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9章

作者:随遇而安

杨永辉家里是大地主,他们族人也有很多地主,都是有钱人。

这个年代的地主手中有武器是很普遍的事情。

“他们这支部队是谁来训练?我看他们训练的有模有样。”

“杨校长请来一个人担任曹杨庄游击队的副队长,负责部队训练和打仗。此人叫李万福,是原东北军53军一个营长,还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的。西安事变之后,53军整编,取消了第119师和第129师番号。有些不满老蒋的东北军军官就脱离了部队,李万福就是其中一个。杨校长以自己的人脉找到了李万福。”

“53军。”

魏红军点头。

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陕军都有很多变化。

他们的部队送到各个战场,不仅成为各个战场的炮灰,而且还对他们进行缩编打压。一些军官不满意这种情况,所以拉出队伍自己干的不在少数。而且也因为这些原因,东北军和陕军部队,后来投奔八路军的也很多。像吕正操上将、万毅中将,那都是东北军出身的新中国高级将领。

东北军军官,整体来说素质还是很高的。

因为大部分都是毕业于正规军校。后来还一直打仗,从军阀战争开始,参加过中原大战,后面跟苏联打过中东路,又跟日军打过仗。整个抗战期间,东北军入关内的六个军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东北军备受骂名更多的是上层的责任,中下层军官的表现还是很出色。

李万福这样的东北军营级军官,对于八路军来说也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政委,杨校长那边答应了没有?”

“还没有答应,但快了。”

魏红军可不是随便跟杨永辉说那些话的。

杨永辉这个人,是一个有良心的读书人。可能他做不到抛头颅洒热血,把命豁出去革命。但他内心当中还是保留读书人最朴素的家国概念。

他希望国家强大,民族富强。

他是一个念过现代大学的读书人,是听得懂魏红军说的话。

魏红军的意思很简单。

这个国家和民族,老蒋为首的国民政府是无法拯救的。光是从国民政府的税种,光是从国民政府的利益角度来分析都是如此。

这个国家和民族想要富强,还是要把目光放在延安。

再说现在的情况,敌后战场八路军做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想要为抗日做点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跟八路军合作。所以魏红军很有信心。

甚至魏红军希望他不仅仅是跟八路军合作,而是加入八路军。未来根据地建设,需要大量的文化人。杨永辉在盛县威望高,学生多。若是能够拉拢杨永辉,就能够给八路军带来大量读书人。

这是好事情。

所以魏红军不着急,反而是兴致勃勃的看曹杨庄游击队的训练。因为魏红军心中,曹杨庄游击队已经是盛县游击军的一部分。

在魏红军到处转悠的时候,杨永辉是陷入了沉思。

他对于八路军,包括之前的红军,没有多少好感。特别是红军的口号,对于他来说就是暴民。但他今天和魏红军的一席话,却大大改变了对于八路军的印象。

本来他还以为八路军干部,都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暴民。

可是今天见魏红军才知道,八路军不是暴民,八路军干部也不是李自成、洪秀全。

虽然是行伍出身,但魏红军反而像是一个拥有渊博知识的学者一样。从税种分析,分析国民政府是做不到一些事情的。然后又从目前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用最简单的数学加减乘除,来告诉八路军土地政策的作用。

让杨永辉大受震动。

以前没想过这些,所以也不怎么在意。但听到魏红军的话之后,他不自觉的就会想起这些。就像是农村的税收问题。如果真的没有他们这些地主在中间,那么政府可以多收税,农民可以留下更多东西,都是受益的一方。

杨永辉知道这么想不对,毕竟自己也是大地主出身。

但杨永辉不是那种眼里只有家里那点土地的人,而是有一定志向和抱负的读书人。

而且颇有家国情怀。现在国破山河,杨永辉也不能只想着自己家的那点小利益、小九九。

所以越想,越觉得魏红军说的很有道理。

这种情况迫使杨永辉的天平倒向八路军这边。有些问题想清楚了,但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完全想清楚。但现在抗战如此艰难时刻,杨永辉也不想浪费太多时间。

所以决定先跟八路军合作看看。

“杨校长,感谢你的支持。”

“我希望这一次的选择,真的可以帮助国家和民族。”

“我可以保证,杨校长的这一次选择,会让盛县的抗日热情高涨,甚至会让晋东北的抗日出现一个新局面。我们盛县会成为晋东北抗日中心。”

魏红军是真的很高兴。

八路军敌后根据地大规模推动减租减息,是1939年的时候。也正是靠着减租减息的工作,八路军才能够在敌后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稳固的税收,稳固的兵源。不仅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也得到了开明地主的支持。

现在晋察冀军区都没有成立,魏红军就先在盛县开始减租减息,必然能够迅速在盛县打开局面,在晋东北地区打开抗日新局面。魏红军岂能不高兴。

而且曹杨庄抗日游击队近三百人,长短枪一百多条,还有一挺轻机枪。这一下就让盛县游击军实力大增,从任何方面来看都是大喜事。

第030章 减租减息的准备

杨永辉愿意和八路军合作之后,魏红军不愿意耽搁任何一点点的时间。所以魏红军立即和杨永辉、李世平三个人开一个会议。一旦盛县抗日根据地开始建设,三个人便是根据地建设最重要的干部。

减租减息工作,也需要三个人讨论。

“杨校长,农村工作细致复杂,不能硬上。如果硬上很容易出现过火的现象。现在我们很多人都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减租减息关系到盛县农村的未来。更关系到盛县抗日根据地的未来,所以我们更是要小心谨慎。因此我的想法是,我们先在三区、四区、五区三个区内推行减租减息。等我们有了经验,同时培养一批农村干部,然后再在其他区推广。最后在整个盛县推行减租减息。”

“欲速则不达。先在三区、四区、五区进行减租减息,观察效果,再行下一步,很有道理。”

杨永辉点头。

杨永辉已经四十多岁,经历过很多事情。已经不像是一些毛头小子那样,碰到什么事情就急冲冲的上去。反而是更欣赏魏红军这样稳重的人。

其实魏红军是真的很想在整个盛县都推行减租减息。

只是魏红军手中没人。

主要是没有干部。

魏红军来到盛县,手中只有三十来名八路军官兵,根本没有在根据地工作过的干部。盛县地下党这边,大家都是做地下工作的。并没有熟悉农村的干部,更不用说可以推行减租减息的农村干部。

所以只能是一边培养干部,一边推行减租减息。

“杨校长,要做这个工作读书人是必需的。我听说曹杨庄游击队有很多学生。我的想法是抽调其中一些学生学习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样可以让他们参与减租减息的工作当中来。等他们完成了减租减息的工作,他们也会成为合格的农村干部。”

学生热情,有文化,适合做这个工作。

只要这些人熟悉了农村工作,有了足够的经验,那么以后就是非常合格的基层干部。未来盛县建立地方政府,他们就是地方工作人员。

现在八路军不管是军队还是地方,最缺少的就是读书人。

魏红军当然要好好用他们。

“我的学生都很年轻。他们和我不一样,我是参加过大革命的,对于当时的减租减息有不少了解。可是我的学生,在参加抗日游击队之前,都还是没毕业的学生。想要让我们的学生参加减租减息工作,必须要让他们先学习农村工作。”

“这没有问题。如果杨校长同意,我们在进行减租减息工作之前,先办一个农村工作学习班。我和杨校长可以给他们上课。让他们了解减租减息是怎么回事,政策是怎么制定的。他们到了农村之后,该怎么完成减租减息工作。年轻学生有学问,只要好好学习很快就会明白该怎么做。”

“可以。”

杨永辉点头,同意魏红军的提议。

农村工作,杨永辉自己都没有经验。说起农村工作,谁也比不上当年的红军。红军力量弱小,硬是靠着农村工作,打出了一大片的红色根据地。魏红军是红军政治干部,这方面肯定比自己在行。如果魏红军讲课,杨永辉都愿意去听一听。

“杨校长,还有一个问题。张家沟村太偏僻,不适合领导减租减息工作的推行。所以我想把减租减息工作组放在四区的宋家庄。但我不熟悉宋家庄,所以想问问杨校长,四区的减租减息工作从宋家庄开始怎么样?如何让宋家庄接受我们游击军?”

“宋家庄?”

杨永辉看了看李世平,两个人很有默契。杨永辉没说话,李世平开口道:“政委,游击军想要在宋家庄立足,其实有一个很直接的办法。”

“什么办法?”

“剿灭潘秃子。”

“潘秃子是谁?”

“政委,宋家庄南面有一个山峰,当地人都叫鸡头峰。在这里盘踞着一股土匪,土匪老大叫潘秃子。真名叫什么,已经没人知道。这个潘秃子在这里盘踞有五六年了,大家都猜测应该是当年中原大战当中的溃兵。”

“阎锡山在的时候不管?”

“盛县在察哈尔、晋东北和冀西北交界处一带。加上当初河北省主席是商震将军。

商震将军出自晋绥军,却叛出晋绥军,所以和阎长官关系微妙。因此晋冀交界处,晋绥军没有多少军队。所以这一带常有土匪打家劫舍。”

杨永辉解释一下。

魏红军这才理解了是什么问题。

商震曾经是阎锡山手底下大将,是阎锡山的左膀右臂,也是晋绥军最出色的将军。

可是相比起阎锡山只关心山西来说,商震却认为中国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这种不同的认识,让两个人中间出现了嫌隙。再加上中原大战阎锡山下野,商震成为了山西老大。可是阎锡山在山西根基很深,虽然下野但依旧控制山西。他对于商震在山西的改革不满,后来联合其他晋绥军将领打压商震。最终导致商震出走山西。

后来商震驻兵冀北,再后来担任河北省主席。

因此两家关系微妙是必然的。

再说民国军阀遍地,越是这种交界处,越是统治力量薄弱。

“这个潘秃子和宋家庄有仇?”

“有大仇。”

李世平点头道:“这个潘秃子开始倒是懂事,只是勒索过路的商队,或者做一些简单的绑票买卖,并不会伤人。但后来越来越过分,甚至开始打家劫舍。有一次潘秃子打劫了宋家庄的车队,还祸害了跟队的姑娘。这个姑娘是宋家庄老太爷的孙女,回来就自杀了。宋家庄都是老实农民,平时种地为生。因此也没有什么人脉,驻扎在县城的晋绥军也不可能为这点事情出动。但此事对于宋家庄是不能抹去的耻辱。

为了对抗潘秃子,宋家庄甚至凑钱买了一些枪支弹药。但潘秃子虽然是土匪,但战斗力根本不是宋家庄那些人能比的。宋家庄吃过很多亏。杨校长的意思是,如果游击军能够帮助宋家庄灭掉潘秃子,必然能够得到宋家庄的感激。不仅仅是宋家庄,宋家庄周围好多农村都跟潘秃子有仇。可以说解决了潘秃子,以后游击军在四区的工作就彻底打开。”

“这种为祸一方的土匪该杀。”

后世电视剧喜欢猎奇,就天天拍摄土匪抗日,拍摄土匪如何深明大义。反而是八路军派出的工作人员,是多么的不近人情。反正电视剧当中“土匪抗日”已经成为一个主流。

其实土匪就是土匪。

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有多少?而且就算上山的时候是被逼的,但在土匪窝里能够保持清白之身的又有几个?应该说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山当了土匪之后,也慢慢的会改变。

当然也有一些土匪手中没有人命,没有掳掠过女人,那么就算是土匪当中的好人。

这样的土匪,都是属于八路军改编的对象之一。

显然潘秃子这种穷凶极恶的土匪,是八路军要坚决消灭的对象。

“政委,你的意思是要剿灭潘秃子?”

“当然。等部队扩编完成,第一个拿潘秃子开刀。”

“魏政委,这个潘秃子不好打。他们有上百人,而且都很能打的。”

杨永辉给魏红军一些劝告。

魏红军点头道:“我们不会随便打仗的。部队刚刚打了大仗,伤亡也不小,先要进行整训。有了一定战斗力之后,再做出详细计划,灭掉这个潘秃子。杨校长,你们曹杨庄游击队成立之后,也一直在训练,没有打过仗。到时候曹杨庄游击队也参战打掉潘秃子,这样也让那些新兵见见战场。”

“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