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很有意思的情况。
现在八纵就用日军的步兵炮,炮击宣化城墙。
当然除了步兵炮之外,不少迫击炮也在战壕,炮击城墙。
“砰”
三炮下去,宣化城东门被步兵炮轰开。
很快宣化东门城墙的左角部分,被九二式步兵炮和迫击炮给轰塌。小县城的城墙,厚度根本无法和大城市的城墙相比。面对九二式步兵炮和迫击炮如此近距离的炮击,根本挡不住。
很快宣化东门城墙的城门右翼的城墙也被轰塌。
其实从炮击开始还不到十分钟。
但部队在近距离当中使用步兵炮和迫击炮,效果好的惊人。
到了这个地步,步兵炮和迫击炮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任务。接下来就是平射炮和速射炮,以及重机枪的舞台。16团在东门左中右三个方向设置三个营,还有一个营作为预备队。
他们分别向东门左中右三个方向攻城。
每个营都是派出一个连,部队以班为单位做攻击小组。解放军著名的“三三制战术”,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战术。是经过漫长的战争生涯,部队摸索出来的战术。
八路军时期,主力部队作战的时候都是有这种战术的。
不过八路军时期的问题是,并没有把这种进攻战术规范化,用通俗易懂的话概括起来在基层指挥员当中推广。后来林帅在东北把他们推广开来,成为了我军重要的步兵战术。
现在八纵这边的主力部队,已经开始有了这个雏形。
“八嘎,怎么回事。八路军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火力。
未腾盛次在听到八路军进攻之后,很快就来到了城墙。
可是他来到城墙,还没有观察八路军这边的情况,城门就被八路军轰开,两侧的城墙被炮击之后塌陷。一些日伪军没有防备之后,直接去见了天皇。
未腾盛次人直接傻了。
他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就是日军炮兵想要用大炮轰塌城墙,也不可能这么快。八路军部队的炮兵水平,怎么可能和大日本皇军的炮兵相比。
他们是怎么使用的炮兵。
“大佐阁下,八路军部队把步兵炮放在了前线。这么近距离的炮击,才会如此。”
“就在下面?”
“是。”
未腾盛次看了下面,却没有找到步兵炮的身影。九二式步兵炮和迫击炮实在是太矮太小,稍微做伪装放在战壕当中,就根本看不见。
不过这个时候未腾盛次已经没有时间考虑这个。
因为这一次八纵是三面攻城,因此日伪军主力也是分了三队。而且未腾盛次担心还有八路军从西门攻城,所以在这里也留下了部队。
未腾盛次也是学习甘粕重太郎,在宣化武装了300多名日本侨民。他把这些人全都派到了西门。
就算是这样,部署在东门的日伪军也只有四百人刚刚的步兵炮轰击当中,城墙轰塌,当场就死了二十多个人。更重要的是八路军的炮兵,已经撕开了城墙上的口子。
第403章 宣化战役3
“轰轰”
“八嘎。
未腾盛次看到日军为了阻止16团从城门攻入,在城门后面临时打造的防御阵地,被八路军平射炮轻易的摧毁。这个防御阵地设置没有多久,没想到如此的不顶用。
步兵炮隐蔽之后,平射炮、速射炮、掷弹筒、重机枪都摆了出来。
平射炮最大的优势就是命中率。
现在平射炮在这么前面,离日军城墙只有四五百米,命中率就更高。
日军这个防御阵地,因为是临时搭建的,所以,根本挡不住平射炮的轰击。平射炮三门炮弹打下去,日军一个班直接没了。
未腾盛次很是着急。
虽然不知道另外两边的情况,但东门真的已经是发发可危。
未腾盛次在东门这边部署了四挺重机枪,这都是他从军火库拿出来的。第五独立大队的机枪中队,早在宣怀战役的时候,就被八纵全歼。所以第五独立大队就剩下两挺重机枪,所以未腾盛次直接从宣化的军火库弄出六挺重机枪。可是这些重机枪都没有发挥什么效果。刚刚开枪就被一直寻找日军重机枪阵地的平射炮、速射炮摧毁。
对面的八路军现在把速射炮和平射炮都拿了出来。日军这边稍微露头,就会遭到八路军平射炮和速射炮的重点打击。在速射炮和平射炮旁边,还有郑弹筒的配合。
至于重机枪是掩护进攻的步兵部队。
“轰—在未腾盛次组织部队反击的时候,右边的大片城墙直接倒塌。
这是被八路军突击队,用炸药包炸塌的。这一下东门右翼直接出来了七八米的口子。上面的日伪军,又是伤亡惨重。加上城门轰开,跟左翼轰塌的口子,东门已经出来了二十多米的口子。在攻城的时候,一面城墙城出现这么大的口子,基本上城墙已经没有防守的必要。
“轰”
未腾盛次还没有找出应对之策,城门左翼也跟右翼一样被炸出来近十米的口子。
也是被突击队用炸药包炸塌的。
这一下不得了,东门这边的口子已经快四十,米。应该说是整个东门都对16团完全开。几下之间日伪军伤亡迅速上升,未腾盛次旁边已经没有几个人。
未腾盛次知道这个城墙是守不住了。
其实在目前的大炮面前,这些城墙反而是累赘。如果宣化没有城墙,日军在这个位置上修筑一个有纵深的防御阵地,效果都比城墙好。
只不过日军一直在欺负敌后的八路军缺之重武器,因此他们才会依靠城墙构筑防线。
可是当城墙被大炮轰开之后,日军的防守直接就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日军仗着有城墙,根本没有完整的防御。一点攻破,整个防御就被攻破。
看到城墙被八路军撕开这么大的口子,未腾盛次立马带着日伪军部队后撤。
其实就是日军部队,伪军部队已经吓傻。说实话宣化城内的伪军早就想投降。他们当伪军是想要跟着日军过好日子,而不是一边被人骂,一边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这一年多的时间当中八路军太强势。他们这些伪军跟着日军,憨憨屈屈的窝在宣化,根本不敢出城。以前去农村耀武扬威,抢东西抢女人,现在只要出城就会被八路军地方部队和民兵消灭,八路军主力部队都没兴趣欺负他们。现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甚至开始进攻宣化,如此强大的火力,如此轻松的攻破城门,他们哪里还有士气。结果现在跟着未腾盛次后撤的日军也只有四十人左右,在城墙这边的日军伤亡超过一百三十人。
因为未腾盛次完全判断错了八路军的战术。
或者说日军对于八路军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因为八路军缺乏重武器,加上八路军主要打游击,因此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城墙,八路军就拿不下来。
但这一次是真的完全不一样。
未腾盛次到现在都不知道八路军是怎么使用炮兵部队的。他这么多年的军事生涯,从来没有听说过炮兵还能这么用。怎么就这么快就轰塌了城墙轰开了城门。
结果日军部队根本没有发挥自己的实力,就已经在城墙伤亡一百三十人。这些人如果修筑一个防御阵地,八纵都很难这么轻易的消灭这么多敌人。
东门这边被攻破,南门和北门的日伪军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他们也当即决定撤退。
因为守城墙,已经有一个城墙被攻破的情况之下,其他城墙没有守的必要。如果不赶紧撤退,很容易被八路军包饺子。这样一来,宣化整个防御都被打。
这个时候16团拿出了纵队头号主力团的风范,进攻速度非常快。
部队进入宣化之后,迅速以营为单位散开。一个营追击东门撤退的日军,另外两个营直扑南门和北门,配合25团和26团拿下南门和北门。
16团动作太快,以至于南门和北门的日军还没有完全撤下来,就被16团部队给截住。
25团和26团也是纵队主力团,打过那么多大仗、恶仗。部队迅速的展开,用炸药包炸开城门之后,涌入城内。到了这个时候16团、25团、26团全都攻入宣化城内。
日军残兵只能是往西门撤退。
“打进去了。”
“这才一个多小时部队就打进去了。”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观战的各军区领导人都是大吃一惊。
他们本来还以为这场攻城战怎么也应该打个一天一夜,甚至更长时间。毕竟城内可是有一千多日伪军。可是没想到总攻才过了一个来小时东门就已经被拿下。
是八纵太强大,还是日军太弱小。
聂司令员看着战场已经是兴奋不已。他也没想到八纵竟然能够这么干净利落的拿下了东门,16团已经是攻入了城内。16团可是八纵头号主力团,拥有3000人的大团。
速度非常快。
三千多人的部队,不到二十分钟全都进入了城内。这样训练有素的部队,在八路军都是少见的。
聂司令员是真的自豪。
战斗力这么强大的部队,竟然是我晋察冀出来的部队,而且是货真价值的一军团血脉。晋察冀是主席亲自肯定的模范根据地,是目前八路军序列当中地盘最大、根据地人口最多、军队最庞大的根据地。但和晋冀鲁豫,也就是129师部队在南地区共同作战的时候,129师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晋察冀部队。
打一些硬仗的时候,129师的表现明显好于晋察冀部队。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因为129师部队是一起发展,红军基干部队多,老红军、老干部多。相比起来晋察冀成立的时候,手中的红军部队人数不到三千人,其中包括后勤机关单位的人员。正因为红军基干部队少,所以晋察冀部队为了打造一些拳头部队,非常重视红军连的存在。这样的差距让晋察冀部队普遍比129师战斗力差。
百团大战的时候,129师部队破袭正太路,那真的是勇猛。
可是今天看到八纵是如何攻破宣化,聂司令员可以自豪的表示,我晋察冀部队的战斗力在八路军也是名列前茅的。我晋察冀部队不仅人数多,战斗力也强。
“你们把此次战斗过程详细写出来,包括步兵炮的使用,速射炮和平射炮、重机枪的使用,都要详细的写出来。
“是。”
这可不是八纵一个部队的事情。
总结八纵在这一次攻城当中使用的战术,可以推广到晋察冀其他军分区,乃至于推广到整个八路军部队当中。虽然不可能一模一样,但可以参考八纵的攻城战术。聂司令员和王秋云、魏红军讨论此次战斗的时候,一分区司令员杨全武和三分区司令员黄勇两个人讨论“大炮上刺刀”的战术。
因为一分区和三分区接下来会有破袭战。
他们主要是讨论,这个战术自己能不能用。岗村宁次已经拉开阵势,开始做大扫荡的准备。一分区和三分区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日伪军的大型据点。一分区和三分区想要支援冀中军区的反扫荡,那就要攻破日伪军的这些据点。
那些大型据点其实就和城市一样。
八纵使用的“大炮上刺刀”战术,既然能够在攻城战使用,那么进攻日伪军大型据点能不能使用?如果能够在日伪军大型据点使用,那么应该怎么使用。
杨全武和黄勇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将,很快就想到了好几种战法。
“报告。日军残余部队从西门撤退,我部已经开始追击日军。”
宣化城炮声隆隆。
而作为截断张家口和宣化交通的18团,却只能是羡慕的看着宣化,看着兄弟部队攻城。
郭林是长吁短叹。
虽然王秋云和魏红军安抚了郭林,但郭林心中依旧是觉得可惜。半年之前宣怀战役的时候,18团可是一马当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次的宣怀战役,18团功劳最大。18团前身特务营以及现在的18团,首任军事主官是西北军出身的吴清河。以及部队不少军事干部都是出自当时的吴清河部。
他们作战的特点就是勇猛。
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受到他们的影响,18团的作战风格就是快、猛。郭林虽然是三分区交换过来的干部,但也深受这种风格影响。
宣怀战役的时候,郭林就是拿着大刀片子一马当先冲入日军阵地,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战。郭林也是目前八纵数得上号的猛将。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