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18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只不过目前我国的国防工业太差,无法统-一部队武器装备,统-一后勤。现在军委最重要的一一个工作之一,就是慢慢的进行部队后勤的统-。

方法就是一方面进口苏械,另一方面仿造苏械。

“司令员,-支部队能够统一后勤的好处我们也知道。但现在苏联只给我们这些轻武器,部队战斗力根本无法提升。

郑伟山过来是请求支援的。

可不是想听魏红军安慰的。幸亏71军和74军 本身的武器装备不差,手中有不少缴获的日械和美械大炮。要不然组建所谓的苏械部队,完全是空架子。

“你们稍安勿躁。。

给你们。

魏红军道:“现在我们还在和苏联谈判,涉及到一批重武器的买卖。虽然谈判有些困难,但应该很快就有结果。其他不说,今年之内我们应该能够进口一批重迫击炮和战防炮。这批武器肯定会优先交

苏联有时候很大方,但有时候又很小气。

看看他们大手笔的给中国贷款。在短短一年之内, 接连给中国六笔贷款,已经超过了15亿卢布。然后派出专家手把手的教中国工业建设,教中国政府计划经济。

很多对于新中国都是新鲜的东西。

也是最宝贵的东西。

有了苏联的支持,中国在工业建设上可以少走多少弯路。

可以说苏联在这方面很是大方。

但是在卖给中国武器方面,苏联却是非常吝啬。第一次是叶帅, 第二次是徐帅,两个人接连去苏联和苏军谈判。可是所谓的苏械武器,也只有轻武器。

中国军队想要的重武器,苏联一直是吞吞吐吐, 不给-一个准话。甚至连重机枪和火箭筒,都是最后时刻才同意。好在中苏大局已定,苏联虽然不是很慷慨。但还是一步-一步退让。

前段时间再次达成了-批重迫击炮和战防炮的购买合同。

不是崭新的东西,是苏军在二战末期用过的一批迫击炮。总共6个迫击炮团的装备,总计有1701 ]120毫米迫击炮和600 ]82毫米迫击炮。

虽然是苏联二战末期使用的迫击炮,但对于解放军来说依旧是很不错。而且解放军大规模装备起来,就可以统一部队后勤。

听到有-批迫击炮和战防炮,郑伟山他们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

“司令员,我听说苏联给我们十个高炮团的装备。

“对。我们已经有部队开始换装这-批武器。

“司令员,能不能把分到华北军区的高炮团交给我们部队。

这才是郑伟山找魏红军的原因。

郑伟山看上了这一批要 新组建的高炮团。华北军区直接负责京津地区的安全,直接负责党中央的安全。所以这一批新成立的高炮团,肯定会分配到华北军区。

魏红军想了想道:“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要和军区其他同志们商量。

这个事情魏红军倒是支持。

郑伟山他们必须要熟悉多兵种作战。未来进入朝鲜作战,部队- -定会 带有高炮部队。提前让他们熟悉苏械高炮团,对他们也是好事情。

但魏红军不能一一个人决定。

魏红军要尊重华北军区其他领导,也要遵守规则。

郑伟山听到魏红军的答复很是高兴。郑伟山北上组建苏械部队,魏红军就告诉过郑伟山。组建苏械部队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有可能和帝国主义国家发生战斗。

想要和美国这种国家打仗,部队就要尽快熟悉这种作战。

郑伟山继续道:。“司令员, 还有一个事情。71军和74军虽然有工兵部队,但离正规现代化工兵有一段距离。 我知道华北军区成立了工程兵司令部,还有华北陆军工程学校,正在培养-批正规工程兵部

队。我们的意见是组建四个正规的工兵团。这个需要军区的支持。

这个魏红军很爽快的点头。

道: "这个没有问题。我会跟甘伟汉同志、王兆同志他们打招呼的。至于如何组建工兵团,你们自己商量。”

"司令员,能不能把王耀南同志交给我们。”

“你想要调王耀南同志?”

“是。苏械部队既然是下辖四个军,甚至可能是五个军,那么必然是一一个兵团。 到时候要组建的工兵团有可能是十几个团。我们需要王耀南同志这样出色的工兵将领。。

魏红军想了想。

道:“可以。这个我会一并在军区会议上提出来。”

郑伟山目前组建的苏械部队,魏红军是全力支持。

因为一旦朝鲜出现问题,这支部队必然是第一批就要进入朝鲜的。 魏红军当然是有什么好东西,就给他们什么好东西。最后魏红军还是安抚郑伟山他们。

“你们不要

正在组建的美械部队的情况。他们虽然没有完全按照美军编制组建,但也相差不多。你们可以把他们当成是美军,考虑以后一旦和美军作战,要怎么办。当然我们组建的美械部队相比美军差了一大截,

特别是美军的航空部队,那是比日军强大很多倍的存在。”

军委很重视目前正在组建的部队。

22兵团司令员郑伟山专门过来组建苏械部队。正在组建的美械部队也是很重视,抽调邓国1 6兵团副司令员韩先初来东北负责。

未来- -旦进入朝鲜,那么东北和华北的这两支部队就会两路进军。

互相学习是好事情。

"司令员,你放心。

郑伟山明白魏红军的意思,因此立马保证道: "71军、 74军都是历史上战功赫赫的部队,换装苏械之后,部队战斗力也不会出现问题。拉出去就能够打胜仗。

第788章青霉素的生产

“张先生,欢迎回国。

“魏将军,久仰大名。”

自从党中央从1947年开始,号召在国外的留学生回国建设国家之后,在国外的留学生是一批一批的回国。虽然绝对数量不算很多,总共加起来还不到2000人。但这一批人当中, 很多人都是各行各业

的领军人物。所以中央对于他们非常重视,有专]的部]对接这些留学生归国。

其中-些名气很大的科学家,甚至需要中央领导亲自出面接待。

魏红军也陪同总理,和这些留学生见过。不过这一次魏红军是单独接待一名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

那就是新中国抗生素的领军人物张维申。

他刚刚完成了威斯康辛大学的生化硕士学位,就接到了国内的召唤。本来他是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但新中国通过一些渠道 告诉张维申,表示新中国需要他回来,帮忙发展抗生素产业。

所以他放弃了攻读博士的机会选择回国。

张维申目前39岁。

正是年富力强的阶段。

魏红军之所以亲自过来迎接张维申,是因为目前的政务院还没有化学工业部。医药工业,那些制药厂后来都是化学工业部管理的。

不过现在的医药工业是归属轻工业部医药工业管理局负责。

魏红军正好分管轻工业部。

发展医药产业,正是魏红军份内的事情。

未来一旦打起来,部队最需要的就是药品。其中盘尼西林是重中之重。所以魏红军是高度重视目前抗生素的研究工作。而张维申就是这个领域最出色的专家。

张维申是认识魏红军的。张维申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教书十多年时间,抗战时期一直在中国。八路军晋察冀第八纵队,那可是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功勋部队。

提起中国抗战部队,永远都无法绕开晋察冀第八纵队。

战绩实在是太辉煌。

当然在国府和民间当中,王秋云名气比魏红军大很多。那个时候王秋云是全国知名的抗日名将,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魏红军因为是政治委员,在名气上完全不如王秋云。但魏红军毕

竟也是第八纵队的领导人,所以报纸上也会时常出现魏红军的名字。

因此张维申是听过魏红军大名的。

“张先生,这个时候让你回国,耽误你的学习了。我在这里跟你说声抱歉。”

“魏将军,你客气了。”

张维申连忙摆手。

然后道:“我家先祖北宋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家族一直信奉先祖此言, 并为之而努力。我学习就是为了报国。现在既然新中国需要我回来发

展抗生素产业,那我就义不容辞。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各种各样的。

有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身体力行,冒着生命危险参与革命。也有改良派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愿意革命,寄希望于社会可以慢慢的进行改变。

当然也有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知识分子,更有那些只知道“风花雪月”的知识分子。

而张维申这种这,就是愿意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身报国的知识分子。

“张先生,这边请。”

魏红军安排了简单的饭局。

吃完了之后,魏红军就和张维申谈接下来的工作问题。

“张先生,我知道你接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邀请。但我代表华北农业大学,邀请你去农业大学担任化学系主任。清华大学不缺老师,但华北农业大学缺老师。特别是缺张先生这样的人才。

“魏将军,.....

张维申很是犹豫。

因为他是清华大学出身,又在清华大学教书多年。

和清华大学非常有渊源。

这一次刚刚回到了中国就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召唤。

魏红军看张维申犹豫,道:“我知道张先生和清华大学渊源很深。但清华大学毕竟是比较完备的大学,有他们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华北农业大学虽然是京津地区各个大学的农业系合并成立,但很多方

面还是处于草创阶段。大学可以给张先生足够的施展空间,让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而且我准备在华北农业大学成立生物研究所,希望张先生来担任这个生物研究所的所长。

“魏将军,这个生物研究所是?”

“我们现在基础有限,所以这个生物研究所成立之后,主要就是攻克抗生素的问题。张先生在美国学的就是这方面,我们希望你能够牵头我国的抗生素项目,尽快的让我国可以自主生产抗生素。”

张维申左右为难。

清华大学那边邀请张维申的,是他在清华大学时候的老师,也就是现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但魏红军给张维申的条件也非常好。

去华北农业大学负责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