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吨力量,我在红楼莽穿天下 第325章

作者: 慕辰辰

  红楼大汉!

  金陵应天府!

  “大总管!这可如何是好?”

  “这府根本就不怕咱们薛家啊。”

  薛家的一名小厮,对着薛大总管开口说道。

  “没事,太太和少爷他们都出发了,等着贾府令的消息传到京都城,太太和少爷们都到京都城了。”

  “到时候,贾府和王家自然会处理这件事。”

  “咱们该做的都做了,其余的不必担心了。”

  薛家的大总管缓缓的走出县衙的大门,边走边对着身旁的小厮开口说道。

  “嗯嗯,也对,那贾府和王家可是太太的亲戚,凉这些人也不敢得罪他们。”

  这薛家的小厮在听到薛家大总管的话后,也是笑着对着薛家大总管开口说道。

  ...

  两日后。

  苏州!

  贾琥骑着赤兔马,率领着虎贲营奔跑在官道上。

  而林如海早就收到了消息,今日贾琥便会抵达苏州。

  于是,林如海便早早的在城门口迎接贾琥。

  “侯爷!”

  贾琥立马停留在林如海的身前,林如海恭敬的对着贾琥开口问候道。

  “林大人。”

  贾琥下了赤兔马后,笑着对着林如海开口问候道。

  “侯爷,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林如海上下打量着贾琥,看着贾琥这般的精神面貌,不仅赞叹道。

  贾琥笑了两声,同样也在打量着这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贾琥眼前的林如海是林黛玉之父,也是是前科的探花。

  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殿试,全国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古代除了状元这个榜首,另外的两个头衔,分别是榜眼还有探花,这两个与状元被合称为“三鼎甲”。

  但是话说起来,在大汉朝,想要考中探花其实难度系数还比较高。

  因为除了自身文化水平,在大汉,考探花还有一个规定。

  大汉的考生如果中了探花,其中会比中状元还要高兴,就是因为在大汉,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榜首状元与榜眼有人中选以后,朝廷会在考试的人里面选出一个学问成绩都还不错的考生,最重要的是长相必须英俊。

  探花比之其他人,接触皇上的机会比其他官员07的机会还有大,因为长相英俊,难免会被人高看几眼,所以他们也更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

  这对于探花郎来说,是一个男的机会,即使不能高中榜首,直接封官,也能够得到皇帝的注意。

  但是这并不是说状元和榜眼不好,只是这个探花郎的名号比较特殊而已。

  从大汉立国开始,大汉也沿用了前朝的科举制度。

  如果有才华可以夺得第三名,但是颜值上达不到要求,那么也与探花郎这个位置无缘。所以说,探花郎最重要的便是脸蛋是否俊俏。

  因此,林如海不仅说是一个妥妥的学霸,还是一个妥妥的大帅哥,这大概也是黛玉小小年纪便诗才出众和相貌靓丽的原因之一。

  而在红楼原著的批者脂砚斋,对林如海的名字也下过一条批语,说是“学海文林”。

  可见这林如海极有学问,不是贾府那一干纨绔子弟可比的。

  关于林如海的家世,原著中有一段介绍: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

  “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也就是说,人家里家底很厚,累计几代的财富,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根本就不差钱,

  但是,这林如海家同时又是书香门第。

  不然也培养不出林如海这般的探花郎。

  贾琥对林如海映像较好的一点,不仅是林如海培养了林黛玉这般优秀的女儿。

  而是明明可以靠祖荫继承家产,甚至就算是好吃懒做,也照样躺赢。

  但人家偏偏要自己去挣前程,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家人被威胁,也要帮着大汉贡献力量的精神所感染。

  这与贾府那一干坐吃山空的子孙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红楼大汉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有内部联姻的传统。

  但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林黛玉的母亲,却是跳出了这个规则。

  这贾敏没有嫁给四大家族之人,而是与林如海结为夫妇。

  而当时的贾母也并没有反对,毕竟对着当时的其他三大家族,这探花郎林如海可以说是这三大家族中,子弟们的翘楚了。

  贾母在了解了林如海的家世背景,和林如海的人品能力后,就就同意想自己的小女贾敏嫁给林如海。

  而贾母是多么精明且睿智的老太太,也许是贾母早就看穿了四大家族的子孙,如果不靠祖先,没有几个真正能成事的。

  而林如海,论门第,与贾家门当户对。

  论人品,又是万里挑一。

  论才学,更是不输任何人。

  从林如海能与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家联姻,且娶的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

  可知林如海不仅仅家世背景好,个人能力强,样貌人品也是极好的。

  放到现在来说,就是自身非常优秀的高富帅。

  可以说,如果把林如海与贾赦、贾政等贾府子孙做一个比较,无论是为人,能力,还是品行,学问,没几个人比得上。

  而林如海与贾敏只有黛玉一个女儿。

  在贾琥的映象中,林如海与贾敏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父母,没有像古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仅让林黛玉读书识字,而且爱如珍宝。

  贾敏的金尊玉贵加上林如海的学海文林,大概也是黛玉聪明灵秀的主要原因。林如海与贾敏做父母的,给了林黛玉最好的基因,加上林黛玉本身的灵性和天赋,才成就了绝世无双的林黛玉。

  林如海是十分疼爱女儿的,所以他会为女儿专门请老师来家坐馆,且请的是中了进士的贾雨村。

  先不论人品,林如海无疑是欣赏贾雨村的才学,从其正邪两赋之论可知。

  也正因此,林如海对贾雨村也是另眼相看,在送女儿去岳母家时,不仅让贾雨村同往,且写了荐书,可见林如海也爱才。

  在大汉盐政是肥缺要职,尤其是明清时期,一般任职的官员,都是皇帝的心腹,深得圣心者方能为之,林如海能从兰台寺大夫到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可知他为人的品行,为官的政声是得到了皇帝首肯和认可的。

  至少,林如海在官场,应该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但是为什么林如海要将林黛玉送去贾府,这也是贾琥这次来见林如海的主要原因。

  自从林如海来到苏州担任巡盐御史后,刚来到苏州的林如海自然是受到很多的蛊惑。

  又人大量的钱财的,希望这巡盐御史林如海能,能和前任的巡盐御史一样,为他们所用。

  在林如海拒绝他们后,也有人威逼利诱的。

  但是这一切都被林如海拒绝后,林如海在苏州的日子便寸步难行。

  首先是自己怀孕的夫人贾敏,在不知不觉当中吃些一些不知名的药材,导致自己的小儿子差点还未出世便死于腹中。

  但这还没完,就算是林如海的小儿子勉强的生了下来,但是因为在腹中的时候,吸收了一些毒素,导致身子一直不好。

  而暗中的那些人也并没有就此放过林如海的打算。

  在林如海的小儿子三岁的时候,便不幸夭折。

  而林如海的夫人贾敏也没有幸免,在不久后也相继离世。

  更可怕的是,这林如海当时还是壮年,也娶了几房妾室,但是却没有在生下一儿半女。

  而且,这些都是在林如海来到苏州才发生的事情。

  要说这些事情跟着苏州的盐商们没有关系,估计没人会相信。

  也就是说,黛玉进贾府,既是贾母之意,也正合了林如海之心。

  因为他有官职在身,平日可能对女儿照顾不到,或女儿跟着他旅途劳顿,黛玉本就体弱多病,经不起这样折腾。

  而且,林如海见识过这些盐商背后的手段,这是要让林如海一脉断子绝孙。

  所以,就算着林黛玉是一个女儿身,林如海也整日担心林黛玉的自身安全。

  不仅如此,读书也成问题,如今林如海的处境,根本不敢让林黛玉一人,而且一个人难免多思劳神,孤独落寞。

  父女日常相处,起居也多有不便,而送去外祖母家,外祖母一定对她格外疼爱护佑,且有姊妹们相处作伴。

  更可贵的事,如今贾府出了个冠军侯这般的人物。

  林如海将这些写信告知武云帝后,武云帝也是十分赞同的让林如海将林黛玉送到贾府。

  因此,作为父亲,林如海也会更放心林黛玉,也有更大的精力去对付这些盐商。

  而这次等到了贾琥的到来,林如海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是想询问贾琥,林黛玉在贾府过得习惯不习惯。

  ...

  “林大人过谦了。”

  贾琥深深的看着林如海,淡淡的笑着开口回应道。

  “侯爷,下官在家中备了一些薄酒。”

  “如若不嫌弃,可否到下官府中一叙。”

  林如海看着贾琥,淡淡的笑着开口询问道,只是眼神中那急切的目光出卖了林如海此时的心情。

  “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