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除了这些钱之外,陈家庚还给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捐赠了一大笔的物资。
有布匹、粮食,还有医用器械、药品等等。
只不过物资捐赠之后,想要到达延安、八路军、新四军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到八路军手中。
“那太好了。”
“不对,如果对方手中的武器弹药比想象当中还要多,那么这个事情必须要跟司令员汇报一下。
如果司令员支持,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全吞下这一批好东西。我们晋察冀部队,如果枪支弹药不缺,那么战斗力能够提升三分之一。这对于我们晋察冀部队是一次绝佳的好机会。
杨全武是豁出去了。
现在多田骏用碉堡一直在压缩八路军的空间,气是越来越紧张。杨全武是八路军高级将领,已经闻到了大战的味道。因此他现在需要储备更多的好东西。
手中的钱要花出去,换成武器弹药,换成物资。
不过杨全武也不是吃独食的。
这样的好事情,当然不会落下其他军分区。一分区和八纵吃肉,其他军分区也可以喝点汤。只有整个晋察冀八路军的实力都增强,一分区和八纵的压力才会减少。要不然日伪军扫荡的时候,都是冲着一分区和八纵。
杨全武带着王秋云和魏红军,急急忙忙的来到了阜平。
听到汇报之后,聂帅是大喜。
没想到总部正准备发动一场破袭战的时候,八纵带来了这样的利器。所以立马安排试试改装后的迫击炮到底怎么样。看完之后聂帅非常兴奋。
聂帅虽然被话病不会打仗,但他也是正儿八经学过军事指挥。而且指挥打仗这么多年,一看这个改装后的迫击炮,就知道这对于八路军部队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能够迅速改变八路军战斗力的好东西。
因此立马派人把这个改装版的迫击炮送到总部。
至于和华北治安军做生意购买武器弹药的事情,聂帅也是丝毫没有犹豫。
直接批准。
而且批准动用陈家庚捐赠的那笔钱。
黄鹏是胆大的。
那么多军火,他也不怕喂饱了八路军部队。反正他的意思就是一个,只要八路军出得起钱,手中的军火他就敢卖。结果双方之间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大量的钱花出去,买回来一批一批的军火。
“砰
“轰”
八路军总部。
有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华,还有副参谋长左全,政治部主任罗起容这些八路军野战指挥部领导人。以及129师师长刘明昭,政委邓喜贤等129师领导人。
因为目前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司令部距离不远。
平时甚至还有一起办公的时候。
386旅旅长陈耿跳起来道:“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这是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正在试验晋察冀军区送上来的改装版迫击炮。八纵把东西给杨全武看,然后又去晋察冀军区给聂帅看。
聂帅也是非常高兴。
现在整个八路军部队,都在为日军的碉堡头疼。
八纵竟然就带来了这样的好东西。
说实话这个在技术上并不是那么复杂。很多东西其实更重要的是思路,有了思路之后,在技术上反而容易解决。这种好东西当然不能藏着校着。
聂帅要求晋察冀军区的兵工厂开始大规模改造手中的迫击炮,准备用于拔除碉堡。同时把东西上交给了八路军总部,让八路军总部也看到这个东西。
八路军总部接到东西之后,立马和129师的指,挥员联合试验。
效果是真的很好。
“有了这东西,拔除日军碉堡那不是轻而易举。”
陈耿对这个改装版的迫击炮是爱不释手。
目前129师也是深受多田骏“囚龙战略”的危害。多田骏一步一步压缩八路军根据地,压缩八路军部队的活动空间。整体来说还是很成功的。
进入1940年之后,八路军这边和日军就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因为多田骏改变了对于八路军的战略,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修筑碉堡当中,所以日伪军减少了对于八路军根据地大规模的扫荡。
但双方之间小规模的战斗却天天都在进行。
日伪军要修筑碉堡,八路军不让他们修筑碉堡。因此双方的部队围绕着调堡,几乎是天天都在战斗。
不过在这场围绕碉堡的战斗当中,八路军整体态势上目前是处于下风的。主要是因为八路军对于日军“囚龙战略”的核心东西碉堡,没有多少好的办法。想要解决日军一个碉堡,八路军这边伤亡就会不少。因为八路军这边实在是缺少重火力。
所以八路军主力部队不会轻易出手。
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都在为多田骏这个“囚龙战略”头疼。日军这种步步紧逼,八路军肯定是不能接受,一定要反击日军。但面对华北地区目前密密麻麻的堡,八路军总部这边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才能够有最好的效果。
386旅是129师的核心部队,所以也是在“囚笼政策”当中压力最大的一支部队。
现在看到这么好的东西当然兴奋。
“首长,我们应该尽快的改装我们手中的迫击炮。”
“是啊。”
“有了这东西,打破日军的‘囚笼战略'应该不成问题。”
彭德华也是连连点头。
道:“好。我们的兵工厂这段时间主要的工作就是改装迫击炮。派人立马去晋察冀兵工厂,学习如何改装迫击炮。
第324章 作战命令
多田骏在1939年扫荡八路军根据地惨败之后,痛定思痛,开始改变对八路军的战略。
用一种看起来很笨的方式围堵八路军根据地,但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因为日军只要抱团,八路军还真是打不过他们。所以日军每次最少都出动一个大队,甚至有些时候出动两千多人,三千来人。他们占领一个地方之后,就在那里不走,开始在这里设立据点和调堡。
本来八路军游击队活动的不少乡镇,因为靠近铁路、公路,所以在日军碉堡的威慢之下,都落入了日伪军之手。就算没有完全落到日伪军手中。但八路军游击队稍微有动作,日伪军就可以从这些据点、堡派人过来扫荡。
八路军的游击区开始缩小,八路军的根据地开始缩减。
现在的八路军和日军,在看起来平静的局势之下,酿的都是杀招。日军要彻底吞噬掉八路军游击区,然后把碉堡修筑到八路军根据地,把八路军根据地彻底分割。分割八路军根据地,也是为了分割八路军部队,让八路军部队不能跟以往一样随便活动。同时也是限制八路军随便集结部队。
只要限制八路军活动,不让八路军主力部队轻松集合,那么八路军部队就没有办法打一些大规模的伏击战。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日军部队在八路军根据地的安全。
八路军这边当然也不会选择束手就擒。
八路军各支部队和日军之间,地盘争夺是越来越残酷。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主力部队、地方部队,还有地方民兵为了不让日军修筑碉堡,天天去,破坏日军调堡。
所以进入1940年之后,八路军根据地和日军之间少了大规模战斗,而小规模的战斗非常频繁。
但情况越来越不利于八路军。因为日军正在一步一步蚕食八路军根据地。
八路军还没有实力可以一下吞掉日军大部队。
所以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无法阻挡日军一步一步往八路军根据地修筑碉堡。
多田骏对于自己的手笔是越来越满意。
因为对于多田骏来说,进入1940年之后都是好消息。本来让他很是头疼的八路军部队,在自己的“囚笼政策”之下,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就算八路军部队再怎么怎顽强,在多田骏看来就是“困兽犹斗”。
等彻底完成自己的调堡网,就能够彻底歼灭这些八路军。
当然多田骏高兴,是因为他看到了这场战争胜,利的曙光。发动七七事变之后,日军这些将领都认为很快就能够胜利。但战争打了三年时间,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胜利。但进入1940年之后就不一样了。
进入1940年之后,世界局势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而世界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抗战是越来越不利,对于日本是越来越有利。自从德国对英法两国宣战之后,德国在欧洲是攻城略地。1940年4月9日,德国出兵占领丹麦,突然袭击挪威,击退英法远征军后,于6月10日占领挪威全境。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5月15日、5月28日、6月22日,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英国本土受到德国军队的严重威胁。
德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横扫整个欧洲。连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都迅速选择投降。一时之间整个欧洲大陆都找不到德国的对手。
德国在欧洲越来越强势,直接威胁了苏联在欧洲的安全。对于苏联来说,欧洲部分才是苏联的核心工业区。因此苏联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欧洲。
中国抗战早期,对中国有支援的国家也就是苏联一个国家。英美法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口头上谴责两句日本,但和日本该做的生意照样在做,包括很多军需物资的生意,他们也是照做。对于他们来说,中日两国的战斗,和他们并没有多少关系。
虽然日本入侵中国,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可是显然那点利益,还不足以让他们和日本翻脸。
只有苏联担心日本北上袭击苏联,因此支持中国抗战,希望中国把日本牵制起来。所以大量的武器弹药支援国军。
诺门罕战役之后,日军北上的呼声少了很多。
加上现在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苏联更担心德国,所以对于中国抗战的支持也慢慢地减少。
日本呢?
利用英法在欧洲被德国重创的机会,对英法实施压力。让他们两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都老实一点,也要求他们关闭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和中国之间的联系。
说白了就是要封闭中国的国界线。
自从丢失了沿海之后,中国目前能够从国外进口的东西,一个是靠着新疆从苏联进口东西。一个是利用中国和越南、中国和缅甸之间的公路进口物资。
那些华人华侨在海外的物资,也都是通过这里进入中国,支持中国抗战。
但现在日本不乐意。
英法在欧洲受到重创,都不愿意在远东得罪日本。1940年6月20日,法国同意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准许日本军事人员进入越南监视对华禁运情况。1940年7月12日,英国通知日本同意关闭滇缅公路,并于16日正式宣布:自7月18日起,3个月内禁止通过缅甸向中国运送军械、弹药、汽油、载重卡车及铁路材料,香港同时禁运。
可以说直接把中国对外的通道关闭。
日本此时在亚洲的气焰越来越盛。
但日本这种气焰之下,其实是还有一些虚张声势。日本一直想要称霸亚洲,但日本的实力整体来说有些虚胖。自从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之后,他们在中国战场上是越陷越深。一两场的战役,日军能够获得胜利。可是整体来看,日本丝毫看不到短时间之内可以战胜中国军队的可能。
打了快三年时间,日本财政都已经崩溃。
日本的黄金储备也已经见底。而且日军在中国的伤亡也是与日俱增,兵力不足的情况越发严重。
现在的情况是,关东军也好、华北方面军也好、华中方面军也好,其他部分的日军也好,都在要求国内增兵。
但日本国内却一直不同意增兵。
甚至日本还想要缩减他们在中国的部队数量。
因为战争实在是打不下去。
这个时候欧洲战场上的好消息,让日本是大受鼓舞。最后大本营的判断是,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现在是结束中国战场最好的机会。利用世界局势不利于中国的机会,给老蒋和国民政府压力,让他们投降。只要老蒋和重庆投降,日本就可以选择结束中国战争。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武汉会战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这就是枣宜会战。
日军出动了十一万人,日军华中部队抽调了几乎能够抽调的所有部队,进攻第五战区。武汉会战之后,日军打仗也就几万人,一般也就两万人到四万人一次会战。但枣宜会战日军足足出动了十一万人。此战日军占领宜昌,重创第五战区,看起来很是成功。
但其实并没有完成他们的目标。
他们本来是想要扫荡第五战区,彻底解决第五战区对武汉的威胁。可惜日军高层的命令都是反复无常。本来日军是没想过占领宜昌,可是他们刚刚撤出宜昌。日本天皇就因为受到了德国占领法国首都巴黎的鼓舞,命令部队占领宜昌,威胁重庆。所以日军再次打回去,最后占领了宜昌。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