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因为这里除了高科林、白如兵、姚哲他们这些绥远根据地出身的干部之外,大部分其他干部都是魏红军老部下。不少人现在还是魏红军直接下属,因为是隶属于华北军区。
魏红军是政治局委员。
所以剪彩的时候在正中间,剪完彩后,魏红军看着激动的军民道:“同志们,此次我和李富春同志来这里,是代表中央,代表政务院庆祝包钢一号高炉提前生产的。在这样一个过去荒漠的地方,正因为有了军民大合作,同志们的努力,才能够提前使一号高炉投入生产,在包头打下工业化的基础。你们不仅仅是建设包钢的英雄,更是共和国建设的英雄。同志们,我希望大家继续发挥主人翁精神,把包钢建设的更好。”
剪彩之后,一号高炉开始真正的运行。
魏红军看着一号高炉出铁水,心情也非常激动。这可是铁水,这以后就是钢铁。中央对于包头的交通是有规划的,包头周围未来几年要建设好多铁路。
现在有了包钢,建设铁路的钢轨,包钢都可以承包。
这对于西北铁路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历史上包钢1959年才树立一号高炉。因为当时虽然绥远和平解放,但这里毕竟是绥远军阀的老巢。和平解放,和平改造部队,说白了这里依旧是绥远军阀实力更强。所以中央真正控制绥远,真正能够开始开发绥远都已经是1953年之后。所以中央1954年才成立包钢筹备组,开始筹备建设包钢。这个时候才开始勘探,开始准备,又碰到了中苏两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一直到1959年一号高炉才完成。
但这个时空不一样。因为华北解放速度快,华北根基比历史上好很多。魏红军从1947年就开始考虑包钢,组建包钢筹备组。等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华北局这边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1948年直接就破土动工,所以现在才1951年年末就一号高炉就开始出铁水。
这就是改变。
历史上中国二五计划大量的工业建设做到一半碰上了苏联专家撤离,很多真的成为了烂尾工程。好多本来二五计划要完成的工厂,一直到七十年代才能够完成。可以说对于中国经济的打击非常严重。
魏红军要的就是,尽快在1960年之前,完成历史上二五计划的工业项目。剪彩结束之后,李富春和绥远省委的干部谈话,因为李富春这一次过来不仅仅是为了包钢,而是为了整个包头的工业建设问题。
包头是苏联援建重要城市。
目前苏联援建项目当中,已经落户包头的就有四个。一个是包钢,还有两个是包头第一热电厂 和第二热电厂,以及包头第一机械厂。
包钢是从1948年初正式破土动工,到现在一号高炉已经出铁水。包头第一热电厂1949年5月破土动工,1950年12月 已经并网发电,成为了绥远地区最大的发电厂。
至于包头第二热电厂1950年7月才开始建设,按照工期来算大约需要1952年4月左右才会并网。
包头第一机械厂是军工厂,是一家坦克厂,只不过取名为第一机械厂。这家工厂1950年6月开始动工,离真正制造坦克还早着。按照苏联专家的计算,第一机械厂想要生产坦克,怎么也应该要到1956年左右。
而且这才是开始。
按照和苏联的合作,接下来还要在包头组建第二机械厂,这也是军工厂,是生产火炮的。除了第二机械厂,还要建设包铝。
这都是重工业项目。
轻工业也有合作项目。轻工业部和苏联已经谈好了合作,准备在包头组建包头糖厂。包头糖厂是苏联进行技术援建,从民主德国引进机器设备。这个糖厂处理的是甜菜,设计日处理甜菜能力为1000吨,生产白砂糖。
当然这都是援建的大项目。
围绕着这些大工厂,还要建设30多家配套的中小工厂。到时候包头会成为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
李富春是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又是负责重工业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所以他这一次过来,还要和绥远省委和绥远军政委员会干部讨论接下来的一些工作。
而魏红军则是和包钢其他干部讨论。
“包钢能够这么快出铁水,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包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第一个大型钢铁厂 。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部分钢铁厂都是在修复和扩建。
魏红军很高兴当初选择了赖继发。
果然是出色的干部。
建设包钢不仅有苏联专家,有华北这边的干部,华北军区的基建部队。更有全国各地的高校老师学生,以及东北支援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等等。
赖继发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把他们聚拢起来,这就是能力。
”魏书记,都是同志们的功劳。你不知道,这几年绥远人民群众是怎么支持我们的。”
赖继发连连摇头。
旁边的马长庚道:”司令员,真的是如此。绥远的人民群众对于包钢一直非常用心。还有牧民兄弟们,建设一号高炉的时候,他们男女老少齐上阵。
“嗯。”
魏红军点头。
道: ”人民群众身上有无穷的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司令员说的是。“
几个人都是魏红军的老部下,因此和魏红军说法也随意很多。魏红军也不客气,直接道:“我知道包钢设计产量是300万吨。我想问问,能做到吗?”
这才是魏红军想问的事情。
如果放在几十年后,300万吨的钢铁产量,算不上是什么很大的钢铁厂。但对于刚刚建国的新中国来说,300万吨那就是大型钢铁厂。
苏联援建包钢,设计产量就是300万吨。
魏红军虽然没有看过具体资料,但也知道历史上包钢是出了不少问题的。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阶段,碰到了中苏交恶,苏联专家撤走。所以后面包钢的建设,都是中国自己完成的。一直到八十年代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包钢才突破了300万吨的设计产量。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短时间之内做不到。”
“怎么回事?”
魏红军听到赖继发的话,脸色变得严肃。
赖继发道:“我们跟苏联专家交流过。按照苏联专家和我们技术人员的看法,是因为我们这里的铁矿石并不是富矿,而且伴生矿太多,提炼并不容易。
“那有没有解决办法?”
“苏联专家的意思是,要选矿。
”选矿?那需要怎么办?
“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选矿厂。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包钢的产量。”
“我知道了。”
魏红军明白,赖继发这是要钱。不过只要是为了包钢好,魏红军都是可以帮他们活动的。目前中国选矿方面技术水平很差,并没有现代化的选矿厂,如果能够和苏联合作成立选矿厂,对于其他钢铁厂也是好事情。
“还有什么要解决的吗?”
“有。白云鄂博的铁矿石,有很多珍贵的,稀有的伴生矿。苏联专家和我们技术人员的意见是,对于这里的矿石再次进行最详细的研究。然后根据伴生矿的情况,建立专门工厂提炼这些稀土矿的工厂。”
白云鄂博这边稀土很多。
早在之前勘探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稀土。现在苏联都对于这里的稀土感兴趣,所以愿意在包头开发稀土矿。其实对于中国的很多矿产,苏联比中国更重视。
因为中国目前的工业能力,很多矿是用不上的。反而苏联工业发展,更需要这些矿石。所以苏联帮助中国组建大量的采矿场。然后从中国购买这些矿。
中国当然知道这样中国是吃亏的。
但中国现在也没有办法。现在中国欠了苏联那么多钱,卖矿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魏红军想了想道:“这个我回去会和其他人商量。”
“司令员,我们这也有事情。”
“什么事?”
马长庚开口。
道:“司令员,你几次说过要对基建工程兵进行扩军。但一直没有准确的消息。现在包头这边到处都需要我们上阵,但人数太少。”
马长庚率领华北军区基建部队,在包钢的建设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包钢的这些建筑物,一大半都是他们干的。现在包头进入大建设阶段,需要大量的基建部队。
“这个事情我回去就帮你们处理。现在不仅仅是包钢,整个国家都要大建设。正需要你们基建部队大显身手。最近赵震生同志给中央写了报告,表示北京目前房子远远不够。连政府工作人员想要租房都找不到,所以需要进行一些建设。所以需要你们基建部队的事情还很多。不过基建部队指战员的生活你们也要安排好。”
“是。”
“还有一点,你们基建部队虽然是部队,但你们的财务要独立起来。收入、支出要明确,该收的钱一定要收, 但支出一定要控制。”
基建部队是军队。
但以后肯定要从军队独立出来,运行要走公司模式。
所以经济核算必须要在基建部队推广。
“司令员,你放心。我们从开始就做好经济预算。你也知道我们部队还是有不少读书人的。”
“那就好。”
魏红军继续询问他们目前的难处。
等一一记录下来之后,和李富春汇合。把一些问题转交给了李富春,有些问题必须是李富春他们解决。等和李富春交流之后,魏红军道:“我国今年的钢铁产量能有多少?”
李富春和魏红军两个人,一个是负责重工业、机械工业,一个是负责轻工业和能源工业。
两个人算是目前中国工业领域的两架马车。
李富春露出了笑容道:“今年我国的生铁产量能够超过350万吨。
“真的能够超过350万吨?”
魏红军忍住心中的兴奋,反问了李富春。
魏红军怎么可能不兴奋。
毕竟这可是350万吨以上的生铁。历史上中国生铁产量超过350万吨,都要到了一五计划进行了三年的1956年。
“对,这还是保守数据。
李富春道:“特别是鞍钢发展最快。我们1 947年接管鞍钢的时候,鞍钢产量虽然很低,但钢铁厂大致.上完整。1948年进行整顿和扩建,当年的鞍钢生铁产量就有了130万吨,恢复了伪满时期鞍钢最高产量。这三年有苏联专家的指导,又有全国各地的支援,鞍钢接连扩建了三个高炉,四个平炉,今年鞍钢的生铁产量能有240万吨。这还是新建的高炉未能够完全达到设计产量,等产量进一步提高 ,鞍钢的生铁产量能够达到300万吨。重工业部希望1952年的生铁产量能够达到300万吨。”
“还有宣钢。宣钢也已经扩建了两个高炉。希望1952年的时候,宣钢的生铁产量达到70万吨。包括首钢、长治铁厂扩建工作也很顺利。还有正在建设的武钢,1953年左右应该可以投入使用。”
“重工业部的计划是,1952年生铁产量能够达到500万吨。”
魏红军点头。
鞍钢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当初稳住了鞍钢,没让鞍钢受到苏联人的破坏,最后几乎完整的接管了鞍钢。
包钢组建的时候,鞍钢那边派了不少技术人员和工人帮助包钢建设。当然鞍钢当年扩建的时候,全国其他地区也是派人支援。
这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体现的非常明显。
中共接管鞍钢不过四年时间,鞍钢的生铁产量已经快要有伪满时期最高产量的一倍。东北为何说是共和国长子,看看钢铁产量就知道。
除了鞍钢之外,目前在东北还有抚顺钢铁厂、沈阳钢铁厂、大连钢铁厂。虽然这些钢铁厂的规模和鞍钢无法相比,但这些钢铁厂也都是当年日本人建设,或者是扩建的钢铁厂。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比较有基础的钢铁厂。
目前都在扩建新的高炉。
很多都会在1952年量产。
所以李富春他们才敢把1952年的生铁产量目标放在500万吨上。可以这么说,没有被苏联破坏过的东北工业,基础是真的很好。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之下,东北的那些钢铁厂一直在扩建。扩建之后,产量可以迅速增长。
李富春也是非常高兴。
虽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500万吨生铁也算不上什么。
但对于李富春这样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看到过当年钢铁产量只有几万吨的人来说,500万吨就跟做梦-样。魏红军想了想道:“我们最近是不是步子迈的太大了。500万吨,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能跟得上吗?”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