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03章

作者:随遇而安

陈波这一次在广东是犯了错误。但他的能力中央是知道的。所以降了好几级,背着处分,成为了浙江公安厅副厅长。也是为了加强浙江方面的干部实力。还有担任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委委员,广东省交通厅厅长的尹临平,也被中央调离。

尹临平是江西人。

是中央红军出身的干部,中央红军长征之后,尹临平留在间西一带,和谭老板、张丁程、邓志辉他们一起进行游击战争。一直到了抗战时期,他调到了广东,然后就一直在广东、香港一带车命。所以和方房一样,都是自前地方干部的代表之一。借着这一次的事情,中央决定调离尹临平,任命尹临平担任陕西交通厅厅长。

然后是陈昆。

陈昆目前担任广州警察局副局长。也受到了牵连。

因为陈昆侦讯水平很强,因此调到东北。任命陈昆为沈阳公安局侦讯处处长。当然这都是华南分局代表性的干部。

除了他们三个人之外,华南分局那边陆陆续续调离了20多名干部。这一次的事情,后世几次讨论和研究。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第一次以雷霆手段处理地方主义的问题。当然这只是开始。

等罗启容开始动手,那就没有那么简单。罗启容此人脾气大,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既然已经开始对华南分局的地方主义开炮,那就绝对不会轻易结束。魏红军也是颇为担心。

罗启容毕竟是保卫工作出身。华南分局未来必然会风波不断。

因此陈韬离开之前,魏红军专门和他谈话。魏红军担心陈韬去了广东之后,面对华南分局的矛盾两眼一抹黑,最后做出错误的决定。”魏书记。”

华北局还没有撤销。

在政务院内,大家都叫魏红军“魏副主任“。但华北的这些干部,还是习惯叫魏红军为“魏书记“。

“华南分局的事情你知道了?”

听说了一些,不过具体情况还不清楚。”陈韬只是河北干部。

很多事情并不是很了解。魏红军告诉了他目前华南分局的一些分歧。当然魏红军当然不会直接说,南下干部和本地干部之间怎么怎么冲突。这种东西需要陈韬自己去理解。

陈韬的确是聪明人。

从魏红军的话当中,已经大致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陈韬又不是第一天出来做事情。

陈韬心中也是打数的。本来自己在河北当农业厅当厅长当的好好地。上面有魏红军这模大树保着,下面又有很多和自己熟悉的农村干部。河北的土改工作,农村工作,陈韬也是做的游刃有余。日子优哉游哉。

谁能够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去广东。

魏红军道:“陈韬,你做农村工作也有十年时间。怎么做农村工作不用我说,你也清楚。但广东和我们华北不一样,他们有他们待殊的地方。目前华南分局那边有不少领导认为,广东很多侨眷的土地不是剥削而来,是那些华侨在外面当苦力挣钱购买的。所以这些土地不应该纳入土改当中。你怎么认为?”

陈韬想了想道:“魏书记,我们土改是为了推翻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一个新的土地制度。也就是说土地的来源和土改没有因果关系。”

“对。”魏红军笑了起来。

这才是自己信任的干部。

做事情的时候可以灵活,但原则不能交易。任何政策也是如此。你可以灵活掌握政策,但政策的基本原则不能违背。

土改的时候,是不是绝对公平。当然不可能。

就说说那些中农。和那些大地主不一样,这样的中农,包括很多富裕中农很多都是靠着勤奋,积累的财产和土地。他们并没有剥削,很多都是自已家人F活,届于是自耕农的一种。你把他的土地进行王改,对他们公平吗?他们自己肯定会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事情。

如果有人提出要照顾这样个体事件的特殊性,以此来要求土改在原则上退让,那才是土改最大的问题。因为土改是大政策。

魏红军道:去了之后,不要因为有压力,就急冲冲的开始进行土改。你要敢于顶住压力,先对于广东的农村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要有充分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士改工作。”魏红军担心陈韬到了广东之后,中南局和华南分局给他压力。

让他尽快进行土改。

“是。”

陈韬点头。

魏红军继续道:“还有,去了之后千万不要把所有的本地干部推出去。你是经历过华北土改的,要明白外来干部把本地干部完全甩开,是做不好工作的。特别是广东地区语言交流不容易,没有本地千部,你们短时间之内连和当地人民群众交流都做不到。所以你必须要学会团结当地干部。你还要学会处处掌握主动权。制定主改计划之后,发动广东广大的农民参与土改,也要让当地干部参与土改。农民热情会让政策过左,当地干部土改又会右。这个时候就需要你们土改工作委员会,要以调解、监督的身份出现,让土改不左不右,顺利进行。

“我会记住的。”

“还有广东农村那边,除了土地。很多侨眷拥有大量的财产和房屋。这个东西也不好处理。我毕意不在广东,具体情况也不了解。你去了之后,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还需要你亲自下去看看。虽然交流是一个大向题,自你必须要亲自下去调查调查。看着那些侨眷的房子,哪些是靠着在外面挣钱买的,哪些是靠着剥削买到的。我们的土改是农村生产资料的改变,土地、牛、农具都是生产资料。但农村的房子要怎么处理,需要你们自己去掌握。”

“书记,您放心。”

“我啰嗦了一些。”

“没有。”

魏红军也觉得自己操心太多。

不过这也怪不得魏红军。八纵崛起的速度太快,很多干部资历浅,同样年龄也小。就像是陈韬,38年才加入八路军,当时才二十来岁。现在十年过去,也不过是三十来岁的年龄。

但已经是要去华南分局这么复杂的局面去工作。

“陈韬,你马上就要去广东,我送你一句话。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你现在也是党和政府高级干部,但不要因为走上了高位,就忘记了我党优良的工作作风。特别是调查研究和走人民路线。要时时刻刻都记住,只有注重调查研究,走人民路线,我们才能够尽量的避免失误。所以到了广东之后,不要急于求成。只有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够推进工作。”

“是。”

魏红军拍了拍陈韬的肩膀,道:“去那边多注意身体,也要注意言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土改当中,其他方面最好不要随便表态。”

第771章 有备无患

新中国刚刚成立,所以会议很多。

光是中央人民政府会议就召开过九次,前面五次都是讨论中央各部委的人事安排问题,后面四次是讨论中央人民政府接下来的政策。至于下面政务院会议,各个委员会会议,各个部委的会议,多的数不胜数。

到了魏红军这个位置,几乎每天除了会议就是会议。不仅要参加上面这些会议,而且华北军区这边的工作也不少。虽然唐杰、李志民他们帮忙处理华北军区工作,但依旧有很多工作必须要裁红军签学才可以。

每天除了会议仅剩的一点时间都是看报告,以至于好几天回不了家的情况都很多。

开国大典才过去不到二十天时间,主席已经开始准备访苏,苏联那边也已经同意主席访苏。可能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苏联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过分。中国外交最重要的事情是孺定苏联,乃至手中国目前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离不开苏联。

所以开国大典之前,中央已经开始和苏联商量主席访苏的事情。

去年伍豪同志访问苏联,已经是规格很高。不仅王家祥、黄靖等人跟着一起去,而且军方这边还有叶帅也去了苏联。级别都很高。

不过再怎么说,他们也是比不上主席的分量。

斯大林也很想和主席面对面谈判。现在欧洲局势越来越紧张,美国率领他的盟友,一直在进行军事谈判。美国要带着盟友组建军事联盟,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虽然也针锋相对,但斯大林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这个时候苏联需要更强大的盟友支持。而这个盟友,只能是中国。因为在目前社会主义阵营当中,只有中国是真正的大国。所以新中国成立,斯大林虽然有些担心中国脱离自己的控制,但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高兴的。

毕竟中国这样的大国作为盟友,对于世界中共运动的支持是惊人的。不过斯大林大毕竟没见过主席,对于主席并不熟悉。斯大林需要和主席面对面谈判,好让中苏两国的领袖人物达成战略上的默契,所以非常欢迎主席访苏。

主席自己也非常期待这一次访苏。这一次去苏联是有很多重要事情的。关于大连旅顺,中长铁路都要重新谈判。还有贷款、贸易方面也需要谈判。当然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需要经济建设,需要工业建设。虽然伍豪同志去苏联已经达成了好几项贷款和工业建设方面的援助协议,但和中国需要的工业建设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主席要亲自去,需要更大规模的合作。

在去苏联之前,主席也是频频召开会议。

这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

14名政治局委员当中,高刚、张文天在东北,康盛在山东,彭德华在西北。因此这一次参加政治局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总共10个人。魏红军、薄树春、周彬这些中央委员,因为都是政务院重要干部,所以也列席会议当中。

现在的中央会议,都不会搞突然袭击。会议之前都会把会议议程交给参加会议的干部,给他们考虑的时间。然后再召开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主席这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主要议题有两个。

一个是魏红军通过聂帅上交的那份报告,另外一个是目前中央呼声比较高的“党政分开”的提案。对于魏红军递交的报告,政治局委员当中反对的比较多。

魏红军按照聂帅的嘱咐,把这份报告写的更加详细。通篇都围绕美苏冷战背景之下东亚和东南亚未来的局势变化,特别是重点写的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能够走到现在位置的,都是很聪明的人。

魏红军写的已经很明显。

朝鲜半岛肯定会出问题,中国必须要做好准备。甚至魏红军在里面的意思很简单,只要朝鲜半岛的情况不利于中国,中国就应该果断出兵。这个让很多政治局委员不同意。

虽然之前在青岛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都支持中央以强硬姿态应对。可是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表现出强硬,和为了朝鲜半岛的问题,真的出兵去和美国打仗完全是两回事情所以很多人都从财政层面反对魏红军的提议。

包括总司令都没有给出直接的肯定答案。魏红军心中是比较失望的。难怪历史上抗美援朝的时候,整个中央都没有支持主席的人。

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魏红军只是说出了一种可能,但情况都是这个样子。

聂帅看这种情况,只能是开口道:“主席,各位同志,按照这份报告推进,并不会增加军费支出,更不会对于财政有压力。主席以军委名义发布的人民望枚军参1生产建梁的指元之后:,很多制队已经开始在地方开盖、奄田。自己动手解决―部分经费。华北军区络军委上交的报告他们雇备在绥远和内蒙舌组建2606方奋的国营衣场,分批次的安置一些华北军区队,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不反可以让这些部队自给自足,还能补充财政。等则匪战争结束,会有更多的部队投入到生产建设当中。军费支出会持续的下降。

聂帅实际主持军委工作。

所以对目前军队的情况比较了解。

渡江战役之后,各个野战军2抢地盘“、“收编部队扩张势力”,部队规模一直在膨胀,导致军费支出也在猛烈上涨。不过随着军委开始制止这种行为,现在大家都收敛了不少加上为了减少军队支出,主席和军委决定让解放军部队参加生产建设。

华北军区反应算是最快的。

当然这也是因为有魏红军打好了底子。魏红军强硬的推动绥远、内蒙古土改,根本不管这些地区是民族自治地区。对于蒙古王公贵族和大地主的草原、土地统统予以没收绥远、内蒙古地区除了草原芝外,藕地也呆少,克米过这些年没有好好经营。甚至因为战争原因,丙蒙舌地区的很多耕地被荒废。

随着内蒙古进行土改,出来了不少耕地。

魏红军决定在这里组建生产兵团。目前华北军区和第五野战军这边部队太多,肯定是需要削减的。魏红军以华北军区的名义给军委打了报告,准备组建五个师的生产兵团。进行水利建设,进行农田建设,组建国营农场。

所以接下来的军费支出,会一直下降的。

“从军事角度来讲,有备无患永远是最正确的事情。我们不敢保证说朝鲜半岛一定出现问题。可是一旦朝鲜半岛出现问题,我们在东北、华北地区必须要有足够的部队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所以我支持魏红荤同志提出的,在东北和华北以苏械和美械组建几个军的部队。只是几个军的部队而已,不会影响军队其他事情。”

聂帅心中对于以后朝鲜半岛出现问题,中国要出兵也是疑虑的。

毕竟那可是要面对美国。

或者说内心深处,聂帅也是不怎么同意魏红军出兵朝鲜的想法。不过不同意归不同意,对于魏红军有备无患的想法,聂帅倒是非常支持。

不管到时候出兵还是不出兵,有了准备总比没有准备好。这是聂帅多年军事生涯当中总结出来的。

魏红军感谢聂帅的支持。

魏红军能够感受到聂帅对于出兵朝鲜的疑虑和反对。可是在这个时刻,他还是开口支持,给与了自己支持。此时一直不说话的任培国道:“荣真同志说的很有道理。目前军事开支大,是因为我们还在打仗,部队规模庞大。加上解放军正在组建海空军、防空军、装甲部队等兵种。可是他着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结束战争,转人到面战争,军事支出自然而然就会慢慢的减少。至手组建苏短部队和美械部队,并不会影响这个趋势。*

“再说,世界局势并不安稳。我们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地步。军委手中掌握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力是非常必要的。既然都已经从苏联购买了不少军事武器,当然要用起来。把他们分散使用,还不如组建完全的苏械部队。

任培国因为身体不好。

所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定的。

目前他每天工作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只有一些重要的会议才会参加。不过就算如此,任培国的发言权还是很重。”我也是一样的想法。”

主席这个时候开口,道:有备无患是对的。而且本来我们手中就没有多少苏械装备和美械装备,散开来使用几乎没什么用。集中起来,我们就可以组建几个军的苏械部”

队和几个军的美械部队。事部队完全适应苏械武器和美械武器,战斗力就苛以提升很多。而宜司以利用这个机会,让我们的部队更加适应现代化部队,为以后部队正规化做准备。

主席对于国军的美械部队还是有印象的。

国军那些美械部队仗着武器装备好,解放战争初期可是相当牛气的。现在解放军也有机会。

组建自己的苏械部队和美械部队。

接着道:“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这一次我去苏联,正好可以和斯大林同志交流一下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看看斯大林同志是什么想法。”“主席虽然不动声色,但对于魏红军的报告是非常重视。

晚上对魏红军的报告看了好几遍。

然后自己也开始推演东亚未来的局势。越是推演,主席就越是担心。主席其实是非常希望和平,特别是给新生的中国留下最少十年的和平时间。主席很有信心。

只要给新中国十年的和平时间,那么现在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和平发展十年之后,中国也不用再害怕帝国主义的威胁。可是推演东亚局势之后,主席很是担忧。

因为主席也认为朝鲜半岛的情况很不好。而且朝鲜半岛的问题,中国也不好说什么。之前解放军在东北打仗的时候,朝鲜方面可是支持了不少武器弹药和药品。朝鲜劳动党想要统一朝鲜半岛,中国的立场也不好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