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581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书记,培养这么多干部,其他好说。干部从哪里来?”

聂帅走了之后,魏红军立马召开了华北局常委会议。这不是培养几百上千个干部,而是涉及到几万干部的问题。一旦开始那么华北局很多工作都要调整。

听到要在短时间之内培养这么多干部,赵震生不是很满意,直接表达了质疑。

道:“现在华北工作一大堆,我们还要组建南下干部团,需要抽调15000人。目前各个部门都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根本抽不开身。我们的干部很多人都已经吃住在单位。这个时候我们从哪里抽调这么多干部进行培训。”

魏红军的工作转移到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人民政府之后,就不再兼任北平军管会主任。原北平军管会副主任,华北局副书记赵震生开始担任北平市委书记,华北局副书记杨秀封担任北平市委副书记兼北平军管会主任,以及北平市市长。

因为晋察冀和华北局的成绩太好,赵震生在党内级别上升速度也非常快。

自从代替刘华福成为晋察冀地方党代表干部之后,赵震生就开始负责晋察冀和华北局的组织人事工作。这一次成立北平市委,也顺势担任了北平市委书记。

历史上因为平津战役是华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联合完成的。主力就是第四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给第四野战军打下手。所以在北平的问题上,华北这边的话语权弱了很多。至于晋察冀出身的干部,在华北局话语权都不重,在北平问题上更是发表不了什么意见。结果结是彭珍担任市委书记,叶帅担任副书记兼军管会主任,北平市长。

但这个时空平津战役是第五野战军独立完成的。因此华北干部名正言顺,顺理成章的担任了北平重要的位置。赵震生作为晋察冀和华北局的代表性干部之一,这一次也担任了北平市委书记。

赵震生担任北平市委书记之后,工作重心在北平。至于华北局这边的工作,是新来到华北局的中共一大代表陈谈秋接手。

陈谈秋从新疆回来之后,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然后留在了中央工作。

等中央来到易县,聂帅、薄树春、董必武他们上调中央之后,陈谈秋则是从中央来到了华北局。

担任华北局副书记,同时担任华北局组织部部长。

这可是大神。

是目前党内三名中共一大代表之一,而且一直以来的地位也非常高。陈谈秋和主席、董必武都是相当熟悉的。

魏红军都没有想到,以陈谈秋的资历和级别,竟然会来到华北局担任副书记。

赵震生之所以有些抱怨,是因为这一次组建南下干部团,从北平这边也抽调了不少干部。因为北平的这些干部,已经有接管北平这样大城市的经验。

从北平抽调一些干部,完全可以成为南下干部团的领导。他们南下之后,都可以独当一面,率领手底下的干部队伍,迅速接管那些城市。因此这些,干部都是香浮淳。

但北平也缺人。

很多干部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北平。你现在又要抽调他们担任南下干部团的领导,带领一帮新人南下接管南方城市。不少干部都不愿意离开北平。

北平多好。

虽然中央现在还没有确定,但北平成为首都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谁不知道在皇城当官的好处。如果跟着南下干部团离开北平,到了南方不仅气候、饮食习惯不一样,语言方面也会有很多障碍。

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要抽调大量干部进行培训。而且培训之后,这一批干部还不一定用在华北。赵震生当然有怨言。

陈谈秋在一旁笑着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魏红军看向了陈谭秋。

“我们华北目前部队太多。隶属于华北军区的野战部队就有23兵团、24兵团,还有驻扎绥远的骑兵纵队,兵力超过30万人。加上公安总队,那就是40万人。除了这些华北军区直属部队之外,下面每个省军区都拥有自己的部队。这些部队都加起来,目前我华北军区拥有的部队人数50万上下。

陈谈秋指出了目前华北的问题。

部队太多。

第五野战军南下之后,军区还拥有两个兵团,绥远那边还有人数庞大的骑兵纵队,以及直接隶属于军区的公安总队。而且华北军区下面的各个省军区,都有自己的部队。

以前都是地方部队。

后来第五野战军南下,这些军区就把地方部队升格。因此目前华北军区还有不少独立师、警卫师这种番号。都是隶属于下面各个省军区的部队。

如果是战争年代,这是好事情。

但和平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陈谈秋继续道:“华北不可能长时间保留这么多部队,华北接下来的主要工作还是经济建设为主。这么多部队,光是每年的军费就不是小数目,我们现在的财政负担不起。可是部队缩编之后,安置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现在我们是要大规模培训公安干部和民政干部,那正好可以用部队指战员为主。

“我赞成以部队指战员为主。”

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杜丽清支持。

道:“军队指战员转为公安人员,虽然也有很多问题。但军队指战员纪律性强,如果接受培训,了解公安工作,可以短时间之内补充公安口的人员不足。目前来说想要补充公安口的缺额,从部队选择是最快、最好的办法。”

其实刚刚开始的时候,杜丽清并不喜欢军队转业过来的公安人员。

认为他们做公安工作问题太多。

很多军转干部依旧保持打仗时候的作风。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还有些粗暴。杜丽清认为他们不是合格的公安干部。

杜丽清最支持以公安学校模式专门培养的公安人员。这些科班毕业的公安人员,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最适合做公安工作。可是自从接管了北平天津等城市之后,杜丽清迅速改变了态度。现在中共拥有的公安学校实在是太少,培养的学生数量根本不足以弥补公安口的缺额。所以现在的华北各个公安局,只能是大规模的留用那些旧警察。

可是那些跟军队兵油子一样的旧警察,改造起来问题太多。

在杜丽清看来,这些旧警察很多都是恶习难改。

在全面清查地下党历史问题上,镇压潜伏特务、反革命、黑帮、会道门等问题上,这些旧警察,也是频频出问题。他们这些人就像是泥鳅一样,正事不做,偷好耍滑一个比一个强。而军队转业来的公安人员,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比这些旧警察是好了千倍万倍。

现阶段公安战线人员严重不足。

光是靠着学校培养,根本无法满足。唯一能够大规模支持的,只有目前庞大的军队系统。当然这些军转干部,还是应该接受培训之后再上岗。

开始有些质疑的赵震生也是点了点头。

只要不抽调他手中的干部,他就没有意见。魏红军看到陈谈秋、赵震生、杜丽清他们都支持,所以道:“那就这样决定了。我们从部队抽调人员进行短期培训,让他们从部队指战员转为公安和民政工作人员。”

正好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完成对于华北军区部队的整编。

多出来的部队,进行大规模培训之后,进入地方工作。这样既可以补充地方干部不足的局面,也可以解决部队指战员安置的问题。

“我想让孙义同志负责此事。”

这是大工程。

魏红军也在考虑,应该找谁来负责。

想了很久之后,魏红军最后选择了孙义。因为在华北局,在培养干部方面,孙义最有经验。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军大学教员,教导师参谋长,教导大队大队长,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教育科科长等职务。

抗战爆发之后,担任过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又在冀中办了抗大二分校担任校长。后来配合魏红军组建了华北军政大学,最后担任了华北军政大学校长。

可以说一直都在培养干部。

在华北来说,孙义绝对是桃李满天下。多少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都是他的学生。

这一次时间紧、任务重。

孙义最合适。

“我支持。”

赵震生同意。

在华北局这么多干部当中,孙义的确是最合适。不仅培养过大量的军政干部,而且华北公安大学成立的时候,也是孙义配合魏红军完成的。

至于孙义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职务,大家都不在意。

后面会有人接替他的工作。

“那就孙义同志吧。”

讨论了这个事情之后,魏红军就开始和大家通气。就是关于撤销兵团编制,重组公安部队的事情。不过这只是简单的通气,具体的还是要在军区会议上讨论。

在华北局常委会议上通气之后,魏红军召开了华北军区会议。

参加华北军区会议的,有华北军区副司令员高书逊,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华北军区参谋长唐杰。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华北军区下面各个省军区领导和23兵团、24兵团、骑兵纵队、公安总队的领导。

林林总总来了三十多人。

会议议题已经下达。

所以大家参加会议的时候,都知道这一次会议是要对军区部队进行改革。主要是要撤销兵团,以及对公安部队进行改革。不少人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这样的大改革直接影响自身的利益。这也是平津战役结束,第五野战军南下之后,华北军区第一次召开如此规模的会议。

“同志们都接到通知了。军委要求撤销23兵团和24兵团,下面的军级单位和师级单位直接接受军区的指挥。我们先说说驻扎平津的24兵团。军区的想法是,24兵团撤销之后,兵团司令部直接转为平津卫成司令部。包深同志担任平津卫成区司令员,龙道全同志担任政治委员,蔡顺力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

要撤销23兵团和24兵团。

但也不能盲目撤销。

毕竟兵团司令部那么多的部门,那么多的机关干部,总不能完全不管。但要是对这些机关干部一一进行安排,那工作就太多。如何安排那么多机关干部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新中国撤销这些兵团机构的时候,往往都是直接把兵,团指挥机关改为其他司令部。

要么是直接改为军区司令部,就是直接改为新的兵种司令部。

这样会非常省事。

就像是24兵团,目前驻扎在平津地区。司令部直接改为同样兵团级单位的平津卫成司令部,那么完全可以无缝对接。

24兵团干部听到魏红军的话,都是比较高兴的。之前成立平津卫成区,直接就是华北军区代替平津卫成区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平津卫成区。

现在军区要正式成立平津卫成区司令部。24兵团转为平津卫成区司令部,那么24兵团名义上看起来撤销,但却是保留了下来。

“83军驻扎在天津,军部改为天津警备区司令部。潘锋同志担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伍德同志担任政治委员。85军和华北空军学校合并,组建华北空军部队和新的华北空军学校。84军改为两个警备师,一个部署在北平,一个部署在保定。分别为警备第一师,警备第二师。警备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为武烈同志,警备第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为田敬民同志。”

唐杰说完之后,魏红军看向了24兵团这边。

想听听24兵团的意见。

为了安排24兵团,魏红军真的是煞费苦心。

对于24兵团下辖的83军、84军、85军,都给了很好的安排。83军直接改为天津警备区部队,现在的天津在北方地位举足轻重。85军准备全军转为华北空军部队,甚至让他们负责管理新组建不久的华北空军学校。

84军直接就担任北平警备任务。

组建两个警备师。

警备第一师师长武烈,这可是中央警备团出身。解放战争时期来到了晋察,后来在翼东带兵打仗,目前是84军的一名师长。不过别看武烈只是一名师长,但因为一直都在负责中央保卫工作,所以是备受中央领导信任的干部。解放后担任过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历史上第一任北平卫成司令员,第二炮兵第二政治委员。

他的师改为警备第一师,驻扎在北平,中央也,放心。

田敬民是八纵出身的干部。

早年是八纵司令部警卫干部,担任过八纵警卫营长,后来担任37团团长。不过在37团的表现没有当警卫营长的时候好,大兵团作战当中也不习惯。

所以别看是八纵警卫营营长出身,但还是退出了野战部队。因此也没有去东北,而是留在冀热察军区担任保卫工作和训练部队。

组建24兵团的时候,田敬民进入了84军担任师长。

作为41年就担任八纵主力团团长的田敬民来说,晋升速度还是比较慢的。很多他当37团团长时候的部队营长,现在都做到了师长。

不过虽然打仗不是田敬民的长处,但其他方面他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因为是警卫干部出身,适合担任警备师师长。

“司令员,84军其他干部的安排呢?”

包深直接问了最重要的问题。

84军分为两个警备师没问题。但84军毕竟是军级单位,上面还有军部。军部那些干部怎么处理?以及84军组建两个警备师之后,还有不少指战员怎么办?

84军前身是14纵队,是冀东老部队。虽然后来组建84军的时候,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五兵团都往里面塞入了不少部队和干部。但大部分依旧是冀东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