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而且有了这样的‘联合海军’,也能够震慑亚洲的美军。”
彭老总把“联合海军”的利弊做了分析。
主席问道:“老彭,那你觉得应不应该接受这个邀请。”
“我认为可以。”
彭老总道:“我们又不是开放所有的港口给苏军,我们只是指定几个军港,和苏联海军合作。我认为可以找一个港口,和苏联联合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在这方面苏联海军肯定比我们有经验。而且有苏联的资金支持,对我们建立海军基地也是好事情。”
“而且有了这样的合作基础,我们之后购买苏联军舰也好,获得苏联更多军舰技术也好,都能够迅速提高我国海军实力。”
彭老总认为合作利大于弊。
这种合作之下,中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好处。
总理反对道:“造船工业需要一步一步来,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造船工业的产业链很长,不是我们从苏联购买几个造船技术就能够成功的。等我国的造船工业有了基础,配套工业完善,我们的造船工业自然就能够发展起来。”
“中苏两国成立‘联合海军’,不管是从国际舆论上,还是国内舆论上,都是弊大于利。”
“我们不能为了一点点的利益,就在大方向上违背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对于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来往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中苏两国关系好,又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老二,私底下联合做一些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但你和苏联明目张胆的发展“联合海军”,那你们就是军事同盟。肯定会进一步加剧目前冷战格局,到时候美国在亚洲就有正当的名义组建亚洲版的“北约”,把中国带入冷战第一线当中。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目前中国外交局面已经打开。要是因为中苏两国出现军事同盟,刺激最大的肯定是欧洲国家。会直接影响中国在欧洲打开的外交局面。
至于彭老总说的,可以借助苏联发展海军,总理并不赞同。
现在中国造船工业的落后,是整个造船工业基础的落后。新中国没有足够的钢铁,造船工业产业链不完整,研究机构不完整,所以才造成造船工业落后。
造船工业想要快速发展,需要中国有足够的钢铁。还有涉及到造船工业的产业链要慢慢的完善起来。
等这些都有了基础之后,中国的造船工业自然可以发展起来。
“苏联战略的核心还是在欧洲。如果我们和苏联合作成立‘联合海军’,那么就算苏联在亚洲方向上投入的海军力量不多,也会造成亚洲地区的冷战进入另一个阶段。而亚洲冷战加剧的压力,全都需要我们来承担。这对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发展会有巨大的打击。”
休养同志开口。
也不是很支持“联合海军”。苏联海军实力本来就有限,苏联的战略核心始终在欧洲。所以就算建立了“联合海军”,也不会有太强大的海军力量在亚洲。
可是一旦中苏两国成立“联合海军”,到时候亚洲地区所有的压力,需要中国来承受。
现在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错。这个时候因为“联合海军”的问题,把中国拉到冷战第一线,修养同志认为得不偿失。
“关于蒋匪海军军舰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和影响正常商船的航行,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力量。”
军委总参谋长邓国开口道:“现在蒋匪军舰肆意活动,是认为我国对他们的军舰没有任何办法。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进行一场专门针对蒋匪海军的军事行动,彻底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如果是海军出战,目前我们不占优势。但是我们可以用空军和我们新研制的海防导弹为主,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只要我们给他们一次有力的军事打击,他们以后再也不敢叫嚣,也不敢随意出现在我们的沿海地区。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而不是成立‘联合海军’来给蒋匪海军压力。”
邓国不认为成立“联合海军”就能够在这片海域占据上风。
苏联海军力量根本比不上人家美国人。苏联海军主力是不可能来亚洲的,只有少部分海军军舰来到亚洲,肯定是有重点防范目标。
苏联的主要对手必然是驻日美军,而不是台湾的蒋匪海军。成立“联合海军”,依旧是很难解决蒋匪海军对于我国沿海航线的骚扰。
主席听到邓国的话,倒是很感兴趣,问道:“我们真的能够打击蒋匪海军?”
“能。”
邓国肯定的道:“蒋匪海军目前很是嚣张。靠着美军侦察机动不动就侦查我国内情况,军舰总是来金门周围,影响我国正常商船的航行。甚至蒋匪海军动不动劫掠我国商船,极大的打击我国海运的发展。可正是因为他们太自负,太嚣张,不相信我们能够打击他们,所以给了我们战机。”
“我们做好一切准备,集中空军力量和‘上游一号’海防导弹,集中力量出其不意必然可以重重打击蒋匪海军。只要能够击沉几艘蒋匪海军军舰,那么肯定能够彻底震慑蒋匪海军。以后再也不敢嚣张。”
关于如何打击蒋匪海军,邓国自从来到总参某部之后一直在进行研究。
不仅在总参某部内部进行推演,也跟福州军区那边交流信息。
邓国认为蒋匪海军太嚣张,必须要给他们一次狠狠地军事打击。而且邓国认为胜利机会很大。
因为中国已经好几年没有打仗,和蒋匪海军军舰更是没有发生过什么真正的战斗。所以蒋匪海军军舰现在没有任何防备,非常骄傲自大。
而蒋匪海军这种自大,就是中国的机会。
1960年中国自己仿制苏联海防导弹“上游一号”发射成功。至此中国已经拥有了可以自行制造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地地导弹,海防导弹的能力。“上游一号”海防导弹生产线也已经在红湖机械厂建立。
集中一些空军飞机,集中手中的海防导弹,完全可以给嚣张的蒋匪海军一个措手不及。
“好。”
主席很高兴。
道:“邓国同志,你们总参某部和福州军区联合制定作战计划,一定要狠狠地打击蒋匪海军的嚣张气焰。”
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想要在台湾做什么事情影响太大,束缚中国的手脚。
六十年代,打仗是很平常的事情。别说是打蒋匪海军几艘军舰,就是导弹直接发射到台湾,也是平常的事情。
现在中国海运发展很快,可是因为蒋匪海军军舰的骚扰,严重影响中国海运发展。要是能够一战让蒋匪海军退回去,对于中国海运发展,对于中国沿海城市发展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是。”
邓国很兴奋。
他早就想海空军,加上导弹部队,进行一次立体化战争。
主席看大家的反应,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和苏联进行“联合海军”。到现在为止唯一支持成立“联合海军”的只有彭老总。
其实主席也不是很赞成“联合海军”。就像是魏红军说的,苏联的“联合海军”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看上的从来都不是弱小的中朝海军,而是中朝港口。这是主席不能接受的事情。
陈运开口道:“赫鲁晓夫同志,处理事情容易冲动。现在苏联三番两次和我们提议‘联合海军’,要是我们一直拒绝,我们两家的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赫鲁晓夫的性格,处理事情有优点,但缺点也明显。
优点不用说,赫鲁晓夫的推进能力非常强。只要决定推进一件事情之后,他就能够迅速开展工作。
不管是全面否定斯大林同志,还是“玉米革命”,或者是中南半岛赤化大战略。只要是决定了,就不会有任何犹犹豫豫,而是大规模迅速展开。
但缺点也是这个。性格冲动,很多事情没有长远计划,没有想后果就推进。结果弄到一半下不来台,然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赫鲁晓夫的一生发生过很多这种事情。没有长远的计划,突然想到了什么就开始进行。结果最后弄得一地鸡毛。
所以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手底下做事情雷厉风行,工作成绩也很出色。也正是因为他出色的决断力,魄力,工作能力,才能够一路爬升到苏共中央领导人位置。可是等到他真正当了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他的这种工作作风却是昏招频频。
几次押注进行的工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后基本上都失败。特别是农业改革方面,基本上是全面失败,也导致他的下台。
陈运和赫鲁晓夫接触是比较多的。明白赫鲁晓夫不是一个有耐心的领导人。如果中国一直不给他一个明确的答案,一直在拒绝他,很容易就会激怒他。
激怒赫鲁晓夫的后果,远比激怒斯大林的后果严重。因为斯大林虽然强势,但他懂得大局为重。但赫鲁晓夫要是脾气上来了,那真的是不知道什么叫大局为重。完全是跟着自己的脾气走。
大家都是赞同陈运的话。中苏两国目前是蜜月期,而且马上就要进行中南半岛赤化的大战略。这个时候中苏两国的确是不适合闹翻。
这也是主席的担忧。主席不是一个愿意忍这种事情的人。要是放在其他时候他直接就拒绝了赫鲁晓夫,根本不会为难。
但中南半岛的赤化,是国际共运的大事情。虽然这是赫鲁晓夫提出来的大战略,但主席内心当中也是支持的。
要进入共产主义,必须是全世界一起进入。不可能只有某个国家进入共产主义,其他国家不进入共产主义。所以击败帝国主义阵营,特别是帝国主义老大美国,这也是主席一直期待的事情。
所以在国际共运的发展上,东南亚的赤化的确是非常重要。
赤化中南半岛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这个时候如果中苏两国闹出矛盾,甚至反目的话,直接影响的就是中南半岛的赤化。中苏两国可以闹小矛盾,但不能分裂,这是主席目前的底线,
正是为了国际共运大战略,主席才没有直接跟赫鲁晓夫说,中国不同意“联合海军”。
可是不同意归不同意,又不能直接激怒赫鲁晓夫。
“那就只能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邓希贤开口道:“苏联的要求我们无法完全赞同,但又不能完全拒绝。那就慢慢的谈,谈出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条件。”
谈,就有希望,双方就不会闹出大矛盾。
邓希贤这几年和苏联接触多,谈判也多。所以在邓希贤看来,只要不是触碰底线的事情,都能够谈。
魏红军点头,道:“我赞成邓希贤同志的意见。我国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当中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给苏联军队提供海军基地,让我国再次出现旧中国时期的现象。但苏联军舰想要在我国军港进行简单的补给,进行一些维修是可以支持的。”
“我们和苏联当年谈中东路问题的时候,也是做了一些妥协。必要的时候苏联可以使用中长铁路调兵,同样我们也可以使用苏联铁路调兵。在港口问题上我们也可以做这种妥协。”
“中苏两国的关系,苏联军舰需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我国军港进行补给和维修,我国军舰也可以使用苏联军港进行补给和维修。只要这种补给和维修有时间限制,那就只是两国之间的合作而已。”
“‘联合海军’动作太大,很容易变成中苏两国之间的军事同盟条约。就算不是真正的军事同盟条约,别人也会认为是军事同盟。所以可以改为中苏两国海军彼此进行一些情报交流,同时可以几年进行一次军事演习,增加联系。”
“中苏两国海军的合作,局限在交流上,局限在情报互通上。而不是绑定为‘联合海军’。”
“等中南半岛战事紧张,其他事情牵制赫鲁晓夫同志的时候,他就不会继续考虑‘联合海军’的事情。”
1094 大战序幕
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之后,中国回应赫鲁晓夫,希望双方坐下来仔细谈谈关于双方海军合作的事情。
这件事情中国方面只是不想和苏联闹出大矛盾,所以才会如此的小心应对,其实谈判主动权却是掌握在中国手中。
因为在海军发展问题上,中国是需要苏联的帮助。但现阶段来说,中国还是发展工业基础阶段,造船工业的发展还要往后推一推,这方面并没有非常急迫的需求。包括“联合海军”,对于中国来说是几乎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相反这件事情是苏联“有求于”中国。只不过苏联强势惯了,当老大哥当习惯了。所以“有求于”中国,但表现方式上还是有些居高临下。
进入谈判之后,中国的底线是,既不成立“联合海军”,也不想在中国军港成立苏联的“海军基地”。但中国可以接受让苏联海军在中国军港补给和维修。
这个和苏联的要求差了不少。所以双方进行了好几轮的谈判,都卡在了这里。中国一直强调可以和苏联,朝鲜海军进行联合军演,可以参与一定的军事行动。但不是成立“联合海军”。
好在苏联已经和朝鲜达成协议,可以使用朝鲜港口打造海军基地。因此看到中国态度如此坚决之后,选择退了一步。没有要求一定要成立“联合海军”和建立海军基地。
但苏联提出了新的建议。那就是要求在中国港口成立中苏联合造船厂,中苏两国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主要负责苏联军舰的维修。
这个问题中央经过讨论之后接受了苏联的提议。因为这已经是苏联做了妥协之后的提议,中国也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谈判当中也要有一些妥协,该退的时候也要退一步。
再说这对于中国也不是什么坏事情。新中国早期中苏两国共管大连造船厂,中国这边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从苏联身上都是学到了很多东西。西
甚至大连造船厂有段时间成为了东北最重要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培训基地。
大量的工业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都在大连造船厂学习怎么管理工厂,学习工业技术。就连鞍钢当时都派出人员来大连造船厂学习。
包括现在中国很多造船工业的技术领军人物,都曾经在大连造船厂进修过。
所以中苏两国联合成立造船厂,虽然主要任务是为苏联军舰做维修工作,但对于中国来说是不错的合作。虽然苏联的造船工业比美国差了一些,但和中国相比强了不知道多少。
苏联是想要在大连旅顺成立一个中苏联合造船厂,但中国否决了苏联的提议,给苏联提议青岛或者是浙江,福建的港口。
大连旅顺地理位置太敏感,中国是不可能允许其他国家的军舰随便进入这里。
中国允许苏联军事人员来浙江和福建考察这里的港口,最后确定一个港口作为军港,建立中苏联合造船厂。这方面中国也是让步很多。
然后是关于长波电台的问题。长波电台也是早年苏联提出来的,本来是想要中苏联合管理,但被中国否定。中国要求苏联帮忙在中国组建长波电台,长波电台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都在中国这边,但可以给苏联使用。最后苏联接受中国的方案。
从1957年末开始建设,目前长波电台已经架设完毕。这一次会议上苏联提出,中苏两国应该明确如何使用长波电台。
这个问题中方倒是没有反对,很是痛快的表示可以给苏联使用。不过要制定使用规则。因为当时苏联提议长波电台就是为了苏联潜艇,新中国目前是用不上长波电台的。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