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48章

作者:随遇而安

北方地区很多都是地方军阀部队,很多人都不愿意打仗。现在华北局面有利于解放军,结果他们一个一个跟着倒戈。不仅仅是华北如此,东北也是如此。

东北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滇军60军在曾泽胜的领导之下选择了起义。

当然这些对于解放军有利,但也只是有利。有没有他们,解放军的步伐都不会停止。不管是东北还是华北,部队都已经动员,准备开始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魏红军这段时间先是和各部队政工干部开会,再次对他们强调纪律。要求他们回到部队之后,立马传达华北局精神,所有平津战役的部队都需要进行整训。然后来到房山参加对北平、天津接收干部团的整训。虽然各个干部团都有自己的整训干部,甚至赵震生、周彬他们也都来到了房山,准备接管北平。

但魏红军还是在这里待了半个来月时间。

不仅是督促他们,而且也直接参加整训。因为魏红军有足够的城市接管经验,城市管理经验。这一次城市接管干部团几万人,大部分都是刚出校园不久的学生,还有一些接管干部是大学都没有毕业,的学生。

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朝气,但缺乏的就是经验。

所以魏红军给他们详细介绍自己接管宣化、张家口、集宁、大同等城市的经验,以及在张家口当军管会主任的时候,管理张家口的经验。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对这些工作团干部也进行纪律培训。

入城之后,需要遵守纪律的不仅仅是部队,还有这些干部。当然部队和这些接管干部,纪律方面的要求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部队主要是担心他们乱来,影响解放军的形象。

但接管干部不一样。

魏红军担心的是,接管干部都是手无寸铁的学生为主。北平和天津虽然解放,但特务遍地。那些特务不敢对部队下手,只能是对这些接管干部下手。历史上接管干部被暗杀是非常普遍的。

所以对于接管干部的纪律,很多都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平时除了工作地点之外不要外出,避免被特务暗杀。

半个来月之后,魏红军带着接管天津的干部团,从房山来到了廊坊。在廊坊和整训的公安纵队见面。俞平、邝富昭他们正在对公安纵队进行最后的整训。

魏红军在这里继续对公安纵队和接管干部团进行整训,等待天津的解放。

在魏红军做接管城市准备的时候,杨全武率领第一兵团、第五兵团、12纵队、13纵队、14纵队40万部队进行了天津战役。

这是一场立威之战。

杨全武也知道。

所以他投入了能够投入了最精锐的资源。第一兵团和第五兵团作为华北野战军的精锐部队,集中了各类火炮1000多门。李觉在天津外围构筑了很多防御阵地,各种明堡、暗堡很多,而且还挖了沟渠,阻止解放军进攻。可惜没有任何用处。面对上千门火炮的炮击,那些所谓的明堡、暗堡、防御工事被炸的稀巴烂。

李觉被解放军这样的火炮给吓到了。摆在城外的部队伤亡太严重,他只能是让部队撤回城内。这样杨全武清理完了外围阵地之后,包围了天津。

天津城内的国军部队忧心。

实在是因为解放军炮火太猛烈,解放军部队战斗力太强。很多国军将领也是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对于天津的前途感到悲观。国军士气非常低迷。

杨全武做好了所有准备之后,1947年6月3日下午3点钟,杨全武指挥部队正式进攻天津。

1947年6月3日晚,解放军进攻天津四个小时之后,东北军53军116师选择起义。

加速了天津战役的胜利。

6月4日凌晨,东北军53军130师也跟着选择起义。东北军53军是目前天津战斗力仅次于13军的强大部队,他们在十个小时之内接连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天津守敌。解放军部队从53军阵地插入天津直接把天津的国军拦腰截断,接着开始剿灭天津城内的国军部队。

6月4日早上八点多,天津战役才打了17个小时,解放军二十多万部队已经涌入天津。

第一兵团是杨全武从抗战时期开始打造的精锐,第五兵团是冀热察军区的精锐。两支部队进入天津之后,以旅级单位为核心,开始分兵包围国军部队,最后围歼这些部队。53军的起义,让整个天津防线千疮百孔,根本挡不住解放军的围剿。

石觉看到天津大势已去。

立马是率领自己本部系13军,从海路撤离天津,把94军和87军扔在了天津。13军选择撤退,让94军和87军大怒。94军和87军也都是中央军精锐,凭什么13军自己先跑。结果天津大乱,94军和87军也放弃自己的阵地,涌入码头想要撤离天津。

到了这个时候,解放军部队进入天津之后不是打仗,而是一直在抓逃兵。当然13军逃跑速度最快,所以第一时间第4师就跑掉。不过也只有第4师跑的最快,其他部队基本上都被得住。就连13军89师被咬住,最后只有一个团狼逃出。

1947年6月4日中午,还没到24个小时的时候,华北解放军已经控制天津所有的重要地方。剩下的就是围剿在码头的国军部队。这场仗更加轻松,因为13军、94军、87军部队都混在了一起,在狭小地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批一批的部队成建制的投降。

等到6月4日下午七点钟左右,已经彻底解决了跑到塘沽码头的国军部队。

从杨全武进攻天津开始,花了28个小时彻底控制天津。如果算上解决外围部队,杨全武发起天津战役,总共花了不到五天时间。天津是真正的大城市,也是平津战役的开端。

攻克天津轰动全国。

震慢所有的敌军部队。

以前的解放军大多是利用运动战,主要打的是围城打援、围敌打援这种办法。可是这一次攻克天津是真正的攻城战役。而且天津城内拥有四个军,当中甚至还有13军、53军这种精锐部队。

可是四个军的部队,不到五天时间就被华北野战军打下来。

这是告诉国军部队,十多万部队龟缩城里都没有用。

天津被攻克,很多犹犹豫豫国军地方部队立马选择投降。特别是和解放军谈判的那些部队,立马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1947年6月7日,在绥西的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接受延安的条件,宣布起义。本来傅作义他们还想跟延安讨价还价一番,给自己争取最好的起义条件。可是天津陷落的消息传来,加上解放军是三下五除二轻松解决了天津。直接把傅作义他们都给镇住了。或者说是傅作义他们都吓坏了。虽然想过解放军现在很强大,可是没想到这么强大。傅作义一下就明白,现在的华北野战军,比和自己打仗的时候还要强大很多。可是这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可是华北解放军的战斗力竟然强大了这么多。这一下傅作义再也不敢和延安讨价还价,立马答应了延安的条件。

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起义之后,一下整个绥西、晋北一带完全落入了解放军手中。

傅作义、邓宝山、陈长捷率领的部队接受解放军的改编,成为了晋绥野战军第六纵队。和目前的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合编为晋绥兵团。

中央任命许光达为晋绥兵团司令员,邓宝山为晋绥兵团副司令员,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甘思琪担任晋绥兵团政治委员,陈长捷担任第六纵队司令员,王石泰担任晋绥兵团副政治委员兼第六纵队政治委员。原来隶属于晋绥野战军的骑兵纵队,转为绥远军区,成为了绥远军区下属的部队。贺老总被中央调回去,负责整个陕甘宁地区的后勤工作。

第713章 中央搬迁

“好啊,好,天津打下来了。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从攻城开始计算,还不到三十个小时,这是创造了历史。华北野战军打得好,杨全武打得好。”

天津打下来的消息传到了延安。

都很高兴。

这真的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河北地区的国军部队就龟缩在北平和天津,现在天津被打下来,就剩下北平。

“老毛,现在不仅平津战役进行的顺利,东北战场那也是非常顺利。杨德志同志和邓国同志率领部队南北夹击,把廖耀湘兵团十几万人的部队围困在辽西狭小的地带当中。滇军60军起义,也撕开了沈阳防线。”

虽然同时段一起进行,但显然太原战役相比起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差了一个档次。

倒不是说太原不重要。

主要是对付的敌人不一样。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歼灭的基本上都是国军精锐,是中央军部队。虽然也有一些地方军阀部队,但也是战斗力强大的地方军阀部队。相比起来太原战役的对手是阎锡山的晋军部队。

晋军的战斗力普遍较差。

虽然阎锡山在太原周围弄了一大堆的防御工事,也整编了日军部队。但在中在央眼中,晋军的地位还是太低。包括被整编的日军部队,从大同战役来看,战斗力也一般般。所以中央主要目光都聚集在东北和平津地区。

“是啊。我当初考虑利用一年时间解放东北和华北,看现在的情况哪里需要一年时间。八月份之前,就能够彻底结束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

主席也是非常吃惊。

解放战争进行的出乎预料的顺利。

解放战争爆发一年时间,解放军就获得了如此的优势。等拿下了东北和华北之后,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百万部队就可以南下。

“这一次平津战役,会有大量的国军起义部队。攻克天津的时候,东北军53军起义。如果北平再有大量的国军部队起义,到时候起义的国军部队数量就会不少。这要怎么处理?

总司令道:“从天津战役来看,除了53军是部队都起义,其他很多国军部队都是以旅、团为单位成建制起义,以及有不少部队也是成建制投降。天津战役当中,起义和投降的部队有八万多人。如果侯景如成功起义,到时候北平那边的起义和投降的部队数量估计也不会少,应该会超过十万。加起来平津战役起义和投降的部队不会少于二十万。这么多的国军部队,我们也不好全都改编为军区部队。

还是需要给这些起义部队番号。老毛,我看我们是不是给华北野战军增加两个兵团的番号。这样好安置这些起义部队。

“是应该好好安置他们。”

主席想了想道:“但不能是全部以起义和投降的国军部队组建兵团,还是需要和我们的部队混编。华北野战军增加两个兵团是可以的。

虽然之前也有国军部队起义的,但规模都是有限。

平津战役不一样。

如果顺利的话起义和投降的部队会有二十多万人。这么多部队总不能简单的遣散,最好的办法还是留在解放军这边进行整编,控制在自己手中。

“主席,侯景如起义成功的话,我们要怎么安排他。”

伍豪提出了侯景如的问题。

主席道:“侯景如如果成功起义,那么功劳甚大。可以给他一个兵团司令员的职务。至于具体怎么整编这些国军部队,就交给华北局和平津战役总前委。

“傅作义、陈长捷、邓宝山起义之后,晋绥地区已经没有敌军。晋绥兵团是不是应该并入到西北野战军当中。

任培国开口。

总司令点头道:“应该并入西北野战军。这样的话,西北野战军解放西北就多了优势。

彭老总还是非常能打仗的。

西北野战军刚刚组建的时候,也就七八万人的部队。但打的胡宗南伤亡惨重,没几下胡宗南的机动兵力就被彭老总吃掉好几个。胡宗南的兵力是彭老总的一倍以上,武器装备远比彭老总好。可是现在反而是胡宗南开始龟缩起来。西北野战军打运动战打的胡宗南团团转,可是胡宗南龟缩起来之后,攻坚战打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

把晋绥兵团交给西北野战军,那么彭老总手中就能有十六七万人左右的部队。

就真的不担心胡宗南。

“老毛,东北、华北马上就要全都解放。其他解放区的情况也好了很多,军委是不是应该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

总司令再次谈起现在的情况。

伍豪点头道:“老总说的有道理。现在我们的部队是到了统一编制的时候。

“可以。军委可以先讨论统一编制的方案。”

主席点头。

现在是时候。

任培国道:“主席,马上就要打下北平了。中央是不是应该考虑搬家。

半年前中央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只不过当时没通过。

但时移世易,现在情况有了更多的变化。解放军马上要打下东北和华北,这个时候中央还窝在延安就有些太偏。伍豪道:“我也这么认为。一旦打下北平,中央是要搬进北平的。就算我们暂时不搬进北平,但也应该去华北指挥全国革命。”

总司令点头。

道:“现在全国局势发展很快,中央如果继续在延安的确是不合适。

“嗯。”

主席开口道:“那中央开始准备吧。我们先不进北平,给华北局发电报,让他们在离北平不远的地方给中央找一个临时指挥部。等攻克北平,稳住北平秩序之后,我们就搬进北平。在进入北平之前,我们应该召开七届二中会议,确定全党下一步的革命任务。”

讨论首都?

其实历史上所谓十一个首都候选名单,其他城市基本上都是陪跑的。毕竟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北平的优势实在是太大。虽然中央还没有考虑首都问题,但中央下一步搬迁目标肯定是北平。

“应该讨论这个问题。随着革命的发展,现在的情况相比起我们在延安召开七大的时候变化很多。”

“同意。”

离1944年召开七大,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

三年当中全国革命形势变化非常大,革命任务也要随之改变。七大的时候中共不管是真心还是迫于压力,对于中国革命的未来想法是成立联合政府,而不是推翻国民政府。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中共有了可以获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基础,甚至基层部队已经开始高呼“打倒常凯申”这样的口号。所以接下来全党的任务肯定要有变化。

所以大家都同意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主席继续道:“现在的革命形势很好。我看我们需要和苏联那边增加联系。”

主席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打仗的事情。

主席已经开始考虑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一日新中国成立,那就是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是中国的革命一直都是在山沟沟里,加上中国本身是农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