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12章

作者:随遇而安

冯木林看着日伪军过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什么叫骄狂。

这些日伪军就是如此。

真正的骄狂。

他们之所以出动,是为了保护这些鸦片的安全。每次出动,都要压回来好几吨的鸦片。连续几天之后,他们慢慢的松懈解了。不仅仅是伪军松懈了,就连日军都松解。

他们背着枪走路很累。

以至于他们把自己的枪直接放在了骤车上,让骤子运送枪械。日军当然更会享受,大部分都坐在骤车上,坐累了才下来走会。而警察和警备队的人,只能是跟着走路。

这就是常年没有战争的结果。

这些人完全感受不到危险。

“啪冯木林拿着步枪,一枪就倒了最前面的鬼子。

冯木林一开枪,游击支队也开始开枪。说实话游击支队的这些战士枪法还真不如康水他们那些土匪武装。但游击支队的武器装备好。

把轻重机枪的位置摆好了,火力网是非常强大的。

而冯木林正好是打伏击战的高手。

对于如何集中火力,在第一时间干掉更多的人,他有很多心得。第一轮枪击下去,当场就倒,了三十来人。这些人虽然大意,但也都是接受了简单的训练。所以一瞬间都趴在了地上。

不过仅此而已。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反击。

他们算是接受了最简单的训练,但骤子不一样。骤子听到枪响,吓得赶紧乱窜。而日军和警察、警备队的枪还在骤车上。可是那些人都趴在地上,谁敢起身去拿枪。

除了日军。

游击支队的枪法是比不上康水的特务队,但也不是没有神枪手。日军站起来一个,就打死一个。

日军本来就只有一个分队,这一次跟着出来的也就是十一个人。

第一轮枪击,日军是重点照顾的对象,倒下了五个。

接下来日军站起来一个,就打死一个。日军如此,其他警察和警备队完全是傻了。要是手中有枪,他们还能够还击。现在枪被骤子整跑了,虽然还有一些骤车在原地乱转,但他们也不敢站起来。

冯木林看到这个结果,立马喊道:“吹号,全军冲锋。告诉大家,如果投降就接受,不投降坚决消灭。”

“是。”

第165章 日军的愤怒

“现在你们要怎么办?”

寺内寿一暴怒。

日军投入了多少资金和精力训练出来的蒙古骑兵师,竟然叫八路军不到半个小时之内打的溃不成军,伤亡惨重。把手中喂马的后勤都加起来,剩下还不到三百人。

可以说这支部队彻底没了。

取消编制都可以。

伪蒙骑兵第六师的覆灭,对于日军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结果。因为新三团之前在龙关、延庆闹得动静大,但当地不少实力派还是在观望的。1毕竟新三团是趁着日军兵力空虚的时候出现的。

说不定日军随便派个部队过来,就解决了新三团。对于常年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百姓来说,生活不仅仅是理想,更多的是现实。他们不愿意当汉奸,但他们也不愿意跟着没什么前途的部队。因为他们一次错误的选择,失去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而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子的命。

所以他们还是想看看新三团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

新三团竟然把伪蒙骑兵第六师打残,应该说是差一点就要全歼伪蒙骑兵第六师。

这一下让很多实力派觉得,日军也不过如此。

不仅很多人愿意和新三团合作,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地方实力派,自己组织队伍开始和日本人过不去。

这个不仅仅是龙关、延庆一带。

所有听到消息的察东、察北一带都出现了这种事情。

以前他们害怕日军,所以对汉奸也会是唯唯诺诺。但现在出来了新三团这么凶猛的过江龙,这些人也开始反抗。从开始杀汉奸开始的。

伪蒙骑兵第六师被打残两天之后,八路军也不知道是什么部队竟然把狮子岭给打了下来。

他们号称是八路军第八纵队游击支队。

打下了狮子岭之后,游击支队学习新三团一边扩军,一边扫荡狮子岭周围的汉奸组织和汉奸武装。新三团和游击支队的存在,让察东和察北地区越来越不安稳。2本来这个地方是日军很早就开始控制的地盘。

所以对于这里日军是很放心的,可是现在他们最放心的地方却出了大乱子。

这才是寺内寿一不能接受的。

“植田大将那边说什么?”

“大将阁下,关东军司令部那边的回话是,他们抽不出部队。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山下奉文小声的回答。

寺内寿一听到此话,忍不住直接砸了手中的杯子。

说得好听。

现在寺内寿一手中哪里有兵可派。为了支援武汉会战,华北这边的部队要么上了前线,要么在保护交通线。多少部队目前都集中在平汉路一带,就担心平汉路出现问题,影响前面的武汉会战。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地区闹得也厉害,天天请求增兵。

河北地区也是如此。

晋察冀军区利用武汉会战的机会,大肆往河北派遣部队,发展河北根据地。晋察冀军区的一分区、三分区目前在河北发展非常顺利,扩军速度惊人。

特别是一分区。

杨全武派遣一团、三团往廊坊和保定出击。一路上继续收编当地的抗日武装,以及吸收大量的学生。结果杨全武整编了河北的一些部队之后,自己就组建了一个二十五团,又组建了游击第五支队。

不仅仅是如此,杨全武和河北的民间抗日武装接触频频。就是想要整编这些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一分区。

对于杨全武私自给自己部队主力团番号,军区也是无奈。

不过军区倒是没有怪罪。总不能说一分区拉部队能力强,就要批评他们。再说军区已经从一分区划走了那么多部队,也不好意思因为这个事情对他们说什么。所以虽然一分区自己组建了一个所谓的25团,但军区最后点头同意了这个番号。

也就是说,军区只是拿走了一分区第二团。但杨全武在短时间之内,不仅从八纵拿走了十七团,又组建了二十团,现在增加了二十五团。这样一分区目前就拥有了一团、三团、十七团、二十团、二、十五团五个主力团,下面还有五个游击支队。除了这些部队之外,一分区还有自己直属的骑兵营、特务营、炮兵连等等部队。这些都是战斗部队。一分区目前光是机关、后勤、卫生这些方面的人员就有五千人以上。

三分区得到了二团之后,也是实力大增。毕竟二团是一分区的主力团,人数2500人的大团。有了这样大团的帮忙之后,三分区的战斗力大增。

在河北立马是闯出了一些名堂。

三分区也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主力团。三分区不缺干部,就像是十大队这样拥有完整干部架构的大队好几个。

除了晋察冀军区最开始组建的一分区和三分区之外,目前河北实力最强大的就数冀中军区。冀中军区目前归属晋察冀军区领导,光是主力部队就有九个主力团,加上一些地方部队人数三万人左右。

一分区、三分区、冀中部队,目前在河北集中了五六万部队,开始到处出击。光是抵挡这些晋察冀军区的部队,寺内寿一都抽不出部队。

所以只能是求救于关东军。

但关东军直接回了寺内寿一。寺内寿一现在满肚子委屈,关东军同样是如此。虽然关东军部队正在增加,但七七事变之后关东军部队也大量的抽调南下。

现在关东军自己也觉得兵得力不够,怎么可能抽调部队支持华北。

光是抽调部队镇压冀东暴动部队,关东军都感觉力不从心。

“该死的。”

寺内寿一想了想道:“110师团目前情况如何?”

“已经有大半的部队从塘沽登陆。不过110师团刚刚组建不久,部队还没有进行过完整的训练。部队的军官很多都是多年不在军队的退役军官。所以目前也是谨慎,再说冀东地区支那部队太多。如果110师团出击,打的不好的话,说不定反而会让这些支那部队得寸进尺。还是要等关东军那边派出部队一起合围。”

山下奉文解释了一下。

110师团是特设师团,主要是以退役军官和退役士兵组建起来的部队。千万不要觉得退役军官和退役士兵多么厉害,其实他们还没有那些新兵组建的新设师团表现好。

退役军官、退役士兵,很多都回家娶媳妇生孩子,早就忘记了打仗。甚至老婆孩子热炕头,并不愿意打仗。就这样被拉出来打仗,士气并不是很高。再说他们退役多年,身体素质都比不上以前。

因为现在日军兵力不够,所以组建特设兵团。他们都没有怎么重新训练,就被派到了中国战场。

这些特设师团,在中国战场上的表现普遍不怎么样。

最典型的就是武汉会战当中的106师团。其实表现不好的何止106师团一个,华北方面军这边的109师团表现也不好。110师团刚刚从天津登陆,就让他们去打仗,山下奉文觉得不是好办法。

“但这都已经多长时间了。关东军那帮混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合围。”

“本来关东军的意思是,九月中旬可以完成对于冀东部队的合围。但这一次伪蒙骑兵第六师几近覆灭,让关东军那边非常不满意。他们准备从吉林调三个警备旅,参加此次围剿支那的冀东部队。不过调三个警备旅需要一些时间。可能最快要十月份部队才能够到位,至于合围估计要十月未、十一月初才可以。”

“太慢了。”

寺内寿一皱眉。

指了指地图道:“这些冀东部队,都是一群刚刚学会开枪的百姓。早一点剿灭,我们的损失就少一点。等他们都学会开枪,学会打仗,到时候围剿他们,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小。再说一旦这些人感觉情况不利,如果撤离冀东怎么办?如果无法合围,几万人涌入八路军根据地,接受八路军训练,最后出来几万部队,那就是大隐患。”

寺内寿一对关东军磨磨唧唧非常不满意。

不过他指挥不动关东军。

所以想了想道:“现在的情况对我们很不利。

给大本营发电报,就说支那部队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八路军扩张速度非常快,已成为帝国统治支那最大的隐患。帝国必须要投入重兵解决这些人。所以我作为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请求大本营给我们华北方面军尽快增派部队,最少要两个师团。

“司令官,可是现在怎么办?察哈尔局势已经开始糜烂。”

“让驻蒙兵团自己解决。大本营那边不是给驻蒙兵团派了新兵补充。让他们赶紧完成训练。不给这些人一点教训,八路军就不知道我们的厉害。派人去和阎锡山私下谈判,让他们的部队老实一些。

先让我们解决八路军再说。告诉阎锡山,要是阎锡山的部队不老实,那我们下一步就冀中部队专门攻打他的晋绥军。他应该是聪明人,明白这个时候要干什么。”

“好。”

第166章 夏侯文的大局

驻蒙兵团在整训,华北方面军抽不出部队。

结果察东地区的抗日形势是越发的高涨。夏侯文现在是真的很忙。一边要对部队整训,提高部队战斗力。毕竟新三团是新的部队,战斗力其实一般般。

然后是建立根据地,建立地方政府。

自己来龙关,夏侯文带了十名地方干部。都是自己在怀来发展的党员,资历比较浅、工作经验也比较少。之后魏红军给夏侯文送来了二十名干部。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化干部。

一个是魏红军用武器弹药、粮食从平西地委换来的干部,都是毕业于晋察冀军区干部学校的。这些人其实就是俗称的“三八式干部”,也就是七七事变之后参加八路军的干部。另外一部分是盛县的读书人,早年在盛县根据地工作,后来进入了察南干部学校读书。

这二十个干部,对于八纵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但魏红军很重视察东、察北一带的根据地发展。所以专门给夏侯文派了二十名文化干部。

有了这些干部,加上周远明的配合,夏侯文目前在龙关的工作进展还是很顺利。但这只是最开始的根据地地方政府,离真正的根据地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