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38章

作者:随遇而安

当然这可不是免费的。

八纵拿走察绥支队,一分区那边支援120师雁北支队大量的物资和武器弹药。120师在晋西北生存比较困难,靠近大同这边有两支部队,一个是雁北支队,一个是察绥支队。

因为晋西北贫穷,而且人烟稀少。所以雁北支队和察绥支队不管是后勤物资还是武器弹药都严重缺之。而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是此地最富裕,而且武器弹药最多的军区。有了一分区的支持,雁北支队就能够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所以120师那边才同意察绥支队并入八纵。

“政委,现在察绥支队那边情况不是很好。就在不久之前,察绥支队整编的那些地主武装和土匪武装大部分都叛变,掉过头攻击察绥支队,支队现在是伤亡很大。”

“伤亡大不怕,只要保持基干力量。”

王秋云开口。

道:“我听闻120师派往雁北地区组建那些游击部队,干部储备可是非常充足。只要保留了基干力,量,我们就能够让察绥支队恢复起来。政委,我们现在不清楚察绥支队那边的情况。我的意思是,你去一趟那边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好吧。

魏红军点头。

察绥支队具体的情况,纵队的确是没有具体掌握。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

“如果有重要情况,我发电报过来。”

第202章 第一支队

部队整编、部队防区划分、1939年工作计划各种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是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西宁县。

魏红军要亲眼看看第一支队的情况,包括第一支队在西宁县开辟的根据地情况也要看一看。从高伟带着一个加强排来到西宁县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魏红军是第一次来到西宁县。

西宁县位于大同东北方向,张家口西南方向,直接威胁张家口到大同的交通线。所以这里也是大同和张家口日军重点扫荡的一个地方。

几个月前日军二十五路围攻的时候,扫荡西宁县第一支队的日伪军足足三千多人。可以看出第一支队开辟的西宁县根据地多么重要。

此次第一支队报告自己有主力部队1400人和地方部队1100人,还有3000多名民兵部队。但魏红军不怎么相信。虽然八纵之前经历了残酷的反扫荡,第一支队更是面对三千多的日伪军。但八纵的反扫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反扫荡过去已经三个多月的时间。

八纵所有的部队都在恢复。

不仅仅是恢复实力,甚至比反扫荡之前更加强大。因为驻蒙军在反扫荡当中伤亡惨重,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几乎全军覆没,二十六师团不仅有一个联队成建制被一分区歼灭,甚至一分区部队深入到大同。而各地的守备大队,扫荡八纵根据地,并没有占到便宜。甚至龙延赤根据地当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被新三团歼灭。

不仅仅是如此。

晋察冀军区反二十五路围攻获得胜利之后,傅作义的35军主动出击,痛击刚刚补充新兵的26师团13联队,全歼蒙古骑兵第三师,获得了包头大捷。

经过这一系列战斗,察哈尔一带日军兵力再次严重缺乏,包括平绥路一带也是如此。甚至大同城内的鬼子兵力也不足,因此整个山西的日军部队都决定收缩。

可以说此次晋察冀一分区重创日军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直接促成傅作义35军和120师大青山支队主动进攻26师团。26师团在一年之内,接连打了败仗,主要作战步兵几乎换了一茬。特别是傅作义部1938年和26师团三次大规模作战,都获得了胜利,重创26师团。1938年一年之内,26师团光是在战场上被击毙的联队长就有三个,两个被傅作义部击毙,一个被一分区部队击毙。

驻蒙军连打败仗,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山西的抗日局势。势日军在整个山西都面临兵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反扫荡结束之后,八纵各部队都在加快发展根据地,恢复部队实力。所以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都不相信第一支队的报告。魏红军也是为了亲眼看看第一支队的情况。

“政委,您怎么来了。”

“怎么,不欢迎?”

“哪里?”

高伟嘿嘿一笑。

笑着道:“这不是意外吗?”

“把支队营级以上干部都叫上,我有事情宣布。”

“是。”

第一支队并没有明确的级别。

主要是看他们发展的情况。不过这一年下来,支队编制完成的还是不错的。魏红军仔细看了看,支队干部有些认识,有些不认识。

不过听第一支队政委黄浩介绍,魏红军心里也在计算第一支队的情况。

来了二十多名干部。

等大家认识了,魏红军道:“开会之前,我先宣布一下新的人事任命。鉴于第一支队要担负起宁高镇根据地的发展重任,部队工作任务繁重。所以纵队任命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卢伟生同志担任第一支队副政委。”

卢伟生站起来敬礼。

第一支队是一年前高伟和黄浩率领一个加强排,还有1937年年未独立师部队留在西宁县开辟根据地的游击队联合组建的。这一年来八纵作战任务重,根据地建设也忙,因此对于第一支队的支持有限。唯一的支持就是三分区十大队当中抽调两个连加入了第一支队。

整体来说第一支队几乎是独立发展。

很多政策方面,纵队也需要对第一支队加强指导。所以魏红军才派自己非常看好的卢伟生来第一支队。卢伟生来第一支队,一个是辅佐黄浩,减轻黄浩的工作。一个就是在第一支队开展新式整军。

“黄浩同志。”

“到。”

“察南特委决定,黄浩同志担任宁高镇县委书记,全权负责西宁县、阳高县、天镇三县根据地建设。部队和地方工作很繁杂,你肩上的担子很重。”

“保证完成任务。”

“好。现在开始传达八纵刚刚结束的会议精神,以及纵队对你们支队的任务要求。

1939年是八路军大发展的一年。

魏红军当然也不会放过。而发展宁高镇根据地,是八纵1939年的重要工作。所以魏红军把纵队的决定传达给第一支队营级以上的干部。

“为了支持第一支队发展宁高镇根据地,军区已经和120师协调好了。目前活动在察绥一带的察绥支队并入到第一支队,包括察绥游击军。”

“政委,真的假的?”

“你说呢?”

魏红军横了一眼高伟。

高伟却不在意道:“政委,你在盛县可能不清楚。去年年未察绥支队那边整编的地主武装和土匪武装基本上都叛变了。”

“我知道。革命当中有挫折是正常的。他们开始也就是一两百人,后面不也是发展成两三千人的部队。他们的干部都是有能力的。只不过他们对于敌人的警惕性不足。你们第一支队现在就缺乏他们这些有文化的干部。”

“哦。”

高伟并不喜欢并入察绥支队。

双方本来就不熟悉,一个是115师的,一个是120师的,合作必然会有很多问题。而且在察绥活动的部队,领导人以读书人为主。甚至还有不少人是大学教授,一个个名气不小。

高伟资历浅,级别也不高。而且还是大老粗,并不愿意和那些秀才共事。

传达完纵队决定之后,魏红军还跟第一支队干部了解他们这一年来的战斗情况。等谈完之后,留下了高伟、黄浩、卢伟生三个人。

“大个,你给我实话实说。目前第一支队到底有多少人,多少条枪?我刚刚可是数了,你们第一支队下辖五个营。不算其他,光是这五个营怎么也,应该有1500多人。”

高伟听到魏红军叫自己“大个”,感到一阵亲切。

他们这支部队是闽西子弟兵。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当中,闽西子弟兵十有八九都没有走到陕北。高伟一米八以上的个子,在闽西子弟兵当中绝对是大个子。所以王秋云魏红军之前一直叫他“大个”

“政委,我们也正想给纵队汇报。”

高伟神神秘秘的道:“政委,我们第一支队目前下辖有七个主力营。支队拥有3300人上下。

“3300人?武器装备呢?

“政委,我们第一支队七个主力营当中有五个主力营装备都是三八大盖和六五式晋造步枪。迫击炮、掷弹筒、重机枪、轻机枪一点不缺。

“你们哪来这么多的武器?”

第203章 强大的第一支队

“政委,此次反扫荡胜利之后,日军不仅在平绥路收缩兵力,就是大同和张家口也收缩兵力。特别是纵队击毙常冈宽治,几乎全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之后,我八路军在晋绥一带威名大震。之前在这一地带活动的不少民间抗日武装都投奔了我们。”

“晋绥地区还有民间抗日武装?”

魏红军不相信。

你要说是1937年年未、1938年早期,魏红军还能够相信。毕竟那个时候日军刚刚打进山西,山西很多地方力量不愿意当汉奸,所以民间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反抗武装。

但现在都进入了1939年,哪还有什么民间抗日武装力量。

就是民间抗日力量比较强大的冀西、冀中、山东等地区,进入1939年之后也很难保持独立状态。

要么被日军歼灭,要么投降当汉奸。不想当汉奸,不想被歼灭,要么投奔国军,要么投奔八路军,没有第三条路。

晋绥地区,没听说有什么厉害的民间抗日武装。

黄浩在旁边道:“政委,晋绥地区地主武装和土武装甚多。不过他们之前都老老实实,并没有跟日本人发生什么冲突。不过他们和日军没有发生冲突,和我们也没有多少冲突,跟我们平时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们八路军在这个地方实力不强,无法跟纵队一样收编这些武装。因此他们一直是游离在外的,既不是日军收编的伪军,也不是支持抗日的武装。不过此次日军扫荡我们晋察冀根据地失败,且受到了重大的伤亡。紧接着晋绥军35军重创26师团,都让这些本来观望的势力蠢蠢欲动。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有好多武装开始公开打起了抗日大旗。我们第一支队也顺势整编了其中几支武装力量。”

魏红军点点头。

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人并不想当汉奸,但他们又不敢和日军打仗。所以平时都是老老实实,既不敢和日伪军发生冲突,也不敢和八路军发生冲突。

现在看到日军吃瘾,他们就跳了出来。

抗战事情这种地方势力很多。说的不好听就是墙头草。但在这个全民抗战的年代,对于这样的武装,也是需要拉拢的。总不能把他们推到日本人那里。

“武器弹药从何而来?”

“政委,这你就要夸我和黄政委慧眼识英雄。”

高伟很是自豪的拍胸脯。

道:“:打破日军扫荡之后,我们和马王屯的一支武装接触。这支武装两百人左右,武器装备不差,最后接受了我们的整编。而整编之后才发现,他们虽然是两百来人的小部队,但他们的后勤物资、武器弹药,包括部队账目,都做的非常出色。

没有丝毫混乱,因此我和黄政委就见见他们部队管后勤的。发现此人是正规军校毕业的,曾经是六十一军军务处的军官。这样的人才我们怎么可能放过。我们第一支队缺乏干部,不仅仅是缺乏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也缺乏这种技术干部。所以就让他,帮忙管理支队的后勤。没想到几天之内他就把我们支队后勤整理的井井有条,一目了然。所以我和政委商量,就让他暂时代理支队总务科科长职务。”

“在部队这些部门机构建设上,晋绥军也好中央军也好,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我们的老领导快速扩充一分区部队,却没有发生任何混乱,就是因为他敢于放手器重那些有经验的军官,跟他们学习部队正规化方面的建设。

八路军发展缺乏的就是干部。

哪方面的干部都缺。

大胆的器重来自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中央军的军官,是八路军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晋察冀军区这边,能够从不到3000人的部队扩展到现在拥有二十多个主力团,就是因为大量吸收了这些军官。

所以魏红军对于高伟和黄浩大胆器重晋绥军军官并不反对。

高伟很高兴的道:“政委,郑来山担任支队总务科代理科长之后,给我们第一支队拉来了一批军火。”

“什么军火?”

“阎锡山本来准备在晋绥一带,也就是天镇这里组建一支青年军,就是牺盟会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下属的部队。当时牺盟会在这里派出了几百名骨干,六十一军帮助他们组建部队。为了组建这支青年军,阎锡山给六十一军一批军火,专门用在组建青年军身上。当时郑来山就是负责这批军火的。

后来谁也没有想到日军推进速度那么快,还没有建立青年军晋绥军就丢掉了大同。六十一军镇守天镇的时候,李服膺命令郑来山把这批军火藏在了天镇。”

“还有这回事?”

魏红军很是惊。

不过大致的情况魏红军已经明白了。

西安事变之后,阎锡山担心日本人打进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