说自己参加平津战役。那自己成什么了。

所以薄树春只能是点头。

董毕五点头道:“华北局成立时间太短,但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华北局制定自己的法律和马上要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是和平津战役是一样重要的事情。的确是需要聂荣真同志和薄树春同志多关注。”

其他人也是点头。

聂帅自己都这么说了,不愿意担任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大家当然不会反对。聂帅和薄树春不参加,和大家又没什么关系。

聂帅道:“我看平津战役主要是打仗,所以军队干部为主。目前我华北军区的日常工作是魏红军同志和罗起容同志负责,华北野战军的工作是魏红军同志负责。我看就他们两个人,加上前线的军事领导组成总前委,指挥这一次的平津战役。

魏红军瞬间明白聂帅的意思。

聂帅是七大政治局委员。而且这个政治局委员是表彰聂帅在抗战期间的贡献。而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晋察冀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出色。所以华北局成立之后,聂帅又是党政军一把手。

现在华北局的工作进行的也是有声有色。

不管是军队打仗方面,还是华北局和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的建设工作,华北解放区的建设工作都做的很好。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解放区的工作能够和晋察冀,和华北解放区相比。现在的聂帅完全可以凭借华北局的工作在党内再进一步。

所以他现在不需要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的职务,不想抢了自己老部下的功劳。

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对于聂帅只是锦上添花,没有多少作用。但对于下面的老部下来说,这都是非常好的履历,非常大的成绩。

所以聂帅不仅自己不参与,把薄树春也给摘了出来。毕竟薄树春是华北局第二书记,他要是过去,总前委书记必然是他。这样还不如聂帅继续担任总前委书记。

现在聂帅和薄树春都不参加总前委,那么对于魏红军、杨全武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魏红军心中是真的感谢聂帅。

聂帅这一下,部队于部不知道会多么感谢他。

毕竟他这一下,前线干部的地位大大提高。

“平津战役除了打仗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接管北平和天津。在我们这些干部当,中,最有经验的当属魏红军同志。所以我的建议是魏红军同志担任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罗起容同志、杨全武同志、王直同志、耿标同志担任总前委委员,魏红军同志、罗起容同志、杨全武同志担任总前委常委,共同指挥平津战役。

聂帅这个提名,晋察冀这边的干部都没有什么反对。

毕竟他们虽然都是华北局副书记,但军队的事情和他们没关系。总前委怎么变化,都影响不到他们。魏红军听到聂帅让自己当总前委书记,立马道:“聂书记,是不是,魏红军并没有想过当这个所谓的前委书记。

本来魏红军还以为聂帅是要让杨全武担任这个前委书记。毕竟杨全武是负责打仗的,而且是七大的中央候补委员。

“魏红军同志,让你担任总前委书记,是因为你这段时间一直主持军区和野战军司令部的日常工作。这一次的平津战役,有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五兵团、第六兵团还有冀东部队和地方部队,需要你帮忙协调。同时除了打仗之外,你还要负责后勤工作,城市接管工作,这都需要你负责起来。

“是。”

既然聂帅这么说了,魏红军就没有推辞。

魏红军目前的级别,有资格担任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

聂帅继续道:“大家都说说各自的想法。”

“聂书记,我赞成。魏红军同志适合担任前委书记。

“我也赞成。”

聂帅看大家都不反对,心中还是很高兴。聂帅是把魏红军当成是接班人来培养的。这两年一直在提高魏红军在晋察冀的地位,华北局的地位。现在让魏红军担任前委书记,会让大家慢慢的习惯魏红军地位的改变。

聂帅道:“好。那我就把这份建议上报给中央。”

虽然华北局改变了中央的想法,但中央倒是没什么意见。只要华北局能够圆满的完成平津战役那么华北局怎么组建平津战役的前委是华北局的事情。

因此中央很快就同意了华北局的想法。

正式组建平津战役总前委,魏红军担任总前委书记,和罗起容、杨全武两个中央候补委员一起成为平津战役的总前委常委。

第706章 准备

总前委书记,权力很大。

党指挥枪,总前委就是平津战役最高领导机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能管。作为平津战役的一把手,要做的事情很多。别看平津战役是一场涉及百万部队的大战役,但对于魏红军来说,军事指挥算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军事指挥有前线的杨全武。

魏红军这个总前委书记,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协调各部队,还有后勤保障和接管城市的准备。这一次平津战役协调各部队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六兵团都是出自晋察冀第一野战军,都是杨全武和王直的老部队。第五兵团和12纵队是魏红军的老部队。再加上13纵队和14纵队是冀东部队,不过这一次只是配合作战,所以协调各部队上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后勤保障自然交给赵陆,赵陆目前是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正适合处理这个工作。

魏红军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接管北平和天津。

因此会议结束之后,没多长时间魏红军就找上了聂帅。然后把关于接管城市的想法编成文件递交给了聂帅。聂帅看着厚厚的文件很是吃惊。

毕竟才刚刚任命魏红军为平津战役总前委书记,可是魏红军竟然已经有完整的接管城市方案。

聂帅不知道的是,魏红军早就开始准备平津战役。

历史上平津战役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手完成的,不过东北野战军唱主角,华北野战军在自己的主场只是配角。现在华北野战军要独自完成平津战役,魏红军当然要做到尽善尽美。本来魏红军以为是聂帅亲自挂帅,担任平津战役司令员。自己有可能会辅佐聂帅完成平津战役。

没想到聂帅直接给了自己机会。

聂帅都这么信任自己,给自己发挥的舞台,魏红军更是要打起精神。魏红军的这份报告是非常详细的。为了这份报告,魏红军准备了好几个月时间。这几个月当中魏红军找了很多人,详细的编写了这份接管城市报告。

聂帅仔细看了看。最前面的是,魏红军建议的北平、天津接管工作干部团的建议。

魏红军把接管北平、天津的干部分为财经、政务、文教、司法、军事五个方面。财经干部的选择交给周彬同志挑选,政务干部的选择交给赵震生同志挑选,文教干部这边是魏红军负责,司法干部的挑选杜丽清负责,军事接管交给罗启容负责。

对于这一次接管北平、天津,魏红军提出的整体方略和当初建议陈运接收长春没有多有少区别。

那就是按照各部门分类,然后整体接收,留用所有的工作人员,先稳住城市局面。然后进行调查研究,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甄别,慢慢的改造这些部门。

很详细。

因为有北平地下党传出来的情报,所以魏红军对于北平那边的各个部门都非常熟悉。这个就是魏红军处理华北军区和华北野战军日常事务带来的好处。

很多情报魏红军都能够第一时间知道。

根据这些情报,魏红军把这些部门分别划到财经、政务、文教、司法、军事五个方面。这样的话,接管的时候,接管工作团就不会乱,按照分类好的情况接管就可以。

魏红军的意思是,进入北平之后建立北平军管会,设立一个军管会主任,设立相对应的五名军管会副主任,分别负责这五个方面。

当然这是整体性的。

魏红军接管过城市,所以比谁都清楚,接管城市需要非常细心。特别是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不是张家口、大同能够相比的。

为了不出现问题,魏红军专门找人写了一篇“城市生活细则”。把城市日常问题都写了进去,包括自来水怎么用,电灯怎么用,马桶怎么用,介绍城市的路灯、玻璃,还有城市道路规则等等。基本上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日常的东西都编写进去。实在是因为解放军在山沟沟里打了太多年仗,对于城市的那些东西都不熟悉。在城市市民看来是,日常常识的很多东西,对于解放军指战员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东西。

很多战士没见过自来水,没见过电灯,没见过马桶,进入城市之后也不知道城市的道路规则。这些对于山沟沟里出来的解放军指战员来说实在是太陌生。

如果不在进程之前加紧培训,入城之后不知道会出什么洋相。本来北平、天津这些大城市的市民,心底里不见得瞧得起解放军这种泥腿子出身的部队。如果他们在进城之后,闹出大笑话,肯定会影响解放军的形象。所以魏红军找了很多北平、天津出身的干部战士,以及在北平、天津上过学的干部。

仔细了解北平、天津的情况,所以才有了这份“城市生活细则”。

希望解放军部队和接管干部能够初步了解城市。

聂帅看着这份“细则”,是连连点头,道:“红军,你这份小册子写的好,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们接下来要接管的城市会越来越多,但我们的指战,员很多都没有在城市生活过,对于城市完全不了解。你这个小册子基本上把城市的日常东西都编写了进去。这本小册子不仅我们华北能用,以后其他地方也能用。南方有些城市和北方城市的日常习惯可能不一样,到时候在这个基础上删删减减就可,以。”

聂帅对于这本小册子非常满意。

前面接管的干部团,聂帅倒是并不那么在意。

因为聂帅知道,魏红军接管城市的经验很是丰富。

不说魏红军,就是杨全武那边也有接管城市的经验。

聂帅反而更喜欢这个小册子。

看起来里面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如果让那些城市里面的大学教授看到这样的小册子,说不定会嘲笑解放军真的是土八路出来的。这种常识还需要专门写小册子?

但聂帅却知道这个小册子对于解放军非常必要。

“司令员,里面的东西都很简单。只要花点时间,很容易就弄出来。

“是简单,看起来没什么。但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

看起来好像是简单,没有人注意的小事情,有些时候却是最需要的东西。

聂帅为什么喜欢魏红军。

除了魏红军稳重,大局观强之外,就是魏红军这种不放弃细小细节的能力。很多人看不起,或者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东西,魏红军却不会随便放弃。

聂帅知道,这个和魏红军从基层干部一步一步升上来有关系。

聂帅翻了下面,发现都是魏红军制定的军队、干部以后进入城市之后要遵守的纪律。非常详细,甚至详细到进入城内的军队、接管干部上厕所都写的非常清楚。

聂帅看完之后,道:“红军,这么严苛的纪律,很有可能会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