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因为“三反运动”是离不开董毕五领导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董毕五和魏红军在政务院,因为党政分离的问题,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七届三中会议之后,就连总理都不会在公开场合谈党政分离的事情,但董毕五却是一直坚持。 但魏红军却是极力反对党政分
离,认为政务院就是应该在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之下工作。不仅仅是公开场合,包括在私下两个人在这方面的争论也不少。”
不过董毕五和魏红军除了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工作上,却是非常默契。
从华北局的时候开始,两个人配合就非常好。很多方面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董毕五也很欣赏魏红军这名年轻干部。
这一次也是如此。
董毕五本来也想支持彭珍,因为他也认为东北局的“三反运动”,在处理党员干部问题上随意性太大,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但随着魏红军说出自己的想法,董毕五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魏红军这边。
高刚明白现在的情况,所以立马道:“魏红军同志所言有理。东北是第一次开展'三反运动", 所以缺乏足够的经验。虽然整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但不能说完善。里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经验。
现在要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进三反运动”,我们必须要制定更完善的计划。”
第805章去华东
书记处会议接连召开了好几天。
因为“三反运动”会是开国之后,中央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 目的是要教育所有的党员干部,还有教育那些旧中国留下来的政府工作人员。
给所有的人立规矩。
告诉他们新中国和旧中国是不一样的。 在新中国做政府工作人员,那就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当老爷。
但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可一点都不容易。虽然新中国成立才一年时间,但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太多。以前被战争所掩盖,但随着战争结束,这些矛盾开始爆发出来,结果是冲突不断。这个
时候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利用这种政治运动打击报复肯定会有,互相包庇肯定也有。
这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中央要领导这样的一个政治运动,绝对不能盲目。经过几天的会议之后,书记处最后决定这一次的“三反运动”,走党内处理和司法处理两条路走。相比起那些普通工作人员和旧中国留下来的工作
人员,对于党员干部要求要严,处理要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员数量增长太快,党员成分复杂。这- -次需 要下决心狠狠地整理一番。
接着书记处制定了两条纲领,一个是“斗争从严,处理从宽,依法依规,应当严者严之,应当宽者宽之”。
“三反运动”隶属于党内三年整风运动。
所以必须要发动群众,必须要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参与进来。对于那些犯错误的干部要敢于斗争,要正面打击"浪费、贪污、官僚主义”。对于那些触犯党纪国法的人必须要重拳出击。
但处理上,却不能一-律要求从严。
不是一-棒子打死,而是要“治病救人”。
当然所谓的处理从宽,也不是盲目的从宽。是要看那些人的态度,他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检讨自己的错误。然后才能够按照党内规定和法律规定当中,较轻的处罚规定进行处理。这个
是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人突然有了权力,突然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睛。
不少干部因为突然不适应,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这些问题不少是因为教育没跟上。
新中国成立太快,中央来不及对于所有的干部进行教育,很多干部没有准备就上任。革命几十年,忽然有机会过上好生活。所以一些干部在生活上享受一些,对于公家资产有些多吃多占一些,都是
可能犯的错误。但他们这些事情,并没有实质性的、原则性大问题,对于这种干部要进行坚决地斗争,让他们明白他们的错误。但处理他们的时候,却不能因为他们犯了这样的错误,就直接打死他们,
不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后面也有“应当严者严之”。
这是针对两种情况说的。-个是贪污严重,也就是中央制定的大小老虎。贪污-千万以上的小老虎,贪污-亿以上的大老虎。对于这样的大小老虎,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
- -律从严处理。
而且只要过了规定的贪污线,枪毙是必然的事情。这是聂帅负责政治法律委员会之后,在"反 贪污法"当中制定的。后来在七届二中会议通过。
除了贪污之外,另外一个情况是民愤很大的干部。
有些干部有了权力之后,把自己当成是旧中国的官老爷。官僚主义不是-般的严重,在人民群众之间影响极坏。这种干部败坏新中国的形象,败坏党的名声。
对于这种干部必须要重重处理。
这就是“三反运动”当中的从宽和从严。
第二条纲领就是“是者定之,错者改之,应降者降之,应升者升之,嫌疑难定者暂不处置”。特别是最后-句话,“嫌疑难定者暂不处理”,就是为了不扩大打击范围。
新中国成立,干部水平参差不齐。不要说是那些犯错误的干部,就是领导“三反运动”的干部,很多干部也有能力不足的问题。
如果中央不给出“嫌疑难定者暂不处置"的纲领,这些干部说不定就会使用“肃反”的手段。到时候不知道就会出现多少冤假错案。
除了这两条纲领,书记处最后决定,每个地方的“三反运动”领导机构,应该是地方党委、政府机构、公检法机构派出干部组成。
党纪国法为基础,领导"三反运动”。
不过这只是书记处制定的。
到了下面想要完全按照这些纲领是不可能的。
书记处会议结束之后,高刚代表书记处去中央委员会进行汇报。
中央委员会对于书记处的报告很是满意,对于书记处这一-次会议给 了很高的评价。过了几天之后,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于“三反运动”进行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讨论。最后决定往全国地方中央局派
遣干部,指导地方中央局的“三反运动”。
在中央眼中,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很重要。
特别是目前对接苏联援建项目,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这是关系到新中国工业化的大事情。但这些事情虽然很重要,可是中央看来整风运动更加重要。
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干部就出现问题。而且这些出问题的政府工作人员,不是一万两万,是十万二十万。历史上“三反五反运动”的时候处理的人员是百万以上,其中光是贪污千万以上的小老虎就有
十万多人,可以想象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候中国的更治情况多么的严峻。而且这百万人当中,有十来万人是党员,可以看出很多党员失去信念的速度有多快。如果放任不管,几年之后新中国的干部体系就
会和旧中国一样堕落, 党也会堕落。那样不要说是工业化,什么都会失败。
所以中央才会如此的重视"三反运动”。
必须要给新中国的这些干部敲响警钟,必须要好好地整党。
因此中央虽然明明知道很多干部工作很忙,但还是决定从中央抽调干部指导地方的“三反工作"。
魏红军也被中央点名。名
魏红军要去华东。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刚坐镇中央全权负责"三反运动”,陈谈秋指导华北”三反运动"工作,饶书石派到东北,习中迅去中南,彭珍去西南,邓希贤去西北。
这一下魏红军的身份有些尴尬。
因为华北局虽然已经是空架子,平时也没有多少工作,但中央毕竟还没有撤销华北局。华北局依旧是地方中央局,是华北党组织的最高机构,魏红军还担任华北局书记。所以华北局虽然比不上其他
地方中央局那样权势赫赫,恒平时华北的很多党务工作,华北局依旧是可以掌管的。目前华北这边也学匀东北进行“三反运动”",因为这是党内整风的一种,所以华北各个省份的“三反运动报告还是要报告
华北局。然后华北局再报告给书记处,报告给中央委员会。
也就是说目前华北的“三反运动”是魏红军负责的。
可是现在中央要魏红军去指导华东局的“三反运动”,身份上就变得尴尬。你-一个华北局书记,去华东指导华东局”三反运动”,怎么看怎么都不是-回事情。
所以魏红军只能是申请辞去华北局书记职务。
中央其实很早就想要撤销华北局,只不过其他地方中央局还存在。如果只是撤销华北局,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而且中央也要考虑华北这个大山头。这一次魏红军辞去华北局书记,政治局开会之后批准魏红军的辞职。
中央任命陈谈秋担任华北局书记。
在大家离京之前,主席和大家谈话。
“你提出的‘三反运动’的三大任务很好。”
主席是真的很满意魏红军。
党政军没有短板。
此次“三反运动”,中央委员会层面上的负责人是修养同志和总司令,具体负责人是高刚。但他们还处在如何整顿干部队伍,如何进行党内整风的阶段。但魏红军已经考虑如何完成这些事情的同时,提
出了更高的目标。
锻炼队伍,完善党纪国法。
主席最喜欢这种有前瞻性的干部。
“都是同志们的意见,我只是把他们总结了一下。”
魏红军很是谦虚的表示。
主席哈哈笑了一下。
然后道:“红军同志,知道中央为什么让你去华东吗?
主席没等魏红军说话,继续道:“华东和东北、华北不一样。华东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有大量的私营公司,有大量的资本家,是中国轻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你一直在华北工作,熟悉华北的情况。但
你没有在华东这样复杂的地方工作过,也没有面对过那么多资本家的环境。而且三反运动在东北成功,在华北顺利,不代表在华东也顺利。因为那边的情况会更不好,阻力也更大。中央让你去,一个是
让你去学习华东这样私营公司多、资本家多的环境之下怎么开展工作。-一个是让你观察监督华东'三反运动’的情况。
目前全国的情况来说,东北的重工业基础最为雄厚,政治军事上华北领先,经济上华东最发达。
目前东北、华北都是公营企业占据绝对主导位置。
唯独华东不一样。
虽然打掉了那么多的投机商人,但私营公司远比公营企业多。
“红军同志,去华东之后,要多尊重华东局的同志们。多看多听,多调查研究。”
“是。”
806华东
“今年的目标是棉花产量能够超过2000万担,初步解决纺织产业原料不足的局面。”
魏红军没有坐飞机。
因为魏红军还要路过天津和山东,对天津和山东领导传达中央“三反运动”的精神。
最后的目的地是上海。
因为华东的经济、 政治、军事中心在上海,“三反运动”的中心也在上海。从北京到上海,加上停留天津和济南的时间,整个过程需要五天五夜。和魏红军一-起的是纺织工业部部长曾善。他去华东是为
了进一步了解华东纺织产业的情况,然后整合华东地区的纺织产业。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