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王建国刚撂下电话!
眉头就拧得跟打了死结似的,冲办公室喊:“都来一下,现在有个任务,急活儿!”.
大伙儿呼啦一下围过去。
王建国扫了圈众人:“先问个事儿,谁懂毛熊那套话啊?得是能啃动专业说明书的那种!”
毛熊语?
有人咂舌:“那玩意叽里咕噜,说话跟吵架似的,咱处里哪还有这号能人?”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一个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刘光奇本想低调点,这时候也只能举手:“我琢磨过几年毛熊语,对付个说明书应该能行。”
当然。
刘光奇没说的是,他何止是学过一些。
事实上,他手里甚至就有毛熊语的翻译证,大学这几年,他靠着翻译还赚了不少钱。
见终于有人举手!
王建国脸上当时就松快了,嗓门都亮了八度:“可算逮着个懂行的!”
“这两年大西北抽人抽得狠!”
“咱处里,既懂机械又通毛熊语的,拢共凑不齐一双手。”
他拍着刘光奇的肩膀直乐:
“多亏有光齐同志,不然今儿我这脸非得丢到下属厂去!”
这话一落地。
办公室里的气氛立马活泛起来。
有人递过搪瓷缸:“光齐同志,喝口水润润喉!”
还有人翻出本磨得卷边的俄文字典:“真有卡壳的地方,咱这儿还有这宝贝呢!”
刘光奇看着众人,心里明镜似的!
上班第一天,这头回露脸的机会,算是攥住了。
……
……
“行了,说正事儿!”
王建国清了清嗓子,举起手里的文件:
“咱工业部直属的第二机械厂,两台毛熊造的镗床趴窝了。那边的技术员看不懂毛熊文维修说明书,没辙了,把球踢到咱这儿来了。”
“毛熊那边的镗床?”
刘光奇心里一动,难怪得找懂行的——那玩意儿的图纸,比天书还绕。
“可不是嘛!”
王建国叹了口气:“大西北那边一抽人,底下很多厂子里,能挑大梁的技术员没剩几个。”
“这两台镗床是进口的宝贝,停一天工,第二机械厂就得少出上千斤钢坯。”
说着,他瞅向刘光奇。
“光齐同志,你那毛熊语到底咋样?真能啃动说明书?”
“组长放心!”
刘光奇没把话说满,却透着股稳当劲儿:“如果只是说明书那点玩意儿,看懂应该不费劲儿。”
王建国一看他这底气!
眼睛当时就亮了:“得嘞!你要是能拿下,可算解了燃眉之急!”
“我这就给你开证明!”
“咱们处室有公用的自行车,你骑上直接去机械厂。”
没一会儿!
刘光奇揣着证明和自行车钥匙下了楼。
那辆公用自行车是永久牌的,看着有些旧,却擦得锃亮。
跨上去蹬了两圈。
车链子“哗啦”响,倒也还算顺溜。
当即,刘光奇也不再废话,骑着自行车,就往第二机械厂赶去。
……
……
第二机械厂在城郊!
规模上,也是几千人的大厂,门口挂着“为人民服务”的木牌,看着挺气派。
刘光奇刚把车停在门岗!
就见俩穿蓝色工装的人员,迎了上来,胸前的口袋里别着“技术科”的布条。
“您就是部里来的同志?”
高个的递过手:“我是技术科的周明,这是我徒弟,小赵,刚中专毕业的实习生。”
经过了解,这两人都是第二机械厂技术科的。
一个,十一级技术员!
一个,中专生毕业,十六级技术员!
“你们好!”
刘光奇跟两人握了握手,很清晰的感觉到对方指尖的老茧。
是常年跟机床打交道的主儿!
刘光奇同样是自我介绍道:“刘光奇,一机部技术研发处的。”
事实上。
刘光奇在打量他们的同时,后者也在打量刘光奇。
显然。
他们看刘光奇比较年轻,心里难免有些犯嘀咕,并不太相信刘光奇的水平。
觉得一机部那边,是不是糊弄他们?
来的人这么年轻?
是认真的吗?
周明上下打量他两眼,嘴角动了动没说话。
身边的小赵倒是直爽。
瞅着刘光奇的年纪,忍不住多问了句:“刘工,您这是刚毕业吧?看着比我也大不了几岁。”
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么年轻,能行吗?
刘光奇笑了笑没接话。
态度却是相当明显: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
……
进了车间!
热浪呼地一下扑过来,混着机油味,和钢铁的锈腥气。
大部分工人都在机床前忙活!
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震得人耳朵疼。唯独角落里围着七八个人,俩镗床静悄悄的,跟睡着了似的。
“就是这俩祖宗。”
周明指着镗床:“毛熊那边造的,看着挺唬人,坏起来真要命。”
他递过本泛黄的说明书。
“您瞅瞅,这字儿跟天书似的,我们琢磨了一上午,愣是没看懂。”
刘光奇接过说明书。
指尖划过那些弯弯曲曲的毛熊文,眉头几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倒不是他看不懂!
而是这维修说明书太敷衍,好多关键参数都没写全,明摆着是技术封锁。
“我先试试开机。”
刘光奇没多说什么,而是走到镗床前,按了下启动键。
机器“库库”响了两声!
接着猛地一抖,然后就彻底没动静了。
“瞧见没?就这德行。”
周明蹲在地上指着某处:“我们猜是传动轴的问题,又觉得像齿轮卡了,没说明书照着,谁也不敢瞎拆!”
刘光奇没说话。
看了一会,才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