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刘家大少,一路进部! 第182章

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整个外贸部都传来哄堂大笑声。

  让所有脚盆鸡人,用种花家的电饭煲,这的确是毛熊的脑回路能干出来的事。

  毕竟,在足够的利益下。

  毛熊哪怕不产电饭煲,也丝毫不妨碍他们野蛮粗暴的掠夺脚盆鸡。

  ……

  ——————————

  PS:求订阅,求全订,求自订.

第112章 大领导召见!等级提升,八级工程师!

  脚盆鸡这边。

  某家电企业的社长,看着空荡荡的生产线,声音里满是绝望:

  “完了,全完了……”

  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股破败的绝望。

  “种花家的电饭煲,无论是性能、外观还是价格,都把我们按在地上打!”

  “我们经营了三年的心血,就这样没了!”

  三年时间。

  他们意气风发,靠着电饭锅的技术壁垒,将产品卖到国际市场,赚取了海量外汇。

  那时,他们是整个脚盆鸡的骄傲!.

  可现在。

  从1956年到1959年,三年间,他们引以为傲的二十万台月产量,却成了悬在头顶的索命镰刀。

  如果是旁人也就算了,大不了玩阴的。

  可面对野蛮的毛熊……

  他们不敢。

  是的,跟谁玩阴的都行,唯独那个不讲道理的毛熊,他们是真的不敢惹。

  无奈之下。

  只得紧急召开会议,试图改进电饭锅技术。

  然而,当他们通过拆解电饭煲之后,赫然是发现,无论是从内胆材质,到温控系统,还是电饭煲外观……

  种花家已经领先了他们不止一个档次。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

  他们从1956年就开始苦心经营的电饭锅市场——

  那些他们花了重金、跑了无数趟才拿下的国际客户,如今纷纷撕毁合同,转投种花家电饭煲的怀抱。

  甚至。

  不止是国际市场,就连他们本土市场,都在毛熊的肆虐下,不断上架种花家的电饭煲。

  明明自己才是电饭锅的发明者。

  明明只有他们这些小日子过得很好的脚盆鸡人,才能用的起02这么好的电饭锅。

  现在!

  却狠狠反噬了自己。

  本土市场都被占领横扫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

  红星创汇机械厂,技术科办公室。

  刘光奇靠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一脸平静地看着外贸部送来的战报。

  短短两个月。

  脚盆鸡电饭锅的国际市场份额,从曾经雷打不动的90%,雪崩式暴跌到不足50%。

  而他们红星制造的电饭煲——

  市场份额从零到有,一路飙升到40%,并且还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持续增长。

  看着这样的战报,刘光奇眼底浮现出一抹笑意。

  “砰!”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王建国拿着一份订单,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光奇,你看!快看!”

  他把订单拍在桌上,激动得唾沫横飞:“毛熊那边发来电报,说电磁炉的反馈很好。”

  “另外,咱们的电饭煲,在脚盆鸡本土市场太好卖了!”

  “他们要跟咱们签五年的长期供货合同!”

  “五年么?!”

  刘光奇扫了一眼订单上的数字,并没有太过在意。

  倒不是说这些订单打动不了他。

  而是他太清楚,毛熊的性格了,什么长期供货合同,什么长久合作。

  都只是纸面上的东西。

  到了真要翻脸的时候,他们同样不会有半分留情。

  脚盆鸡这次被撕毁合同。

  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他从来不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很快。

  王建国在说完电饭煲的事情之后,又凑近低声的说道:“对了,部里刚才来电话了……”

  “光齐,司长那边要你立刻去一趟。”

  “什么事?”

  “不太清楚,但听司长的意思,应该是好事!”

  刘光奇听完后。

  也是暂时放下巡视车间的工作,转身向部里那边过去。

  ……

  ……

  不多时。

  等刘光奇赶到一机部大楼时。

  门口早已有人在等候:“刘光奇同志,林司长让我带您去三楼会议室。”

  三楼会议室?

  刘光奇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去司长办公室?

  这阵仗……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王建国那句应该是好事,心跳没来由地快了几分。

  跟着秘书上了楼。

  走廊里静悄悄的,偶尔遇到几个熟面孔,对方无一例外都会停下脚步,笑着冲他点头。

  那眼神里……

  有佩服,有好奇,甚至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

  这段时间!

  红星创汇机械厂在国际市场上大杀四方,为部里赚回来大笔外汇的消息,早就在部里传遍了。

  刘光奇这个名字。

  如今在一机部,约等于“技术功臣”的代名词。

  很快。

  秘书推开厚重的会议室木门,一股混杂着烟草味,和威严的空气扑面而来。

  刘光奇的目光一扫,整个人都定住了。

  屋里坐着四个人,个个都气度不凡,显然都是部里的领导。

  主位上。

  是一位面容沉稳的老者领导,眼神平静却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下首坐着的。

  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林司长,以及当初负责他人事,把他招进来的人事司张司长。

  至于另一位陌生领导。

  虽然不认识,但那肩上扛的担子,只怕比林司长他们还要重。

  这……这是要论功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