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24章

作者:随遇而安

毕竟如果迫击炮改造成功,会大大加强八路军的攻坚能力。这可是对于整个八路军战斗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李勇让手底下最好的炮手过来操作改装后的迫击炮。

大家都很紧张。

等打出去之后,所有人都非常惊喜。这一次过来的纵队领导,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十来年的老兵。一下就看出这个东西的好处。

可以说迫击炮的改造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炮兵团进行试验之后,大家对于改造后的迫击炮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虽然迫击炮比不上步兵炮、野炮,但迫击炮很多优点是步兵炮和野炮不具备的。

最大的优势就是,八路军迫击炮不少。

虽然比不上日军、国军那么富裕,但很多正规主力团都是有自己的迫击炮。特别是经过两年的战斗,大家缴获了数量不菲的迫击炮。而且相比起数量稀少的步兵炮炮弹来说,各个军区、各个部队都,有不少数量的迫击炮炮弹储备。光是这个优势,就,值得对迫击炮的改造进行任何形式的吹捧。

这种好东西当然不能藏着着。

在日军目前一直在实施“囚笼政策”,很多根据地都对日军碉堡办法不多的情况之下,这种好东西当然是需要共享。特别是魏红军知道,再过几个月八路军就要进行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当中,八路军主力部队手中拥有改造过的迫击炮,拔除碉堡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两个人并没有直接去军区。

而是第一时间带着东西来到了一分区,找老领导杨全武。一个是因为顺路,八纵要去军区正好通过一分区。另外一个是魏红军还想和杨全武商量一些事情。

说实话杨全武是很满意的。

虽然他不是小肚鸡肠的人,但王秋云和魏红军是他的老部下。要是因为成为军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就和自己关系疏远,他就算是嘴上不说,心里也会受伤。

现在两个人和自己依旧是不见外,让杨全武很是高兴。

“老领导,这个怎么样?”

“不错,真的不错。以后打日军碉堡就容易很多。有了这个东西,一般的日军调堡还不是一炮一个。要是集中部队出其不意,一个晚上清除几十个日军调堡都不会有问题。日伪军以为调堡安全,可以压制我们八路军。但我们有了这种利器,碉堡反而会成为日伪军的累赘,成为他们的葬身地。”

杨全武是喷喷赞叹。

甚至很快就想到了以后如何攻破日军调堡。

日伪军欺负八路军缺少重武器,弄出这么多碉堡。但如果利用好了,这些堡反而会成为日伪军的弱点。

杨全武一边说,一边摸着改装好的迫击炮。越,看越高兴。日军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大正11式70mm迫击炮、九四式90mm轻迫击炮和九七式90mm迫击炮,炮弹爆炸威力都惊人。

特别是九七式迫击炮,甚至连日军坦克都能够击毁。

这种迫击炮改为平射炮,一般的碉堡还真是挡不住。甚至可以说在华北这个地方,基本上没有几个能够阻挡迫击炮火力的碉堡存在。

“老领导,不仅仅是调堡。就是以后攻城的时候,集中十多门迫击炮,当成步兵炮使用都可以。

华北地区除了一些重要城市之外,普通县城的城墙,根本挡不住这种迫击炮的炮击。几下之间轰开城门,在城墙撕开一个口子都是没有问题的。可惜我们手中目前缺乏九七式迫击炮。要是我们有大量的九七式迫击炮,就是攻打大城市都没问题。

虽然八路军手中也有一些九七式迫击炮,但数量稀少。

因为这种九七式迫击炮,日军更多的是用在华中战场和华南地区扫荡新四军那边。不过就算不是九七式,九四式轻迫击炮,威力也非常惊人。拔除日伪军碉堡,这种轻迫击炮一样好用。

“你们这是怎么想到的?”

“老领导,我们在察东支队那边实施‘记功运动。”

魏红军把八纵的“记功运动”给他介绍了一下。

听得杨全武连连点头。

道:“不错,不错。这是一个不错的创举。你小子这脑袋瓜就是灵活,治军办法是一个接着一个。所以这是察东支队的战士们想出来,汇报到你们纵队的。

“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办法拔除碉堡,总结起来超过一百个。其中我总结了比较有可能性的办法,特别是可以在全军推广的办法。进行了筛选之后,最后选择了两种办法。一个是迫击炮改为平射炮,还有一个是改造迫击炮炮弹,在迫击炮炮弹当中加入辣椒粉这种刺激性很大的东西,逼迫日军从调堡当中出来。这里面很多办法都是察东支队的地方部队和民兵和日军打仗的时候想出来的。然后我把这些汇总下来,最后和我们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商量。这就是成果。”

“群策群力。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杨全武是拥有非常敏感嗅觉的人。

一下就抓住了重点。

道:“你把你们察东支队的‘记功运动'详细记录下来。然后给军区送上一份,也给我一份。我准备在我们一分区也试试。”

“是。”

“还有你们两个拿着这个,跟我一起去军区。

现在全军区都因为日军碉堡的问题头痛。聂司令员刚刚从总部开会归来,要是看到这种利器,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就是总部得到这个消息,肯定也会乐开花。”

日军的“囚笼政策”让很多根据地无可奈何。

是因为日军吸取了之前的教训。

之前日军扫荡,抓不住八路军主力不说。部队后勤频频被八路军部队伏击。甚至晋察冀一分区的部队,到现在已经击毙了日军五个将军。

八路军一些强大的军分区,已经有实力可以集中兵力全歼日军大队。而在日军扫荡当中,甚至日军进攻国军的会战当中,大队都是独立作战的单位。

现在八路军连日军大队都能够频频歼灭,对于华北方面军真的是太大的打击。

所以现在的华北方面军改变了打法。

集中一两千人的部队,一天只行军五里到十里,然后就驻扎起来。因为要修筑调堡,修筑据点。等完成据点的修筑之后,部队再次行军,也是五里到十里。

日军也不找八路军主力。

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八路军根据地修筑调堡分割八路军根据地。如何打破日军这种“碉堡网”,是目前八路军总部想的最多的。

“老领导,不着急。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

第323章 好消息不断

“还有什么事情?”

“我们最近和华北治安军高层搭上了关系。他手中目前有不少军火,特别是弹药不少。我们已经和他们做了两笔生意,购买了近五十万发子弹。

“五十万发?”

杨全武一愣。

对于弹药极其匮乏的八路军部队来说,五十万发绝对是天文数字。七七事变之后八路军部队东渡黄河的时候,三个师的弹药加起来也就这个数量。

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战斗,八路军缴获了不少弹药。可是目前晋察冀军区下面的那些军分区,真要把库存拿出来,几个能够拿得出这么多子弹的。除了一分区之外,晋察冀其他军分区的弹药储备估计都不到十万发子弹。

现在八纵自己和皇协军做生意,就购买了五十万发子弹。

实在是太惊人。

“这么多子弹?花了多少钱?”

“花了三万多大洋。”

“这么便宜?”

杨全武完全无法想象。

这些子弹竟然是这么便宜。如果在黑市购买子弹,不仅子弹数量少,而且非常昂贵。五十万发子弹,不拿出三四十万,五六十万大洋,根本买不来。

三万大洋,是黑市价格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的价格。

魏红军点头。

道:“老领导,那边好东西可是真不少。不仅有弹药,手中还有日本造和东北造的手榴弹,而且也不缺少枪支。三八大盖、中正式、汉阳造都有,我估计轻重机枪也有一些。我们八纵准备再购买一批武器,但数量不会太多。因为枪支毕竟比子弹贵不少,我们八纵还是钱太少。这种事情当然要先问问老领导这边。

八纵是不缺武器,但魏红军也不会嫌武器多。

能用钱买武器,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可是武器比弹药贵很多。一挺重机枪在黑市上都能够卖出几万银元,就算黄鹏那边便宜,那也需要几千银元。

其他步枪、轻机枪的价格也不便宜。

以八纵的实力,购买数量是有限的。但这么好的买卖,当然不能八纵一家独吞。

“他那边真的有好东西?

“有,而且绝对不少。”

“我们一分区出五万大洋。具体购买什么,你们先让我想想。不过子弹肯定是要购买的。我们一分区部队多,打仗多,消耗大。大”

“老领导,去年你都歼灭近两万伪军部队,缴获那么多好东西,子弹还不够?

1939年日军夏季扫荡的时候,一分区横扫涞水和涿县,一战击溃华北治安军八千多人。

光是长短枪就缴获了八千多杆。年未杨全武率领一分区部队再次横扫了日军两个集团军,缴获了各类长短枪五千多条。不仅仅是长短枪,各种大炮、轻重机枪缴获惊人。当然不全是皇协军的武器弹药,还有他们看守的日军军火库。

如果现在说晋察冀军分区,谁的弹药储备最强,肯定是一分区。

目前的一分区是不缺枪不缺子弹。

武器装备非常好。

而且目前晋察冀军区兵工厂生产的子弹,一分区每一次都能够分走三分之一以上。谁让一分区目前拥有十多个主力团。军区发放物资,都是根据主力团来发放的。这也是各个军分区都希望增加拥有军区番号主力团的原因。有了这样的主力团,以后军区分干部、分物资,都是有份的。

杨全武笑着道:“好东西,谁会嫌多。而且你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告诉你一个好事情,南洋华侨那边通过陈家庚先生,给我们八路军捐赠了1200万。我们晋察冀已经从延安那边接到了300万,我们一分区和你们八纵都有份。”

“老领导,军区真的得到了300万?”

“对。”

魏红军很是惊牙。

对于国军来说,可能300万不是什么大数目。

但对于穷得叮当响的八路军部队来说,300万真的不是一笔小钱。像魏红军是十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一个月的津贴也不过是五元。

而且不一定每个月都能够拿到手中。

八纵的那些干部都是一样。

虽然都有津贴,但纵队财政困难的时候,津贴自然而然就会减少,甚至不发津贴。

300万对于晋察冀来说,几乎是晋察冀部队一年的军饱。有了这笔钱晋察翼这边做什么事情都方便。可以从国统区、日战区购买所需要的物资。

可以大大缓解目前晋察冀部队物资不足的局面。

魏红军没想到华侨竟然给延安这么多的捐款。

魏红军当然不知道,陈家庚访问延安,也就在延安待了不到十天。可是这短短不到十天之内,他对于延安和重庆的看法完全改变。

他不仅自己给延安捐款200万,回到南洋之后公开表示中国的未来在延安。给华侨讲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之下抗日,希望华侨能够给延安捐款。虽然因为很多人还是不信任延安,所以捐款根本比不上重庆那边。但不少人还是信任陈家庚,因此还是给延安捐款。最终捐款额度超过1000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送到了延安。

对于延安来说,这1000万真的是雪中送炭。

整个八路军部队,因为这笔捐款,在这一年之内在经费上都会充裕很多。甚至有了这笔钱之后八路军很多部队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渠道购买所需要的物资。华北治安军能够给八路军卖军火,八路军根据地周围的国军部队也和八路军做生意。别看国共摩擦增加,但真金白银生意的时候,不少国军部队也不排斥。特别是那些国家杂牌军。

他们比不上中央军,军饱高,而且准时发放。

那些杂牌军军饷远比中央军少,只有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就这样的军饱政府还不好好发。

所以只能是想其他办法挣钱。

和八路军做生意也是比较好的办法。只要八路军有钱,他们就给八路军卖东西。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陈家庚他们这些南洋华侨不知道的是他们捐赠的这笔钱,对于八路军来说,可以大大提高八路军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