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这个时候的印度地位还是很高的。
英国人留在印度的工业基础在殖民国家来说是一等一的,在各方面对于中国都处于极大地优势。所以印度不满足于当一个南亚霸主,就算比不上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印度想要成为世界上能够说得上话的国家。
所以他才会当中间人,帮助英国、美国和中国牵线。中美、中英都在印度谈判成功,对于印度来说都是提高影响力最快的办法。所以目前印度外交是比较忙的。
总理也正好见见这些人,拓宽一下中国外交。总理和尼赫鲁也是几番交谈,总理也表达了中国的外交理念。尼赫鲁对于总理还是很热情的。
毕竟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够让英国、美国这样老老实实坐下来谈判。
这样几轮谈判之后,中美之间终于谈妥。
其实美国一边谈判,一边已经开始准备要给中国的机器设备。甚至有些东西美国嫌麻烦,把刚刚开始开工的日本工厂机器设备直接拆卸装船。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为了就近获得补充,所以选择了日本。日本二战之前就是工业国家,就算工业实力差一些,但基础还是有的。所以美国还给了日本不少他们之前扣押的工厂。然后给日本工厂下了订单,让日本给美军生产物资。
日本各界都是非常兴奋。
因为有了订单,工厂就能够运转,工人就有了工作,经济就能够运转。
美国人是真的有钱。为了打仗,下订单都是几亿美元、十几亿美元。光是1950年他们给日本下的订单就有80多亿美元,到了1951年更是达到了近200亿美元。
整个马歇尔计划也不过是131亿美元,可是美国人给日本下的订单就达到300亿美元。这么多钱扔下去,日本经济立马活了起来。
历史上美国在日本下的订单超过600亿美元。可以说日本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直接的受益者。美军需要的后勤物资,都是日本给生产。
日本的工业在这个时候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日本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是离不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
但现在不一样。
美国要赔钱,而且中国方面把价格压得很低。美国一生气直接从日本这边,把日本一些工厂拆了,把他们的机器设备赔给中国。
这一次赔的最多的机器设备,主要是水泥厂设备、造纸厂设备、印刷厂设备。还有少量的自行车厂、玻璃厂等等。美国也就愿意在这些方些面赔付,其他工业设备方面,美国人很是。
化肥厂和化学纤维厂,美国也是直接扒了日本工厂。
都是二手设备。
中国要求美国派出技术人员过来帮忙安装。除非安装好了,要不然中国也不确定美国给的会不会是缺斤少两,缺个零件啥的。美国则是要求,移交给中国多少东西,中国就要还多少人。
对于刚刚打过仗的中美两国来说,信任是负数,彼此都不相信对方。
美国为了尽快平西国内的舆论,最后时刻再冲刺一下。所以这方面的移交速度是非常快的。特别是美国要移交的吉普车、摩托车、卡车是一船一船的运到中国。
上海这边的码头非常繁忙。
毕竟前前后后有两万多辆汽车来到了上海。军队这边派出了大量的司机。因为目前来说能够派出大规模卡车司机的,只有军队这边。
中国也是很守信用。
从伤残军人开始,先是士兵,后面的军官,再后面是高级军官,最后是飞行员和将军。为了尽快的消化美国弄过来的这些机器设备,军委不得不在国内再次组建五个师的基建工程部队。
在魏红军刚刚来朝鲜的时候,军委已经从华北军区抽调基建工程部队司令员马长庚负责建设厂方。主要是因为马长庚有经验,这几年马长庚带着华北军区基建工程兵部队,建设包钢,以及参与了包头几个重要工厂的建设。马长庚绝对算是目前全国军队当中,第一批真正参与工业建设的基建工程兵部队。
所以军委决定从华北军区抽调一个基建工程师,跟着马长庚南下。
当然这些自然有其他人负责,魏红军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汉城。
双方的谈判虽然在原州,但最后的签字放在了汉城。魏红军来到汉城之后,先是去看看这里的志愿军部队。目前部署在京畿道的部队,除了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第二军团之外,还有志愿军74军,以及跟着杨德志入朝的19军,也就是历史上尹先秉率领的16军。
19军原来就是二野的主力军。
反而是74军,本来是华北后组建的部队。第五野战军成立之后,18兵团和20兵团是主力中的主力。19兵团和20兵团战斗力也很强。
独独21兵团,是杨全武用翼中军区和冀鲁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组建的。虽然杨全武抽调了大批的军事干部和政工千部去支援21兵团,但21兵团依旧是第五野战军最靠后的部队。
山东要进行济南战役,需要第五野战军支持的时候,杨全武毫不犹豫把21兵团派到了山东。21兵团的75军和76军目前都在河南,已经有大批部队转为公安部队和生产兵团。唯独74军就像是开挂了一样,从在青岛和美军发生冲突开始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
到了朝鲜之后,表现不比华北主力部队65军、71军差。虽然攻坚能力有些不足,但几次打防御战,美军都打不进去,最后差一点崩溃。
所以魏红军也是过来看看74军的指战员。
“老付,战报我看过了。打得好。”
“都是全军上下一起努力的结果。”
付崇毕也是在朝鲜战争一战成名。
之前他虽然受到杨全武的器重,但更多的是以政工干部出现。不过74军编入苏械部队之后,军长去上学,魏红军就直接推荐付崇毕担任74军军长,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路平担任74军政治委员。付崇毕比魏红军小一岁,而且资历也很浅。
1932年才加入红军,1933年才入党。不过付崇毕比魏红军厉害的是,魏红军家里上上下下都是文盲,而付崇毕的爷爷是一名教书先生,所以从小就是读书识字。刚刚加入红军没有多久,就是负责扩红的宣传委员、青年团区委书记、工作团团长、县委书记、独立团政治委员这些职务。
“虽然抗美援朝要结束,但部队不能松解。等回国之后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你们。”
“是。”
付崇毕因为是四方面军干部出身。
所以早年和魏红军是没有交集的。
不过在晋察冀一起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付崇毕对于魏红军完全是信服。这是一个政工工作做到了顶点,转为军事工作同样做到了顶点的干部。
对于74军魏红军整体上还是很满意。
虽然中美两国一直在进行谈判,但74军没有放松警惕。
魏红军视察完了部队之后,就回到了城内。其实魏红军这一次过来,只是为了签字。因为前面的谈判,邓国他们都已经做完了。
中朝美三方代表来到了签字仪式。
朝鲜这边是今日城和南日,志愿军这边是魏红军。美国这边是美军远东军地区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以及联合国军参谋长威廉·哈尔逊。
因为韩国非常不满这一次谈判结果,所以一直在吵闹。
实在是因为这一次的谈判,韩国损失太大。不仅志愿军阵线推到了南汉江,甚至过了三七线。而且打到后面美军部队越来越抗拒打仗,结果在西线的李承晚伪军被朝鲜人民军暴打,丢失了忠清南道,以及一部分的忠清北道和全罗北道。
今日城反正最后是看出来了。
美军前线部队反战情绪很大。
打了志愿军前线几个月时间,伤亡不停地增加,让美军前线部队实在是接受不了。加上志愿军部队不是静态防守,而是真正的动态防守。
白天猫着,镇守阵地。
到了晚上,志愿军部队找准时机就反冲锋。
结果美军部队稍微觉得不对劲,部队就会撤退。甚至有些部队只要被围住,他们就没有战斗意志,都选择投降。反正现在美军部队根本不把投降放一回事情。实在是因为被歼灭的美军太多,美国官兵都不想死。反正都已经有那么多人当了俘虏,他们也不在乎多几个。
所以今日城利用这个机会,几个军团在最后全面出击。打的一直反对谈判的李承晚伪军很是狼狈,丢失了大量的阵地。结果美军并没有什么反应,也没有想过去把那些丢失的阵地夺回来。
双方停战的时候,朝鲜人民军不仅控制了忠清南道,还控制了全罗北道三分之一,忠清北道三分之一。美军不仅不帮忙夺回阵地,反而担心自己侧翼,所以一直往后撤退。
以至于志愿军都没有想过往前,但美军撤离太多。
所以志愿军也派出小部队往前推进了近一百里,导致忠清北道和庆尚北道近半的地方都在志愿军控制之下。等到双方为了谈判停战,中朝要求就按照停战线来划线。
李承晚当然不干了。
明明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三八线以南都是李承晚控制。可是现在他能够完全控制的,也就全罗南道和庆尚南道。全罗北道和庆尚北道控制一半。所以他一直抗议。
参加谈判之后,也是几次捣乱。
最后是美国忍不住了。因为现在是美国想要急需结束战争,所以美国把李承晚从谈判当中赶了出去。
因此现在签署合约的变成了中美朝三国。
美国最终接受了中朝建议。双方在各自的控制线上停战,然后在各自控制线前后二里作为非军事区,双方都要推后。而且在这个非军事区,不允许百姓存在。
等确定之后,1952年5月13日,中朝美三方正式签署停战协议。
签署停战协议之后,魏红军代替军委给志愿军部队下命令。第一批入朝的13兵团、20兵团和50军部队,以及工程部队在一年之内要全部回国。后来入朝的12兵团和其他部队暂时留在朝鲜。具体什么时候回国,还要等中朝两国商量。
任命杨德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原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段军易担任志愿军政治委员。他们两个人要继续留在朝鲜,指挥在朝鲜的人民志愿军部队。
902 南下之争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军委这边几乎是每天都在开会讨论。
因为朝鲜有140多万志愿军部队。
这么多部队不可能继续留在朝鲜毕竟战争已经结束,百万部队还在朝鲜,中央财政都受不住。所以军委才委托魏红军下达命令,让13兵团、20兵团、50军总共11个军撤离朝鲜。只不过部队太多,撤退也要有顺序,所以给了一年时间。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军委还没有完整的撤退方案。
回国之后要怎么安排他们。
11个军,加上其他一些志愿军直属部队、兵团直属部队,以及文工团、后勤部队、工程兵部队,人数达到100万人。而且入朝的13兵团、20兵团的司令部、政治部都要撤销,因为现在中国国内已经没有兵团编制。可是这些兵团撤销之后,兵团机关的这些干部要安排。本来最好的办法是这些兵团直接并入某些军区。
但现在已经不是新中国开国初期。
各个军区都已经人满。
但现在回国的这些部队,都是战功赫赫的部队。那些干部回来,你最起码应该提个一级半级安排。可是干部这么多,安排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这些干部要如何安排,都是需要军委尽快的决定。
而且军委还要考虑的是,11个军级单位回国,这么多部队要怎么安排,要分到哪些军区。
如果安排不妥当。
说不定军区和这些部队之间出现矛盾,那么要怎么处理。是处理这些部队桀鹭不驯,还是处理那些军区不会管理部队。
魏红军到了朝鲜和邓国商量,然后给军委提出了一个建议。志愿军部队回国之后,大部队应该驻扎在东北、华北、山东一带。让朝鲜半岛的美军知道,志愿军大部队虽然撤离朝鲜半岛,但中国依旧町着朝鲜半岛,让他们老老实实,不要想着再挑起战争。中美两国之间哪里有什么信任,别看双方已经签署了停战协议,但双方依旧防备对方。
12兵团依旧在前线驻扎,美军也依旧驻扎在釜山,李承晚更是不甘心失败。
如果没有志愿军震慑,那么朝鲜半岛必然会再次打起来。
最后军委讨论之后,同意了魏红军和邓国的建议。军委决定未来一年之内要归国的11个军,除了65军和74军编入北京军区,65军驻扎保定,74军驻扎山西。27军编入山东军区,驻扎充州。50军编入武汉军区驻扎河南开封,剩下的七个军全都驻扎在东北。
加上目前在东北的部队,整个沈阳军区光是野战军部队就会有50多万。
加上各种特殊兵种,沈阳军区一下就成为了全军区兵力最雄厚的军区。
邓国坐镇东北。
主要就是看着朝鲜半岛。
当然除了这些野战部队之外,其他的单位比他们好办很多。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文工团和后勤单位、工程兵部队,都是从哪个军区,哪个单个位抽调的,就回到哪里。当然回去之前,军委会给这些单位进行表彰。至于回去之后,那些军区和单位怎么安排他们,是各个军区和各个单位的事情。
同时军委也开始讨论军队瘦身的问题。
以前是打仗,所以任何机构都并入到军队当中,军队各种部门,各种机构多如牛毛。现在不打仗了,很多机构都要从军队剥离出来。军委第一个讨论剥离的,就是军队控制的一些学校和医院。
目前各个军队下面的学校很多。什么类别的学校都有。
干部学校、技术学校等等一大堆。就说说干部学校,并不仅仅是培养军队干部的学校,还有很多是培养地方干部的学校,这些学校依旧隶属于军队领导。
都是因为当年打仗的时候,部队采取一元化领导的原因。
根据地当中采取党政军一把手制度。
所以部队不仅仅是打仗,还要负责开辟根据地、发展根据地。因此当时的干部学校,既要培养军队干部,也要培养发展根据地的地方干部。不过因为是一元化领导,所以当时根据地成立的很多军政干部学校,都是隶属于军队管理。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