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03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其他师兄弟们对此恍若无觉,张之维本想等到人少的时候,去找田晋中询问怎么回事。

  田晋中却先一步跑到他的房间,一脸急切的说道:

  “师兄……师兄,我有件事情给你说。”

  “关于怀义的对吧,你慢慢说。”张之维说道。

  田晋中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刚才我追上怀义,询问到底是什么事,怀义扭捏了一下告诉我,他在行走江湖的时候,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友的好朋友。”

  “不久前,有几个好友联系他,想让他一起去北上抗击倭寇。”

  “怀义觉得,之前师兄你去过,还炸毁了那里的铁路公司,杀了大量的倭寇,成为江湖美谈,他没能一起,实在有些遗憾,所以这次好友相邀,他也就欣然赴约了。”

  “之所以不和咱们说,是不想把我们牵扯其中,他还说,这就和师兄你那次下山,也没有和咱们这些师兄弟们说一样。”

  “原来如此是这样。”

  张之维点了点头,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自己都不去东北,以怀义的性格,更不应该去才对,但他却去了,是谁有这么大的分量可以叫得动他?

  “师兄,当年为了龙脉之争,你就去了东北抗击倭寇,现在倭寇都入侵了,你还在等什么?”

  田晋中一脸跃跃欲试道:“要不咱们也去吧,把所有师兄弟都带上,去驱逐倭寇,干出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好好扬一下名!”

  张之维瞥了一眼一脸兴奋的田晋中,没好气道:“你这么想去,刚才怎么不和怀义一起?”

  田晋中挠了挠头说道:“其实我提出了,但怀义觉得那里对咱们天师府的人来说很危险。”

  “他说你在那里引起的仇恨实在太深了,一旦倭寇知道有咱们天师府的人在,一定会疯狂的进行报复。”

  “而他手段有限,只能自保,真有什么情况,可能无暇顾及我,我要是在那里出了事,他会抱憾终身的,要是我硬要跟着他一起去,他宁愿不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能死皮赖脸的继续要去啊。”

  说到这,田晋中有些低落,对于自己的实力,他一直都感触不深,也没觉得自己会是拖累。

  毕竟龙虎山上还算一方净土,少有需要用到手段的时候。

  而且,虽然他的手段和张之维,张怀义没得比,但在一众师兄弟里,也算得出众。

  再加上跟着师兄走南闯北,也没遇到过太大的挫折,所以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紧迫感。

  但今天,他开始有了,因为他想和怀义一起去冒险,却被“嫌弃”了,即便知道怀义是为自己好,但这种感觉很不好受。

  张之维并不知道张怀义的心路历程,点了点头说道:“怀义想的还是很周到嘛,他不让你是对的。”

  “师兄,怀义只能自保,但你去就不一样了呀,你就带我们去吧。”田晋中继续道。

  “不去!”张之维摇头道。

  “为何?”田晋中不解:“上次都去了,这次情况比上次还要危急,为什么不去了呢?”

  张之维说道:“因为现在去已经意义不大了。”

  “上次去,是因为那里的军阀,还有和倭寇一斗的心思,现在那里的军阀没有了这个心思。总不能指望我们这些人去对抗一国军队吧?”

  闻言,田晋中有些气馁:“既然这样的话,那怀义去也没有意义了啊,我去把他给叫回来?”

  “那倒也不必!”张之维说道:“我不去,是因为我的体量太大了,去那里没有意义。怀义去那里,还是有意义的。”

  “那里虽然大规模的战斗都没有,但小范围的游击一直都存在,去那里历练一下,帮帮游击队,杀一些倭寇还是可以的?”

  张之维说这话并不是自夸,而是事实,以他现在的影响力,真要去那里打游击,只怕倭寇会倾尽一国的异人力量,从明里到暗里,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打击。

  面对这种打击,他会不会有事先不提,但可能会给那里的一些零星的抗倭义士带来灭顶之灾。

  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里的局势,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就能力挽狂澜的,必须要整个民族通力合作,力往一处使才行。

  只不过,现在国家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了,有些人却视而不见,不是在清除异己,就是在保存实力……

  这个鬼样子,他过去干什么?

  有句话说的好,这个世界没有一刻是静止的,个体变化的总和就是整个世界的变化,但个体对世界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殚精竭虑却掀不起半点风浪,有的人一念之差,却能天翻地覆。

  张之维并不是对自身没有逼数的傻子。

  他现在的份量,已经是能天翻地覆的地步了。

  要是他用自己的声望,聚集异人界的高手,去关外对付倭寇,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关内的军阀一看,立马派兵支援,要和倭寇决一死战。

  还是看他在关外打生打死,抗击外敌,赶紧加大力量,清除异己?

  前者的几率太小。

  后者的几率太大。

  真要这么做了,那就是帮了倒忙了。

  所以,在大局未定,民族团结之前,张之维并不想大动干戈了。

  他的一举一动必须要谨慎,现在他最应该做的就是稳住基本盘。

  譬如搞点抗洪救灾,置办钢铁厂之类的利国利民的事,钢铁是工业的骨骼,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没钢铁的话,连冷兵器都搞不出来,谈何其他?

  而现在全国的钢铁产量远不如明朝。有几个年头,甚至都比不过汉朝时期,能成什么事?

  他做这些,对现阶段的局势影响并不大,但等到以后开始发展,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第881章 面见师父,倭寇的天罗地网

  众人乘船,一周后,抵达九江,众人从这里下船,然后没再耽搁,直接以神行甲马赶路,仅仅半天不到,就回到了龙虎山。

  傍晚时分,众人走在龙虎山的山道上,吹着凉爽的晚风,众人一阵安心。

  这次下山救灾,展转各种灾区,他们吃了不少苦。而救灾结束后,在渝城的那几天,他们也见识到了很多山上没有的事物。

  这其中有很多好吃的,很多好玩的,一度有些流连忘返,但一踏上通往山门的山道,他们就莫名一阵心安。

  果然,外面再好,也不及家好。

  众人上山,先是去了前山门的正一观登记回府,拜见了正一观的主持易潜,易潜询问了一些情况后,他们又前往了大上清宫,去拜见了天师张静清。

  易潜问过,张静清就没有重复问具体经过,只是问了众人此行感悟如何,又有些什么收获。

  此行不是纸上谈兵,几个月的灾区之旅,见惯了人间百态,悲欢离合,要说没有一点感悟和收获,那是不可能的。

  众人各自简单的讲述了一番,张静清叹了口气,挥了挥手,道。

  “你们都回府吧,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对了,张之维留下!”

  众人纷纷行礼离开。

  “师父让我单独留下来,是有什么事吗?”张之维问。

  “这次的洪灾,你怎么看?”张静清沉声问道,刚才他问了所有人,唯独没有问张之维。

  “百年不遇的大灾难。”张之维说道。

  “还有呢?”

  “很糟心!”张之维说道。

  “有多糟心?”

  “从上到下的无一不糟心!”张之维说道:“这个世道病了,病的很严重,我们都无可奈何。”

  “上又如何?下又如何?”张静清问。

  张之维说道:“下的话,虽然也有很多富商出钱出力抗洪救灾,但也有不少地主奸商,抱团屯粮涨价,想要发国难财,但却难有人进行干预。”

  “你怎么做的?”张静清问。

  “弟子弄了一点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给他们好好积了点阴德。”张之维说道。

  在最开始救灾的时候,张之维每到一地,都只是单纯的救灾救人,然后让教会收粮赈灾。

  或许是看他收的粮食太多了,少数奸商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收购粮食进行囤积,人为制造粮食紧缺的假象,然后哄抬价格,想牟取暴利。

  张之维知道后,也不惯着他们,以收粮的名义把他们聚集起来,倒也没直接要他们的命,而是动用蓝手修改了他们的思维。

  既然他们那么喜欢囤粮,那就把所有资产全部变卖了来买粮,然后再以施粥的方式,把所有粮食都捐出去。

  这一批奸商都是当地有名的资本,这些年来搜刮到的钱财不计其数,全部拿来买粮施粥,起码要施好几年才能施光。

  接下来的好长一段时间,各地方都会有一些固定的施粥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没打算发国难财的商人,注意到了这些奸商的反常举动,猜到他们是中了什么邪术,一个个心有戚戚,生怕自己也遭殃,张之维都没去管他们,他们自己商量了一下,竟然也都齐齐放粮救灾。

  这也是这次救灾到了后期开始变得顺利的原因。

  详细听了张之维在这场灾难里的一些所作所为,张静清没有责备他滥用手段,而是点了点头,说道:

  “不死板,懂得变通是一件好事,这是下,你对上面的官方看法如何?”

  张之维沉吟片刻,道:“官方救灾力度很不行,很多地区所谓的救灾,只是做戏,带着记者去灾区发放一点物资,拍几张照片敷衍了事。”

  “还有些地方更是毫无作为,演都懒得演一下,总之,这次救灾,我很失望啊,对他们从上到下的失望,这天下若交到他们手上,只怕会很糟糕。”

  对此,张静清不置可否,说起来,之前他对金凌势力还是挺满意的,毕竟结束了战乱不休的军阀混战时代,让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

  虽然内部问题相当严重,但至少不像前些年那样,动不动就千军万马的对战,还是很有进步的,如果能以古代皇帝削藩的方式,把那些军阀们的兵权给削了,彻底整合起来开始发展,

  这让他一度以为,神州就要好起来了,接下来会有一段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高速发展时期。

  但后来,他的看法有些变了,如今天下初定,自身内部矛盾重重,各方心都不齐,实在不适合发动大战。

  再加上现如今又恰逢天灾来临,这在张静清看来,是灾难也是机遇,一个取得民心的机遇。

  这个时候,最应该干的事,是把那三十万要去打仗的部队,调去平息灾祸,收拢民心,稳固后方。

  得民心者得天下嘛,平息了灾祸,裹挟着民意,无论干什么都会如有神助。

  但让他不解的是,对方竟然无视了灾难,在灾祸洪水滔天的时候,反倒劳民伤财,动用三十万人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关键是,洪灾没有救成也就算了,在以远超对方十倍的人数和装备的优势下,还吃了败仗。

  这简直就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这还不算完,祸不单行的是,倭寇还入侵了,张静清原本以为,他们会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