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80章

作者:随遇而安

然后这些候选人,在十大中央委员会进行选举,选择十大的政治局委员。但这份候选名单当中,主席划掉了周彬的名字。

“怎么,你觉得有问题?”

“是。”

魏红军很直接道:“周彬同志是目前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国金融领域的主要负责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金融也要跟着配套发展。可是周彬同志如果无法进入政治局,那么就显得我们共产党不重视金融行业的发展。这不利于社会主义金融的发展。”

主席摇头道:“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他不是我们家开的。政治局怎么能有亲兄弟呢?”

“主席,我认为这句话不全对。”

魏红军据理力争,道:"周彬同志确实是您的弟弟,但他能够走到今天,不是因为他是您的弟弟,而是因为他在革命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你呀。”

主席看魏红魏军一直坚持,忍不住笑了笑道:“我当然知道,但谁让他是我的弟弟。革命者吗,这点委屈还是要受的。”“主席,我不是为周彬同志争取政治待遇,而是要让周彬同志承担更重的责任。”

魏红军没有退让,道:“主席,自从我国发展来料加工贸易之后,香港就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大量的货物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同时内地大量的货物通过香港卖到世界。”

“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因为贸易港口要有航运配套的企业,大量的货物伴随的是大量的资金。大量资金的流转,就需要为这些资金服务的机构。这些机构多了起来之后,香港自然就会成为一个金融中心。”

“现在的香港已经开始有这方面的趋势。大量的各种大小银行,大小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大量的出现在香港,为那些贸易公司,航运公司服务。未来会有世界各地的资金,涌入香港,让香港在金融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我国要早早地做好这方面准备。在香港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培养我们自己的金融人才,同时要积极参与香港金融领域,掌握香港金融的具体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在香港也要成立一些金融公司。我们必须要在香港拥有自己强大的金融力量,才能够继续帮助我国的贸易发展,帮助我国企业以后走向世界。这个工作周彬同志当仁不让。”

“主席,中央委员会选举没有被选上,那是一回事情。但主席直接不给他参加政治局委员选举的机会,我认为是不对的。”

主席沉默。好一会之后,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了,你给我一点时间,我要考虑一下。”

“是。”

主席放下手中文件,给自己点了一根烟,道:“最近我时间多了,考虑的事情也多了。以前只是考虑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怎么进行,但最近我研究国际共运,

想到了很多关于国际贸易的问题。”

“以前我只是想着马列主义者自然就是国际主义者。所以国际共运的目的就是,全世界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全世界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全球进入共产主义的条件就成熟。”

“但最近我一直在读马克思的文章,

还有关于国际贸易的书籍。慢慢的想法也变了,以前想的太简单。共产主义社会,

并不是大家都认同马克思主义,大家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能够进入的。还是马克思说的最深刻,那就是生产力要高度发展。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够进入共产主义。”

魏红军静静地听着。

主席的确是比以前时间多了,理论上的问题考虑也多。

主席继续道:“所以我也考虑国际贸易的问题。就算全世界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只要国家还存在,政权还存在,加上每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一样,那么大家必须要有经济上的合作。”

“只要经济上合作,就会有贸易,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就要进行物资交易。只要产品之间有交易,那么不管是用钱,还是以物易物,其实都是属于商品交易的范畴。既然是商品交易,那么价值规律就一定会发生作用。”

“也就是说,只要全世界没有一起进入共产主义,那么商品经济就不会彻底消失。这一点我看党内需要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绝对不能忽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研究。”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苏联和我们考虑国内经济建设比较多,所以在价值规律问题上也是考虑国内经济建设居多。相反在国际贸易上的价值规律问题,我们研究的比较少。现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一直在发展,但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太落后。”

“你们在编写‘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同时,也要集中力量研究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

“是。”

魏红军点头。主席对于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研究越来越深。

而且他不仅仅是考虑国内经济建设上的商品经济问题,已经开始研究国际贸易当中的商品经济。又从国际贸易推演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之前的国家政权形态等等。

“主席,这方面周彬同志是大专家。”

魏红军再次提了周彬的名字。

主席笑笑。

魏红军准备再谈谈国际贸易方面的事情,不过总理的电话打了进来。

“主席,驻印大使馆的消息。印度新上任的总理夏斯特里已经通知我们,愿意和我们进行边界谈判。”

1127内乱的印度

国大党推选夏斯特里成为新的印度总理之后,第一时间和中国驻印大使联系,

表达谈判的愿望。其实就是第一时间告诉中国,我们承认失败,所以中国军队千万不要有动作。

然后夏斯特里就跟美苏表示印度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和中国签署“中印边界条约”。

国大党直接跟美苏代表说,美苏快点找个中印两国都能够接受的地方,让我们赶紧签字。

中国肯定是不会去印度签字的,中国是胜利者要矜持。印度也不同意去中国签字,因为那样就好像他们去求饶一样。还有一点就是中印两国刚刚打完仗,彼此之间缺乏信任,都不愿意去对方的地盘。

所以最后是苏联提议,中印两国的代表可以来莫斯科谈判,苏联愿意当东道主。赫鲁晓夫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高自己声望的机会。

中印两国在莫斯科谈判,在莫斯科签字,全世界都会知道这一次中印战争最后是苏联调停成功的。能够调停中印两个大国的战争,说出去谁都得竖起大拇指。

苏联本来就是超级大国,影响力非常大。调停中印两国的战争成功,以后中东,非洲这些国家,有什么事情说不定都需要苏联出马。

确定莫斯科之后,夏斯特里要求中国赶紧去莫斯科谈判签字。因为夏斯特里很急,或者说印度很急。国大党和印度现在真的是拖不下去。

一日没有和中国签署条约,印度国内的混乱一日不能解决,印度国内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

之前和巴基斯坦的战斗。巴基斯坦占领了克什米尔地区还不够,喜马偕尔邦,

以及一部分北阿坎德邦,都被巴基斯坦军队占领。巴基斯坦为啥占据这些地方不撤退。

就是因为巴基斯坦知道,只要中印两国一天没有签署边界条约,一天没有真正的停战,印度国防军就一天不敢随意动手。

因为没有条约,那么谁知道中国人怎么想?如果印度国防军有异常的调动,中国军队会不会以为印度国防军要再次和自己打仗?

虽然这种可能很低,但印度哪里还敢冒险。现在的印度国防军只要提起中国军队,就会不自觉的哆嗦,真正的畏敌如虎。中国军队一战就让印度明白,自己和中国军队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要是再和中国军队发生冲突,让中国军队再给印度国防军造成十万人的伤亡,

到时候印度政权都要垮台。

所以和中国签署条约之前,印度国防军根本不敢有什么动作。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巴基斯坦部队占据这么多地方。

巴基斯坦正因为明白现在的情况,所以军队才大摇大摆的留在这里。而且巴基斯坦利用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在这些地区疯狂的打压印度教,甚至拆了大量印度教教堂。这些地区也是有伊斯兰教教徒的。以前印度教强势,打压这些穆斯林。现在有巴基斯坦军队撑腰,这些穆斯林又反击过去,开始打压印度教。而且他们的打压,

伴随的都是血腥的镇压。短时间之内死在巴基斯坦军队和穆斯林手中的印度教教徒数以千计。无奈之下大批大批的印度教教徒,只能是南下避难。

这对于整个北方地区的稳定都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国大党现在很着急。必须要尽快和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然后集中力量把巴基斯坦部队赶回去。要不然印度西北部这些地区,不知道要被巴基斯坦祸祸成什么样子。

这是西北部地区,印度其他地区的情况也非常不好。印度的主体民族,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族主要聚集在北方邦,比哈尔邦,中央邦这边。所以为了保住核心区域,担心中国军队真的打过来,印度政府之前抽调不少国防军进入中央邦和北方邦,比哈尔邦一带。

结果南方地区国防军实力大降,国大党已经是稳不住南方。

安得拉邦要求印度政府给安得拉邦更多的自主权,要成立一个安德拉自治邦。

安得拉邦的主要人群是讲泰卢固语的人,他们一直在要求更多的自主权力。正因为他们闹得太厉害,所以1953年印度政府将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组成安得拉省,定为A类省。

可是他们依旧不满意,认为印度政府应该给他们更多权力。迫于压力,1956年印度政府同意安德拉省改名为安得拉邦,安得拉邦将泰卢固语设为邦官方语言,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

现在看到印度中央实力下降,安得拉邦要的比原来多了很多。包括独立的立法权,行政权,还要保留一定的军队,要成为一个半独立的自治邦,同时废除在学校推广印度语。

当然安得拉邦虽然要求虽然很高,但最起码还是承认国大党,承认印度政府,

承认自己是印度的自治邦。

但印度南部的大邦,泰米尔纳德邦就没有那么好说话。自从印度国防军惨败的消息传来,泰米尔纳德邦就蠢蠢欲动。

后面印度政府抽调国防军北上,泰米尔纳德邦就正式提出了要脱离印度,成立一个新的泰米尔国。这可不是他们突然这么想的。

而是泰米尔纳德邦语言文化和北方的印度斯坦族有着巨大不同。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的泰米尔语和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地语差异巨大,两个民族生活习惯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早在印度独立前的1937年,

“达罗毗茶运动”就抗议在学校将印地语作为必修课,称这是“对泰米尔人的征服”。当时反对印度语的过程当中,死伤颇为严重。

正因为印度斯坦族和泰米尔人完全不同。所以印度独立时,泰米尔民族主义政治家拉马斯瓦米.奈克尔支持巴基斯坦的诉求,就试图以巴基斯坦的方式建立达罗毗茶斯坦国。只不过当时国大党领导的印度强大,

国大党的几个领导人手腕都很强,所以没能够独立。但泰米尔人想要独立的想法一直没有停止。

1957年,达罗毗荼进步联盟在邦议会选举中将“一个独立的泰米尔纳德”作为其核心主张。

只不过印度中央政府实力强大,所以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印度国防军伤亡惨重,甚至可以说印度国防军的机动兵力彻底被打没了。印度这么大的国家,国防军兵力也就剩下了三十来万。

印度这么大,这点部队完全不管用。

而且印度国防军还要防备巴基斯坦,所以基本上可以说,现在的印度中央政府根本没有军队可以抽调。

这就给了泰米尔纳德邦最好的独立机会。

他们一边公开表示要独立,要建立新的独立国家。一边在邦内正式禁止推广印度语。甚至很多泰米尔人烧毁印度语教材,表示他们泰米尔人不学印度语。

还有一些激进的泰米尔人,开始驱逐教印度语的老师,还有打死教印度语的老师。泰米尔纳德邦驱逐印度语迅速成为了这里的政治正确。

而且在这种政治正确之下,泰米尔人把居住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印度斯坦族也进行了驱逐。

安得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虽然各有不同的需求,但禁止印度语教育和驱逐印度斯坦族方面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强行推广印度语,就是对他们民族的压迫。

所以两个邦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禁止印度语的活动。在这种禁止印度语的过程当中,很多印度斯坦族也是受到了波及,

被驱逐出去,甚至被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打死。

可以说当印度中央失去对于地方的威慑之后,反印度语,驱逐印度斯坦族,成为了一些邦日常活动。

除了他们两个邦,还有三个邦出现了激烈的武装冲突。一个是印共第一次执政过的喀拉拉邦。

这里作为印共第一次执政的地方,印共的基础是非常扎实的。印共在这里可是靠着选票被选上去的。只不过印共第一次执政政策有些激进,特别是土改进行的很是激进,结果和当地地主矛盾严重,最后被印度中央剥夺了执政权力。

不过别看被剥夺了执政权力,印共在喀拉拉邦依旧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之前尼赫鲁抓反对党的时候,喀拉拉邦也是冲突最严重的地方。

这里的国大党和地主,因为当初的土改运动跟印共矛盾非常激烈。所以他们当时利用军警抓了不少他们看不惯的印共党员,枪毙的也不少。可是这里的印共扎根在喀拉拉邦农村十多年。

前几年执政的时候又是推行过土改,

所以支持力量非常强大。很多农民都支持印共。

看看中国历史就知道。四一二之后,

全国都爆发起义。其中除了南昌,广州这种大城市,直接军队起义之外,真正大规模有农民参加起义的,以湖南湖北为首。

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黄麻起义都有大量的农民参加。就是因为湖南湖北,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做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