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吨力量,我在红楼莽穿天下 第12章

作者: 慕辰辰

  “皇后这边又有皇子了?”

  “回父皇的话,是的,还有七八月,儿臣又有皇子了,您又有皇孙了!”

  武云帝站起身后回答道。

  “好,不错!去找皇太妃领赏去吧!”

  “谢父皇隆恩!”

  皇后听后高兴地说道,随后退出了大明宫。

  待皇后走后,太上皇看向武云帝。

  “坐吧,咱们父子下几局棋。”

  “是。”

  武云帝来找太上皇确实有事,听到太上皇这样说,上前几步直接坐下了。

  “皇儿这是在怪朕吗?老是插手朝堂的事。”

  武云帝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会表露出来。

  “父皇哪里的话,儿臣怎么会怪父皇。”

  武云帝心口不一地说道。

  太上皇似乎看到武云帝的内心一般,直接说道:

  “皇儿,朕知道你在心中怪罪朕,怪罪朕老是插手朝堂上的事,这次宁国府贾琥那小子功劳明明可以封侯的,你也是这么做的,但偏偏朕非插了一手,只封贾琥一等伯爵,你在心中肯定在怪罪朕!”

  “父皇,儿臣并没有怪罪父皇的意思,只是儿臣不明白,贾琥的军功明明可以封三等侯的,为什么降级只封了个一等伯爵。”

  武云帝像是看不到太上皇眼光的一般,一脸平静地说道。

  “呵,皇儿,你登基也有六年之久,朕来考考你,你觉得朝中的势力最大的是谁吗?”

  太上皇看到武云帝脸色平静,自己丝毫不在意地说道。

  “朝中最大的势力,文官集团吗?”

  这不是您老留下的烂摊子吗?

  武云帝表面不说,但暗自暗暗毁谤这个太上皇。

  “回父皇的话,是文官。”

  武云帝一脸正色地回答道。

  “还不算愚蠢,知道是文官,你觉得文官当中谁在掌控着这一切?”

  太上皇接着问道。

  武云帝更加懵逼了,不是父皇您在掌控吗?

  怎么会问出这等愚蠢的问题,我看愚蠢的不是我,而是父皇您啊。

  太上皇见武云帝不回话,猜到了武云帝的心思。

  “哼,你以为是朕吗?朕实话告诉你,文官集团明面上是在朕的手里,但暗地里却另有其人,朕当年使用文官觉得尾大甩不掉的时候,正想要出手处理文官集团,可是没过多久,你才发生了什么事?”

  太上皇脸色有些阴沉地对着武云帝说。

  头一次听说这么大的事,武云帝一脸蒙逼,文官集团竟然不是太上皇在把持。

  那还能有谁,近来自己也在拉拢文官试图对抗太上皇,可始终钓不到大鱼,小鱼倒是有几只。

  现在父皇你告诉我,我的敌人不是您,而是暗中掌控文官集团的人。

  武云帝脑中一片浆糊。

  “发生了什么事?”

  武云帝重复着一句话。

  突然脑海一闪,难道是那件事?

  太上皇看到武云帝脸色有些明白的样子。开口道:

  “不错,就是那件事,朕准备动手的时候,太子造反了!”

  果然是这件事。

  “太子造反后,朕当时想了很多,有许多的怪异之处,朕曾经派人暗中查到,太子造反这件事,跟文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朕打算摊牌的时候,就病倒了,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这几年朕一直在暗中观察,可当年的举动惊动了文官背后的人,此后再也没有消息了。”

  太上皇深深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早年我与京营指挥使贾代化讨论过,认为得先把兵权完完全全地掌握在手中后,才能深度挖掘下去,不料贾代化先我而去,贾府这时来央求朕,给贾代化的第三子贾牧在边关谋取个职位,朕答应,正好考察一下贾牧,没想到他战死沙场。”

    “哼!”

  太上皇似乎想到了什么,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还好又出现了个贾琥,捷报入京后,我就派人查过贾琥这人,可堪大用,又是开国一脉贾府的人,正好可以代替贾代化完成当时的任务。”

  “不过贾琥年龄较小,直接封侯,朕怕背后的有心人对付他,怕他招架不住,所以封个一等伯爵,不是太高但不低,足以让那些小人忌惮就足够了。”

  说完后,见武云帝还在思考,便下了逐客令。

  “说了这么多,朕也累了,皇儿回去慢慢想吧!”

  随后,太上皇看向面前的棋盘,又看向了窗外。喃喃自语道:

  “这盘大棋才刚刚开始下。”.

第14章 :雁门关筑京观!

  七月十九日。

  京都城大明宫外!

  武云帝走在路上,回想起刚才太上皇说的话,武云帝面露冷笑。

  当年太子造反,并非和太上皇所说一样。

  当年,太子贤明,百官爱戴,就算是受人蛊惑,也不至于造反。

  毕竟在当时,明眼人都知道,太子将是下一代皇帝,太子根本没必要冒险造反。

  要不是太上皇疑心极重,听信了一些小人的谗言,说太子已经不满足当太子了,想要提前登基,让太上皇退位。

  原本就对太子十分忌惮的太上皇,直接下令封锁东宫,太子无奈被逼造反。

  武云帝知道,说是太子造反,其实是为了堵住天下人的口。

  武云帝当时已成年,太子事发时,亲眼看见太子独自一人走进皇宫内,并未携带任何士兵。

  纵观史书,哪有独自一人的造反之说,看见太子走进皇宫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算太子当年有错,但更多的是太上皇的多疑、冷血、薄情寡义性格的错。

  但是太上皇说文官集团背后的人,应该是真的。

  自己登基之后,也慢慢感觉到了,不过自己并没有在意,以为掌控文官集团的人是太上皇。

  但是根据太上皇所说,文官集团背后另有其人。

  太上皇没必要在此事上面骗朕,那么此事应该是真的,可这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除了太上皇,谁会有这么大的能量?

  武云帝想不明白,就不再想了,毕竟此事虽然和他有关,但自己现在主要还是蓄积力量,跟太上皇争夺兵权。

  抛去此事,跟太上皇打了这么久的太极,今天终是看到了曙光,从太上皇的言语中,有明显放权的意思。

  但是为什么太上皇会放权,武云帝暗自冷笑;

  “太上皇身体怕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开始放权了。”

  随后加快脚步离开了大明宫。

  大明宫内。

  武云帝前脚刚走,太上皇原本坐得笔直的身体一下萎了下来,气息也弱了许多。

  “皇上走了吗?”

  “回太上皇,奴才亲眼目送皇上走出大明宫的。”

  戴权在一旁小心翼翼伺候着皇上说道。

  武云帝猜的没错,太上皇的身体是出现的一些问题,

  太上皇二十岁登基,在位三十年,如今已经五十有六的人,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岁的古代,太上皇算是长寿了。

  退位后,虽然太上皇一直在保养身体,奈何年龄到了,太上皇不得不认命。

  因此,太上皇做了两手准备,在武云三年,先是派人炼制长寿丹,另一方面也在慢慢放权给武云帝,就算舍不得,但天下必须是皇家的天下,旁人不得沾指。

  “王道士那边怎么说?”

  太上皇扭头问着身旁的戴权道。

  “回太上皇,炼制长寿丹的材料还未凑齐,所以王道士还没有开始炼制。”

  戴权看着太上皇的脸色,小声翼翼地说道。

  “混账,找了三年了,还没找齐,这帮人在干什么,告诉他们,朕再给他们三个月的时间,再找不到就不用再找了,下去和自己一家人团圆去吧。”

  太上皇脸色有点难堪地说道。

  “是!”

  七月十八日。

  边疆雁门关。

  还在路上的王子腾收到了朝堂的急报,知道雁门关大捷的消息。

  信上还下令要求他率兵到达雁门关,将五万将士交给定远侯赵乾后,即刻返京。

  这让他有些郁闷,原本是想来雁门关捞点战功的。

  在他的认知里,鞑靼一般夺取城池,掠夺完后,会直接返回草原,并不会守城,自己按照现在的速度,到达雁门关后,率兵攻打几个鞑靼小部落,便可回京领赏。

  只是现在战争都打完了,雁门关还大捷,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白跑一趟了。

  “堂兄,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