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97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也是被隋十二给点醒了。

技术人员要培养,工业干部也要培养。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了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国营企业。

有中央控制的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又有下面各省各市各县,乃至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村办工厂等等。

全都加起来不知道有多少。

改革开放之前光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就有一万多家,至于集体所有制的企业那就数不胜数。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自己组建的企业。这么多企业需要多少工业干部。

不仅仅是未来管理工厂的工业干部,还有政府部门管理工业发展的工业干部,新中国都是非常缺之的。但新中国发展工业,需要的工业干部又那么多。

看起来培养工业干部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

至于怎么培养工业干部,魏红军还是要想一想。

第410章 大收获

接收宣化,接收工厂,魏红军是忙的脚不沾地。

应该说八纵的干部都忙的很。

不过过了开始的慌乱之后,纵队这边也有了一些经验,慢慢的大家就不再是手忙脚乱。纵队工作稳定下来之后,王秋云和魏红军开始整理这一次攻城的收获。郑来山给王秋云、魏红军、徐罗民、郑伟山、李世平、韩卫国等人汇报后勤处的数据。

“此次在战场上,部队总共缴获了773条三八大盖,13支手枪,三挺重机枪,六挺轻机枪,四具掷弹筒,两门迫击炮,一门步兵炮。步枪子弹,18900发,手枪子弹142发,重机枪子弹1620发,轻机枪子弹3400发,郑弹筒炮弹84发,迫击炮炮弹28发,步兵炮炮弹16发。此外在战场上还缴获了不少损坏的枪械,已经准备运到根据地兵工厂修理。”

几个人都没说话。

因为这些大致心中有数。

毕竟歼灭的日伪军人数在那里。大家想要知道的是,进城之后缴获了多少好东西。

“进城之后,前几天比较混乱。哄抢物资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过纵队开会制止这种现象之后,后勤处迅速派人统计了一下日军在城内的财产,日本侨民在城内的财产,还有日本商社在城内的财产。

之前哄抢的物资,基本上都属于看得见的物资。后面我们后勤处搜到搜的光是黄金和大洋,全都转换成大洋大约是27万大洋。”

“然后是城内的汉奸财产。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不少财产遭到了哄抢。不过和日本侨民的情况一样,被哄抢的主要是看得见的东西。什么家具、自行车、衣服等等。我们和政治部重新审定汉奸之后,没收的汉奸财产,光是现金转换成银元都有22万大洋。”

“加起来我们在日本侨民和日本商社,以及汉奸手中没收了50万大洋左右的现金。

几个人都是面面相靓。

果然不愧是富裕的县城,县城人口就有三万多人。

光是现金就有50万大洋,对于现在的八路军来说是很大一笔钱。随着日伪军封锁八路军根据地,国军也开始封锁八路军根据地。加上1941年开始,华北出现干旱。结果八路军根据地自己生产的物资少了很多,从外面进入根据地的物资也少了很,多。当然也跟八路军打了好几年战争,手中越来越缺钱也有关系。

现在没收了这么多钱,可以从外面购买多少物资补充根据地的不足。

当然也可以看出,中国的老百姓是真的没见过世面。哄抢的东西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好,但其实并不是最值钱的东西。不过也可以理解。

很多值钱的东西,反而对老百姓现实生活没什么用处。那些看起来不值钱的东西,却是老百姓能够用得上的。

“还有宣化城内的商业,基本上都掌控在日本商社和汉奸手中。我们从日本商社和汉奸商人的存库当中,缴获了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物品。光是面粉和大米,就有二十八万多斤。还有九十万斤左右的粗粮。”

“继续说。”

“这一次进入宣化之后,我们在宣化缴获了9个军用仓库。其中武器弹药仓库两个,汽油仓库一个,食盐仓库一个,布匹仓库两个,糖仓库一个,粮食仓库一个,食品仓库一个。

王秋云很着急。

道:“到底有多少好东西?”

“司令员,我就捡几个重点汇报一下,详细的后勤处会做一个表格交上来。先说说粮食仓库,里面有3000袋面粉,4000袋大米。我们做过调查原来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物资大部分都在宣化。宣化要负担下花园、涿鹿、怀来这些地方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武器弹药和后勤物资。所以才会有大量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接连打下了涿鹿、怀来、下花园这些地方,因此这些后勤物资日军都没有用上。

“3000袋面粉,4000袋大米。”

王秋云虽然不关心这些。

但也知道这些粮食数量是非常多的。魏红军也是笑着道:“我们在宣化缴获的粮食全都加起来,足够我们八纵所有的部队吃三个月的。

现在根据地最宝贵的是什么。

那就是粮食。

华北旱灾导致的粮食减产的比较严重的。延安为了减少根据地百姓负担,再次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及进行精兵简政。

为了响应号召,魏红军在八纵根据地上,减少了公粮征收比例。也就是说这两年纵队征收的公粮数量继续减少,只有之前几年的一半。

现在还有储备的粮食,所以能够挺过去。

能够在宣化缴获这么多粮食,对于补充部队粮食储备是非常有好处的。特别是这些粮食都是细粮,拿过去之后完全可以换一些粗粮。这样甚至能够解决八纵部队半年的粮食需求。

“食品仓库基本上都是鱼肉罐头和牛肉罐头。

满满的一个仓库都是罐头。我们八纵所有的指战员一人分两个,都能够剩下不少。”

虽然后世都在嘲笑日军的后勤,但日军的后勤还是很不错的。

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

他们虽然比不上美军那么奢侈,但他们的仓库还是有大量的好东西。历史上八路军拿下张家口之后,足足吃了一年都没有吃完日军在张家口仓库当中的牛肉罐头。可以想象日军仓库当中有多少好东西。

“布匹仓库堆满了各种布匹和棉布。我们的人计算过,如果使用这些布匹做军服,最少可以做6万套军服。还有棉布,如果全都用上,最少可以给部队做3万套冬装军服。有了这些布匹仓库,我们纵队今年的军服就不用担心。

部队是极其缺乏军服的。

每支部队领取军服,那都是严格规定。

现在有了这个布匹仓库,八纵今年的军服问题完全解决。听着这些数据,魏红军已经在梦想部队打进张家口之后的好处。历史上郭田民打进张家口看到日军仓库之后,感叹有了这些物资日军完全可以再打八年。当然这只是一种感叹,郭田民是以八路军角度出发的。

但也可以看出日军在张家口的物资储备多么丰厚。

王秋云虽然听着很高兴,但还是忍不住道:“郑来山同志,你给我们说说军火库都有什么。

这才是王秋云最关注的。

这一次为了打下宣化,八纵可是打出去40多发步兵炮炮弹,平射炮、迫击炮、郑弹筒的炮弹打的就更多。对于极其缺乏炮弹的八纵部队来说,这一次攻城真的是奢侈了一把。

郑来山立马翻开本子道:“这一次缴获的两个军火库,都不是很大的军火库,武器也不是很多。

基本上都是以步枪为主,总共缴获了1460条三八大盖。有少量的掷弹筒和轻机枪,除了两挺重机枪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重武器。剩下的全都是弹药。我们统计了一下,步枪子弹40万发,轻机枪子弹6万多发,重机枪子弹4万多发。除了这些之外,剩下的全都是炮弹。从步兵炮炮弹开始,平射炮和速射,炮炮弹,迫击炮炮弹,掷弹筒炮弹是应有尽有。所有的炮弹加起来有7000余发。

“有多少炮弹?”

“7000余发。”

会议室突然冷场。

几个人都是张大嘴巴。说起来八纵的这几个人也算是指挥千军万马,见识过大风大浪。可是听到缴获了7000余发炮弹,还是大为震惊。

7000余发是什么概念。

“掷弹简炮弹最多。有3000来发都是郑弹筒炮弹。”

郑来山解释了一下。

不过就算这样,依旧是让大家很是吃惊。日军掷弹筒多,甚至不少部队的掷弹筒配备比轻机枪都多。两人弹筒小组,就能够携带16发炮弹。日军一个中队,一次性就可以携带一百多发掷弹筒炮弹。

有了这么多炮弹,八纵的掷弹筒就能够奢侈的使用。

魏红军问道:“多少步兵炮炮弹?”

“700多发。”

“好,太好了。”

王秋云和魏红军,还有李世平、徐罗民、郑伟山、韩卫国几个人都是喜笑颜开。

这么多的炮弹,这场仗打的实在是太值。

八路军炮兵最害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没有炮弹。很多八路军部队明明缴获了不少九二式步兵炮,但因为根据地无法生产炮弹。所以基本上步兵炮拉到了战场上,打完了炮弹之后,直接就损毁,然后扔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缴获炮弹。

现在有了这么多炮弹,八纵的这些大炮不至于成为废铁。

魏红军笑着对王秋云道:“把怀安打下来,再把万全打下来。这两个地方的军用仓库,就算没有宣化这么多,但也不会太少。到时候我们八纵就真的成为老财主。我们以后也尝试一场战斗打出去上百发,几百发炮弹。

“好。”

第411章 借东西

对于仓库物资的处理,魏红军初步拟定了一个方法。

武器弹药当然是留着自己用。现在八纵拥有这么多部队,光是靠着战场缴获和兵工厂自己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部队打大仗的需要。也幸亏早年有一定的储备。接下来八纵还要继续进攻,最后拿下张家口,还不知道要消耗多少弹药。所以这些弹药当然是留在自己这里。

不过物资仓库当中其他的物资却不好只有部队自己用。布匹和棉布,魏红军准备送到军服厂,赶制军服。其他的一些物资,魏红军准备交给贸易处,交给贸易总公司。

利用贸易总公司,有些下发到各个贸易分公司,在根据地内部售卖。还有一部分和其他根据地,以及敌占区做一些生意。从他们手中交易一部分部队,还有根据地百姓所需要的物资。

魏红军的想法很简单。

现在的根据地是非常艰苦的时候,相比起把这些物资放在仓库,当然是要用起来。

魏红军处理这些事情,王秋云和徐罗民已经开始制定进攻怀安的作战计划。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两个人迎来了一分区司令员杨全武和三分区司令员黄勇。

两个人私人关系不好,当年在独立团互相看不顺眼。

没想到这一次却是联袂而来。

“听说你们发大财了?”

“小财,小财。”

魏红军赶紧谦虚一下。

虽然发了发大财,但不能张扬。八纵出身低,八纵领导人资历浅。在大佬如云的晋察冀,八纵实力再怎么强也是小弟弟。太张狂没什么好处。

越是现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低调。

听到魏红军的话,杨全武哈哈大笑,对黄勇道:“老黄,看到没有。我就说这小子狡。我也不满你们两个人,我们两个人这一次过来,是有求于你们两个人。”

“老领导,您开什么玩笑。您有事情盼吋我们就可以。”

魏红军赶紧摆手。

王秋云和魏红军虽然都是军分区司令员,但和杨全武、黄勇比不了。11军分区和12军分区,也无法和一分区、三分区比地位。

“那我就直说了。”

杨全武对王秋云和魏红军没有丝毫客气。

杨全武不仅是两个人的老上级,而且大家还是闽西老乡。最近党内批评“宗派主义”,杨全武可是被不少人告状。一分区成立之后,资历和杨全武差不多的那些干部,都未能够在一分区立足,最后都离开了一分区。所以杨全武的名声不是很好听。杨全武作风霸道的传闻,不要说是在晋察冀,甚至传到了八路军总部和延安。

不少被杨全武排挤,离开一分区的干部都对于杨全武不满。

正好现在批评“宗派主义”,他们就告状说杨全武在一分区就是搞“宗派主义”。

而且他们“证据确凿”。杨全武担任一分区司令员之后,重用闽西出身的干部。一分区成立之后,杨全武最重视的两个人,一个是一分区副政治委员罗仁发,一个是一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黄发。加上一分区司令员杨全武,外面都说他们三个人是一分区铁三角,而他们三个人都是闽西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