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最适合担任绥远军区司令员。
魏红军记了下来。唐杰继续道:“原冀热察军区司令员雷佳斌同志担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原冀热察军区副司令员兼察绥军区司令员的黄浩同志担任绥远军区司令员。
察哈尔、热河都是原冀热察军区的地盘。
所以唐杰推荐的都是冀热察军区出来的将领。
雷佳斌和黄浩,都是当年八纵的重要干部。
魏红军把唐杰的推荐名单写了下来。
“山西军区司令员,我推荐原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现在担任雁北军区司令员的韩维同志。河北军区司令员,我推荐华北陆军大学教育长熊涛同志。”
魏红军一边记录,一边点点头。
唐杰选的的确是照顾了方方面面。
韩维是秋收起义出来的将领,抗日军政大学毕业之后来到晋察冀,先是在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当主任,一分区大发展的时候,调到一分区工作。一直是杨全武手底下的大将。邓国组建五分区,因为五分区干部不足,所以调到五分区。等晋察冀组建二级军区,二分区和五分区合并,韩维就归属雁北军区,在郭田民手底下作战。解放战争爆发之后,先是担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后来又是担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不过郭田民带第三兵团南下之后,韩维留在了雁北军区,担任雁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算是雁北地区的代表将领。
因为第三兵团、第四兵团都划拨给了第一野战军,目前的山西地区来说,韩维算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熊涛是杨全武多年的参谋长。
115师独立团成立的时候,他就是独立团参谋长。后面一分区成立,熊涛就是一分区参谋长。一直跟着杨全武作战,后来调到军区担任参谋处处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配合唐杰一起给聂帅做参谋工作。
抗大总校来到晋察冀之后,熊涛进入抗大总校工作。现在抗大总校改为华北陆军大学,熊涛目前担任大学教育长。熊涛虽然离开了一分区,但他和独立团、一分区的关系很深。
河北目前的情况,不管是部队还是地方,都有很浓厚的独立团余脉。
所以唐杰才推荐熊涛。
“至于冀鲁豫军区,我推荐冀南军区司令员王广华同志担任司令员,王贺风同志担任政治委员。”
除了内蒙军区、绥远军区、察哈尔军区、热河军区、山西军区、河北军区之外,华北军区还设立一个另类的冀鲁豫军区。这个军区主要包括冀南、鲁西南、豫北等地。
这里一直是129师的根据地。
所以唐杰推荐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一个是原冀南军区司令员,一个是原太岳军区政治委员。
魏红军看向了李志民。
李志民没有什么反对意见。唐杰的确是给聂帅做了很多年参谋长的干部,对于整个华北军区的干部很是熟悉。提出的建议也非常适合现在的情况。
“那我就这样给司令员汇报。至于各个军区具体的干部安排,我看我们还是跟这些军区司令员召开一次会议,正式确定下来。”
“好。”
“还有一件事情。中央到达华北之后,主席要在北平城外举行阅兵仪式。需要抽调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一个战车团,一个骑兵团。骑兵团从绥远的骑兵纵队抽调。至于其他部队,唐杰同志负责。有一点要记住,必须要抽调能够代表我们华北部队的英雄团。
主席要阅兵。
这可是大事情。中央到达华北,在北平阅兵一个是宣告中央要进入北平,一个是要震慢潜在的敌人。这个工作交给了华北局,华北军区。
目前华北军区的部队当中,骑兵团其实不少。
不过魏红军从骑兵纵队抽调骑兵团,倒也不是让自己的嫡系部队出风头。
而是因为华北地区有两支骑兵部队最有代表性。一个是抗战时期冀中地区的骑兵团和三分区骑兵团,这些骑兵部队后来编入了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成为了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刚刚整编的第五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六兵团都有自己直属的骑兵师,前身就是这些骑兵部队。
另外一支部队是抗战时期八纵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
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是晋察冀八纵察东支队的骑兵团。这是早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留下来的骑兵部队,后来被八路军整编,慢慢的发展成为现在的骑兵纵队。
这支骑兵纵队和当初驰骋在河北的一分区、三分区、冀中军区的骑兵部队,是华北最具有代表性的两支骑兵部队。第五野战军要南下,所以留在华北的骑兵部队代表就是目前在绥远的马洪元骑兵纵,队。所以阅兵需要的骑兵团,就要从骑兵纵队抽调。
“是。”
唐杰点头。
不过心中还是有遗憾。
真正的华北精锐都在第五野战军,可惜第五野战军马上就要南下作战。虽然留下了23兵团和24兵团,但要是选择有历史、有战功、有代表性的部队,肯定是比不上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五兵团。
李志民在旁边道:“要是第一团继续留在我们华北,那么第一团最合适。
李志民是感到很可惜。
晋察冀一分区第一团要是还在华北,让一团参与阅兵工作,那意义就非常了不起。因为晋察翼一团那可是秋收起义出来的红一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晋察冀也是代表性的部队。可惜1943年一团去了延安,抗战结束之后又跟着杨德志去了东北。
现在是四野13兵团下面的团。
唐杰道:“第一团现在就在热河。要不我们和四野联系,让13兵团把第一团借给我们用用?
魏红军摇头。
道:“这个不好。好像我们搞山头,第一团就是我们华北部队的感觉。
现在华北干部大势已成。
最好不要涉及山头问题。而且华北这边,特别是晋察冀要是搞山头,那么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四野都不会高兴。实在是因为晋察冀太多的干部在东北和四野。
李志民点头。
华北发展越好,越要注意这方面。
魏红军继续道:“中央到了之后,要有部队保卫中央。你们看哪支部队适合这个工作。
“公安总队。”
李志民直接推荐公安总队。
道:“公安总队素质最高,这一次进入北平天津之后,工作做得也最好。从公安总队抽调一两个团参与中央保卫工作。等以后中央进入北平之后,要怎么选择,是中央的事情。现阶段最适合的是公安总队。
“好。”
魏红军点头。
公安总队司令员俞平,政治委员杜丽清,副政治委员富昭,这些人都是老党员、老红军出身。
做中央保卫工作,政治上肯定是需要最可靠的人选。
他们都符合。
“那我们做一下分工。老李,你负责和公安总队协调,抽调一个团提前进入易县。做好一切的安保工作。老唐,你负责阅兵的事情。
“好。”
第725章 中央到来
1947年7月24日,华北野战军攻克北京一个月之后,中央来到了易县。
之所以选择易县,是因为易县是八路军老根据地,群众基础非常好。
杨全武当初率领部队在河北开辟抗日根据地,易县就是第一站。杨全武进入易县不到一个月之内,就整编了在易县活动的7000人的民间抗日武装。当时的一分区刚刚失去了主力三团,可是进入,易县之后迅速让一分区再次恢复三个主力团的规模,每个主力团都有两三千人。而且第一时间就筹集了30万大洋,充实了一分区财政。可以说易县作为晋察冀一分区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杨全武部队能够在河北迅速立柱脚,部队规模能够迅速膨胀,易县的功劳是最大的。从抗战到现在十年之内,整个易县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人数超过两万人。目前能够统计到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超过4000人。
而且易县作为晋察冀一分区最重要的根据地地方部队、游击队、民兵数量庞大。在和日伪军的拉锯战当中,牺牲的地方游击队、民兵也很多。只不过相比起主力部队,这方面的烈士统计比较困难。如果都算上,易县的烈士超过万人以上。整个易县人口才三十万人左右,烈士就出来了这么多。
可以说易县百姓是出钱出人,支持八路军、解放军的革命。八路军、解放军和易县的百姓是真正的血浓于水。
所以中央在河北的临时落脚地,华北局选择了易县。不是易县县城,而是当年杨全武一分区指挥部所在地。这是为了保证中央的安全。聂帅率领华北局、华北军区军、华北人民政府的干部等着主席他们。包括很多民主人士也选择迎接主席他们。还有杨全武、罗启容、王直、耿标他们这些第五野战军的领导人也在易县,目前的易县是第五野战军的临时指挥部所在地。杨全武他们已经做好了南下的准备,有些先头部队已经南下,其他部队也根据计划做了南下的准备。只不过为了迎接中央,杨全武他们留在了这里。
“荣臻同志,华北局的工作做得好。”
主席握着聂帅的手,很是肯定华北局的成绩也是肯定聂帅的成绩。聂帅立马道:“主席,有了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了同志们万众一心,才有了华北局现在的成绩。”
主席点头。
聂帅在晋察冀,在华北局的工作,怎么高度评价都没有问题。
晋察冀和华北局的工作,是八路军、解放军当中成绩最好的。正因为晋察冀和华北局出色的成绩,才能够缩短革命成功的时间。不过这不是什么表扬大会,所以主席只是简单和聂帅说两句话。
然后跟薄树春、董必武他们握手寒暄,一直到了魏红军这里,主席笑着道:“魏红军同志,大同战役和平津战役打得都很好。”
魏红军是政工干部出身。
但解放战争初期,作为军事干部也是非常出,彩。特别是大同战役,在主席看来虽然有些瑕疵,但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成功的。要不是中央和华北局都认为接下来的建设工作更重要,要不然魏红军就是这一次率领第五野战军南下的不二人选。
魏红军立马道:“是华北的百姓支持,前线的指战员英勇,才有了大同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胜利的保障。”
每个中央领导过来和魏红军握手,都是高度评价大同战役和平津战役。
魏红军面对这些中央领导很是谦虚。
越是现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谨慎。就是杨全武这个平时那么骄傲的人,这个时候也是非常谦逊,不敢跟平时那样大的接受别人的赞扬。聂帅、魏红军都单独和杨全武聊过。
现在这个时候要是表现出骄傲,中央领导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却会有看法。
目前不仅仅是聂帅、魏红军他们这些华北局干部的重要时刻,也是杨全武他们这些野战军将领的重要时刻。杨全武现在只是第五野战军的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所以聂帅是几次嘱吋了杨全武,让他收收那种得意的样子。
因为马上要开始江北大决战。
所以杨全武他们只是迎接主席他们。主席他们也是和杨全武聊聊现在的情况,还有第五野战军的情况。当然还要嘱吋一下杨全武,让他南下之后一定要尊重邓希贤、刘帅、陈帅等人。主席都知道杨全武脾气差,所以提前给他打预防针。毕竟杨全武虽然红军时期资历不算很深,但抗战和解放战争当中战功太显赫。现在又是第五野战军实际领导人,中央领导也担心杨全武南下之后,跟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领导处理不好关系。杨全武跟中央领导拍胸脯保证之后,就带着部队南下。
中央进入易县第三天,就公布了江北大决战的总前委名单。
邓希贤、刘帅、陈帅、粟玉、谭振临、杨全、武、罗启容七个人组成了江北大决战的总前委委员。邓希贤担任总前委书记,刘帅、陈帅、杨全武、粟玉担任总前委常委。
关于这一点中央是考虑了不少。
本来的想法是,邓希贤担任总前委书记,刘帅和陈帅担任常委,这样简单明了。反正打仗的时候,总前委指挥部坐镇的就是他们三个人。其他人都要去前线指挥部队打仗。但这一次江北大决战是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五野战军三个野战军一起作战。
如果只是邓希贤、刘帅、陈帅担任常委,那么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都有代表在常委。
可是第五野战军没有代表。
这不是很合适。
第五野战军可是有五个兵团南下,近80万部队。第五野战军不仅人多,而且装备好、战斗力强。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加起来,人数才能够跟第五野战军相比。
这个时候,你不给第五野战军一个总前委常委名额怎么都说不过去。中央也考虑杨全武的脾气。
杨全武那可是炮筒子,要是打仗的时候跟总前委闹起来,到时候影响整个大决战。
所以最后才决定杨全武加入总前委常委。
杨全武加入常委,所以栗玉也加入进来。
这样总前委常委变成五个人。江北地区云集国共双方260万左右的部队。战场从山东开始到徐州、南京、武汉这么广阔的地方。
不过这些战斗,已经离魏红军越来越远。因为中央到了易县之后,聂帅已经调到中央工作。中央开始审核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组织大纲和各种法律条款。
聂帅担任华北局书记期间,和薄树春、董必武联合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
一个是政府部门的组成方式和这些部门的权责问题。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