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自然也就不会隐瞒刘光奇的功劳。
当即笑道:“司长,这是刘光奇同志自己琢磨的!”
“我琢磨过了,这两件加热产品的成本并不高,咱们一机部下面的直属厂就能做!”
林司长闻言,没再说话。
而是抓起电话,连续就拨了三个号:“赶紧到我办公室来,有能挣外汇的好东西!”
没十分钟。
生产处,外贸处和人事司的三位处长,都涌了进来。
林司长把发热元件往桌上一推:
“都瞅瞅,咱们机械技术研发处弄出来的宝贝,我觉得实用性很好,完全可以用来出口赚外汇!”
听完林司长的话后!
三大处长都来了兴致,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明白出口赚外汇是什么意思。
当即便是好好了解了一下发热元件。
同时仔细研究了一下那两张加热产品的设计图纸。
没过多久。
生产处的李处长,作为急性子,当即就想打电话,让一机部下面的直属厂来试试。
外贸处的陈处长,则盯着电热毯图纸盘算:
“毛熊那边的冬天长……”
“这东西要是能通过他们的安全认证,凭借他们的电力稳定,恐怕会卖疯。”
……
……
不知不觉间!
几人围着两张加热设计图纸,议论得热火朝天。
终于。
林司长忽然想起什么,转向王建国问道:“对了,这刘光奇同志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之前怎么没听说咱们一机部有这么一号天才?”
人事司的孙处长,则是笑道:
“司长!”
“这位刘光奇同志我清楚,之前还是我们人事司张司长,亲自安排下去的人才!”
“小伙子厉害着呢,水木大学,机械制造系的优秀毕业生!”
“系主任亲自写的推荐信,说他是近十年最拔尖的机械高材生。今年刚毕业,已经是助理工程师了,档案里还夹着改进炼钢炉温控制方案。”
“刚毕业,助理工程师?”
林司长眼睛亮了:“小小年纪有这本事,得重点培养!”
随后他看向王建国。
“建国同志啊!你们研究处这次立大功了。”
“告诉刘光奇同志,放手干,需要什么材料设备,直接报给生产处。只要能拿出合格的样品,下面直属厂立刻开生产线!”
“还有,他这次表现的不错,咱们肯定要给予奖励!”
……
……
会议——
很快就结束了。
而王建国从司长的办公室出来后,整个人都是晕乎乎得。
事实证明。
不止王建国一个人晕乎乎。
同样的,作为这次会议的核心人物,刘光奇也是如此。
此刻。
他接过王建国的部里奖励,手差点抖起来——
十斤肉票、八尺蓝布票、一张上海牌缝纫机票,还有两张崭新的大黑十。
这些都是倒还没什么。
最让刘光奇惊喜的,是一封该有部委印章的推荐信。
上面写着:
“授予刘光奇同志,先进标兵称号,推荐晋升工程师!”
…….
第27章 火红年代!人设是一个好东西!
推荐晋升工程师!
这是刘光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毕竟.
助理工程师晋升的流程与标准,是分级管理,且需年限与实绩结合。
通常需要3-5年工作经验!
虽然说,部分行业会因人才紧缺可能缩短年限……
但他呢?
从评上助理工程师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半年多时间而已。
别说正常晋升需要3到5年的常规年限!
他要不是特殊人才引进,免去了大学生毕业的实习期,这会恐怕连实习期都没过。
结果现在……
他因为研究出了发热元件,以及上交了两件加热产品设计图,竟然获得破格晋升工程师的资格。
不得不说。
上面这个奖励,可太珍贵了。
以至于。
即便是刘光奇自己,都有些难以置信:“组长,这是给我的?”
说话间。
刘光奇捏着那张,盖着一机部红章的推荐信,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当然了,都是你的!”
王建国笑得眼角堆起褶子,随后往刘光奇肩膀上拍了一把。
指着推荐信上的公章,道:
“瞧见没?”
“通用机械司、人事司还有生产司,三个部门联合签章,这在咱们部里可是头一遭!”
刘光奇这才注意到。
推荐信末尾除了司长签字,还附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审批单,从研究处到司局,再到部领导……
签字盖章的红印,跟糖葫芦似的串了一串。
其中,有一行钢笔字格外醒目:【该同志以技术贡献,利生产,创外汇,当破格擢用。】
刘光奇笑了!
虽然之前有些不太真实的感觉,但不管怎么说,他上辈子也是机械工程博士,见过不少大风大浪。
因此,很快就平复了心情!
……
……
王建国这边。
眼见刘光奇平复激动,也是笑道:“其实除了发热元件和设计图之外……”
王建国凑过来压低声音:
“第二机械厂的镗床、一重机的车床,这俩厂子的感谢信,也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你原本就立了功,再加上这俩能挣外汇的宝贝。”
“领导们开会时拍了桌子,说要给这次技术贡献的同志立个新规矩——有真本事的,就不能被年限捆死!”
正如王建国所言。
他这话还真不是什么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