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不过这种事情魏红军见得太多了。从魏红军参军到现在快十年时间,见过太多的悲惨往事,所以,魏红军很快收拾了情绪。道:“曹墨这种情况可以做好档案。他的父母兄弟死于日军手中,虽然有一个大伯投奔了日本人。但只要曹本人和大伯没有联系,就不算是汉奸家庭出身。再说他亲大伯如果真的和他有关系,也不会让他在下花园挖了这么久的煤矿。这些都可以在档案当中可以详细说明一下。”
“好。”
魏红军继续嘱道:“韩主任,所有人的档案一定要好好整理,要做到准确无误,可以受到组织,的调查,历史的考验。还有任何人,只要有一点点模糊不清楚的地方,都必须要了解清楚。如果那些同志不能把历史问题解释清楚,那么工作必须要调整。可能有些同志不理解,但政治部不能妥协。这既是为了我们八纵的安全,也是为了同志们的历史负责,更是为他们的将来负责。”
“好。”
魏红军这不是大惊小怪。
八路军和日军是你死我活的敌人。甚至八路军和国军,目前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者。双方之间互派各种情报人员,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为了军队的安全,根据地的安全,反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
同时也是为了同志们的政治生命负责。现在对他们查个十八代,他们的档案就能够完善。那么他们的出身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问题,但只要他们不做对革命有害的事情,魏红军还能够保护他们。可是现在要是对有些事情藏着掖着,对历史问题说的不清楚,那么档案写的就会不清楚,未来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问题。以后要是查出来历史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大事情。那个时候就是魏红军想要保护他们也做不到。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历史档案一定要做到细致。
“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加入我们八纵的多,这些学生档案也必须要调查清楚。过程当中可能一些学生不理解,甚至对抗我们的调查,但调查不能终止。当然我们政治部的工作方式不能太粗野,不要搞以前肃反那一套,还没有调查调就给人扣上罪名。这样会寒了那些学生的心。如果发生一些事情,你这个政治部主任一定要出面安抚那些学生。”
学生问题可大可小。
历史上利用学生进入根据地,在学生中间加派情报人员是非常常规的手段。所以关于学生的档案必须要调查清楚。可是同样学生容易激动,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
这都需要八纵政治部把握好尺度。既能够调查他们的资料,也能够做到让学生接受。
“我会专门开会强调纪律。”
“曹墨本人如何?”
“看不出什么。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练兵。
自从组建警备一团,让他临时负责之后,他就完全扑在训练当中。从我们得到的资料来看,他在晋绥军的时候,对练兵就很有一套。不过性格木讷,也不懂得贿赂上司,所以升官速度一直很慢。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来看,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军人。”
“政治倾向呢?”
“倒是没有什么太明显的政治倾向。晋绥军这边因为阎锡山统治山西多年,我党在这里实力有限,宣传有限。所以晋绥军军官内部很多人并不熟悉我们。对我们没有什么好感,但也没有多少恶感。”
“我知道了。”
魏红军侧面了解了曹的情况之后,亲自去警备一团见见曹。
八纵的分工还是比较明显的。
魏红军作为八纵政委,又是察南地委书记,可以说是根据地一把手,又是军队一把手。所以魏红军负责大局,统筹负责军队和地方的事情。在军队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
而王秋云是八纵司令员。
每天考虑的是军队的训练,还有即将到来的反扫荡计划。和下面的干部谈话,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都是魏红军的工作。魏红军来到警备一团的时候,已经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战备气息。
浓浓的硝烟气息。
魏红军颇为惊。毕竟警备一团才刚刚成立,虽然底子是以晋绥军部队和二十九军部队为主。但才成立没多久,部队就有如此的态势,还是让魏红军非常吃惊。
光是看这些训练士兵的状态,魏红军就对于曹垦此人有了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员能训练部队,而且能打仗的军事干部。
“曹墨同志平时的生活习惯如何?”
进入警备一团,来接魏红军的是警备一团政委高怀远。
高怀远风尘仆仆。
一看就知道之前是参加训练的。
“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以前还在晋绥军的时候,风评也是不错。不吃空饷,不抽鸦片,不过和不少旧军官一样有打骂士兵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和他谈过,希望他能够改掉这个毛病。”
魏红军点头。
旧部队的军官,都有这样的毛病。
打骂士兵是很普遍的事情。
但八路军部队是不允许这种情况。魏红军发起的新式整军运动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旧军队打骂士兵的情况。
所以曹这个毛病可不能放任。
“让曹墨同志参加我军其他部队的新式整军让他亲身听听广大士兵们的想法。你一定要帮助曹垦同志,让他明白我们八路军部队是官兵平等的。
只有革命工作分工不同,没有谁高谁低,不能随意的打骂士兵。
“是。”
魏红军继续问道:“警备一团的思想情况如何?广大官兵对于加入八路军是什么想法?
“大部分人对于加入八路军抗日并没有多少抵触。很多人遭受了日军很多磨难,所以对抗日都非常坚决。不过对于我八路军的很多纪律,他们并不是很适应。这个还需要时间。
“你要多辛苦。平时要多下连队,和基层指战员多谈心,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做政工干部,绝对,不能高高在上,嘴里只知道喊口号,说大道理。一个合格的政工干部,必须要懂得下基层,倾听广大基层指战员的心声。切身感受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只有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才会信任你,才会愿意听你说的话。只有这个时候宣传我八路军的政策,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听进去。新式整军的文件都看了吗?
“是,正在学习当中。”
“你们警备一团的情况比较特殊,八纵之前的文件不见得就一定适合你们。但你可以从中借鉴一些,使用在你们警备一团当中。”
“是。”
魏红军跟着高怀远走了好一会,看到了警备一团团长曹墨。
曹墨很是严肃。
给下面的人讲解什么,很多动作又是亲身示范。
“我们先看看。”
第240章 曹墨2
一直到曹这边结束了训练,魏红军才走了过去。
曹看到魏红军,也是跟魏红军打招呼。两个人在下花园有过接触之外,这算是第二次接触。
“政委。”
“曹墨同志,你讲的战术水平很高啊。我从参军开始,和国军很多部队都打过仗。但说实话很多部队的战术水平一般。你刚刚讲的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在国军其他部队看过。”
这倒不是魏红军恭维曹墨。
而是曹刚刚讲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新鲜,又非常实用的战术。虽然不少都是进攻和防御当中的战术,不是八路军常用的运动战、游击战的战术,可依旧价值很高。
毕竟运动战也好、游击战也好,后面都带有“战”这个字,说白了还是要打仗。你光运动,光游击,而没有后面的“战”,那就不是合格的运动战和游击战。
只要打仗,就会涉及到进攻和防守的战术。
“我们在学校当中学的东西千篇一律,课堂当中的内容十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打仗的时候也是能糊弄就糊弄,所以大家的战术水平当然没什么发展。很多正规军校出来的军官,打仗的本事还比不上那些没上过军校的。
曹墨很不客气的批评。
吐槽完了之后,觉得还不够,继续道:“南口战役的时候,我跟中央军、二十九军、陕军部队一起打过仗。虽然大家念的军校不一样,但水平都差不多。特别是挖战壕,构筑防线,跟三十年前的北洋军没有什么区别,三十年都没有什么进步。构筑的防线没有纵深,一字排开。防御是真正的只有宽度没有纵深。这样的防御阵地,只要被日本人攻破一点,整条防线都会崩溃。日军就一招,正面伴攻,侧翼突破。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一招,我们每次都上当。战壕挖的一点用都没有。不要说是日军飞机、步兵炮,就是日军的迫击炮、郑弹筒打过来都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不管是国军高层,还是基层,战术水平相差不多。这些年根本没有进步。”
“东征的时候,我看你们晋绥军挖战壕还可以?”
“糊弄外行而已。”
曹墨丝毫没给魏红军面子。
直接说魏红军就是外行。
都说曹墨不爱说话。没想到这一次和曹墨单独谈话,曹却是话很多。或者说曹吐槽太锐利,在军队应该是一个刺头。难怪在晋绥军升官速度那么慢。
曹墨直接道:“我们晋绥军挖的战壕,也就能够阻挡没什么重武器的红军。不对,当年晋绥军也没有挡住红军部队,也就是说那些战壕连没有重武器的红军都挡不住。要不然阎长官也不会允许中央军进入山西。至于和日本人打仗,简陋的战壕,根本挡不住日军。我被俘之后,先是被关押在大同后来才转移到下花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偶尔有机会看日军的工事。每次有这样的机会,我都会非常仔细的观察。他们的战壕挖的就非常巧妙,还有他们构筑的防御线,就能够把他们手中的武器性能完全体现出来。他们一个中队守一个山头,挖好了战壕,构筑好了防御,想要打下来,比打下国军一个团驻守的山头还要困难。”
“能否画一下让我看看。”
“政委,你看。”
两个人都是带兵打仗的。
所以曹墨在地上画的东西,魏红军很快就看明白了。看着这份防御图,魏红军想起了历史上关家脑战役。八路军围攻日军五百人的部队,怎么都打不下来。
等战斗结束之后,八路军很多高级将领对于日军的战壕和防御线都是叹为观止。
因为实在是太出色了。
后来不少将领都说,从日军在关家脑的防御工事当中学习了很多东西。
魏红军对曹墨越来越喜欢。这是一个爱学习,平时爱琢磨战术的军官。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军高官在战俘营讨论,甚至认为国军从北伐战争开始战略战术就没有进步。
可以看出国军在战略战术上的僵化。
其实国共两党的军队源头是一样的,都是当初的北伐军。论底子双方军官都差不多,或者说国军这边更占优势。但后来中共这边的战略战术发展迅猛,各种出色的战略战术是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大家不拘泥于固定战术,爱学习、爱动脑筋。
曹就是这样的干部。部科班毕业,打过仗,思维没有固话,敢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曹墨这种军事干部,八路军必须要留下,八纵必须要留下。因此魏红军道:“曹墨同志,你家里的情况我知道了。纵队已经给军区打了报告,要求派人寻找你的家人。军区那边表示,已经和129师那边取得了联系。准备通过那边的关系,找找你的家人。”
“谢谢政委。”
说起家人,曹墨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很快道:“政委,我们警备一团什么时候能够上战场。不是我吹牛,我们警备一团现在拉出去就能够打仗,不会比其他部队差的。
“你太着急了。”
“不,政委。我们这些人对日本人都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到了战场上,我们警备一团的官兵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退缩。”
“曹墨同志,抗日不是赌气,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事情。”
魏红军理解曹这种急迫的心情。
但这种心态是不对的。
特别是曹墨不是普通基层军官,而是有可能成为八路军中高级将领。到了这个层面的军官,心态不能这样走。因此魏红军道:“我们和日本人之间的战斗会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日军士兵比我们训,练更好,他们的武器装备比我们更好,这一点我们要承认。而我们的优势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动员我国百姓,让所有人都参与最广泛的抗日战争当中。只要我们全国百姓都能够积极参与抗战当中,最终的胜利就会是我们的。
“政委,打仗是军人的事情,保家卫国也是军人的事情。”
曹墨不是很同意魏红军的说法。
魏红军笑笑,道:“曹墨同志,军队从哪里来?”
“这个。”
“没有百姓支持和参加的抗战是不可能成功的。民众的大支持,民众的大参与,才能够让我们胜利。都说当兵吃粮,很多人当兵就是为了一口吃的。但随着抗战进行,国家财政不足,军费不足还想跟以前一样征兵是无法成功的。因为政府缺钱,士兵待遇就会下降。这个之后如何让更多民众积极参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国军那边兵源已经开始严重缺之,有些地方都开始抓壮丁来满足不足的兵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就是因为国军没有动员广大的百姓参与抗日战争,没有那么多愿意主动参军的。所以国军的兵源才会如此枯竭。
可是你想想,这些抓来的壮丁,能好好打仗吗?如果是你被抓了壮丁上了战场,你会好好打仗吗?
老蒋虽然在庐山上发表了“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但整个抗日期间,老蒋的国民政府就没有真正动员民众参与抗日大潮当中。
魏红军继续道:“不是我自夸,当初我和王秋云同志来到盛县的时候,只有三十多个人。我们连刚刚和日军交手,一个连就剩下了三十来个人。可是现在我们八纵主力部队就有快两万人,地方部队一万多人。你说我们靠什么发展了这么多部队,其实就是民众的支持。我们根据地的民众积极参与抗战当中。我们根据地有将近150万左右的人口。只要有这些百姓的支持,我们的部队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粮食,源源不断的兵源。就算我们八路军穷,无法给这些战士们发军饷,但根据地的百姓依旧支持我们,依旧积极的参军打鬼子。如果我们八路军跟你说的一样,认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不去发动广大的百姓。那么现在我们八路军哪来这么多部队。”
“曹同志,光是想着如何打仗,指望一两场胜仗就战胜日军是不现实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忻口会战,都是规模非常大的会战,但这场战争结束了吗?我们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而长期抗战的战略战术,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最近纵队教导队晚上会讲解关于中共的论持久战,你可以过来听一听。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