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889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与其去想明王的事,不如想想该怎么将其斩掉,断其根源,彻底清净!”

  但这样一来,问题又回到了先前,该如何去斩?

  三尸虫可以斩掉,三尸神也可以斩掉,但诞生出三尸的土壤怎么斩?

  三尸虫是欲望的化身,欲望这个东西很不好说。

  有些欲望是因外界环境所影响,从而产生的,这是妄念,斩了也就斩了。

  而有些欲望,是发自本心的,这种不是妄念,而是自己所追求的道。

  求道求道,很多人觉得求道是正义的,但其实,求道这个词很违心,它可以是正义,也可以是邪恶,甚至是中性。

  譬如鲁智深,他成道靠的是赤子之心,杀人放火,这就是他发自本心的欲望,是他的道。

  又譬如全性的白鸮梁挺,他发自本心的欲望,是他人望向他时的一双双充满惊愕的眼睛,简而言之,他喜欢人前显圣。

  修道就是在满足发自本心的欲望的同时,对自己进行完善。

  这也是三尸会不断诞生的原因。

  如果断掉了一切欲望,那确实会彻底斩断三尸,但道也就会随之而断了。

  这种反面例子的典型就是八奇技六库仙贼的拥有者阮丰,他的道是吃喝玩乐,吃了睡,睡了吃。

  可以说,他本心的喜好,完美契合了好滋味的中尸。

  但在拥有六库仙贼之后,他一步登天,食炁者,神明不死,他不用再吃喝了,也不用睡觉。

  除了吃人外,他感受不到滋味了。

  但他本人又拒绝吃人,如此一来,他就找不到自己的道了。

  空虚席卷,欲望得不到满足,越来越大,三尸对自身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让他不堪其扰。

  最终,他在曲彤的帮助下,消除了中尸对自己的影响,获得了极致的清净。

  这算是一种斩掉三尸的方法吗?

  算的,但这种方法不仅斩断了三尸,也斩断了自己的道,所以,周圣才说他废了。

  张之维要的斩三尸,自然不是这样,他也不太清楚三魔派是怎么斩的,甚至天师府也没记载斩三尸的细节。

  天师府的那些个老祖师里,就没个能斩三尸的?

  明显不可能,但他们却没留下方法,要么说明太难,就像自己的紫府神雷一样,要么是另有隐情。

  “那该如何斩断呢?”

  张之维闭上眼睛,脑中思索起来,忽然一个几年前的画面出现在他的脑中。

  那次师父和他在山上闲逛,师父听闻山上出了一个锄地狂魔,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不是一个藏得住事的人,当即就一五一十的把吕慈的事给师父说了。

  师父听了,颇为好奇,便和他一起去田间看锄地狂魔吕慈。

  那天,师父看了一下午,吕慈也锄了一下午。

  直到太阳落下,天光渐暗,师父见吕慈还没有收手的打算,便出声叫停了他。

  师父告诉吕慈,修行太刻苦也不好,因为人的性命很脆弱,处处都要小心。

  人的修行,其实就是一个摸索着前进的过程,既然要摸索着,那就不能太激进,因为容易走错道,或者崴到脚,必须要一个平衡,修行不是一味苦修就可以获得,让他别一直待在山里,有空多回家看看,别疏远了亲人。

  但吕慈听了,在感谢了天师的赐教后,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吕慈说,修行就不能一直被俗事缠身,他要是待在吕家,少不了一堆应酬,如此一来,一定会耽误修行。

  如果不能有所取舍,那一定会疲于奔命,就好像猴子搬玉米一样,搬一个掉一个,最后徒劳无功。

  吕慈还说,这几年跟着张师兄走南闯北,一起修行,他感受到了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

  他还明白了一件事,修行必须刻苦,如果没有舍弃一切、一心求道的信念,那就别想到达更高的境界。

  师父听了吕慈所言,笑着说,这是不对的,人世间的很多事情都很复杂,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如果为了追求某件东西,就舍弃太多,那其实是无能的表现。

  修行最重要的是大隐于市,是在最为复杂的红尘中磨练自身,达到一种待人接物,处处有圆,处处见圆的境界,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各种事物,各方关系,这才是一种自在逍遥。

  说罢,师父不等吕慈说话,便离开了。

  师父的这番话,吕慈并没有听进去,他依旧在龙虎山,每天废寝忘食的修行,当然,他也收获了很多,这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对此,张之维并未过多干预,毕竟不管怎么说,努力修行总归是错不到哪去的。

  但现在,他突然有了一些想法,他把目光从三尸身上挪开,看向天,又看向地,天与地相隔甚远,但又有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可以用易经八卦,奇门遁甲来进行阐述,它们相互组合,形成天地万物的各种表象。

  只要是身在这其中,就不可能逃脱,不可能彻底斩断联系,强行斩断,只会断了自己的根。

  斩三尸也是一样。

  一念至此,张之维松开了压制三尸的手。

  嘴里喃喃自语,“执意斩断,反而不是斩断,相反不执着斩断,反而是斩断,这就是道家最无上的清净无为之道!”

  “所谓的斩断三尸,并不是真把自己的性情给斩了,如果全都斩掉,那就是斩掉了自我,这不能说是邪道,但肯定是失败的道。”

  “真正的道应该是全性保真,保全自己的本来面目。”

  “所谓的无为,是心里的无为,不是行动上的无为,是不会因为外界的一切,来影响自己的本心,刻意的无为,就是落了魔障。”

  “而斩去红尘,斩去真性情,无疑就是刻意的去求清净,执着的清净,其实就是不清净。”

  “而所谓的逍遥,也不是你把什么性情都斩了,万物不能动其心,就能逍遥了。”

  “真正的逍遥,是以自己的能力把一切都处理好,如此一来,内心自然逍遥自在。”

  一念至此,张之维松开了三尸。

  这一刻,他放弃了斩三尸。

  这一刻,他斩掉了三尸。

第868章 三尸神的能力,代师授艺

  虽然斩掉了三尸,但三尸神却并没有消散,反倒因为没了钳制,迅速聚拢成形,化为头顶狮首,黑脸獠牙,类似明王的形象。

  它静静地悬浮在张之维的身前,外表看起来和先前一般无二,但对比先前,却多了一丝法相庄严,不似先前那般狂暴邪异。

  张之维看着面前的三尸神,他已经斩了三尸,面前的三尸神已经是无根之萍,只需一把火,就能把它烧的灰飞烟灭,再不存在。

  但张之维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三尸神是他的欲望所化,映照出的是他的内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

  既然是镜子,那就没必要打碎了,留着时不时照一下也行啊!

  他一抬手,三尸神跟着抬起手来。

  操控三尸的法门并不困难,在他降服三尸的过程中,他无师自通,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这尊三尸神他可以如臂使指的操控,甚至比操控“国师”还简单,毕竟要“国师”做事,还需要画饼,胡萝卜加大棒,但要三尸神做事,一个念头就行,宛如分身一般。

  事实上,三尸诞生于人之本性,是性中欲望所化,本身就是类似身外化身的存在,涂君房就能共享他的蚂蜂上尸的视野。

  张之维控制着三尸神在空中来回纵横,手中黑色大剑挥动,黑炁纵横激荡,状若魔神。

  试验了一会儿,张之维心念一动,三尸神骤然散开,化作一团黑炁没入张之维的天灵。

  他把这尊三尸神收进来上焦之中。

  三尸是因人的欲望而诞生,但张之维虽然斩了三尸,但不代表着三尸神和他本尊之间就没有了联系。

  三尸神和本尊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

  只不过以前是三尸神影响本尊,现在是本尊影响三尸神。

  或许,现在不应该用三尸或者三尸神来称呼面前这个黑影,如果用佛教用语,应当称呼他为明王。

  何为明王?

  要知道明王,先要知道无明。

  无明泛指一切烦恼,三尸所代表的贪嗔痴也是无明,而与无明相对的明,就代表着智慧光明。

  而王,则代表着无上威严,代表着不那么慈悲的强制手段。

  以贪嗔痴作忿怒之相,以智慧光明作慈悲之心,以强制手段教化难以调服的众生,这就是明王。

  当然,张之维觉得,佛教应该有专门祭炼明王的方法,他现在这个应该还算不上,就当作天通教会里的护法神吧。

  随后,张之维安抚了一下受惊的歪脖树,并在树下吐纳了一会儿天地三才之炁,转身下山。

  刚一回到天师府,就遇到了田晋中。

  因为被三尸所困扰,田晋中这几天都没入定静修,不过他虽然没有入定,但也没耽误修行。

  他一直在修行术法,磨练自己对金光在技巧上的运用,磨练自己对天通剑指的熟练度。

  在之前,田晋中只会天通剑指的基础运用,也就是从指尖迸发出利剑般锋利的炁,并不会凝炁成剑。

  但经过这几年日夜不辍的练习,他在天通剑指上的熟练度提升了很多,陆瑾常用的天通神剑他也已经掌握了。

  此刻,田晋中就在天师府的校场上演练剑招,他并指成剑,乳白色的剑炁从他指尖蔓延,形成一把长约三尺的光剑。

  他一手持光剑,另一手捏了个剑诀,随后光剑一扫,在校场里演练起了剑招。

  在天通神剑的运用上,田晋中和陆瑾不同。

  陆瑾重力不重技,更多的是借助逆生三重带来的强大加持以势压人,给人一种重剑的大巧不工之感。

  而田晋中更加注重技巧上的剑法剑招,因为张之维很擅长一门青萍剑的剑法,作为师兄头号小迷弟的田晋中,他自然而然也修炼了这一门剑术。

  因为有张之维的指导,他在这门剑术上的进步很快,也就是和陆瑾,吕慈,张怀义这些天才比起来并不突出,但若是放到江湖上,恐怕很多专修剑法的门派的弟子都比过不他。

  此刻,田晋中施展步法,在校场里缓缓游走,出剑时快时慢,起剑的时候好像打太极,出剑的时候又势若雷霆,让人完全摸不到他的虚实。

  “快点,再快点!”

  校场上看他演练的师兄弟们起哄。

  田晋中当即便放弃慢剑,开始施展快剑,只见他的步伐越来越快,最后竟然奔跑跳跃起来,手中的剑招也越来越急。

  但奇怪的是,即便他挥剑的速度这么快,却没有丝毫的破空声,整个校场除了师兄弟们起哄的声音外,寂静无声,若非肉眼看到,恐怕都不知道田晋中在舞剑。

  “有长进!”张之维暗暗点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