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49章

作者:随遇而安

早期张秀善面对的很多都是文盲半文盲,但照样能够把他们动员起来,让他们慢慢的理解革命,同情革命,最后是参加革命。

所以面对组织还不完善的老挝人民党,张秀善的工作是得心应手。非常迅速的帮助老挝人民党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组织规定,帮助老挝人民党成为合格的马列主义政党。

然后张秀善给老挝人民党党员上课告诉他们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同时告诉他们怎么经营根据地,告诉他们怎么和人民群众打交道。

这都是张秀善最擅长的领域。在张秀善的指导之下,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当中整个老挝人民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如果说以前的老挝人民党还是属于草台班子,就跟中共早期一样。那么半年多时间之后老挝人民党已经几乎完善了党的建设工作。

张云玉他们军事顾问团主要是帮忙改造巴特寮这支武装。让他们从一个游击队,变成一支更有信仰,更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

而且中国顾问团和苏联顾问团不一样。因为苏军本身等级严格,军官和士兵完全是不同的阶层。所以苏联军事顾问团打造的部队,都是和苏军一样,官兵之间等级鲜明。

但中国军事顾问团训练的部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官兵平等,为人民服务。

甭管是不是做表面功夫,中国军事顾问团是最强调这一点。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张秀善虽然是政治顾问团团长,但却是中方老挝地区总负责人。军事顾问团这边也要听从张秀善的指挥。

所以老挝人民党的改造和老挝人民军的改造是同时进行的。都是强调老挝人民军是老挝人民的军队,推行人民战争。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挝人民党那些党员开辟根据地的能力是大大提升。老挝人民军不管是去哪里,因为严格的纪律还有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所以迅速的得到老挝人民群众的支持。

魏红军仔细听着张秀善的汇报,心中也是感叹。

经历了二十多年战争成长起来的这些干部,真的是太全面,太优秀。张秀善去指导老挝革命,那真的是手到擒来。甚至说句不好听的,张秀善去指导老挝革命完全是大材小用。

相比起来,苏联其实没有经历过中共干部这种全面的锻炼。所以苏联以共产国际名义派到各地指导革命的干部,很多能力都非常差。只知道一味地推行苏联成功经验,根本不懂什么叫因地制宜。

张秀善真的是一名全面的干部,要不是受到高刚问题的牵连,目前在中央也会是负责重要工作的领导。

等张秀善汇报完毕之后,魏红军道:

“张秀善同志,你在老挝的工作卓有成效。不过中央现在考虑的不仅仅是老挝的问题,还有缅共的问题。目前缅共的问题比老挝人民党还要严重。”

“老挝人民党虽然实力弱小,但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党派。苏发努冯亲王这样的实力派也愿意支持老挝人民党,巴特寮武装也愿意改造为马列主义武装。经历过几次失败之后,老挝人民党也越来越成熟。

“但缅共这边不一样。缅共中央经历了几次分裂,内部有学习苏联革命和学习中国革命的分歧。同时缅共中央几次‘左倾冒险’的军事行动,葬送了缅共大好局面,丢失了大量的根据地。现在缅共中央主席来中国求援,其中有一个就是希望我国派出顾问团,帮助改造他们的政党,军队。”

“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你要把‘李德胜思想’传播到老挝人民党和缅共当中。必须要让他们学习中国革命,让他们知道‘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性。”

张秀善在老挝的工作成绩出色,魏红军准备给他加担子。

让他不仅负责老挝革命,也让他负责缅甸革命问题。

缅共其实实力比老挝人民党强大。只不过经历了几次分裂。特别是缅共中央出现了,是学习苏联革命经验,还是学习中国革命经验的纷争。

最后两派彻底分裂,学习苏联革命的一派成为“红旗”派,学习中国革命的一派成为“白旗”派。

而“红旗”派屡战屡败,现在基本上退出了缅甸革命。“白旗”派学习中国革命搞农村根据地,在南方拥有不少实力。

只不过“白旗”派之前判断形势大好,所以进行了大规模进攻,结果惨败,失去了大量原来的根据地。

此次来中国的缅共主席德钦丹东就是缅共“白旗”派的领袖。其实德钦丹东不仅仅是缅共的领袖,他也是早年缅甸独立运动的领袖。

现在德钦丹东求助中国,就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中国,改组缅共和游击队。

还有一个原因是缅共有些武装在北部地区,正好和中国接壤。但这些武装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并不听从于缅共中央。

所以德钦丹东此次来中国,一个是为了得到中国帮助,一个是为了统一这些北方游击队,想要在北方地区建立缅共根据地。

“魏书记,缅甸面积比老挝大,人口也多。目前缅甸人口有2000多万人,想要推进缅甸革命,需要更多的干部。”

“我知道。你可以推荐一些党务干部和根据地建设干部,帮助缅共完善组织建设,同时帮助缅共建设根据地。”

“这张秀善有些迟疑。

张秀善知道自己本身就是戴罪之身如果自己带一些熟悉的干部参加缅甸革命,说不定他们会受到自己牵连。

而且自己一个人负责老挝和缅甸革命,一旦老挝和缅甸革命真的成功,那么自己现在这个身份也会很尴尬。

魏红军看到张秀善的样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所以道:“我给你配一个副手怎么样?赖大河同志,你认识吗?

“不认识。

“他是农垦部绥远生产建设兵团的副司令员。早年负责内蒙古和绥远地区的区土改工作,成绩非常好。缅甸国内民族很多,要进行根据地建设,推行土改工作会有很多阻力。所以要有这种曾经在民族地区负责过土改工作的干部。”

张秀善一下就明白魏红军的意思。魏红军这是把自己手底下大将派了过来。

张秀善虽然不懂赖大河跟魏红军的关系。但内蒙古和绥远的土改工作是当年的华北局负责的。当时魏红军就是主持华北既然能够主持内蒙古和绥远土改,必然是魏红军信任的干部。

张秀善明白魏红军派遣手下大将,就是告诉自己可以大胆放心的工作。

“我们一定会配合好的。

“还有,和云南,贵州的地方政府接触一下。他们和当地土司打交道的经验很丰富,土改经验也丰富。看看能否请他们两个省份支援,派出一些曾经的土改干部。你有了具体名单之后,上报给书记处。”

“除了老挝人民党和缅共党务工作、

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之外,你们还要帮助老挝人民党和缅共培养一批经济干部。

毕竟革命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他们未来的经济建设,你有没有一些想法?”

1103中南半岛的未来

“这段时间我也仔细了解过老挝的经济情况,也搜集了不少老挝的资料,考虑过老挝未来的经济发展问题。

张秀善去老挝指导革命,真的是非常用心。一个是因为这是国际共运的大事情,一个是因为张秀善还年轻,也不想就这么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张秀善知道这一次参与中南半岛革命,是自己的一个重要机会。所以真的拿出了自己浑身的本事。对于魏红军的问题,在老挝的时候就思考过,因此很快回答。

“目前老挝的情况来看,老挝和旧中国一样,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而且相比起我们国家来说,老挝农业基础更差,交通非常不方便,整个老挝的工业更是一片空白。”

“以目前老挝的交通情况,人口规模,还有老挝贫穷程度来说,老挝革命成功之后短时间之内想要发展工业会非常困难。或者说老挝很难像苏联还有我国一样,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不过老挝也有一些属于他们的优势。老挝的气候条件和土壤,非常适合发展农业。老挝不仅可以种植粮食,而且还能够种植咖啡,橡胶,甘蔗,茶,水果这些经济作物。”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来看,老挝的山上非常适合种植咖啡和橡胶,甘蔗。目前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整体来说还是缺乏咖啡供应的。我国每年出口的咖啡豆数量不少,但依旧是无法完全满足苏联和东欧的需求。云南那边一直在增加咖啡种植。”

“而老挝的气候条件,土壤,都比云南更适合种植咖啡。这就是老挝在农业上独特的优势。

“除了优良的土壤之外,老挝的原始森林非常多。整个老挝七八成地方都是一片森林,所以木材储备惊人,包括各种珍贵木材也有一大把。而且正因为老挝原始森林多,所以老挝的山上有大量的药材香料。

“还有就是老挝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老挝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完全处于原始状态。如何利用国内的水资源,发展水运,同时发展水电,是老挝未来经济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东西。”

魏红军仔细听张秀善的介绍,问道:

“老挝的矿产情况如何?”

魏红军记得东南亚这些国家资源都比较丰富。

“不清楚。老挝这些年一直在打仗也没有人专门去勘探老挝的矿产资源。不过从临近老挝的越南和缅甸情况来看,老挝应该也会有不少矿产资源。不过这个需要科学勘探。”

“那按照你的想法,老挝未来应该怎么发展经济。

“立足于农业,保证粮食产量之下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进行林业开发和水资源开发,工业主要是发展农副产品和林业产品的加工厂为主。

张秀善表达了自己对于老挝未来经济的想法。

魏红军点头。

道:“张秀善同志,你知道东欧国家在二战之后都是怎么发展经济的吗?

“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张秀善曾经也是当选过中央委员,担任过中央部委的主要领导人。因此对于东欧地区的很多资料是看过的。

不仅仅是东欧国家,应该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早期都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那就是进行严格的计划经济,集中全国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像中国还包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上开始“分道扬镳”,是从苏共二十大和中共九大开始的。因为双方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知出现不同,经济政策也开始出现不同。

“对。

魏红军直接道:“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迅速成为了世界性工业大国和强国。因此苏联有非常全面的,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可苏联是一个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苏联成立之前的沙俄虽然经济落后,但也是有一定基础的落后工业国。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验,有苏联独特的内外因素,不可能完全复制在其他国家身上。更不用说那些面积小,人口少的小

“东欧国家1956年,1957年接连出现各种问题,有赫鲁晓夫同志的‘秘密报告’带来的思想混乱。但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就是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了问题。

战结束十年当中,东欧国家经济规模虽然一直在扩大,但主要是这些国家的重工业规模在扩大。因为重工业和轻工业,还有农业的发展上出现失衡,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长速度太慢,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老挝是一个比东欧国家更没有资格学习苏联的国家。以老挝的基础,根本没有资格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国际共运当中,苏联一直是一个样板。新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第一个学习的永远是苏联。大家都想要学习苏联,短时间之内成为工业强国。”

“但我们既然帮助老挝革命,不仅要帮助他们获得革命的成功,更是要帮助老挝成为一个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

“如果想要如此,就必须要帮助老挝人民党准确的找到老挝目前所处的阶段。

要让他们制定一个适合老挝的经济发展道

“我非常赞成你说的,老挝要根据自身条件,应该着眼于农业,林业,水资源的发展上。但他们如何发展这些问题上他们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对于自身所处的情况有明确的认识。”

张秀善听着魏红军的话,立马道:

“从‘社会主义阶段论’来说,老挝就算是革命成功,建立了政权,但也仅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不是简单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而是应该属于经济上极度落后的社会主义。

九大上通过的“社会主义阶段论”已经在党内深入人心。

因此张秀善立马给老挝目前的情况做了分析。以老挝的经济基础,就算革命成功也是属于极度贫困落后的社会主义阶段。

“对。老挝就算进入了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中最落后的一个阶段。只有老挝人民党对于老挝自身的情况,他们才能够制定最准确的经济计魏红军在中南半岛推行革命,不仅仅是为了赤化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的历史很复杂,民族也多。

如果只是赤化中南半岛,中苏两国联合起来还真的能够做到。毕竟美国再强大,离中南半岛也是太远。

但光是赤化中南半岛,并没有多少用处。

就像是历史上老挝,革命成功之后老挝人民党的很多经济政策制定的一塌糊涂。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一味地跟着越南一起学习苏联经济政策。老挝本来就穷的叮当响,在经济政策上又是非常僵化,还想要发展工业。结果老挝成为了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

后来还是跟中国缓和关系,学习中国的经济政策,融入中国这个大市场,经济才开始迅猛发展起来。

魏红军可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既然要赤化中南半岛,既然要让中南半岛走社会主义道路,魏红军就要让中南半岛的经济发展起来。

九十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国际共运进入了寒潮。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被欧美日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击败。

想要不让国际共运陷入寒潮,那么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要跟上来。

所以魏红军要在中南半岛和苏联争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上的主导权。这不是魏红军要和苏联争夺国际共运的领导而是要在中南半岛推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

苏联现在最看中的是越南,因为越南人民军是赤化中南半岛的主力。所以苏联的支援主要是针对越南劳动党。

至于老挝人民党,缅共实力都太弱。

手中的部队不过几千人,而且都是一些游击队。所以苏联顶多就是支持一些武器弹药,不会跟越南一样几乎是手把手的教他们。

魏红军就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对于老挝人民党,缅共他们进行改造。让老挝人民党,缅共党内接受魏红军提出的“社会主义阶段论”,接受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