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全副武装的部队。而且王秋云说的很清楚,他们这些部队训练很好,甚至还进行过实弹训练。不少人的枪法是非常不错的。
只不过没有和日伪军正规部队打过仗而已。
这不怕。
姚哲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上战场,让他们有战场经验。
“姚司令员,这是石满贵同志,是我八纵独七团的团长兼政委。这一次我八纵的部队,由他来负责。”
“石满贵同志,以后需要你的支持。”
“姚司令员,您太客气了。司令员和政委跟我说了,这一次去绥中,我们要积极配合兄弟部队。”
姚哲听石满贵说话,忍不住高看了一下。
这小子会说话。
但话里有话,不好对付。不过姚哲并不在意这些,只要八纵部队配合他拿下归绥就可以。
“姚司令员,你可不要觉得独七团这个番号像是我们八纵的杂牌部队。独七团可是参加过伏击日军大队的战斗,其中有两个团都是伤亡惨重,应该说伤亡过半。原独七团团长栖牲,营连级干部伤亡也非常多。所以我们把伤亡很大的两个团合并起来,成为了新的独七团。独七团的干部,一半是在察北地区开辟根据地,打游击出身的干部。还有一半是我晋察翼一分区教导大队和八纵教导大队出来的干部。”
魏红军给姚哲介绍独七团。
告诉姚哲,八纵没有想过用一些战斗力弱的部队忽悠塞北军分区。相反八纵这一次派出的独七团是打过大仗的精锐部队。
姚哲点头表示理解。
自从准备和八纵合作,姚哲就对于八纵的部队做过了解。特别是察西支队和察北支队的部队,因为自己主要是跟他们合作。
独七团的确不是什么杂牌部队。
不管是干部,还是战士,都有丰富的作战经验。
后面八纵任命曹墨担任察北支队副司令员之后,曹垦在察北支队开启了大训练,提高部队攻坚战能力。
“姚司令员,我们在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剿匪的时候,必须要稳住日伪军和傅作义部。而想要稳住他们,最重要的还是傅作义部。只要我们稳住傅作义部,那么日伪军短时间之内就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影响我们的计划。”
既然要合作,魏红军就开始谈如何合作。
姚哲皱眉道:“以前我们和傅作义部合作非常好。那个时候傅作义部和日伪军正面作战,而我们则是伏击日伪军的后勤。双方合作默契。可惜这两年我们和傅作义部关系冷淡,合作越来越少,反而我们和傅作义部开始彼此警戒。傅作义部新扩编的一些部队,甚至开始袭击我们的根据地。再说之前我们在傅作义部有我们自己的人,但现在他们都离开。此事不好处理。
“姚司令员,我们宴请傅作义如何?”
“你的意思是?”
“傅作义毕竟是名义上绥远的最高指挥,我们宴请他不是很正常。而且我听闻他在五原那边大兴水利,建设方面做的也非常好。这么好的将领,我们和他见见面,取取经,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
姚哲一时之间没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魏红军笑着道:“我们的根据地报纸应该大肆报道傅作义这样的抗日名将。他在绥远主政期间绥远政通人和,他的部队撤到五原这几年,他在五原大兴水利,造福百姓。抗战爆发之后,他在绥远打了那么多胜仗,都值得我们赞扬。再对比一下图锡山,那真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傅作义不仅仅应该主政绥远,更应该主政山西。
姚哲一楞。
不过很快听懂了魏红军的意思。
魏红军这是要玩反间计。
重庆的国民政府和阎锡山不合,双方之间龈不断。甚至一度爆发过中原大战。傅作义是晋绥军系统的将领,天然的和重庆的关系不可能很好。除非傅作义和当年的商震那样和阁锡山闹翻,投奔常凯申。
阎锡山和傅作义有没有矛盾?
也有矛盾。
阎锡山统治山西几十年,山西就是他的后花园,谁也不允许染指。重庆的常凯申不行,他手底下的那些将军更不行。从辛亥革命开始,阎锡山挤走了多少在山西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
如果老老实实听话,阎锡山就会重用你。但如果实力增强,影响到了阎锡山对于山西的控制,阎锡山会千方百计的把你赶走。像商震最后只能是离开山西。
傅作义目前就有这样态势。
主政绥远,已经是一方诸侯。只不过傅作义还需要阎锡山的后勤,无法完全摆脱阎锡山。但如果说阎锡山不忌悼傅作义,那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之前阎锡山也不会极力控制傅作义部队的编制,不让他随意扩军。现在傅作义在绥远,山高皇帝远,自己就发展了大量的部队。手中拥有五六万的部队,加上傅作义能征善战,在绥远立下了赫赫功绩。其他晋绥军部队加起来都没有傅作义部的战果辉煌。
这样能征善战,威望很高的将领,阎锡山怎么可能不忌惮。
同样傅作义对于阎锡山也是不满的。
不说这些年阎锡山一直打压傅作义。光是当初阎锡山枪毙李服,傅作义也是不同意的。因为当时李服膺就是在傅作义麾下作战。
阎锡山枪毙他,未尝没有敲山震虎的意思。
八路军这个时候如果加大和傅作义的联系,甚至高度评价傅作义。就算重庆和阎锡山知道这是八路军故意的,他们也不可能没有反应。
傅作义到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去阎锡山那里解释,一个是直接对八路军开战。
不过傅作义此人虽然是军阀,自己心里也有些小九九。但傅作义这个人还是有一些家国情怀,有一些底线。在目前的绥远,抗战打的如火如茶的时候,他还不至于不顾大局,和八路军大打出手。
再说傅作义主力都在五原地区,除非是绕过包头。
要不然主力部队想要和八路军大打出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顶多就是他手底下的一些部队,和八路军部队发生摩擦。
“这个可以。我会给上面汇报。我们邀请傅作义,还不够级别。贺总他们邀请,才会名正言顺。
以前贺老总和傅作义因为抗日问题谈过很多次。
姚哲想明白了之后,立马是点点头。
只要八路军和傅作义走得近一些,日伪军就绝对不敢动手。因为他们要观察傅作义下一步要做什么。实在是因为在绥远这个地盘上,傅作义部实力最强大。
等到傅作义发现上当,时间都要过去很多。
加上他还需要跟重庆、阎锡山解释,塞北军分区就有足够的时间扫荡土匪,训练部队。再说这种事情傅作义怎么做都是百口莫。
重庆和阎锡山都担心,傅作义和八路军之间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就算是打起来,他们可能也不会完全信任傅作义。谁知道你们打仗,是不是故意演戏。在八纵和塞北军分区讨论下一步合作计划的时候,常凯申在重庆已经开始部署秋季攻势。
“委员长,其他战区的计划都没有问题。可是这豫北战役,时机不合适。之前华北方面军对晋察冀八路军进行大扫荡,当时豫北的36师团也抽调主力参与扫荡。那个时候我们发起豫北战役胜算很大。现在华北方面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已经结束,36师团也回到了新乡。这个时候发动豫北战役,对我们不利。”
何英钦硬着头皮跟常凯申表达自己的看法。
常凯申表情很是严肃。
这段时间常凯申频频给美国政府发电报,表达自己对于史迪威的不满。在重庆常凯申和史迪威之间已经是隔很深。
老蒋专门找了史迪威谈话,但史迪威丝毫不隐满自己的观点。史迪威要建议美国政府,从支援中国的武器弹药当中拨给八路军十万条步枪,以及1000万发子弹。包括一些火炮。
老蒋怎么可能同意。
和史迪威大吵了一架。
史迪威的意思也明显。美国给国军支持,是希望老蒋的部队能够积极抗日,减轻美国的压力。可是老蒋的部队接受那么多好东西,但哪里有一点点主动进攻的想法。
日本人来了,就打一打。打不过就撤退,等日军没有了后勤撤离,那么重新回来。
支援的物资也是如此。
从重庆开始,下面的将军一人分一点,最后到了部队手中就没有多少。美国支持的那些物资,最后都出现在黑市。史迪威对于这些非常痛恨。史迪威最在意的是部队后勤问题。因为他根本不相信国军后勤军官,因为这些人不把后勤贪污一大半,就绝对不会放手。
其实对于史迪威来说,国军战士能不能吃饱饭,老蒋为首的重庆政府怎么样,他都不是很在意。他来到中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监督常凯申抗日,监督国军抗日。只有中国抗战打的越好,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越小。
但常凯申让史迪威很失望。
常凯申现在的态度是等,而不是战。
什么是消极抗日?
这就是消极抗日。手握几百万部队,美国支援的物资源源不断的流入国内。但重庆用这些武器弹药和物资,不停的训练部队。但就是不让这些部队主动出击打击日军。
等待英美打败日军,等待抗战胜利。
这是史迪威不能接受的。
美国要的是中国的抗战为他们减轻压力,而不是让常凯申靠着美国的武器弹药和物资训练自己的部队,还不去打日军。相比起来华北的八路军却是越来越活跃。
打击日军越来越厉害。
所以史迪威才会把目光放在了八路军身上。前,段时间和中共代表伍豪聊天,更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共。当然史迪威这样也有给常凯申施加压力的想法。
不给压力,常凯申的部队磨磨唧唧,一点没有要主动出击的想法。
最后两个人是不欢而散。
但常凯申强力的反对,还是暂时阻止了史迪威的想法。但常凯申知道,如果不做点事情,史迪威这个人一定会再次提出这个事情。
所以老蒋就制定了一份1942年秋季攻势的计划。
包括何英钦现在反对的豫北战役。
常凯申冷哼道:“华北方面军这一次扫荡八路军根据地都漏了底裤,被一群土八路追着打。现在的华北方面军被八路军打的跟狗一样。怎么,我们连痛打落水狗都做不到?难道我们要眼的看着华北成为八路军的?”
第477章 国军秋季攻势
“可是。
何英钦还是想劝劝常凯申。
目前日军兵力缺乏,这个不仅仅是华北方面军这边,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因此国军真的想要秋季攻势,其实很多战区都可以打。
何必秋着华北不放。
豫北地区是只有36师团一个部队,但豫北的交通发达。新乡正好在平汉路,日军调兵非常容易。
“就按照我说的。我们要利用华北方面军还未补充新兵,未恢复元气之时,痛打落水狗。部队进军豫北,然后进入冀南地区。华北绝对不能落入八路军之手。”
八路军带给常凯申无尽的耻辱。
现在只要提起八路军,常凯申就无法冷静。特别是史迪威那种蔑视的语气,让常凯申无法接受。
史迪威讽刺常凯申的时候,只要举例就是晋察冀八路军。
晋察冀八路军已经成为了常凯申的一个梦魔。
所以这一次秋季攻势,他一定要在华北闹出动静来。再说常凯申分析了之前华北方面军和晋察翼八路军之间的战斗,华北方面军拙劣的战斗力,让常凯申都是大吃一惊。
日军已经虚弱到这个地步了?
常凯申相信八路军的战斗力提高了不少。但八路军能够把日伪军打的如此稀里哗啦,常凯申判断,还是因为日军本身的战斗力下降。华北方面军都沦落到这种地步,常凯申当然不想放弃这样的好机会。
常凯申计算过自己手中的兵力。
解决战斗力严重下降,甚至兵力严重不足的日军一个三联队师团还不是手到擒来。所以他才会如此坚持豫北战役。
既然常凯申如此坚持,何英钦也没有继续反对。
1942年在常凯申亲自领导之下,轰轰烈烈的秋季攻势开始。
常凯申前前后后调动了110多万人。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