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00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怎么说?”张之维顿时来了兴趣。

  王蔼解释道:“这几年全世界不是经济都不太好吗?很多企业倒闭。”

  张之维点头:“经济大萧条,我们被影响的大吗?”

  王蔼说道:“那倒没有,因为咱们接手海外产业,都是沙孙家族的优质产业,所以影响倒不是很大,但有些厂子很大,譬如很多钢铁厂。”

  “我调研了一下咱们神州的市场,咱们每年最低最低要用八十万吨钢铁,而我们自己的产能远远不够,多数要进口,所以,即便经济大萧条,我也准备扩厂。”

  张之维竖起大拇指:“明智之举,虽然我们只用八十万吨,但这是因为只有八十万,市场还大的很。”

  王蔼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就准备找厂子买设备,找了一圈,我找上了德意志的克虏伯钢铁公司,但他们高傲的很,居然不卖。”

  “无奈之下,我找人联系了不列颠海尔辛的管家沃尔特,从约翰布朗公司的克莱德班克厂,买了一些设备,进行了一些升级,在升级之后,产能翻了一倍,已经接近十万吨。”

  “干得不错!”张之维拍手道。

  “这只是去年的产量了,还有更精彩的呢!”

  王蔼继续道:“就在去年,米国那边,有个家伙脑子一抽,开始打关税战,将两万多种商品的关税提高到50%以上,搞的经济环境更不好了,很多场子生意受影响。”

  “那德意志的克虏伯公司也大受影响,我就又派人上门了一次,这次,那些高傲的家伙终于是低下了头,愿意卖了。”

  “我就花大价钱,买了一些设备继续升级,本来预计今年能达到二十多万吨,但因为这次灾难,只怕二十万吨都勉强。”

  他解释道:“这次灾难虽然没对场子造成直接影响,但很多原材料都断了,间接影响很大!”

  “二十多万吨?不错不错,干得不错!”张之维大笑道,对于王蔼的成果,他还是很满意的。

  现阶段,国内的钢铁产量极低,主要依赖进口,如果不包括天通炼钢厂,全国产量也就三十五万吨左右。

  其中,关内的产量约为八万吨。

  而关外的鞍山制铁所的产能约为二十七万吨,是关内钢铁产量的三倍多。

  不过,这个鞍山制铁所虽然在东北,并不是张大帅搞出来的产业,张大帅只有名义上的一点股份,它的实际拥有权是倭寇的铁路公司。

  当年,张之维一记飞雷剑把铁路公司的人轰死了个干净,张大帅看着钢铁厂眼馋,跟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要把钢铁厂强行占为己有,但没有成功,双方各有妥协,但也多得到了一些股份。

  而在他死后,这个钢铁厂就彻底归倭寇所有了,所以,虽然明面上全国产钢铁三十五万吨,但后者是倭寇的,严格来说,国内的钢铁产能,只有区区八万吨。

  所以说,现在天通钢铁厂一家的产能,接近全国的三倍,几乎持平倭寇在东北的场子,这已经很难得了。

  不过,和国际上的大厂比起来,差距还是相当的大。

  现在,米国的产量应该可以到五千万吨,是国内的六百多倍。

  米国的一家钢铁厂,年产量就在八百多万吨,是国内总产量的一百倍。

  而王蔼买设备升级的克虏伯公司,即便受关税的影响产量大减,但年钢铁产量也应该在两百多万吨,也算世界前列。

  “胖子,你小子在这方面,还真有一套。”张之维赞赏道。

  王蔼嘿嘿笑道:“这都是张师兄指点有功啊,对了,张师兄。现在不是经济大萧条吗?要不我用国外公司的钱,去抄底一波,你看如何?”

  “我觉得可以,但不要抄其他国家的,抄米国的就行。”

第878章 指点众人修行,天通教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去米国抄底一些企业?!”

  王蔼一愣,他本来是想在不列颠抄底一些企业的。

  毕竟接手的沙孙家族的企业,很多都在不列颠,而且,天通教会和皇家国教骑士团的关系还行,行事更方便。

  最关键的是,不列颠是现在的世界第一强国,这里的企业无疑更具潜力,不过张师兄这么说,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王蔼并不是那种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既然张师兄让去米国抄底,那就去米国好了,毕竟最近一些年,米国成长得非常快,去那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明白了,我会好好去考察的。”王蔼说道。

  张之维点头,又说道:“如果你考察好了,要去那里布局,不要用咱们教会和永鑫公司的名义,也不用国内的人,直接在国外找人弄吧,咱们暗中掌控就好。”

  王蔼瞬间秒懂:“干好事就用教会名义,出去赚钱什么的,就用其他名字,我明白的,不过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一些外国鬼佬,咱们会不会被坑?”

  张之维没有过多解释这方面的考量,点头说道:

  “那就用一些信得过的外国人,可以找艾萨克帮忙,也不需要他做什么事,挂个名就好,如果他有什么人要推荐,那也可以全权相信。”

  王蔼说道:“艾萨克的人品,我也是相信的,他也有足够的声望,我会去联系他的,希望他能帮上忙。”

  “对了,张师兄,魔都那边最近有一些情况,我得给你汇报一下。”

  “你说!”张之维道。

  王蔼说道:“受经济影响,魔都的地价与房价也崩盘了,不过在去年,我见势不妙,提前卖了很多的地,基本上除了几个厂子和天通教会的教堂,该卖的我都卖了。”

  “这事儿也本想和您商量着来的,但这几年您频繁闭关,我也建议不上,就自作主张了。”

  张之维点头:“做的不错,卖了就卖了吧,不可惜,而且最近局势越来越乱了,暂时不用碰那块了。”

  王蔼说道:“我明白的,等一切开始回暖再碰这块,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情况不太妙,希望张师兄指点一下。”

  “你说!”

  王蔼说道:“我们在魔都的产业,大多都是纺织业,主要出口对象是西方。”

  “但随着经济萧条,再加上关税战的影响,世界上的很多产品去不了米国,就选择朝我们这边倾销廉价棉质品。”

  “现在,我们制作的成品价格,甚至都不够材料的价格,估计很多厂都难干下去了。”

  “但那些厂里的员工,都是咱们教会的信徒,是信仰的基本盘,若想像其他厂一样直接跑路,又不太好,我一直纠结着该怎么办?”

  张之维听着,却不发一言,这是降维打击,落后就要挨打,还真没什么好应对的办法。

  就好像后世的各种汽水,反抗不了可乐两巨头一样,人家出口的成品,比你的制作成本都便宜,你怎么玩啊?!

  思忖片刻,张之维说道:“那些厂子,暂时继续开工,贴钱也开着,多出来的产品,也不求卖出什么价格,直接捐献到灾区。”

  “暂时继续开工?”王蔼问:“开多久,主要是现在根本看不到经济回暖的希望,一直开下去,是一个巨大的拖累啊,要不要尝试一下产业升级,或者换行业?”

  张之维摇头道:“产业升级,最多也不过和西方的持平,就算一样的价格,按照现在人的想法,能买进口的,一般也不会买国产,不太划算,不具备竞争力。”

  “至于换行业,这是一条路,我也支持换,但不能在魔都换,最近一些年,那里我不想在那里投资太多。”

  “为何?”王蔼问:“难道国内还有比魔都更适合的地方?”

  “魔都确实很适合!”张之维说道:“但张大帅搞了那么多兵工厂,制造了那么多枪支弹药,不一朝归倭寇所有了吗?”

  “我明白了!”王蔼说道,“张师兄的意思是,把转型后的产业安置在渝城?”

  “可以弄一部分,但这里太靠里了,发展起来很慢,”张之维说道:“我建议向港岛那里迁移,那里和西方接轨,很多事情都比较方便,再动用在不列颠的关系借鸡生蛋,在那里壮大,然后等到合适的时间,把技术和设备迁回来。”

  “听起来不错,但海尔辛那边会配合我们这么做吗?”王蔼担心道。

  张之维说道:“会的,这种事情他们会觉得这是我们主动向他们靠拢的信号,他们没理由拒绝的。”

  “而且,我们虽然是朋友,但这种朋友关系从来都不靠谱,利益捆绑的越深,关系越靠谱,不论以后如何,至少在近些年,我们会是同路人。”

  王蔼点头:“我会去安排的,不过,要涉及哪些行业,张师兄有推荐吗?”

  张之维想了一下,道:“既然是想借鸡生蛋,那肯定不能弄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可以着重去涉及以下的行业,譬如船舶修造与金属加工,化工……”

  这些东西,张之维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行动方向,至于具体的执行,以及如何解决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那就得手下的人去完成了。

  不过,他也承诺了会给王蔼承托底,如果遇到那种实在搞不定的家伙,他就会出马,动用蓝手,直接将其搞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敲定了天通教会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些细节。

  与此同时,在各地抗洪救灾的异人联盟们,风尘仆仆,陆续来到了渝城,齐聚天通炼钢厂的一个厂房。

  王蔼已经命人把这个厂房搬空,并精心布置了一番,作为此次的会客场所。

  张之维去迎接了众人,感谢他们在这次洪水里做出的贡献。

  众人受宠若惊,连连说道:

  “哪里哪里,小天师实在太客气了,这种义事,咱们本就义不容辞,何来感谢一说。”

  “就是就是,这种事,就算小天师不召集我等,我等也会去做,只不过没有带头的,大家可能是一盘散沙,难以起到什么作用,说起来,咱们还得感谢小天师才对。”

  “确实如此,小天师本领高强,却又宅心仁厚,义薄云天,这真是咱们这异人界,乃至整个天下之福啊!”

  “说得没错……”

  ……

  ……

  客套一番,众人开始入席,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美食也陆续端上桌,在厂房的中间,还架着烧烤全羊,烤肉的香味和浓烈的酒香远远飘来……

  大灾之年,这等酒宴着实有些太过了,若被外界人士看了,定要被批判一番。

  甚至有不少刚从灾区返回的义士,看了都觉得心里梗得慌,灾民在生死线上徘徊,他们却在大鱼大肉,实在有些难以下咽啊!

  这些张之维自然知道,甚至酒宴之前,陆瑾还询问过他,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好,要不要一切从简?

  但张之维觉得,众人在抗洪救灾方面,已经做出了各自的努力,这种表面工作就没必要做了。

  而且,众人跟着他,在各种灾难环境里,忙活了好几个月,现在洪灾结束,还不能享受享受?!

  虽说如此,但这次酒宴众人的兴致都不太高,酒喝的比肉多。

  当然,喝酒喝的最多的是张之维。

  因为每个人都来找他敬过酒,他也来者不拒,搞得众人不信邪,想把他灌醉,结果反倒很多敬酒的人喝的烂醉如泥。

  一直到了这一步,宴会的气氛才算彻底活络过来,大家开始推杯换盏,说些心里话。

  值得一提的是,吃一堑长一智,陆瑾和吕慈知道张之维千杯不醉,这次没想去灌醉他,倒是逃过了一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开始说些抗洪救灾里的所见所闻。

  有人说起苏北淮阴运河堤坝抢险中,堤坝出现渗水险情,一位60多岁的老叟,带领众人用自制的梯形木架和铜盆油灰方案冒险堵漏。

  面对湍急的水流,老叟毅然亲自跃入水中,用身体堵住缺口,后面一众青壮年才跟着跳下去,齐心协力修复大坝,避免了堤坝溃决。

  还有人在救灾的时候,进入到了正处于战乱之中的湘鄂区域,见到了那里的士兵们的精神面貌,即便要应对远胜自己十倍数量的敌人围剿,他们却也没放弃救灾。

  在田关堵口工程中,一位老总自指挥,战士与群众用肩挑手扛筑起堤坝,并创造性地采用“原地复堤”方案,避免了四百亩农田损失。

  不仅如此,那里甚至愿意拿出百分之三十的财政收入来修堤,民众自备伙食参与建设,仅仅两个月不到,就完成了两百里的堤防工程,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

  甚至有几个年轻异人,在热血沸腾之下,直接就加入了进去,这次庆功会都没有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