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但现在三分区开始发力。
八纵这边也是如此。
七月份是最困难,最虚弱的时候。过了七月份,之后,八纵的根据地已经开始恢复元气。因为一个月之内,陆陆续续有2000人左右的轻伤员已经回归部队。
这些伤员都是宝贝。
经历了如此残酷的反扫荡,还能够活下来的,那都是一等一的老兵。而且这一个月当中,八纵的盛县根据地,扩招新兵近4000人。盛县根据地的老百姓,用这种方式支持八路军的抗日。
宣涿怀根据地这边也是如此。
一个月之内,扩招新兵4600多人。
反扫荡的时候,伤亡巨大的部队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原来的编制和人员。包括很多地方部队也已经组建完毕。只不过相比起反扫荡之前,现在多了很多新兵而已。
所以部队非常期待那些伤员回归。
目前等待回归的伤兵还有六七千人之多。等大部分人能够归队,就能够让八纵彻底恢复元气。
一分区也是如此。
和八纵一样伤亡惊人。阵亡5000人左右,伤员万人以上。现在一些轻伤员慢慢的回归部队,大大减轻部队压力。一分区比八纵强的地方是,一分区的根据地人口多。一分区目前的根据地人口超过三百万。要不是日军扫荡丢失了不少根据地,一分区的根据地人口能达到400万。而八纵根据地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到两百万人。
就在大家都努力恢复元气的时候,军区突然宣布成立晋察冀第五军分区。
位置就在雁北。
以怀仁县、应县、浑源县为根据地。
命令来的很突然。
当然第五军分区的成立,和八纵没什么关系。
对于八纵晋察冀军区也是头疼。八纵部队战斗力强大、根据地面积大、战果辉煌,而且一直是独立作战。这一次再次击了两名日军少将,在全国都是名声大噪。老蒋都给八纵发来了嘉奖令,可以想象是多么轰动的事情。按照八纵的战果,完全可以升格为独立的军分区。
但反对声音也不小。
不只是晋察冀内部,包括八路军总部这边也有不少反对声音。
但这些聂帅并不是不能挡住。
聂帅之所以一直无法下决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旦成立军分区,那么军分区的干部安排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八纵的问题是,不仅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资历浅。因为他们两个纵队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资历浅,所以整个八纵的干部系统资历都浅。
像张子华、肖勇实他们是八纵副司令员,但他们在红军时期最高也不过是团级干部,而且都是不怎么起眼的团级干部。还有另一个纵队副司令员李世平,抗战时期就是负责盛县学运工作的县里小干部,级别非常低。要不是因为张家沟游击队是八纵最早的部队构成,李世平这个资历,哪里能够走到现在的位置。
还有像察西支队司令员高伟红军时期是连级干部,察东支队司令员张大虎是37年投奔八路军的原29军干部。以及察东支队政委夏侯文、察西支队政委黄浩抗战之前的级别都不高。魏红军在八纵政工系统的哼哈二将卢伟生和张超,也都是抗战之后投奔八路军的典型三八式干部。
现在八纵还没有具体级别,这些都不是问题。
可是一旦升格为军分区,那么就不是八纵这样没有具体级别的情况。到时候多少人町着这个军分区的干部位置。以王秋云和魏红军立下的战绩,他们两个人的位置聂帅可以保证。应该说现在王秋云和魏红军是完全可以保证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职位的。
王秋云现在可是全国知名的抗日名将。因为王秋云是第八纵队司令员,所以在全国的名声,比魏红军这个政治委员大很多。大部分人不了解八路军的建军制度,不知道政委是干什么的。所以他们只知道王秋云是司令员,那就是目前全中国都冉冉升起的名将。所以新成立一个军分区,延安和总部都不会阻挡王秋云的任命,王秋云当一个司令员肯定没有问题。但在党内、八路军系统之内,魏红军受到的重视是超过王秋云的。目前党内谁不知道魏红军是后起之秀,受到延安、总部的器重。所以魏红军的位置也是有保障的。
八纵升格军分区最大的问题是,其他干部的安排。
现在八纵发展形势这么好,如果升格为军分区,到时候说不定大量干部会涌入八纵部队。八纵新老干部之间磨合不好,到时候影响八纵的发展怎么办?
还有根据地地方干部。
他们的资历也是严重不足。像夏侯文既是军队干部,又是龙延赤县委书记。可是以后升格为军分区,他们能不能保住这个位置。
这才是聂帅头疼的事情。
聂帅并不想因为其他事情,影响八纵的发展,影响察哈尔根据地。
所以聂帅一直在考虑最稳妥的办法,同时一直和延安、北方局、八路军总部那边协调。希望他们能够支持,保持八纵目前的独立性。不仅仅是王秋云和魏红军的位置,聂帅是希望能够让八纵平稳的升格为军分区。
不过现在还在沟通阶段,晋察冀军区首先成立了五分区。这一次成立的五分区,其实有不少是一分区的地盘。
一分区在雁北地区实力还是不弱的。
反扫荡的时候,有二分区的部队,有120师的部队,但主力部队还是一分区的部队。现在晋察冀军区在这里成立五分区,地盘就是一分区的地盘。
本来这个只是军区的事情,王秋云和魏红军都没有当一回事情。
不过很快就有八纵的事情了。
“司令员,第五军分区成立,为什么要调走我们的19团。”
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成立,开始的确是没有八纵的事情。但很快军区要把八纵19团调拨给五分区指挥,以后19团就要从八纵序列中去除。
王秋云很是不满。
当初一分区要走了17团,最起码还给了十大队作为交换。十大队虽然人少,只有一千来人。但十大队干部多啊,现在很多都成为了八纵的重要干部。
像刚刚担任34团团长的陈中和,18团团长郭林,25团政委乔宇,察西支队第一大队政委齐光武,第二大队政委徐进,还有19团副团长楚庆中,政委陈启中。
这些干部都是当初三分区十大队的干部。
十大队来到八纵,大大弥补了八纵干部的不足。可是现在军区要调走19团,竟然一点补充都没有。所以王秋云直接跟杨全武抱怨。
不可能不抱怨。
19团在八纵一直是镇守南大门的。是拥有12个步兵连,总人数达到2400人的大团。之前的反扫荡,19团在雁北地区伤亡也不小。纵队从区小队抽调兵力补充19团,加上一些归队的伤员,让19团不缺人。
可是刚刚恢复实力,就要倍5分区拿走。
“司令员,5分区是干嘛的?怎么突然之间出来了一个5分区?”
晋察冀军区之前是有过5分区、6分区的。
但都是给当时河北民间抗日武装的。因为他们的兵力雄厚,晋察冀军区吸收他们,给了他们五分区和六分区。但很快这些武装都被一分区给整编了,军区也取消了这些军分区。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聂帅偏祖杨全武。
就是因为杨全武吞并别人部队,那可真是行家里手。军区整编的那些民间抗日武装,军区都没有下命令,杨全武就直接把他们吞进肚子里。
之前晋察冀军区给出的五分区、六分区,部队都被杨全武给吞并。甚至军区为了改编这些部队派出的干部,杨全武也都给吞了下来。
这让其他军分区当然是眼红。
凭什么军区都没有命令,你就把他们给吞了。
杨全武吞并这些部队,凭空就增加近万的部队。还有吞下那么多干部,当然有人告状。最终结果是聂帅一眼闭一眼。聂帅去世的时候,杨全武哭的最伤心。就是因为没有聂帅的包容,就不可能有杨全武在抗战时期的辉煌。
自从杨全武吞了五分区和六分区的部队之后,晋察冀北岳区一直没有设立新的军分区。
怎么突然就要增加一个五分区。
魏红军也是有些想不明白。前段时间的反扫荡,一分区、二分区、120师的部队在雁北地区配合还是很默契的。这两年一分区在雁北地区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
突然弄出一个五分区,而且根据地基本上都是一分区在雁北的根据地。也不知道军区这是要干什么。
第282章 第五军分区2
“邓国同志要回延安学习。聂司令员把他留了下来,想让他在晋察冀军区任职。”
“邓政委要回延安学习?”
王秋云一愣楞。
实在是不敢想象。
现在的抗战已经进入了非常重要的阶段,或者说是进入攻坚阶段。这个时候怎么好好地让邓国回延安。这位可是文武双全的八路军高级干部。现在八路军各个根据地都缺干部,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回去。
八路军一些基层干部去延安学习,那是为了提拔重用。可是邓国这个级别的干部,除非是为了提拔去中央党校学习。要不然一般都是犯了错误,而且是犯了很严重的错误,才会回延安学习。因为现在的抗战如此艰难,前线最缺少的就是邓国这样的大将。
“最近11团在热河的发展态势很好。据闻已经在热河四五个县都开辟了根据地,部队都发展一万多人,热河的抗日局面日渐高涨。这个时候邓政委离开,11团这边怎么办?”
魏红军担心的是热河的抗战局面。
自从11团进入热河之后,热河的抗日形势越来越好。邓国率领11团,在热河发展是真的很好。现在正是关东军抽不出部队,华北方面军缺兵的时候。真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好机会,这个时候应该大力支持11团在热河的发展。翼热辽挺进军如果真的想要发展,此时应该派兵进入热河,支持11团在热河的发展。
可是这个时候怎么会把一把手调回去。
“具体我也不清楚。冀热辽挺进军的领导在部队改编,以及对热河、冀东的根据地发展问题上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前不久的会议上,不仅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反而发生了更严重的事情。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原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高知远被枪。罪名是高知远和原北洋军阀吴佩孚有联系,要投敌叛国。因为这个事情冀热辽军政委员会会议上发生了很大的冲突。邓国同志和宋史伦同志现在都要回到延安,邓国同志被司令员留在了晋察冀。”
魏红军皱眉。
果然还是和历史一样。
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能够改变的。
其实现在的冀热辽挺进军的情况,比历史上好了很多。因为八纵出乎意料的崛起,一分区的实力也跟着膨胀,晋察翼军区更是比历史上强大很多。
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华北方面军这一年来抽调大量兵力不断地扫荡晋察冀根据地。可正是因为华北方面军抽调,太多部队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结果热河、冀东一带日军控制力大为下降。历史上关东军派遣的部队和华北方面军,对冀东根据地是三天小扫荡,五天大扫荡。
相比相起来,现在日伪军在热河的冀东的扫荡,规模和次数少了很多。
这个给冀热辽挺进军发展壮大非常有利的机会。
历史上热察挺进军,兵力一直在萎缩,根本无法发展。但现在的情况是,冀热辽挺进军两个团进入翼东之后,部队迅速扩大。目前翼热辽挺进军在冀东拥有万人部队,在热河拥有万人部队。这种发展速度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现在的冀热辽挺进军只要不出现大问题,未来说不定就会成为跟晋察冀军区一样的大军区。因为热河和冀东人口加起来超过千万。若是能够把手伸进辽宁,那么根据地人口就更多了。
就算无法成为晋察冀这么强大的军区,但也能够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军区。要是冀热辽挺进军真的能够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那么未来就真的可以脱离晋察冀,成为独立的军区。
可是如此大好的局面之下,内部怎么还出现问题。
当然魏红军也理解。
冀热辽挺进军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部队太杂。
有115师独立团的部队,有120师716团的部队,更有冀东大暴动的部队。而冀东大暴动的部队也有很多不一样的情况。
有中共直接控制的武装,有支持八路军主张愿意听从八路军命令的,也有倾向于八路军主张愿意跟着八路军走的武装。这些武装的构成更是复杂。
如何团结这些武装,是一个很繁杂的工作。
很显然冀热辽挺进军的问题,就出现在整编翼东部队的问题上。
冀热辽挺进军的领导不想着如何团结这些部队,一味地想要整编部队。一味地往部队直接派遣干部,让他们听从命令,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冀东部队本来就因为同乡关系,内部比较抱团。你不去团结冀东干部,硬是往里面派遣干部,硬是让部队听从指挥,当然会让冀东干部反感。
当初肖子敬来到冀热辽挺进军,成立挺进军军政委员会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冀热辽挺进军三方面的部队组成,宋史伦和邓国都进入了军政委员会委员。高知远身为冀东大暴动的总指挥,作为冀东部队的代表人物,顺理成章就应该成为军政委员会委员。就算不喜欢他,为了团结冀东干部,也需要让高知远成为冀热辽挺进军军政委员会委员。
这才是正常的安排。
杨全武脾气不好,在一分区是说一不二。但就算是这样,吞并那些民间抗日武装的时候,就算有些干部能力不够,但为了团结里面的干部,都会给比较高的位置。就算是为了好看,也会给你一个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团结这些人。之前第四纵队的时候,宋史伦和邓国都是非常尊重高知远,有什么事情都跟高知远商量,三方部队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非常融洽。可是翼热辽挺进军成立之后,高知远这位翼东大暴动的代表性干部,竟然都没有进入军政委员会。这样的情况之下,冀东干部当然不满意。
认为肖子敬看不起翼东干部,打压翼东干部。
祸根早早地埋下,果然还是闹出了事情。
冀东抗日联军司令员,也就是整编后31团团长高知远肯定有自己的问题。可是肖子敬这位领导处理问题也是有问题。就这么枪毙,而且是投敌叛国的罪名,怎么都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本来就心气不顺的那些冀东干部怎么看。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