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0章

作者:随遇而安

第031章 李万福

杨永辉决定和八路军合作之后,也痛快的决定曹杨庄游击队使用盛县抗日游击军的旗号。

魏红军虽然对杨永辉的曹杨庄游击队很是眼馋,但知道什么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因此魏红军给曹杨庄游击队抗日游击军独立队的番号。

以后曹杨庄游击队就使用游击军独立队的番号。

开完会之后,李世平回到张家沟村。李世平的任务还是很重的。他需要发展盛县地方党员,重建盛县地方党委。而且这段时间一直在转悠盛县第三区各个农村,在这些农村宣传八路军的主张,宣传抗日。

这一次急急忙忙回去,是准备从游击军选择一些农村出身的,比较机灵的人。做农村工作,不能只是让那些学生下去。学生有知识、有活力、有理想,但他们很多人出身富裕家庭,对于农村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必须要给他们配一些农民出身的工作人员。

这样也可以培养真正的农村干部。

以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农村工作的骨干。

主席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既然是工运工作,就不能只是一些知识分子领导工运,因为这样核心力量不足。还是要从工人积极分子当中,吸收一些骨干入党,让他们成为工运的核心领导。只有这样工运才能够有核心力量。

农村运动也是如此。

领导人可能需要一些有知识的人,眼界宽阔的人。但做农村工作的骨干必须是农民。因为他们最熟悉农村,最熟悉农民的想法。魏红军不能把农村工作全都交给杨永辉这边的一群学生。

所以准备从游击军那边抽调一些农村积极分子。

而且现在游击军募兵如火如荼,李世平作为游击军募兵负责人,也要尽快的赶回去。可以说李世平目前的工作任务是非常重的。虽然李世平手底下有一些党员,但他们这些党员也都有各自负责的工作,他们的工作任务也很重要。

根据地初创,到处都需要人。

李世平回去之后,杨永辉也开始选择减租减息工作组的人员。虽然杨永辉手底下学生不少,但要去做农村工作,也不是个个都可以的。杨永辉准备选择一些出身农村富裕家庭的人,因为他们比城市出身的学生更懂农村。

而魏红军则是见见曹杨庄游击队的副队长,原东北军出身的李万福。

“李队长。”

“魏政委。”

李万福三十来岁的样子。

个子不矮,目测一米七五左右。和第一次见到张大虎完全是两个样子。

张大虎看起来有些失去希望,浑浑噩噩,对什么事情都是浑不在意的样子。从热河抗战、长城抗战到七七事变一系列的败仗,让张大虎几乎是失去了信心。

所以对于张大虎要激励,要让他看到希望。

但李万福不一样。

他的眼睛里透着一股狠劲,身上依旧战意满满。

魏红军迅速的改变了自己谈话的内容。

“李队长,你是东北人?”

“是。奉天海龙(梅河口)人。”

“我和杨校长谈好了。曹杨庄游击队会成为盛县抗日游击军独立队。不知道李队长怎么看?”

魏红军的确是很在意李万福的态度。

曹杨庄游击队的成立,主要是靠着杨永辉的个人声望。很多人参加曹杨庄游击队靠的就是杨永辉这个人。但这支游击队成立之后,平时训练都是李万福主持的。

李万福最熟悉曹杨庄游击队。

像李万福这样正规军校毕业的军事干部,而且还打过仗的,是八路军最需要的。就算李万福在八路军不指挥打仗,但留下来培养新兵也是合格的。

所以碰到张大虎、李万福这样的军事干部,魏红军都是采取拉拢、吸收的方案。

“魏政委,我参加过直罗镇战役。”

“直罗镇战役?”

魏红军开始很惊讶,但很快恢复正常。

当年东北军在陕北,和红军是打过好几次战斗。之前是围剿十五军团,到了直罗镇战役的时候是和刚刚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交手。东北军为了这一次战役出动了六个师的部队,结果被红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东北军两个师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李万福是东北军军官,参加直罗镇战役也是正常的。

“当时我还是红军的俘虏。”

说起这个李万福没有一点点不好意思。

很坦然的说出这个历史。

魏红军是实在没有想到李万福还有这样的历史。因此魏红军先不说话,看看李万福的意思。李万福看魏红军神色变得严肃,所以笑着道:“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贵党,也接触红军。那次在红军俘虏营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时贵党提出的‘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了我们东北军官兵一致的认同。我们这些人老家被鬼子占了,甚至不少官兵连父母亲人都留在了东北。大家都想回家,都想打回去,但却被派到了西北和红军打仗。大家都想不通,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兵吃粮,上面让我们打仗,我们也只能是打仗。但对于我们这些连家都回不去的人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打回老家。可惜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回到老家。一直到那次在红军俘虏营,才真正的感觉有了可能。”

“九一八的问题,不是你们这些东北军广大官兵的责任。责任在上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东北军从九一八开始就受到全国唾骂,后来热河抗战再次惨败,更是成为全国的笑柄。西安事变之后,我们东北军的处境更加艰难。部队不是缩编,就是在各个站场当炮灰。当然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七七事变爆发,虽然都说要抗日,但其实一个个都有小心思。七七事变二十九军已经和日军交火,但内部还在争论是战是和。就是我们东北军内部也是如此。后来在保定阻击日军的时候,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镇嵩军这些部队看起来一起打仗,但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不想自己部队去死拼,当然是挡不住日本人。我在部队感觉不到未来,所以离开了东北军。”

魏红军听着李万福的话,对他越来越感兴趣。

因为魏红军感觉到,李万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军事指挥员。相反李万福考虑了很多其他问题。这是一个有思想的军官。

“我离开东北军之后,想着找一条能够战胜日本人,能够打回家乡的办法。杨校长找到我的时候,我其实很高兴,我想过好好地练兵打鬼子。可是真正开始训练曹杨庄游击队之后,我明白我想的太简单。部队训练容易,但曹杨庄游击队这些人都是因为杨校长的名望投奔而来的。他们当中虽然学生多,但他们其实并不完全明白和日本人打仗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打日本人。整个队伍看起来有些样子,但里面却是乱糟糟的,对于这些我完全没有办法。以前我在东北军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这些,一直到被红军俘虏了,我才明白有些队伍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你们红军。当时我们被俘虏之后,不仅是红军的领导过来给我们上课,平时我们还和你们的士兵说话。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红军士兵,甚至有几个才参加红军没几个月时间,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但他们和我们的士兵就不一样。虽然他们没什么文化,甚至不少人都是文盲,但他们知道为什么打仗。看到他们的时候,我才明白我们东北军为什么几次和你们红军作战都是失败的。”

第032章 李万福2

“我们红军成立之后,内部也有很多混乱的思想。早期我们红军很多人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往哪里走,该怎么建设根据地等等。一直到中共在古田会议上,给我们红军下了一个原则。中共说我们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种原则让我们红军与其他军阀部队有了不同,开始真正的走向新的军队。所以我们红军特别重视政治教育,要让所有的指战员都知道,我们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为什么打仗,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是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我们把这个叫做信仰。我们的指战员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所以才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就算是长征那么艰难的情况之下,我们的部队也没有被打垮、拖垮,最终走到了陕北。”

“对,就是这个。”

李万福点头。

然后兴奋的道:“我念完了中学,就考上了东北讲武堂。然后进入了东北军,跟着部队也打了很多仗。但被红军俘虏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上面让我们打仗,我们就打仗。至于为什么要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很多人并不关心。打赢了会如何,打输了会如何,我们都不考虑。因为大家都是当兵吃粮。可是碰到红军之后,我才明白,军人打仗也要知道为了什么打仗,我们打仗最后要得到什么?如果没有这些,那不就是民国最常见的军阀战争。”

魏红军点头。

为什么红军能够发展壮大,为什么八路军在敌后能够发展壮大。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后世的电视剧、小说当中,都愿意突出一个军事主官。一个个人英雄似的指挥员,振臂一呼就有无数人跟着,就能够让部队战斗力蹭蹭的往上升。其实哪里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靠着个人威望聚集的部队,打顺风仗没什么问题。一旦遇到逆风仗,一旦遇到困难,部队就会散架。这种部队是不可能在敌后生存很久的。

如果红军只是靠着某些领导的个人魅力,个人威望打仗,那么红军也不可能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什么中共最重视部队的政治教育,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有真正的让战士们明白,为什么打仗,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弄懂了这些,让指战员有信念,才能够在碰到困难的时候,部队不散架。这个基础上辅以强有力的部队纪律,部队才能够在敌后生存。如果增强部队战术素养,那么这样的部队就是强军。

看看历史上129师386旅的771团,被日军偷袭,部队直接被日军打散。如果是放在其他部队,这个部队就没了。但771团是走过长征的红军部队。被打散之后,几个小时之内硬是重新聚拢。最后一查,基本上所有失散的官兵都回来了。

这才是打不垮拖不烂的部队。

“我本来想要在曹杨庄游击队,打造一支我心目中的部队。可是很快我就明白我完全没有这样的能力。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在想,曹杨庄游击队到底差什么?前段时间张家沟村游击队突然接连击败日军,还有人说张家沟村来了八路军,所以我一直考虑拜访你们。想要看看你们到底是怎么打造部队,怎么打仗的。没想到你们反而来了曹杨庄。”

“李队长这是欢迎我们的合作?”

“魏政委,我就实话实说。经过这一年的情况,包括我在曹杨庄游击队的经历,都让我觉得缺少什么。但我知道这个东西你们红军身上有。目前曹杨庄游击队都是学生和农民为主,我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我想跟魏政委申请一些基层军官,包括你们的政工干部。我想亲自体验一下,你们八路军是怎么打造部队,怎么教育战士们的。”

李万福很认真。

魏红军非常高兴。

因为魏红军明白,李万福在思想上已经非常接近八路军这边。只要稍微使点劲,再过一段时间,李万福加入八路军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李万福这种情况一旦加入八路军,会成为坚定的八路军战士。因为他是从思想上加入了八路军。

因此魏红军笑着道:“李队长,有一点我先要跟你说明白。”

“魏政委,请说。”

“盛县抗日游击军虽然还不算是八路军正规部队,但也是隶属于八路军序列的地方部队。我们八路军不是中央军,也不是东北军,经费有限,甚至可以说很是艰苦。

我们的部队不发军饷,只有少量的津贴。这还是有钱的时候,如果没钱我们的部队还要自己动手种地养活自己。可以说我们八路军在敌后作战,生活上会非常艰苦。

就是我们中央领导在延安的津贴,有可能都比不上东北军一个营长的工资待遇。”

“这没有问题。”

李万福点头。

保证道:“我不是出身大富大贵之家,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再说我们这些人老家都被日本人占了,都成为了丧家之犬。还有什么资格挑三拣四。”

“还有一点,我们八路军纪律严明,和其他部队大不一样。李队长不知道听没听过我们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在我们军队是铁律,谁要是违反铁律,枪毙都有可能。”

“铁的纪律,才能有精兵。我们在俘虏营的时候,也听过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你们红军除了一部分陕北红军之外,大部分都是从南方来的。但你们红军却能够和陕北百姓打成一片,和地域完全没有关系。我们东北军都是东北子弟兵,大家都是东北人。可就算是这样,我们东北军在东北都没有这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我保证能够接受八路军的纪律。”

“听到李队长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魏红军露出了笑容。

有李万福的支持,曹杨庄游击队成为游击军部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魏红军点头道:“这样。我给你们独立队派一个政工干部,三名军事干部。说是军事干部,其实大家级别不高。他们以前在红军也就是连排级干部,但我可以保证他们都是老红军。班排级的战术能力都是很出色的。我知道李队长是正规军校毕业的,在军事方面你也要多帮帮他们。”

“互相学习。你们红军的一些打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我东北军当时武器精良,部队军官都是正规军校毕业的。但几次碰面都被红军打的七零八落。我们曹杨庄游击队和张家沟村游击队几乎是同时组建的,但张家沟村游击队能够打胜仗,击溃了日军一个中队。而我们曹杨庄游击队,我说实话,不要说是日军一个中队,就是日军一个小队也没有信心击败。”

“李队长,不瞒你说。你们独立队缺乏军事干部、政工干部,游击军那边也缺乏,而且缺的厉害。不仅仅是基层干部缺的厉害,就是老兵也缺的厉害。唯一的办法是我们自己培养干部。我和游击军王秋云司令员有了决定,准备在游击军开设短期的培训班。让我们的基层指挥员去学习,司令员、参谋长包括我都会上去讲课,以此来培养军官。你们独立队这边也可以抽调一些有能力的战士去学习,短暂学习一两个月之后,就能够担任基层指挥员。”

“这个事情我记住了。我手中还真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那就好了。”

第033章 改造曹杨庄游击队

和杨永辉、李万福谈完之后,魏红军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张家沟村。

不过才两天多的时间,张家沟村这边人声鼎沸。李世平的工作做得还是比较扎实,张家沟村周围的很多农村,都有年轻人过来参军。

王秋云和张大虎也忙。

忙着训练部队。

部队扩编之后,战斗力会急速下降。因为老兵数量有限,新兵太多。

想要提高战斗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加强训练。魏红军回来之后,王秋云立马赶了过来。这几天扩军之后,王秋云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光是每天消耗的粮食,那就不是小数目。

参军人数也没有达到预期。

如果说之前在八路军,是枪少人多。那么现在的游击军却完全不一样,是人少枪多。本来王秋云和魏红军还想要组建区小队,可是现在连游击军编制都没满,更何况是组建区小队、村民兵部队。

王秋云也是深切的感受到了,必须要建立根据地。

只有稳固的根据地,才能够给部队提供足够的后勤,足够的兵源。要是没有根据地,现在每天部队消耗的海量物资,光想着靠缴获,根本不可能。兵源也是如此,李世平虽然很努力,但离所需需要的人还是差了不少。所以听到魏红军过来,立马探听情况。

“老魏,怎么样了。”

“着什么急,先让我喝点水。”

“我能不急嘛?你说我们两个之前在部队打仗,什么时候如此操心。每天只要考虑部队训练,部队打仗就可以。但现在还要考虑根据地建设,募兵,部队后勤。最近我感觉我都老了十多岁。这两天你不在,我晚上都有些睡不着觉。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要考虑部队今天会消耗多少粮食,要考虑今天能够招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