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17章

作者:随遇而安

因为八路军这边,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不过大家都是征战多年的将军,虽然开始有些惊的,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战场上见过的事情多了去了。魏红军继续道:道“这个事情看起来是偶发的事情,但我们不能不重视。因为现在日军兵源质量这么差,部队战斗力下滑速度这么快。谁知道突然什么时候日本就顶不住宣布投降。到时候我八路军区域内这么多日军,这么多日本侨民。包括我们部队进入东北,在东北开辟根据地。东北地区的日军和日本侨民就更多。到时候我们要怎么处理这么多的日军和日本侨民?如果不能提前制定一个计划,那么前线很多干部都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要怎么处理那么多投降的日军和日本侨民。稍微不注意,就还会发生这种事情。一些伪军跟着日本人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日本人一旦投降,他们为了纳投名状,必然会杀掉日军、日本侨民来证明。只有我们提早有了政策,安置那些投降日军和日本侨民,才能够杜绝发生这种事情。”

“你继续说,要怎么安置这么多日本人?”

“各位首长,这就是我今天交这份报告的原因。这么多日本人,总不能要求我们白白养着他们。我们是不虐待俘虏,要优待俘虏。但也不能说我们饿肚子,养着这么多日本人。我听闻在中国的日本人有几百万人,我们哪里养得起他们。所以我的建议是,那些日本开拓团不就是来我国种地的吗?就让他们种地,让他们去开荒。自己动手,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现在八路军这边的日本侨民是越来越多。

像绥远、察哈尔、热河地区,都有大量的日本侨民。八路军自己的生活都不好,哪里有更多的东西养活他们。可是让他们在外面自生自灭也不是一个事情。

到时候这些日本侨民成了强盗怎么办?

一旦任何人,你要是把他逼入绝境,那么这些人什么事情都会干。

又或者中国百姓看到日本侨民,抢劫他们,甚至抢日本女人,到时候怎么处理。一个人要是抢了一次东西尝到了甜头之后,以后就很难收手。

魏红军可不希望根据地之内朴实的老百姓,尝到抢东西的甜头,抢女人的甜头,以后变成一个士匪。到时候根据地内部就会混乱,甚至会败坏风气。

所以这些日本侨民必须要管理起来。

那能怎么办?

当然是让他们去开荒。划一个地盘给他们,让他们开荒。种出粮食,自己养活自己。等以后他们被遣返,那么他们开荒的土地就是国家的。

除了开荒,还可以让他们去修路,再不行去挖矿也可以。只要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行。

“后面的呢?”

“后面也是我重点想要说的地方。赤峰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处理日本侨民档案的时候,我发现其中有不少技术人才。有的是医生护士,有的是矿场技术人员。各位首长,我们的革命胜利,接下来就是建设国家。建设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我国是农民居多的农业国家,普遍文盲的国家,哪里有那么多技术人员。就算是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但和全国建设相比,这样的技术人才还是少之又少。不说革命胜利之后,以后如果我们和老蒋发生战争,到时候怎么办。现在的技术人才普遍都在老蒋那边。我们的根据地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人才就更缺之。而日本人进入我国,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为了掠夺我们的资源,在我国建立了很多工厂,工厂的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自己担任。这些技术人才我们当然要留下,让他们为我们干活。而我们的工人可以在他们身边,学习他们的技术。这样一个培养两个,两个培养四个,四个培养八个。

几年之内我们就能够拥有数量不菲的,我们自己的技术人员。所以我希望军区能够组建一个专门甄别日本侨民的部门,专门甄别他们的身份。如果他们当中有我们需要的技术人员,就要把他们留下来。

他们在中国做了这么多的坏事,劳动改造一下,就是他们减轻罪孽最好的方式。”

新中国需要工业发展。

而工业发展就需要技术人才。

现在中国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的大学生才十来万人。而且这十来万人当中,大部分又都是文科类学生。

可以说新中国的工业发展,是极其缺乏人才的。不仅仅是干部队伍当中缺乏工业人才,工厂的技术工人也是非常缺乏。现在的中国,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弄出大规模技术人才的,只有日本侨民这里。

日本人进入中国,把原来中国很多工厂吞并自己也设立了很多工厂。包括在东北的大型水力发电厂。他们建设工厂,建设这种大型工程,都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工程师。

美国人可以从德国纳粹那边抢走科学家,甚至连日本中共实验的人都包庇带回美国。中国甄别一些日本工程师,技术人员自己用有何不可。

而且魏红军更看重的是,这些日本技术人员可以帮忙培养中国的技术人员。现在离全国解放还有几年时间。如果利用好了这几年时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晋察冀说不定可以给新中国增加几千几万的技术人才。不要小看一点点的积累,这一点点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越滚越大,最后成为大雪球。

“还有像日本医生护士。还在八纵的时候,纵队就成立过察南医科学校。但几年下来培养的医生数量非常少,水平也是比较有限。但日本这边不一样。不管是日军自己的医院,还是日军在地方征用的医院,甚至专门给日本侨民看病的医院,都有大量的日本医生和日本护士。这些人就应该截留下来,让他们为我们工作。在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之,前,留下他们对我们最有利。

“嗯。”

聂帅点头。

其实八路军部队已经截留了一些技术人才。

但都是碰到了就留下。

并没有说有计划的截留这些人才。现在魏红军这么一说,这就成为了一项专门工作。专门甄别日本侨民当中的技术人才。这个军区还真是没有计划。

但听魏红军这么一分析,这个事情的确是应该提上日程。

如果能够从几百万日军和日本侨民当中,甄别出几千技术人才,几千医生护士,或者有几万人,那么就更好。如果八路军自己培养这些人才,不知道需要何年何月。

魏红军继续道:“除了这些,还有日军当中的些人才。他们的飞行员、炮兵人才,我们也应该酌留下。以后我们会组建自己的飞机部队,组建自己的炮兵部队。但我们自己没有这样的人才。我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搞到这方面人才的,也只有从,日军这边下手。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日军部队当中的汽车兵这种技术兵种,可以留下来给我们培养汽车兵。应该说只要是技术兵种,我们都应该尽量的留下。因为任何的技术兵种,我们八路军都缺乏,我们国家都缺乏。”

对于现在的八路军来说,只要是技术兵种,那都是必须要留下来。

像汽车兵。

现在的汽车兵可不是五六十年后的那些司机。

那个时候开车的,只要学习一段时间会开车就可以。车坏了打个电话让人过来拖走修理。

但现在不一样。

现在开车的,你必须要学会修车。

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之内都是如此。开汽车就要学会修汽车,一般的小毛病都要自己解决。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汽车兵就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兵种。

未来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需要成上万的汽车兵。解放之后,更是需要数不清楚会开车的。

“这些我们知道了。你先回去,准备明天的会议。”

“是。”

魏红军离开之后,聂帅道:“你们怎么看?”

“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日军和日本侨民这边人才应该不少。我们是应该组建一个部门,专门甄别这些日本人当中的人才。现在我们缺人才,有些重要的技术岗位上,先用这些日本技术人才顶上去,是一个好办法。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准备,那么后面很有可能会手忙脚乱。

“嗯。”

聂帅点头。

跟罗起容道:“老罗,这个事情还是需要你们政治部牵头。组建一个甄别部门,需要派遣政治过硬,同时也懂一些这方面工作的人过去。

“好。”

罗起容同意聂帅的想法。

不过很快道:“司令员,这个不仅仅是我们晋察如此,其他军区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你看我们是不是召开晋察冀中央局会议,把这个事情形成文件交给中央审核一下。”

“说得对。这个不是我们晋察冀一家的事情。”

第563章 规劝杨全武

魏红军从聂帅这边离开之后,先是回到冀热察军区这边。

冀热察军区不少高级将领都在这里。制定一份大致的作战计划,明天要给军区审核。这是按照军区的命令,制定一份如何歼灭热河的日伪军。魏红军参与计划的制定,其实冀热察这边的计划是比较简单的。

赤峰战役结束之后,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已经断了热河和东北之间的通道。没有了东北日军的支持之后,热河的日伪军已经是无根飘萍。

什么都缺。

缺后勤物资,缺武器弹药。热河的日伪军本来战斗力就差,现在就更没有机会。

所以制定计划还是比较容易。

其实冀热察军区也好,冀热辽军区也好,本来就都有计划。现在只不过完善一些,符合中央要求全面转入战略反攻精神。

等大致的计划出来之后,魏红军就抽时间专门过去找杨全武。杨全武看到魏红军过来很意外,不过倒是很开心。毕竟现在的魏红军军中和党内级别都跟了上来。自己自手底下出来了这样的人物,怎么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红军,有什么事情?”

“老首长,你今天说的影响很不好。”

“我就随便说说。”

杨全武摆摆手。

毫不在意。

魏红军看杨全武这样,忍不住道:“你今天没看聂司令员都发了脾气。要不是罗副政委出面,今天这个事情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过去的。

“就是一时嘴快。”

“老首长,你是没去延安,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也幸亏没去延安,要不然当时会议上你就是靶子。”

“一些人就喜欢无中生有。你在延安做得好,对那些人就不能客气。有人竟然想给我们扣上路线错误,也是好笑。他也不看看他自己发展的根据地都成啥样子,也敢说我们晋察冀有路线错误。要是我们晋察冀有路线错误,能有现在的发展。一些小人恶意中伤,不用在意。”

杨全武听魏红军说起延安的事情,他就非常恼怒。

特别是路线错误。

杨全武是晋察冀一等一的战将,晋察一半的地盘都是当时一分区打出来的。在晋察翼除了帅之外,杨全武是晋察最代表性的将领。这要是聂帅被扣上路线错误,等于是晋察冀军区在错误的路线之下发展的。到时候他们这些跟着聂帅打下晋察冀军区的干部,那是什么错误。

这种帽子一旦戴上,那以后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整个晋察冀干部都要背历史包狱。可以说延安的事情传到了晋察冀,晋察冀干部都是愤愤不平。

所以杨全武对于魏红军很支持。

因为魏红军在延安极力维护聂帅,极力为晋察冀辩护。甚至为了聂帅,和一些级别比较高的干部都发生了冲突。在杨全武看来,就应该要如此。

这才是自己带出来的兵。要是魏红军去了延安,被那样的情况吓倒,不为聂帅挡枪,那么杨全武就会看不起魏红军。好在魏红军敢于站出来。

因此比以前更欣赏魏红军。

魏红军看到杨全武没听进去自己说的意思,所以道:“老首长,我说的不是这个事情。我们晋察的发展有目共睹,不是个别人想要扣帽子就能够成功的。如果有人硬要给我们扣帽子,我们所有的,晋察翼干部都不会同意。我说的是你。你可能不清楚,当时多少人是冲着你来的。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上面还是聂司令员为你打掩护,但你有考虑过以后的事情吗?你在会议上说的那些话如果传出去,你身上就又多了一个罪名。”

“红军,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杨全武摆摆手。

不在意的道:“红军,我们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刚刚开辟根据地的时候是什么情况,你我都知道。那个时候日军多么强大,你我心里都有数。我们都是带兵打仗的,这可是容不得一丝一毫大意的事情。带兵打仗的人稍微不注意就是大事情,牺牲的就是同志们的性命。在敌后发展,谁能够打胜仗,谁能够扩大根据地,发展根据地,那就是我们需要的干部。如果做不到这些,趋早把位置让出来。这不仅是识趣,也是为革命负责,为同志们的性命负责。没能力就不要占着位置,不称职的干部,带来的后果就是牺牲。以前是这样,以后更是这样。这仗打的是越来越大,没能力还占着位置那就是犯罪。一个个跟我讲资历,干部安排稍微不满意,就跟组织要求这个要求那个。是老革命又如何,老红军又如何。在我这里能力不够,那就滚蛋。不就是骂我几句,我又不怕。

杨全武对这些事情看得很开。

在杨全武看来,带兵打仗哪有那么多扯淡东西。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老实一点。是老革命,老红军又怎么样。资历深又如何,能力不够就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可是老革命、老红军不理解。

他们很多人认为凭什么你杨全武说我能力不足,那就能力不足。凭什么那些后加入革命的,爬的比自己还快。所以他们就跟杨全武表达不满。

但杨全武是什么人。

真的是“独断专行”的人物。在一分区一直是说一不二的。你越是跟杨全武较劲,杨全武越是不给你机会。最后这些人去聂帅那里告状。都是聂帅帮忙安抚。

不过再怎么安抚,聂帅也不可能为了他们真的动杨全武的位置。

魏红军真是觉得无奈。

很多人是能力不足以担任更大的责任,但他们毕竟是老革命、老红军出身。他们的领导、战友,甚至老部下都很多。杨全武就算不用他们,也应该安抚他们。

而不是脾气太大,把他们直接赶走。这一下得罪多少人,名声直接就臭了。不要说在晋察冀军区内部,就连八路军其他军区,都知道杨全武这个人独断专行,容不下人。容不下人,团结不了人,对于一个高级干部来说并不是好听的名声。

“老首长,以后我们和老蒋打仗。我们晋察翼组建和国军集团军这种几万人、十万人的兵团,那么这个部队的司令员,你认为谁能够担任。

杨全武听到这个立马来了精神。

很是自信的道:“你说应该是谁能够担任。”

在晋察冀功劳最大的是谁?

有资历、有战功,能够接任这个位置的能有谁。

可以说在晋察冀舍杨全武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