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刘家大少,一路进部! 第197章

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刘光奇笑了:“我会带他们下车间,从零件加工到产品组装,手把手一步步教。”

  “等我离开后,他们肯定能独当一面,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这番话掷地有声!

  就像一颗定心丸,瞬间抚平了在场所有校领导,眉宇间的愁云。

  刚才还一脸严肃的学院领导们。

  紧绷的脸庞瞬间松弛下来,他端起面前的酒杯,站起身,郑重地朝刘光奇举了举。

  “光奇同学,我代表你的学弟学妹们,敬你一杯!”

  杯子清脆地一碰。

  “你这不单单是帮了你的学弟学妹,更是帮了我们整个机械制造系,一个天大的……”

  “感谢你啊!”

  系主任李教授笑道,一饮而尽,足见其激动的心情。

  “主任您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刘光奇也跟着一饮而尽。

  随即给对方满上:

  “学院培养了我,也是您帮扶的我,现在学院和您有需要,我能出份力,心里也高兴。”

  “好!好啊!”

  饭桌上的气氛彻底活络起来。

  之前一直没什么胃口的领导们,此刻终于拿起了筷子,席间的饭菜仿佛都变得香甜了不少。

  问题解决了。

  压在心头的大石头一落地,众人说话也随意了许多。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这场回母校演讲,以及帮助母校的排忧解难,才算是彻底落幕。

  ……

  ——————————

  PS:求订阅,求全订,求自订.

第120章 电烤箱设计图纸!毛熊市场!欧美市场!

  周一清晨。

  红星创汇机械厂,车间里的机床轰鸣声早已此起彼伏。

  刘光奇如往常一般,走进技术科办公室。

  结果。

  他这边刚坐下没多久,就看见王建国拎着个搪瓷缸子,一脸兴奋的走了过来~:

  “哈哈,光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看着他这副打了鸡血的模样,刘光-奇只觉得好笑.

  自从红星厂建成,投入生产以后,这家伙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浑身上下都是使不完的劲。

  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泡在厂里。

  哪还有半点……当初在研究处时,喝茶看报的悠闲样子?

  整的跟人到中年,焕发第二春似得!

  王建国几步窜到刘光奇桌前。

  将一份新鲜出炉的生产报表,啪一声拍,在刘光奇面前,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

  他伸出手指。

  重重地点在报表的末尾数字上:“你瞧瞧。”

  “咱们上周的生产统计……”

  “又涨了两成!整整两成啊!照这个势头下去,咱们六月份电饭煲的产量,突破两万五千台,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说完,王建国直接哈哈大笑了起来。

  刘光奇拿起报表,目光落在那些飞速上涨的数字上,眼神里也透出几分笑意。

  “电磁炉那边呢?”

  “那边产量也高了不少,跟电饭煲差不多。”

  王建国摆了摆手。

  语气里却没那么多的重视:“可卖给毛熊那玩意儿,哪有砸脚盆鸡的饭碗来得痛快!”

  事实上。

  这才是他真正兴奋的点。

  能赚钱创汇固然重要,但能用脚盆鸡当前,最引以为傲的电饭锅产业,反过来抢占他们的市场。

  这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这才六月,离年底还有大半年呢。”

  王建国感慨道:“要是一直维护这股涨势,今年咱们厂在部里领导面前,腰杆子可就不是一般的硬了!”

  的确。

  以现在的产量来计算,到年底,不出意外的话,电饭煲最少能生产20万个。

  那今年红星创汇机械厂,单单在电饭煲这一个创汇神器上。

  足以给部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了。

  ……

  ……

  老实说。

  红星厂第一年,在下游协作厂,没有全部铺开的情况下,能够年产20万个电饭煲,这样的速度并不慢了!

  但对比脚盆鸡月产20万,还是有不少的距离。

  没办法。

  种花家如今的工业基础确实太薄弱了。

  而脚盆鸡的不少军工厂,都是转产民用品,产量自然低不到哪去。

  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努力追赶。

  但同样的。

  这也说明脚盆鸡的本土市场,种花家的电饭煲,还有足够大的抢占空间。

  刘光奇接过报表。

  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数据,嘴角微微上扬:

  “产量涨是好事!”

  “不过得提醒车间,质量不能降。每一台电饭煲出厂前,都得经过三次质检,不能出半点差错。”

  “放心吧,我都跟车间主任交代过了。”

  王建国点点头。

  话锋一转,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对了,听说你周末回母校参加毕业典礼了……”

  “衣锦还乡的感觉怎么样?”

  “是不是特有面子?”

  他凑过来,语气里满是调侃:“是不是特有面子?”

  刘光奇对此则是笑了笑,没有理他。

  转而道:“对了,这次回去,我从机械制造学院,招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加入我们技术科。”

  “这事,你和厂长那边通下气!”

  “给他们开工作介绍信吧,我亲自带,正好能补补咱们技术科的空缺。”

  王建国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

  不说技术科他插不上手,就算插得上手他也不会多说。

  相反。

  他对于刘光奇这句亲自带,还是很期待的。

  作为从加热车间,就跟刘光奇一起奋斗的战友。

  王建国比谁都清楚。

  等红星厂这边一切稳定,他迟早是要回一机部的。

  到时候,自己可就抓瞎了!

  现在刘光奇能想到这些,主动培养一批学弟学妹,对于他而言也是好事。

  除非他脑子有病,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太好了!”

  “咱们技术科现在就缺这种懂研发、基础扎实的年轻人!”

  “现在厂里的这些技术员,大多是从老厂调过来的,只会修修机器、画些老图纸,遇到电饭煲,电磁炉这种新研发的产品,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有了你们水木大学的高材生,咱们技术科就稳妥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