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杨永福立马敬礼道:“司令员,杨永福报道。”
“杨永福同志,你好。”
等寒暄两句之后,杨永福离开,剩下了主席和魏红军两个人。魏红军道:“主席,其实杨永福同志不用去朝鲜的。
主席摇头。
道:“谁让他是我的儿子。今天的情况你也看了,真正支持出兵朝鲜的同志很少,你我是少数人。你要带兵入朝,我只能是让我的长子入朝,来证明入朝的决心。我支持入朝作战,如果我儿子都不入朝,那么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的儿子入朝。
魏红军没有继续劝什么。
因为主席主意已定。
再说杨永福在苏联多年,适合担任司令部的俄文翻译。志愿军成立之后,不仅要和苏联方面有电报往来,而且还要和苏联派往朝鲜的顾问交流。
杨永福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主席接着询问魏红军对于入朝作战的想法。
“主席,目前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占据绝对的上风,相比起来人民军已经开始慌乱。以联合国军的实力,控制汉城,越过三八线之后必然会是势如破竹。越是顺利,战况越好,敌军必然会越来越骄傲,越来越狂妄。所以我的计划是,步步抵抗造成我们只是想要个缓冲区, 只想要保卫鸭绿江畔的安全。 因此入朝兵力不多的假象,以此来诱敌深入,让联合国军继续大踏步的往鸭绿江这边行军。只要志愿军部队能够能够隐蔽的入朝,找一些适合伏击的地方,到时候完全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东西两线同时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只要我们第一仗能够歼灭足够的敌军,那么接下来我们部队就可以乘胜追击,不给敌军准备时间。一个月之内就能够重新拿下平壤、元山一带。
“后面呢?”
魏红军在地图上道:“趁着联合国军大败,来不及调整部署的机会,部队打过三八线拿下汉城。然后在汉江流域建立防线,做好打长期防御战的准备。”
“你怎么不说把美帝国主义赶下海。”
“主席,朝鲜这个地形,加上美帝国主义的海空军极其强大,打到三八线或者是汉城,我们的后勤能力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往下打下去,我们部队的后勤供给一-定 会出现问题。再说我们丢不起朝鲜半岛,美国也丢不起南朝鲜。如果美国丢了南朝鲜,那么美国在亚洲失去的不仅仅是南朝鲜一个,而是美国在亚洲的威信。美苏冷战就是此消彼长的过程。美国退守,那么必然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大发展,美国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所以美国-定会拼尽全力保住南朝鲜。朝鲜半岛毕竟是半岛,三面环海,我们和美军死打硬拼除了增加伤亡之后,对我们没有多少好处。最好的办法还是挡住美军,让他们明白战争打不下去,到时候自然就会坐在谈判桌上。
主席看着地图没有说话。
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反对。
好一会之后,道:“入朝之后,和朝鲜同志见面,要尊重朝鲜同志。在作战上有些分歧的时候,不要争论太多。打几场胜仗朝鲜同志们自然就会知道谁的意见准确。”
“是。“
“还有,在志愿军司令部,增加一名朝鲜同志担任副司令员,或者是担任副政治委员。这样也好和朝鲜同志们沟通便利,和朝鲜人民军合作便利。
“是。”
主席伸出手,握住魏红军道:“红军同志,到了朝鲜注意安全。”
"主席,请放心。“
837出征
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第三天,1950年9月12日, 主席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正式发布关于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至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成立。
之所以晚了几年,是因为主席要和苏联磋商,还要和一些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交流。确定成立中国人民志愿军之后,中央通报给苏联和朝鲜政府。
在主席下发命令的时候,魏红军已经离开北京,来到了东北。
因为时间紧迫。
魏红军需要和邓国,以及参谋部继续商量接下来的作战计划。还要做好一切入朝的准备。虽然准备了很久,但魏红军就怕出现什么意外,所以丝毫不敢大意。
回到了志愿军司令部之后,魏红军迅速进入工作。
第一个就是后勤问题。
中央决定 东北全权负责志愿军后勤问题。为了筹备志愿军后勤物资,中央根据魏红军的提议,组建志愿军后方委员会。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张秀善,东北军区代司令员贺金年,东北军区后勤副司令员李新喜,东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志愿军第三副政治委员夏侯文,志愿军后勤副司令员雷佳斌五个人组成。
其实主要工作是李新喜、夏侯文和雷佳斌要做,张秀善和贺金年是提供便利和帮助。
相比起历史,上来说,领导力量薄弱了一些。
历史上地方中央局还权势赫赫,高刚在东北是党政军一把手。所以中央直接把任务交给了高刚,高刚也为抗美援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这个时空高刚已经早早地入京。
所以中央只能是组建后方委员会。夏侯文是志愿军第三副政治委员,雷佳斌是志愿军后勤副司令员,但两个人都不会跟着部队入朝,而是会留在东北,负责给志愿军筹措后勤物资。志愿军部队在朝鲜的后勤工作,交给志愿军后勤部部长洪雪智负责。
魏红军来到东北没有几天,中央再次给魏红军和邓国发电报,要求两个人紧急入京。
1950年9月17日,魏红军和邓国坐飞机来到了北京。
因为总理从苏联传来的电报表示,苏联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提出的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要求,也愿意大规模提供卡车、航空油、汽油和药品。苏联为了表达诚意,对于中国要求的大炮、喀秋莎火箭炮、高射炮可以先行提供,其中一部分武器装备已经开始通过铁路进入中国。而且苏联还愿意派遣更多的军事教官,帮助中国空军训练飞行员,帮助中国军队接受苏械装备,训练中国军队。但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才能出动支援志愿军的作战。
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
给武器装备没有问题,但苏联空军不能参战。
苏联空军暂时无法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对抗美援朝部署产生重大影响。有些领导担心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持,这场战争很难打下去。
所以主席才紧急召回魏红军和邓国,要听听魏红军和邓国的说法。
1950年9月18日,政治局召开了抗美援朝问题的紧急扩大会议。
聂帅把苏联的意思跟大家说了一下。
不过会议上刚刚召回北京不久彭老总,和彭老总- -起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贺老总、徐帅,总参谋部代理参谋长杨全武等军委领导,以及魏红军、邓国两个人代表志愿军部队,都表示虽然苏联空军不参战影响不小。但就算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持,志愿军样能打胜仗。
魏红军直接表示,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犹豫。
因为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之后,部队长驱直入,已经开始进攻平壤。等到联合国军拿下了平壤,到时候朝鲜局势就完全控制不住。
因为军委和志愿军领导都认为此仗可打,所以政治局决定依旧按照原计划出兵朝鲜。
会议结束之后,主席再次和魏红军、邓国谈话。
主席要求魏红军和邓国运动中歼灭敌人。如果敌军实在是强大,可以先打战斗力弱小的李承晚伪军,然后再寻机歼灭英美部队。就算无法第一时间歼灭大量的敌人,但也必须要保住清川江以北山区地带,给朝鲜人民军重新整合的时间,也要给志愿军个落脚之地。只要保住一块落脚的地方,阻止联合国军进攻的步伐,那么对于朝鲜战场就是”一个鼓舞。
等交代清楚之后,魏红军和邓国两个人又是回到了东北。
主席却是生气苏联的违约行为。
现在的中国比历史,上强大,毕竟1948年5月1日就建国。多了两年多的发展时间,国内的情况比历史上好了很多,工农业数据都已经突破了历史最高峰。历史上抗美援朝爆发的时候,建国才一年时间,国内还有-大堆的问题没有解决。土改工作没有完成,国内遍地都是土匪,真正的满目疮痍。而且因为各种破坏,东北、华北的经济也问题很严重。但这个时空国内土改工作早早地已经结束,土匪主力也被剿灭,物价也稳定下来。东北和华北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战争破坏,东北工业几乎完整的保留下来,华北工业也比历史上强大。
加上部队早早地就做了入朝的准备。
所以主席还是有足够的底气。因此主席立马发电报,对于苏联的出尔反尔,直接跟斯大林表示了不满。斯大林对于主席的电报还是很重视,很快就回了电报。斯大林在电报当中,解释是因为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所以无法立即参战。但苏联空军可以派部队先行进驻东北,保护鸭绿江一侧的中国领空。 等苏联空军准备好了之后,一定会出击。
主席再次发电报,询问为了朝鲜战争给中国的武器装备是卖给中国的,还是租借给中国的。
卖和租借,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如果是卖给中国武器装备,那么这个价格就高了。不过如果是租借给中国武器装备,那么这笔钱就会便宜很多,价格会是原价格的三四成。斯大林面对主席电报.上”咄咄逼人”,心里不是很高兴。但现阶段如此重要时刻,斯大林也不想和中国闹翻,比较朝鲜战场还要倚重中国。再说这一次是苏联失信于中国。 所以斯大林表示,这一-批武器 装备是租借给中国的。
为了抗美援朝,中国目前和苏联讨论的是,将近20亿美元这样大数额的贷款问题。
主席考虑的是,贷款这么多之后,要截留一部分用于国内建设。所以才会这么直截了当的询问苏联,他们的武器弹药是卖的还是租借的。
在主席和斯大林之间讨价还价的时候,接到中国方面通知的今日城,派遣朴一遇来到东北讨论协调问题。朴-遇来到东北,来到志愿军部队没有任何的陌生,就像是来到了自己老部队一样。因为魏红军和邓国,包括志愿军部队不少干部,都跟朴-遇很熟悉,大家都是老战友。抗战的时候朴一遇就在晋察冀革命。
朴一遇是1930年就入党的老党员,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在平西组建了游击队。后来到了晋察冀干部学校学习,邓国组建平西支队的时候,跟着邓国来到了平西。之后跟着邓国宋史论领导的第四纵队起去了冀东,参加了冀东大暴动。
等冀热辽挺进军成立之后,朴一遇留在了平西,在魏红军手底下工作,不过一直是做地方工作。一直到1942年才去了太行山八路军总部。
所以三个人很熟。
今日城派遣朴一遇的意思是,希望中国尽快派遣部队入朝,实在是因为平壤保卫战现在打的很艰难。朝鲜人民军虽然很努力,但面对强大的联合国军,实在是挡不住。
但这种要求魏红军当然不能答应。
今日城还以为中国派遣志愿军部队,只是派遣几万人帮助朝鲜。所以还想要自己指挥几万志愿军部队,这种事情魏红军当然不能答应。关于志愿军入朝的时间,魏红军和邓国两个人也一直在商量。快也不好,慢也不好,魏红军和邓国两个人要找个最适合的时间。
等朴一遇知道中国要派遣的不是一两个军, 而是要派遣两个兵团的时候,立马明白今日城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中国派遣几十万部队入朝,怎么可能把军队指挥权交出来。
所以朴一遇要求魏红军入朝,和今日城见面交谈。
这个魏红军倒是没有反对,就是主席也跟魏红军说过,如果有必要可以入朝和今日城见面。魏红军很愿意和今日城会面,谈谈接下来的合作,军事行动。
毕竟入朝之后,志愿军和朝鲜政府之间必须要有合作。志愿军毕竟是境外作战,不可能完全撇弃朝鲜政府。但现在今日城的指挥部设立在德川,离鸭绿江很远。
志愿军入朝的时间临近,魏红军不可能抛下志愿军部队去德川那么远的地方和今日城见面。
但有些问题必须要谈好。
所以邓国作为志愿军二把手,代表魏红军率先入朝和今日城见面。邓国入朝之前,魏红军和邓国交代事情。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统指挥的问题不要 纠缠,因为这不是我们和今日城同志能够决定的事情。这一次入朝和今 日城同志见面,主要讨论四方面的问题。平壤陷落已经是时间问题, 这方面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不好意思,让今日城同志和朝鲜同志们做好准备。有些党政人员,可以早早地开始后撤,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很多人撤不下来。不过这是朝鲜政府的时期,提一下就可以,不用强求。我们要谈论的是后面的事情。
“第一:一旦平壤陷落,朝鲜人民军和朝鲜党政人员需要大规模后撤,到时候他们的这些人员,必须要和我们合作。他们后撤的党政军人员,和我们部队的行军路线,我们部队的后勤运输路线不能出现冲突。特别是那些党政人员,都不是军人,撤退的时候必然是慌张的。如果没有协调好,- 旦我们双方 发生拥堵,会影响部队下一步作战。所以我们双方要在这方面紧密合作,互通情报,避免发生拥堵才可以。
"第二:可以询问撤退的朝鲜人民军部队能不能配合我们作战。因为很有可能我们的部队和撤退的人民军迎面碰,上,看看能不能让这些人民军部队暂时归属我们部队一起作战。当然如果今日城同志不同意,也不用强求。只要平壤保卫战失败,朝鲜人民军也不会剩下多少人。一两万人的部队,能够配合我们作战是好事情,不愿意配合也没有办法。不过朝鲜人民军可以不配合我们进行作战,但也不能影响我们作战。今日城同志如果不愿意朝鲜人民军配合我们作战,可以尽快收拢朝鲜人民军部队,毕竟后面作战他们也要打仗。
“第三:让今日城同志派人协调朝鲜人民军各部队,千万不要让朝鲜人民军部队和我们部队之间发生冲突。朝鲜人民军部队连打败仗,很容易成为惊弓之鸟。碰到他们不认识、不熟悉的部队,很有可能就会开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双方要做好联络暗号,一旦碰面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确认彼此。我看可以用红旗作为彼此身份的证明。在混乱的时候,红旗辨认简单有效,双方部队只要挥挥红旗就能够确认是自己人。反正在清川江北部,短时间之内只有我们和朝鲜人民军。只要我们彼此确认不是敌人,不发生冲突就可以。
“第四:如果今日城同志能够联系上朝鲜人民军在南边的部队,那么可以让这些部队开辟敌后战场。目前联合国军兵力不少,但相比起整个朝鲜半岛来说也不算不多。只要我们参战,麦克阿瑟必然会集中兵力进攻我们。到时候其他地方必然会兵力空虚,正是开辟敌后战场的好时机。
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成立一个统-指挥部, 统-指挥入朝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但哪里那么简单。
中国这边可是派出七十万左右的部队,不可能让今日城指挥部队。更何况朝鲜战争几个月时间当中,今日城指挥能力上的缺陷显露无疑。
今日城虽然也是打了那么多年仗,但他在抗联打的那些仗,规模都是有限的。今日城本人没有指挥过几万人、几十万人打仗,在大兵团指挥上,在大战略的分析上,明显是不如中国方面的这些将军。
同样想要魏红军直接指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目前也是不可能的。朝鲜毕竟是主权国家,而且今日城目前因为打败仗很是惊慌,这个时候他更是不可能把手中的兵力交给其他人指挥。
所以魏红军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等志愿军入朝打两场胜仗,斯大林必然会支持志愿军,支持魏红军。只要斯大林发话,这些事情就会顺理成章,今日城也无法反对。
“好。”
邓国点头。
魏红军看着邓国道: "现在平壤局势越来越差,联合国军随时有可能攻破平壤。到时候朝鲜人民军和党政人员撤退一-定会很混乱。所以和今日城同志谈完之后,必须要尽快的后撤。”
“嗯。”
“注意安全。”
邓国入朝之后,魏红军继续开始准备。
平壤的情况越来越危急,魏红军这边也等不下去。所以得到中央的批准之后,1950年9月27日, 志愿军跟部队开始秘密入朝。
为了入朝魏红军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这么多部队渡河,哪里是那么容易的。这一-次入朝,志愿军部队利用了9座江桥,搭建了23座浮桥开始入朝。13兵团主要是从吉安、临江、长白一带开始入朝,20兵团大部队主要是在安东入朝,当然也从其他一些地方入朝。
志愿军部队入朝第二天,1950年9月28日平壤陷落。
838诱敌深入
“司令员,这是我们目前得到的敌军情报。”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