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31章

作者:随遇而安

当然开荒没有那么容易。

就算鼓励百姓开荒,但开荒的难度太大。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开荒的投入成本太高,不怎么划,算。因此政府才会减免征收粮食比例。

希望能够调动百姓开荒的积极性。

“而且今年我们根据政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部署,纵队后勤机关,包括武器修械所、医,院、干部学校,都开辟了属于自己的耕地。十九团在二区山上也开辟了一片耕地。还有地方各机构,也都尽量抽出时间开垦属于自己的耕地。我统计了,我们的地方机构和纵队后勤机关,还有十九团,开垦的耕地面积大约是4300亩左右。收获了大约20万斤左右的粮食。”

“除了这些新开垦的耕地之外,县大队、区小队为了减轻纵队和地方的负担,也自己进行了开荒。面积大约在2000亩左右。

八纵副司令员李世平汇报开荒情况。

盛县目前的耕地面积不少,足足有九十多万亩。

不过也不算太多。

其实盛县还有很多可开发的耕地。盛县虽然山多,但同样不缺水。很多山地其实是可以开荒的,只不过之前对于农民的约束比较多。

且还有土匪,根本无法开荒。

可是现在不一样。

八纵是鼓励盛县百姓开荒。按照魏红军的意思,盛县在未来两三年之内应该开荒二十万亩左右,粮食产量要增加两千万斤以上。

盛县是八纵的大后方。

盛县的粮食产量越高,八纵未来发展越好。

还有就是魏红军喊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口号,要求后勤机关、部队都要自己积极参与开荒。就算无法完全养活自己,但打出来的粮食可以吃几个月也可以。

“我们的后勤机关和部队开垦的耕地还是不够。像二区、三区那边的山地,完全可以开垦出几万亩耕地。虽然我们可以收公粮,但自己手中有粮食,才是最安全的事情。

“明年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第191章 翼东干部的安置

从灵丘回来之后,魏红军这段时间非常忙。

反扫荡刚刚结束,八纵伤亡大。各个根据地的破坏情况也比较严重,都需要尽快恢复。魏红军在八纵是党政一把手,什么都要处理。

不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冀东游击总队的工作。

这个工作做好了,那么八纵就可以增加一大批出色的干部,同时增加两个主力团。九千多人,七千人枪,怎么整编八纵的实力都能够上一个台阶。

可是一旦做不好,那就会出现矛盾。

历史上冀热察挺进军就没有做好这个问题。结果冀热察挺进军最后都没有什么发展,反而是撤销编制,直接并入到晋察冀军区当中。

所以魏红军特别重视这支冀东部队的事情。冀东游击总队重要的领导都被魏红军请来。这里面既有洪满这样非党员的领导,也有很多资历非常深的党员。

有些党员资历之深,就是魏红军的老领导杨全武都比不上。

就像是担任冀热边特委委员,直接参与策划翼东大暴动,然后去游击总队工作的楚河,是北伐时期的党员,还参加过南昌起义。这种资历,直接碾压魏红军。当然这位还不是资历最深的。

还有派到游击总队负责联络洪满他们的牛河山,十几岁就加入了同盟会的资深大佬。魏红军面对他们压力是很大的。

但没有办法。

冀东部队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冀东部队必须要整编。

“大家都应该听说了,军区命令我们八纵负责整训游击总队,为了指挥方便游击总队改编为34团、35团。在部队整训期间,34团和35团暂时隶属于我们八纵指挥。等以后建立冀东根据地的时候,34团和35团重新归建。不过一旦整编34团、35团,就要取消目前的游击总队编制。所以各位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因此我想听听几位的想法。

说实话以几位的资历、名望,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你们可以选择留在我们八纵,也可以选择去军区,或者是去总部,甚至几位选择去延安,都是可以的。这都取决于几位自己的想法。

“冀东部队不打回冀东了?”

游击总队司令员洪满开口。

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们都是冀东人,参加冀东大暴动就是为了在冀东发展根据地,在冀东打击日伪军。但现在晋察翼军区的态度暖味。本来第四纵队、冀东抗日联军开会的时候,第四纵队领导人表示,冀东部队战斗力不行。要带回根据地进行整训,等训练几个月翼东抗日联军战斗力提高之后,部队重新打回冀东。

当时本来很多翼东本地干部是不同意撤离翼东,不同意来平西根据地。但正是因为第四纵队领导人这样的保证,所以最后翼东部队的领导人才同意部队西撤。来平西根据地整训,提高部队战斗力。

可是现在晋察冀军区这样拆分冀东抗日联军然后授予番号成立主力团,看不出要打回冀东的意思。反而更像是晋察冀军区看上了这支两万多人的冀东抗日联军,要吞并这支部队。

洪满怎么会高兴。

他虽然支持华共的主张,也支持八路军,所以选择带着游击总队西撤来到平西根据地。但他毕竟不是党员,如果晋察冀军区跟国军部队那样,吞并杂牌部队,他就不能同意。

魏红军摇头。

道:“洪司令员,关于这个问题,我准备召开游击总队所有连以上干部开一次会议,说说这个事情。游击总队是冀东子弟兵,肯定是要打回冀东的。再说我八路军的目标就是击败日本帝国主义怎么可能不打回冀东。但如何打回冀东,如何开辟冀东根据地,却需要大家统一认识。

听到魏红军的话,洪满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了一些。

只要打回冀东,那么什么都好说。

他直接道:“部队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就留在八纵,跟着部队一起。

“我也不走,就留在八纵。”

高为农也同意洪满的做法。

游击总队,这都是他们的家乡子弟兵。当中有他们的乡亲,也有很多他们两个人的学生。他们两个人实在是不放心他们,所以愿意留在八纵。虽然他们的资历和名望,可以选择八路军任何一个地方。但他们还是要跟自己的部队在一起。

隋十二点头。

道:“我也留下。”

他们三个人是游击总队的主要领导。

说起来游击总队,并不是我党直接领导的部队。但因为他们三个人愿意接受八路军领导,所以给他们派了牛河山和楚河两个人做工作。

牛河山和楚河一直没说话。

等三个人表态之后,牛河山道:“我们两个人是党员,组织命令大于一切。在没有其他命令之前,既然八纵负责整训、改编游击总队,那我们也是隶属于八纵,接受八纵的领导。

魏红军挠挠头。

这几个人资历太深,名气太大。

这一下全都留在了八纵,让魏红军既是高兴,又是担忧。高兴是他们留下来,可以帮助八纵稳定游击总队的军心。但他们留下来,如何安置他们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在魏红军仔细了解过他们的资料。

所以魏红军立马道:“那我替八纵欢迎几位。

那我以察南特委书记,八纵政委的名义,临时给几位一些工作。如果不合适,可以直接告诉我。洪司令员,我希望你担任我八纵军法处主任,同时在我八纵成立军事法庭。我们八纵历史短,所以内部很多机构不完善。需要慢慢的完善起来。”

洪满是政法学院毕业,在西北军负责了好多年军纪。

八纵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刚刚成立的部队。

杨全武已经是给魏红军透漏出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只要时机合适,就会让八纵管理的根据地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军分区。一旦这样八纵就需要完善各个机构。因为一个军分区,那就是几乎独立的一个根据地,啥都要管。

军法处、军事法庭是必须要存在的。

“可是我对于八路军的政策,还有很多很不懂。”

“洪司令员,你是专业的。我八路军很多政策文件我们都有,我相信你能够很快就吃透他。

“好吧,我试试。”

“您手中那些学生,也可以推荐给我。”

“好。”

魏红军继续道:“高副司令员,我希望你来负责八纵还有根据地的商业贸易。这是关系到军队和根据地百姓生活物资的问题,是根据地建设未来的重中之重。你是学商业的,也做过生意,熟悉里面的事情。”

“我要想想。”

“详细的问题我们单独再谈。”

魏红军继续道:“隋主任,你是留学归国的大学问家。我们兵工厂需要你这样的大才。而且我准备成立察南工业学校,培养一些工业人才。我想聘请隋主任担任察南工业学校的校长,兼任我们兵工厂的技术干部。

“察南工业学校?魏政委,你们根据地还要成立工业学校?如何击败日伪军才是当务之急,成立察南工业学校是不是本未倒置?

隋十二有些疑惑。

目前因为日军的强势,所以全国都是一片哀叹。

这个时候都在考虑怎么击败日军。可是八纵这么一个小根据地,竟然要成立什么察南工业学校?

魏红军笑笑,道:“隋主任,战争总是要结束的。等我们战胜日本人,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到时候需要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工业方面的人才。我们虽然现在打仗,但一边打仗,一边培养人才,两手都要抓起来。以后建设国家总是会需要的。而且现在我们八路军发展一些小规模的工业,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这种学校是不嫌多的。

隋十二町着魏红军好一会,突然笑了出来。

然后道:“我以前就觉得中国革命的未来在延安。今天我再次确信,中国的未来在你们中共这里。你放心,察南工业学校的校长职务我接了。我一定竭尽所能,为八路军,也是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培养人才。”

隋十二是真的大吃一惊。

之前只是认为延安朝气蓬勃,中国革命的未来在延安。但今天看到魏红军这样一个八路军的小干部,竟然能有这样的远见。在一边打仗的同时,还在考虑未来中国的工业建设。这样的华共不成功,谁能够成功。

“谢隋主任。”

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安排好了,其他都好办。

对牛河山道:“牛老,我想你负责组建察南师范学校,同时负责整个根据地的扫盲工作。我们不能只是考虑从外面引入学生。我们也要自己培养干部。同时让我们根据地的百姓摆脱文盲。”

“没问题。”

最后剩下了楚河。

之所以放在最后,是因为楚河级别最高。他是冀热边特委的委员,还是冀东大暴动的策划者之一。这样级别的干部,完全可以去军区任职。

在八纵级别低了。

不过既然他愿意留在这里,魏红军也要给他找一个好位置。魏红军道:“楚河同志,既然你愿意留在八纵。我就给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打报告,让你担任察南特委委员。同时担任我八纵副政委。除了协助我处理八纵工作之外,主要负责统战工作。一个方向是以后的察北地区,蒙古部族。另外一个方向是平津地区,为我八纵引入更多的人才和物资,同时也要培养更多民族干部。

“我接受组织安排。”

第192章 统一思想

晋察冀军区的反秋季扫荡结束之后,有了一段相对平静时期。

当然只是相对平静。

很多地区双方的各种冲突不断。根据地边缘的那些部队,趋着此次反扫荡的胜利,都在加紧扩大根据地面积,扩大部队数量。

日军当然不愿意。

所以在阻止八路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