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聂帅看到电报之后也是脸色凝重。
因为电报当中,虽然没有什么太重的话语。但是告诉聂帅,要重视山头主义,不能在部队滋生山头主义。聂帅明白主席是在说八纵,同时也在说晋察冀。或者说是借着八纵,来说晋察冀。
聂帅仔细想了一下晋察这两年的发展。
目前晋察冀的干部,基本上都是115师出身,往前就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出身。
从聂帅开始,往下一分区司令员杨全武,三分区司令员黄勇,四分区司令员赵陆,五分区司令员邓国,都是一军团出身的干部。
以及二分区司令员郭田民,他也是红四军出身的干部。只不过红九军团成立之后,去红九军团工作。但根底来说,也是红四军,一军团出来的。
还有准备升格为军分区领导的王秋云、魏红军,都是正儿八经一军团出身。
但这个和山头主义没关系。
因为晋察冀本身就是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组建的。干部都是来自115师,是红军时期一军团。晋察冀根据地就是这些干部联合开辟出来的,干部结构肯定是这样的。
如果说真的有山头主义,那就是和这两年的干部调动有关系。一个是邓国在冀热辽挺进军,和司令员肖子敬闹翻之后,本来是要去延安的。是聂帅和延安、总部那边协调,最终留下了邓国。
留下邓国,在干部问题来说,其实是比较忌的。
但聂帅还是留下了邓国。
一个是邓国真的是军政全优的干部,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邓国从红军时期开始就是聂帅的老部下。
不仅留下了邓国,而且从冀热辽挺进军带走第六团,还有和翼热辽挺进军那边协调,把蔡德宝这些原晋察冀干部调回晋察冀。
这方面聂帅的确是保护了晋察冀干部。
在晋察冀干部看来,聂帅这种做法的确是有情有义。因为老部下落难的时候,挺身挺而出保护了老部下。但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晋察冀干部在聂帅的保护之下抱团。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冀热辽挺进军闹内,是不是有晋察冀干部不听话,是不是晋察冀军区在后面撑腰。
除了这些干部调动问题之外,聂帅也开始考虑晋察冀的干部使用问题。
晋察冀缺干部。
这三年晋察冀发展迅猛。部队增长速度快,根据地扩张速度快,到处都需要干部。但晋察冀如此缺少干部的情况之下,有没有能力强的干部,目前还没有分配的。
其实还是有的。
特别是四方面军出身的一些干部,有不少在军区这边还没有正式安排。聂帅也不是说有意要打压这些四方面军干部。但聂帅更信任中央红军出身的干部,更喜欢自己一手带起来的干部,这个绝对是有的。
中央红军的干部和四方面军的干部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中央红军这边的干部,常年在中央苏区打仗。
中央也重视教育,所以不少干部都是军政全优,特别是政治觉悟不错,对党的纪律遵守的也可以。相比起来四方面军干部,经过张国涛肃反之后,很多将领都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所以四方面军猛将尤其多,但是在政治觉悟、党的纪律方面,却有不少问题。如果说张国涛有军阀主义的问题,那么四方面军不少干部都有这个倾向。
恰恰聂帅又是政工干部出身。
最喜欢那些军政全优的于部。
其实四方面军很多干部,经过在延安抗大学习,又经历过批判张国涛事件。在政治觉悟方面,党的纪律方面提升很多。加上四方面军干部本身就勇猛,能打仗,是现在各个军区都非常需要的。但聂帅在晋察冀,依旧没有完全信任他们,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晋察冀提拔干部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四方面军干部的名额。甚至目前晋察冀发展出了这么多主力团,主力团团级干部往上数基本上都是红四军、一军团出身。就连同样中央红军当中三军团出身的干部也非常少。
因为不仅仅是聂帅如此。
晋察冀下面各个军分区的领导人,他们在提拔干部的时候,肯定都是优先提拔自己熟悉的干部。
结果晋察冀军区这么大的根据地当中,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出身的干部少之又少。
以前都没什么事情。
但这一次主席亲自草拟的电报。批评的话不多,但里面的意思却是字字千钧。以往主席并不是没有给聂帅亲自写过电报,但没有像这一次这样让聂帅想得多。
想了好久之后,聂帅转头问唐杰道:“张才芳同志还在抗大二分校担任先遣大队大队长?
“是。”
唐杰点头。
张才芳资历很老,是黄麻起义出身,是正儿八经的鄂豫皖老红军。
在四方面军担任过红九军政委,红三十一军政委。可以这么说,目前四方面军的干部,一大半都曾经接受过张才芳的领导。不过张才芳倒不是受到张国涛连累,而是在长征途中还没有到陕北,就已经被一撸到底。因为汽油爆炸,引起了很大的伤亡,张才芳自己揽责任,所以调到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等到了陕北之后,又进入抗大学习。
一直到现在。
也就是说他已经在军校待了快四年时间。
目前还在抗大二分校,担任先遣大队大队长。
聂帅想了想道:“张才芳同志一直在抗大也不是一回事情。三分区最近发展不错,让张才芳同志去三分区担任副司令员吧。
聂帅考虑的比较多。
抗战时期山头出现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都在敌后发展,而且基本上建立一个根据地都是同一支部队。而且为了统一领导问题,很多地方都开始实行一元化领导。也就是党政军一把手都是一个人担任。
这不仅仅是一级军区,下面的军分区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样最容易产生山头。
晋察冀北岳区其实已经是一个山头。现在主席的电报只是几语,但如果北岳区干部一直都是现在这种情况,说不定以后中央要怎么调整干部。
聂帅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一些改变。
他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在抗大的张才芳。四方面军的干部在晋察冀不多,不仅仅是在北岳区,就是在冀中军区和冀热辽挺进军也没有几个人。
现在大部分的四方面军干部,在其他军区活跃,发展也很好。
但晋察冀这边几乎看不到高级将领。
这是有些不正常。
张才芳在四方面军资历深、人缘好,启用他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聂帅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告诉,中央,晋察冀有山头,但并没有山头主义。
至于选择张才芳去三分区,是因为三分区现在发展速度快了起来。但因为才开始迅猛发展,所以部队和地方都缺之干部。加上黄勇脾气不好,和他,搭档的干部不好选择。正好张才芳此人脾气非常好,四方面军那么多脾气不好的干部都信服张才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能够团结干部的。所以才让他去三分区。
“还有郑伟山同志。”
聂帅顿了顿,最后还是道:“让郑伟山同志去要成立的12军分区担任副司令员。至于在八纵具体的工作,让八纵自己决定。
郑伟山也是出身四方面军。
红军时期是四方面军的师政委。虽然是政工干部,却也是四方面军出身的猛将。不过受到张国涛和西路军影响,一直未能够在前线带兵打仗。在1939年年初军区成立教导团,他才从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出来担任团政委。团长是军区参谋长唐杰担任。
后来唐杰工作繁忙,郑伟山就开始担任教导团团长兼政委。
光是启用张才芳还不够,聂帅选择启用郑伟山。
“这。”唐杰皱了皱眉,道:“司令员,郑伟山同志去给王秋云和魏红军当副手。这个。…。
“八纵大的干部架构不动,是为了保证八纵的稳定。但八纵还是要有正常的干部交流。
聂帅指了指手中的电报。
唐杰微微点头。
延安的电报虽然没有具体指示,但意思还是比较明显的。
“待会召开军区党委会议,确认之后,给延安和总部发电报。
1940年1月7日。
反扫荡结束之后,晋察冀军区选择开会。
这一次军区开会,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也参加。
很是意外。
因为这一次参加会议的,都是晋察冀军区的领导和各个军分区的领导。以往这样的会议,他们两个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王秋云和魏红军也不是没有来军区开过会,但那个会议级别没有这么高。都是一些军事会议,或者是扩大会议。而不是这样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参加的会议。
大家心情都不错。
一个是因为晋察冀军区北岳区这一次是真的露脸,延安和总部的嘉奖令到了好几天。实在是因为这一次晋察冀北岳区反扫荡表现太出色。给扫荡的日军很大的打击。
此次反扫荡,晋察冀北岳区各部队歼灭日军超过万人,加上伪军部队,歼灭两万多日伪军。而且不少都是成建制的歼灭日军,甚至是成建制的歼灭了两个日军联队。北岳区反扫荡战果如此辉煌,让本来兵力就捉襟见肘的华北方面军更是雪上加霜。
当然除了这个事情还有一个高兴的事情。
那就是日军对冀中军区的扫荡同样也结束了。
冀中军区付出了不少代价,伤亡也不小,而且根据地也丢失了不少。但此次反扫荡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9万多人参与了反扫荡。歼灭日伪军4000多人。虽然战绩比不上晋察冀军区北岳区这边这么辉煌,但毕竟也是反扫荡成功。
再说冀中军区的反扫荡本来就比较困难,因为冀中地区是一片平原地带。
能够反扫荡成功,对于翼中军区已经是很成功的事情。
所以这一次会议整体上是比较轻松的。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开始的时候日军这个政策还不明显。现在快一年时间之后,“囚笼政策”的威力开始出现。
对于八路军根据地的威胁是越来越大。
日军修筑的调堡越来越多。之前只是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修筑堡,后来他们开始在八路军根据地边缘修筑堡。可是现在他们往八路军根据地修筑碉堡。
这个影响就越来越大。
大家都在考虑如何打破这个堡封锁。
当然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也有其他的一些事情。不过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已经是大出风头,延安和总部的嘉奖令几次点名八纵。所以这个时候在这样的场合,两个人都是尽量的少说话。除非轮到自己说话,不然不会轻易插嘴。
但很快军区领导开始宣布新的军分区整编方案。
晋察冀军区除了给冀中军区的军分区新的番号之外,在北岳区还要新成立两个军分区,分别是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目前的晋察冀北岳区有五个军分区,冀中军区有五个军分区。从一分区开始十分区都已经满了。
所以增设的两个军分区是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
11军分区是盛县根据地、宣涿怀根据地、宁高镇根据地,王秋云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2军分区是昌宛山根据地、龙延赤根据地、张崇沽根据地,魏红军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聂帅代表晋察冀分局任命魏红军继续担任察南特委书记,这些根据地的党组织、地方建设依旧是魏红军负责。
随着建立两个军分区,晋察冀第八纵队这个称呼,从现在开始应该成为历史。不过也不知道是军区忘了,还是怎么了。反正军区并没有下令废除晋察冀第八纵队这个番号。
只是组建十一军分区和十二军分区。
八纵这个番号也没说要废除,还是不废除。
16团、18团、25团从此刻开始成为11军分区的部队,26团、34团、35团成为12军分区的部队。
至于八纵其他的东西怎么分,就需要王秋云和魏红军两个人商量。
而且在这一次会议上,军区还公布了两个重磅任命。抗大二分校先遣大队大队长张才芳担任三分区副司令员,军区教导团团长兼政委郑伟山担任新成立12军分区副司令员。
在座的都是晋察冀高级干部。
突然听到张才芳和郑伟山的任命,都是比较吃惊。晋察冀高级干部,一直以来都是中央红军出身的干部担任,甚至主要都是一军团出身的干部。就算不选择一军团出身的干部,也可以选择中央红军其他部队出身的干部。打了几年的抗战,晋察冀这几年也出来不少表现不错的干部。怎么突然就任命两个出身四方面军的干部。
大家彼此都不熟悉。
黄勇当场就要反对,但旁边的王直拉了黄勇。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