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慕辰辰
贾琥坐在林如海的书房中,这里被贾琥临时征用了。
贾琥的面前,摆放着林如海到苏州上任一来,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还有这两日贾三从民间收集到的小道消息。
看着这庞大的资料,贾琥看着就是一阵头疼。
但是还是硬着头皮打开看了起来。
直到夜晚,贾琥这才揉了揉脑袋,缓缓后仰了下去。
贾琥面前的这些信息,贾琥也是粗略看了个大概。
但面前的这些信息,也足以让贾琥震撼异常。
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吃在古往今来是人们生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饮食中,最重要的一位调味品食盐是不可或297缺的,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大汉刚立国不足百年,但是大汉的律法中,写的十分的明白。
食盐都是由大汉王朝来管控的,是国家的命脉之一,禁止私人进行食盐的倒卖。
但是却一直有人为了利益私自贩盐,尤其是在这苏州,私盐却是成为了各大盐商敛财的手段。
在大汉,盐是万千百姓的必需品,所以也是大汉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
在这红楼大汉中,食盐的获取获取方式是通过海和内陆湖等来获取。
而苏州,就是盐产量极为丰富,通过内陆湖取盐的方法,是这苏州主要的采盐方法之一。
刚开始人们开采制作食盐,对于食盐的开采率并不高,导致盐的资源十分珍贵。
而且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做出来的成品盐比较粗糙。
但是在大汉,也分粗盐,细盐和精盐。
一般的普通百姓,只能吃这种价钱便宜的粗盐,而稍微富贵一点的人家吃的就是价钱贵的细盐。
在最后的精盐,已经接近现代的工艺,做出来精盐眼色已经接近雪白色,颗粒感也比细盐小很多。
但是这价钱确实十分的昂贵,比细盐还有贵出百倍,更别提跟粗盐相比。
所以,这些精盐,也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吃的起。
在苏州,这苏州的八大盐商家中,确实顿顿都是精盐制作的美食。
“呵呵,这些苏州的盐商可真是有钱啊。”
贾琥闭着眼睛,想着这些盐商的事情,似笑非笑的喃喃自语道。
这精盐,贾琥还是了解的。
在天香楼,这天香楼的饭菜用的都只是细盐。
而这天香楼,在京都城可是大大有名的存在,却只能用的起细盐。
可知这精盐有多么的贵。
而且,在大汉立国后,就宣布了食盐和铁由国家进行管控,禁止私人售卖,抓到者字一律处死。
但是由于精盐的珍贵,在大汉,有些地区还可以用盐来代替每年的一部分税收。
但是,据贾三打探的小道消息。
这些苏州的盐商们,每日只吃精盐,甚至还能品出味道来。
在贾三收集的小道消息中,甚至有一位盐商的家中,只因为一道菜,放的是细盐。
被这为盐商吃出来后,便直接端下去喂狗,可见这些盐商平日里是有多么的奢侈。
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国家管控了所有的盐业,开始了(ahdf)官家售卖,并且断绝了所有的民间盐业制造。
国家垄断了盐,就开始有了盐税,盐的价格变相提高,甚至可以购买一斤猪肉的钱才能购买一到两斤的食盐。
一般的寻常人家,对于盐都是省吃俭用,而贫苦一点的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盐。所以有很多的人为了利益铤而走险,开始贩卖私盐。
其中,苏州最为泛滥。
在太上皇退位,武云帝登基之后,这苏州,包括朝廷的臣子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贪赃枉法的。
有的在朝廷中从事盐业的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勾结一些地方的百姓贩卖私盐。
臣子里面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贪赃枉法的,有的在朝廷中从事盐业的官员为了谋取私利,勾结一些地方的百姓贩卖私盐。
在太上皇在位期间,对于这苏州官商勾结贩盐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这苏州的盐商,每年都为朝廷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所以太上皇也不怎么管控。
直到武云帝上位,这些盐商的税收拾越来越少,但是军权基本都由太上皇把控,武云帝空有帝位,却不没有相对应的权势。
这导致苏州的私盐更加的泛滥。
直到武云帝遇见了林如海,在跟林如海交谈后,林如海便受到了武云帝的委托,成为巡盐御史,在苏州上任后。
这林如海便调查彻查此事。
贾琥看着林如海这些年收集的信息后,这才知道这苏州盐政到底有多复杂,这里面的关系网到底有多大。
在林如海的调查中,清清楚楚的写着,这苏州一斤盐在官方的成本中不到十文钱。
但是经过加工运输等程序之后,价格翻了十几甚至几十倍。
这里面有着很大的利润。
而且每个地区的老百姓吃饭都需要放盐,每家每户加起来可是一个巨额的需求量。
然后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私自贩卖盐,而老百姓也乐于为私盐买账。这样就导致国家的盐卖不动,损失掉了很大的一部分资金。
这些巨大的利益也导致了盐商和官员相互勾结,官官相护问题特别的严重。
在林如海的调查中,管理盐政的官吏刚开始便和一部分的私盐贩卖商人达成合作。
商人们在下面倒卖私盐,然后分几成给官吏,然后官吏拿出来一部分交给地方的财政,剩下的一瓜分都进了自己的腰包。
这些贪官污吏,对当地朝廷的盐业做假账本,导致本地的财政亏损。
可以说前面几任的巡抚收取贿赂有多少,当地的财政窟窿就有多大。
最令贾琥诧异的一件事情是,在林如海的调查中。
每一任的新任巡抚上任时,本地的所有盐商盐贩都会集资五万两白银。
名义上是给巡抚修缮官邸、添置家具用的。
那巡抚的住宅要是用五万两白银去修盖,那岂不是是某些王侯的住宅还要气派。
但是自己所住的官邸显然用不了这么多的白银。
所以,这个白银也就是给刚上任的巡抚的见面礼。
林如海当时刚来苏州的时候,也受到这笔财富。
不过,因为林如海为人正直,加上受到了武云帝的指派。
于是,这林如海便将这笔钱给退了回去。
结果显而易见,这林如海的妻儿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去,只留下林如海和一个孤女林黛玉。
而造成林如海家人惨案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盐商。
林如海将这笔钱财退回去后,便着手处理并想改革这些苏州的盐商。
林如海深知要改革不容易,当地的私盐贩卖已经成规模了,而且牵扯到的人太多。
但是,皇命难违,再难改也得改。
林如海首先从最下游的盐贩子入手,为了不打草惊蛇,先从他们的痛点入手,那就是他们作为中间商和源头的利益。
盐贩子作为整个链条的源头和供应商,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做着脏活累活。
还要把盐不能高价卖给老百姓,而且所得的利润百分之六十都要去贿赂大官们,所以他们能挣到的所剩无几。
但是还没等林如海准备动手,意外便发生了。
自己的夫人贾敏意外中毒,大人和小孩都差点保不住。
林如海确信这些下毒的人就是这苏州的盐商,一番彻查之后,一无所获。
经过这件事,林如海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斗不过这苏州的盐商。
于是,林如海便向武云帝写信,请求武云帝派人支持他彻查苏州的盐商,把这些盐商从根拔起。
但是,这些年来,除了第一次武云帝派来人,林如海见到后,回去的途中便莫名其妙的死亡,御医断定是自然死亡。
林如海当时一听,顿时更加觉得这苏州的水更深,那名官员前夜身体健健康康的跟着他林如海聊天,隔天回去的途中便自然死亡。
林如海对于御医的判断根本不相信,武云帝也不相信,但是连换了几名太医,都是如此。
林如海和武云帝也只好作罢。
但是林如海并不死心,依旧请求武云帝继续派人过来。
而结果都是一样,但凡是跟林如海见过面的官员,全都没有活着回到京都城。
而没有跟林如海见过面的官员,在林如海的调查中。
这些官员一到苏州,便被这些盐商邀请过去。
就在苏州带了几日,便就直接离开苏州,根本不合林如海碰面。
而且,林如海还得知,这些官员一到苏州,便会收到五万两白银。
而林如海将这些情况告知武云帝后,武云帝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些官员回到朝廷后,便将这五万两上交。
这让顾全大局的武云帝一点办法都没有。
而在林如海想要自己去京都城面见武云帝的时候,家中总会发生一些事情,让林如海不能脱身。
这让林如海感到有些绝望,对着这些盐商开始忌惮起来。
上次将林黛玉送走,林如海也是请来这些盐商,直接表明,要是自己小女出事,他林如海便和这些盐商们同归于尽。
这些盐商最终还是忌惮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的身份,这才让林黛玉完完整整的去了贾府。
而林如海这些年,将自己调查的信息都用书信写给了武云帝。
武云帝有心想要整治这苏州的盐商,但是手中的大权基本都在太上皇的手中。
这让武云帝既憋屈又无奈。
直到贾琥的出现,武云帝才感觉这些事情有了一丝的转机。
上一篇:港综:开局宝箱系统,力挺龙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