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18章

作者:随遇而安

  惊讶道:“魏红军同志,你的意思是,赫鲁晓夫同志接下来很有可能会把肃反运动的错误全都推到斯大林同志身上?”

  “嗯。”

  魏红军点头。

  到了现在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所以魏红军直接道:“我仔细研究了赫鲁晓夫同志的政治报告,以及这两年苏联党报的内容,还有目前苏联国内的情况。现在苏联看起来安定,但内部并不安稳。赫鲁晓夫同志这两年平反了近千万人。这等规模的平反,没有任何步骤,短时间之内一股脑的平反。而且平反之后,为了安抚他们,对他们没有任何的约束。这些人在外面随意说话,甚至还互相组织,去政府部门要求说法的事情频频发生。可是这么多平反的人员对于肃反的怒气谁能够压得住?到时候肃反运动的错误,只能是斯大林同志负责。”

  赫鲁晓夫的想法是好的。

  他上任之后,急于获得支持。平反这么多人很容易得民心。

  但这是好的一方面。

  坏的方面就是,短时间之内平反这么多人,怎么去解决他们的怨气。为什么说赫鲁晓夫有些志大才疏,就是因为赫鲁晓夫有想法,可惜操作能力是真的很差。

  这么多平反的人,待遇要怎么算,补偿要怎么算,工作怎么安排。

  都没有完整的步骤。

  只是一股脑的平反。这么多肃反“受害者”,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没有实质性的补偿,也没有安排工作。结果他们直接开始怼苏共中央,苏联政府,甚至组织人围攻苏联政府的事情在地方很多。可是面对这种情况,赫鲁晓夫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刚刚平反,总不能又抓紧去。

  但他们闹事这么厉害,也不能放任不管。

  赫鲁晓夫既然平反了他们,肯定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怎么交代?

  这一次政治报告已经开始体现了。

  “赫鲁晓夫同志今天的报告,着重批判‘个人崇拜’,这就是冲着斯大林同志去的。我判断赫鲁晓夫同志会以‘个人崇拜’和‘肃反运动’为由,大规模批判斯大林同志。”

  “这会出大事的。”

  张文天表情凝重,道:“今天开会的时候,我和东欧国家一些领导人私下交流过意见。大家对于这两年苏共淡化斯大林同志都有一些疑惑。他们希望趁着这一次苏共二十大大家汇集一处的机会,和苏共这边谈谈这个问题。斯大林同志毕竟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承认的国际共运领袖。如果苏共自己大规模批判斯大林同志,那么会乱了大家的思想。”

  大家都是点头。

  斯大林同志的错误可以批评,但你不能太过分。

  毕竟这可是世界共运领袖,不仅仅是属于苏联一个国家的。而且批判要有计划、有步骤,要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商量一下,好让大家有所准备,而不是搞突然袭击。

  “对。正因为如此,我才和大家召开会议。”

  “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在国内报道苏共二十大就要非常谨慎。”

  周彬开口。

  苏共二十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大事情。中国各大报纸都已经准备大规模报道苏共二十大的内容。魏红军他们在苏联,每天都要把苏共二十大的文件汇报给国内。

  然后国内报道苏共二十大的内容。

  可是如果苏共二十大的走向是这样的,那国内报道就要非常谨慎。还是那句话,斯大林同志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就算这两年国内跟着苏联也对斯大林进行了淡化。

  但短短两三年的淡化是不可能消除斯大林的影响力的。

  “是。我判断接下来的几天,苏共二十大会继续加大对于‘个人崇拜’的批判。这样的内容我们不能直接报道出去。我写了一份报告给中央,你们都帮忙看看。完善之后,就发报给中央,供他们参考。”

  魏红军写了一份比较简短的报告。

  主要是把接下来苏共二十大的走向预测了一下,让中央有一个心理准备。有了准备之后,就不会跟历史上一样手忙脚乱。

  “我看可以。”

  李福春看完之后交给了周彬。

  接着几个人都看了魏红军写的报告。虽然魏红军写的报告,比他们想象当中说的更加严重一些。但大家的想法差不多,这种事情宁愿往坏了想。

  魏红军在报告当中把最坏的情况分析了出来。魏红军建议中央,国内降低对于苏共二十大的报道规格。

  大家在这上面签字,然后发给了中央。

  魏红军继续道:“同志们,赫鲁晓夫同志第一天宴请我们的时候,话里话外已经是想要探听我们的口风。我和赫鲁晓夫同志、米高阳同志谈话的时候,他们有意无意的往斯大林同志身上引话题。这表明赫鲁晓夫同志要批判斯大林同志不是心血来潮,是做了准备的。苏共二十大出现这样的变化,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现在我们几个人做一下分工。李福春同志、李先年同志,你们两个人从现在开始,要积极和苏联一些工业领域的干部接触,了解更多苏联工业发展情况。仔细考虑一下目前我国工业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填补,需要加强。斯大林同志是前三十年国际共运领袖,赫鲁晓夫想要对他进行批判还不够份量。他肯定需要找盟友,那就是我们中国。所以短时间之内会出现一个机会,一个我们可以再次从苏联获得支援的机会。”

  “你们两个人一个是负责重工业发展的副总理,一个是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你们熟悉目前中国工业发展情况。现在时间不多,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快制定一份计划,不要放过这个好机会。”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之后,也就一个多月就访问中国。

  目的很简单。

  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主要是想要得到主席的支持。因为赫鲁晓夫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些冲动,秘密报告后遗症太大,他已经压制不住。所以赫鲁晓夫需要主席这样拥有巨大威望的国际共运领袖出来帮他说句话。赫鲁晓夫有求于中国,所以和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一样,都是带着“诚意”来的。那就是赫鲁晓夫愿意再给中国工业上的援助。

  历史上赫鲁晓夫4月份就访问中国,给中国带去了55项援助项目。“波匈事件”发生之后,主席1957年访问苏联,赫鲁晓夫再次给中国一批工业援助项目。

  可以说1956年、1957年、1958年是赫鲁晓夫在苏联,在国际共运当中,都有求于中国的时候。也是对中国援助最多的时候。

  这是好机会。

  魏红军当然不能放过。

  要做好完全准备。等赫鲁晓夫来了,就跟他要中国最需要的工业援助。

  “好。”

  李福春和李先年点头。

  两个人虽然资历深,级别也高。但魏红军不仅是代表团团长,还是代表团唯一的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党组第三副书记。是有资格给他们安排工作。

  他们两个人不见得完全同意魏红军的判断。

  但现在这个情况,也容不得他们反对。事情发生了,有所准备就会有主动权。就算事情没有发生,那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就是费了一番精力。

  “张文天同志、刘霄同志,你们两个人积极接触参与苏共二十大的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还有苏共参会人员,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你们还要组织大使馆的人员,研究每天的苏共党报。每天晚上都要写一份你们调查的报告给我。”

  “好。”

  “周彬同志,这几天你陪我一起和苏共领导多接触,多见面。”

  几个人都做了分工。

  “秘密报告”对于苏联,对于国际共运都不是好事情。但对于中国却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如果把握好了,那就是一次大飞跃。如果把握不好,反而会影响国内稳定。

  所以魏红军很谨慎。

981 秘密报告

接到了代表团的报告之后,总理吓了一跳。

  总理接到代表团报告的时候,因为时差原因北京时间已经是凌晨。因为代表团的报告太重要,所以总理不敢有丝毫犹豫,立马带着报告找主席。主席看了报告之后,连夜召集几名政治局常委开会。

  新中国成立之后,总司令作为革命领袖之一,为什么逐渐被边缘化。

  年龄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总司令今年是七十岁。就像是现在这样的时刻,凌晨连夜开会。像总理、修养同志、陈运同志、聂帅他们还年轻,身体顶得住。但总司令七十岁,虽然身体一直不错,但也不可能这样高强度工作。

  身体、精力都跟不上。

  所以这一次会议也没有参加。主席把代表团的报告给大家看看,然后一起讨论现在的情况。

  中央明白赫鲁晓夫上去之后,这两年一直在淡化斯大林同志。甚至很多苏联重要党报上,这两年几乎都看不到斯大林的名字。苏共不少党报谈苏共历史,主要谈列宁,斯大林完全隐身。

  但中央没想到赫鲁晓夫竟然是要大力批判斯大林同志。

  淡化和批评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斯大林同志影响力大、威望高,赫鲁晓夫作为继任者想要淡化斯大林同志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不淡化斯大林同志,那么赫鲁晓夫很多政策就推行不下去。

  稍微和斯大林同志原来的政策不一致,苏共党内和百姓就会质疑你政策的正确性。所以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赫鲁晓夫淡化斯大林同志倒也没有多少问题。只有慢慢的淡化斯大林同志,党内外才能够接受赫鲁晓夫的政治主张。

  可是批评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甚至按照魏红军的说法,苏共中央这是要对斯大林同志进行全面的批判。现在的中央当然不知道,赫鲁晓夫哪里是要全面批判斯大林同志,完全是要全面否定斯大林同志。

  但光是全面批评斯大林同志,中央都觉得是大事情。

  可以想象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同志的“秘密报告”影响力有多大。

  中央立马决定取消原来关于苏共二十大的报道计划。中央要求宣传部淡化苏共二十大,国内报纸不允许随便报道目前苏共二十大的情况。然后给魏红军他们代表团发电报,让代表团在苏联谨言慎行。特别是涉及到斯大林同志的话题不要随便说。

  不管是面对苏共,还是面对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都要如此。中国现在影响力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高,很多东西不能随便发表意见。

  至于魏红军在代表团进行的分工,中央没有表态。只是主席发电报,让代表团以魏红军同志的意见为主。

  所以从苏共二十大第二天开始整个代表团都非常谨慎。

  2月25日,也就是开会第二天,出席苏共二十大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也开始发言。赫鲁晓夫安排中国代表团团长魏红军第一个发言。

  魏红军把原来报告很多内容做了修改。

  全部发言以中苏团结内容为主。

  现在中国代表团都是非常谨慎。和魏红军判断的一样,2月26日,苏共二十大召开第三天米高扬在大会发言中再次激烈地批判了个人崇拜。米高阳很直接的表示:“我之所以要强调这条老道理,是因为大约20年内我们实际上没有集体领导,而流行着早就被马克思、后来又被列宁指责过的个人崇拜。”

  这个可以说只差点名斯大林同志。

  因为苏共这二十多年来的领导者就是斯大林同志。说苏共这二十年来没有集体领导,只有个人崇拜,说的就是斯大林同志。

  这是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后,第二次如此严厉的批判“个人崇拜”。也是继赫鲁晓夫之后,第二个公开批评“个人崇拜”的苏共高层。

  当然米高阳既然开口,那就不会这么简单。

  到了最后米高阳直接开始批判斯大林同志晚年重要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认为这部著作当中很多分析未必对苏联有帮助,未必是正确的。

  这算是苏共高层第一次公开批评斯大林同志的政治主张。

  之前主要是批评斯大林同志的“个人崇拜”,但关于斯大林同志的政治主张上并没有公开批评。但这一次苏共二十大上,在全体苏共全国代表面前,这么多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面前,米高阳第一次批评斯大林的政治主张。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同志总结苏联三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后写出来的重要著作。可以说斯大林同志晚年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主张都在这里。

  现在米高阳批判斯大林同志这份著作,那就表明苏共高层开始直接批判斯大林同志的政治主张。

  之后的苏共二十大会议上继续出现这种事情。

  苏共中央的高层干部,频频谈关于“个人崇拜”的问题。魏红军知道赫鲁晓夫这是在为自己的“秘密报告”造势。是为了让苏共全国代表有一个心理准备。

  所以在会议期间一直在批判“个人崇拜”。

  不过一直到苏共二十大结束,苏共中央一直只是大规模的批判“个人崇拜”,并没有做出更进一步的行动。可是就在2月25日苏共二十大闭幕之后,赫鲁晓夫连夜把代表重新招了回来,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当时有些苏共全国代表都已经离开了莫斯科,但赫鲁晓夫用各种交通工具把他们叫了回来。

  就在这个秘密会议上,赫鲁晓夫做了个人报告。

  那就是著名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也就是俗称的“秘密报告”。在这份报告上,赫鲁晓夫把苏共中央很多机密公开。

  苏联成立三十多年时间,有很多秘密是不公开的,是苏共中央的机密。但这一次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为了否定斯大林同志,公开了大量的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