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35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张之维揉了揉一下,脑门上的血包立时便消失了,他看了一眼周围,意识到一件事,道:

  “师父,刚才过了多久?”

  张静清说道:“差不多三炷香的时间吧。”

  这么久……张之维微微有些吃惊,在他的推演中,仿佛只过去了一瞬间,没想到现实却过了这么久。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张静清问。

  “什么也没看清,只看到了一片乱麻。”张之维实话实说。

  张静清若有所思,一片乱麻也正常,要是被他推演出了什么东西,那才不正常。

  有些事情他不能明说,甚至主观上的暗示都不行,只能旁击侧敲的进行提点。

  也就是说,他嘴上说着这件事,心里想的也是说这件事,但却要借用这件事,起到他主观意愿之外的作用。

  这非常的难,张静清也不想过多的涉及,他把话题从这件事情上揭过,说道:

  “对了,你之前说,请人用五鬼搬运之术搬走了热河军阀逃难带走的几百万银元,以及两百多车私产。”

  “这些钱你打算怎么处理?”

  张之维说道:“我交给王蔼了,一部份可用于炼钢厂等实业的扩建。”

  “之前不是说要建一个巨大的防空洞,把工厂搬进防空洞里吗?”

  “这需要海量的资金,这笔钱来的正好。”

  “另一部分可以用来支援关外的抗倭游击。”

  “支援关外的抗击倭游击?难道马将军败走毛子境内之后,东北那边还有人在抗倭吗?”张静清问。

  “当然!”张之维说道:“虽然像之前那样数万人的大反攻是不太可能了,但零星的游击战一直都没停,那些战士打得很辛苦,可以尽一点绵薄之力。”

  “你小子倒是有心!”张静清赞叹了一句,突然眼神一凝,继续道:

  “说起来,如今天下乱糟糟一片,各地军阀横征暴政,民不聊生,和之前的状态没什么两样,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想法?”张之维不解道:“师父,您的意思是?”

  暗示不通,张静清直接明说了:

  “之前为师说过,重瞳是超凡入圣的标志,纵观历史,生具重瞳者大多成就非凡,成圣成王。”

  “我看你这些年四处投资,产业越做越大,如今势力根基深厚,信众广布,财力雄厚,在江湖上也威望卓著。”

  “只要你登高一呼,必能万众景从,不仅能迅速组建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更能招揽江湖异士为你所用。”

  “况且你本身本领高绝,更生有重瞳异相,洞悉天机、看透敌营部署对你而言轻而易举。”

  “以此征战,岂非百战百胜?”

  “如今这世道纷乱不堪,各方势力割据混战,局势崩坏糜烂……”

  “要不,你乘势而起,强势入场,来个犁庭扫穴,扫荡群雄,把整个神州都整合了吧!”

  “…………”

  张之维目瞪口呆的看着张静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探了探师傅的额头。

  张静清面露不悦之色,伸手去打张之维的手,但张之维收回的及时,他打空了。

  “没大没小的!”他斥道。

  张之维笑道:“师父,您也没发烧啊,怎么开始说起胡话来了?这可不像您的一贯风格啊。”

  张静清深吸一口气,平复自身,道:

  “因为自古以来,重瞳者有很多都是成圣成王者。”

  “譬如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后凉君主吕光……”

  “你也别觉得师父是开玩笑!”

  “咱们天师府传承千年,行事本就不拘泥于世俗,于乱世之中起兵争霸的事,也不是没有干过。”

  “若是你真有那个心思,为师也会支持。”

  张之维说道:“师父,您怎么光举几个正面例子啊?您怎么不说说重瞳者项羽,重瞳者鱼俱罗?”

  鱼俱罗是隋朝的大柱国,他的徒弟是宇文成都。

  张静清说道:“项羽神通强大,但他和院子里的树一样,窥探不到客观天道,若他能窥见,未必不能成事。”

  张之维笑道:“师父,您就别在试探我了,您刚给我说了院子里的树,转身就让我去佣兵争霸,这摆明了是在警告我嘛。”

  “哦?”张静清说道,你的意思是,你其实是因为我的警告才拒绝的?”

  张之维摇头:“倒也不是,我本就志不在此,成王什么的,一点兴趣都没有。”

  “而且,师父您刚才说,院子里的树若能窥得天道,停止生造,就能长存。”

  “我推演天下大势,自然也是窥得了其中一角,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

  张静清凝视着张之维,作为师父,他是了解张之维的。

  张之维说出的这个答案,他并不觉得意外。

  他只是有些不放心,又提点了一次。

  年纪大了,说话做事都越来越絮叨了……

  张静清心里自嘲一声,摇了摇头,揭过这个话题,道:

  “对了,你刚才说推演天下大势,窥得其中部分。”

  “你先前也说过,咱们神州再过个三五年会有一个变局。”

  “你给为师具体分析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变局,它如何产生,会怎样发展,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这只能说个大概,具体细说的话,师父就有点强人所难了。”张之维解释道:“推演天下大势很复杂,要推演其中细节,更为复杂。”

  “这就好像是做算术题,普通的加减乘法其实非常简单,心里默算一下就能得出答案。”

  “但如果是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的数字一起做加减乘法,那就会很复杂了,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所以想要准确的看到未来很难,就如一个人站在高山,他无论他的眼神怎么好,都无法看清楚下面的全部细节。”

  “最多看清楚一个大致的面貌。”

  “而我看到的天下大势的大致面貌是……”

  张之维顿了顿,不说了。

  张静清眼睛一瞪,喝道:“别卖关子,快放!”

  张之维尴尬一笑,还是无法像拿捏师弟们一样的拿捏师父啊,他继续道:

  “反正这次变局之后,咱们神州的未来,绝大概率是好的。”

  这并非宽慰之言,也不是从过往记忆中的经验之谈。

  而是这几个月,他动用重瞳,夜观天象,推演天下大势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绝大概率是好的?”张静清若有思索。

  未来并未发生,既是推演,就算推演之人的能力再怎么高深,也不能百分百的断定。

  张之维这小子虽是个大嘴巴,但他并不添油加醋的搬弄是非。

  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事,除开他故意耍你外,大部分还是严谨的。

  既然他说绝大几率是好的,那基本可以断定,未来是光明的。

  一念至此,张静清心里大喜,之前那点忧国忧民的惆怅不再。

  他拍了拍张之维的肩膀,没再多说什么,起身下了天门峰。

  “恭送师父啊!”

  张之维走到悬崖边,对着师父的背影挥手喊道。

  师父背影越来越远,很快便消失在密林之中。

  张之维退回歪脖树的修行结界中,盘膝坐下,开始思索起刚才和师父的对话。

  院子里的树……客观……天道……

  客观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基于所处环境而定的。

  身处天师府,天师府就是客观存在的。

  身处天地中,天地也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天师府的院子是树的天道,这片天地也是树的天道。

  天师府是树的天道。

  谁又是我的天道?

  如果是天师府的话,以我现在的实力,当我像树一样冒头的时候,什么能砍掉我?

  答案呼之欲出——天师度。

  那又该如何克制呢?

  是像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那样传度成天师,然后摆脱天师度,再传出去,获得逍遥自在。

  还是像张楚岚那样,直接拒绝?

  张怀义那样,直接就跑路了?

  相比之下,张之维觉得还是后者更靠谱一点。

  张继先这个九岁成道的祖师爷,实非常人,他的事迹,不具备任何参考性。

  “既然如此,那师父您就好好活着吧,别一天天的想传出去!”

  张之维自语,随后,他又在想,如果把这个客观参照物放大到整个神州,谁又是天道?又该如何克制?

  其实,相比较天师府,这问题更简单。

  他也已经有了答案。

  “项羽失败,是他窥不见天道,如果他窥见了呢?”

  张之维想起了,文字创造者,圣人仓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