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29章

作者:随遇而安

这一点我要进行批评。”

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和夏侯文见面谈话。

夏侯文太重视军队的事情。

放松了对于根据地建设的问题。当然魏红军也可以理解,毕竟通辽根据地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更是冀热察军区新开辟的根据地。

加上通辽根据地是冀热察军区进军东北的一个跳板。作为被日军统治多年的地区,日伪军的实力是很强的。

所以重视军队工作是没有问题的。

但正因为他把太多精力放在军队是,忽视了地方问题,奈曼旗这边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要不然以夏侯文的根据地建设经验,不至于发生这么这么多的问题。

“政委,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根据地建设上。

“像团结蒙古上层的开明人士,这个工作不应该是蒙古工作队他们做,而应该是你亲自出面做。

蒙古工作队出面做这种工作,会让广大的蒙古百姓觉得我们的工作队和蒙古地主是一伙的。他们怎么可能会相信我们?而且他们和蒙古地主接触多,让我们的汉族干部也会不满意,认为他们不是八路军工作队。这样会更进一步产生民族矛盾,让那些蒙汉地主高兴。你要停止蒙古工作队大规模的做蒙古上层开明人士的行动。我们的蒙古工作队更多的是要和广大的蒙古牧民接触,去做他们的工作。

“是,政委。”

“特别是格力僧活佛的工作,需要你亲自出面。我们想要在蒙古部落开展工作,就需要得到格力僧活佛的支持。这个工作你应该第一时间就间要做。”

“政委,是我的错误。”

“夏侯文同志,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这一次出现问题,也有我的责任。我虽然给你安排了干部队伍,但在军队干部的配置上,还是薄弱了一些。

所以让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军队这边。

魏红军欣赏夏侯文。

所以批评的同时,也会安抚他。

“我回去之后,很快就会给你们东北支队一个答案。看看是不是有必要给你们东北支队增加部队,增加东北支队的实力。”

“政委,我认为这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大胆的往东北发展。只要我们不去进攻东北重要地方,重要交通线,一些县城被我们打下来,我相信关东军也不会从前线抽调部队回来。只要我们投入足够的部队和工作人员,那么一年之内我们必然能够在东北开辟出大片的根据地。”

魏红军点头。

夏侯文对于局势的判断,魏红军还是比较信任的。现在的关东军的确是不太可能因为有一些八路军部队在东北活动,就从中苏边境抽调主力回来扫荡八路军部队。

顶多就是从现有的部队当中抽调。

这的确是往东北进军的好机会。

“你等我消息。”

魏红军很快从奈曼旗回来,立即召开了军区党委会。

现在中央做出了决定,军区开始支持,冀热察军区当然也要跟着重视起来。

魏红军把自己这一次在奈曼旗看到的情况,还有自己处理的过程,对党委会做了一个汇报。接着就是开始谈夏侯候文说的事情。

加强东北支队的实力,全力往东北发展。

王秋云看着地图道:“125师团、138师团、148师团,也就三万多部队。而且还是刚刚组建的,一大半都是补充的新兵。关东军都没落成这个样子了。”

对于八路军来说,这真的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以前提起关东军,那就是一个庞然大物。谁能够想到几年之内,关东军都成了这个样子。

王秋云自己都不敢置信。

那可是长春。

不要看长春在后世只是弱二线城市,或者说整个东北的城市都开始没落。但这个年代的长春,那可是一等一的重要城市。关东军司令部目前就在长春。

可是这么重要的长春,周边只有三个新组建的师团。

这三个师团当中,148师团驻扎在长春,其他125师团在通化,138师团在四平。也就是说长春周围那么大的地盘里面,日军只有这么三个师团。

当然这边还有一些独立警备队、独立守备队这样番号的部队。但就算是加上这些部队,长春地区的兵力依旧是非常薄弱的。

这三个师团的战斗力,加起来不要说比不上七七事变时候的常备师团,就是后面组建的三联队编制的师团都比不上。早期的独立混成旅团冲上去,都能够轻松解决目前在长春周围的这些所谓师团。

目前关东军新组建的这些师团,基层军官基本上都是短期的那种军官培训团培养出来的。和以前那种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的军官完全不能相比。

至于兵源就更不用说。

都是在开拓团“抓壮丁”组建的。

“司令员、政委,从我们现在得到的情报来看,现在的关东军部队总共也就22个师团。大部分都在中苏边境,其他地方加上目前在热河的29师团,在河南的71师团,总共也不过8个师团。其中29师团现在没剩下多少部队,71师团回不到东北。

其他119师团在通辽、白城,三个师团在长春周围,还有两个师团在沈阳这边。也就是说广衰的东北地区,比河北、山东要大得多的东北地区,日军部队就没有几个。从军事上来说,的确是往东北发展的好机会。

徐罗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东北很大。

就算不把黑龙江这个人烟稀少的省份算进去,光是吉林和辽宁面积就和河北、山东差不多。如果把黑龙江地区的哈尔滨(这个时候哈尔滨还是属于吉林)加起来,那就超过河北、山东。

但现在关东军在吉林、辽宁、哈尔滨一带的实力来说,远远比不上几年前华北方面军在河北的实力。当时面对那么强大的华北方面军,晋察冀军区都能够发展起来。

现在的东北地区,关东军的控制力已经很差。

是一个好机会。

王秋云点头。从军事上,现在的确是好机会。

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都有足够的实力往东北发展。

“老魏,你的意思呢?”

“我认为夏侯文同志的建议还是很有道理的。

目前我们在热河的情况很顺利,热河的日伪军是我们的囊中之物。就这一个月之内,光是选择反正的伪军、伪警察就超过千人。还有其他部队也开始和我们联系。日伪军现在缺少弹药不说,而且还缺少粮食,到了冬天他们还会缺少冬衣。我看半年到八个月之内解决热河日伪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我们军区这么多部队全都挤在热河,的确是一种浪费。”

“拿下热河日伪军的确是比想象当中容易。”

王秋云点头。

热河这边的情况比想象当中还要顺利。

日伪军,特别是伪军部队比想象当中还要容易解决。知道目前热河情况不好的伪军部队,甚至有些都选择杀死部队当中的日军顾问。

然后选择反正。

还有很多伪军部队也和八路军联系,谈起义的条件。

当然目前最让热河日伪军关注的是承德的情况。自从冀热察军区打下了赤峰之后,冀热辽军区也已经开启了承德战役。他们也是利用“没良心炮”,把承德外围阵地轰了个稀巴烂。

整个热河的日伪军,主力就盘踞在承德和赤峰。

一日冀热辽挺进军拿下承德,到时候热河的日伪军就彻底失去了主心骨。看邓国的样子,承德的问题不会拖太长时间。所以翼热察军区都认为热河的问题的确是比想象当中简单。

“所以我支持夏侯文同志。现在的关东军部队,主要敌人就是苏军。苏军目前屯兵百万在中苏边境,对于日军来说这是最大的威胁。关东军不停的抽调部队南下,现在关东军手中已经没有什么主力师团,都是新组建不久的师团。关东军凭借着这种师团,哪里还敢抽调部队。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大胆的进军东北,去东北最广大的农村。摧毁日伪军在东北农村的伪政权,在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

以后一旦有机会,就开始攻占城市。”

“你觉得派哪支部队合适?派多少部队合适?”

“我的想法是派出两个团的部队。而且应该派出精兵强将,在军事上帮助夏侯文同志。好让夏侯文同志可以从繁的军事工作当中走出来,更多的负责根据地问题。选择的话,一个是第九旅的40团,一个是特务旅的特务一团。让蔡德宝同志担任东北支队第一副司令员,姜鹤白同志担任第二副司令员,康水同志担任第三副司令员兼任东北支队参谋长。”

此次会议之后,冀热察军区支持夏侯文的建议。

重组东北支队。

给东北支队增加两个团,一个是40团,一个是特务一团,人数超过5000人。夏侯文担任东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蔡德宝担任第一副司令员,也是夏侯文不在的时候担任东北支队军事领导人。

往下就是姜鹤白带人第二副司令员,康水担任第三副司令员兼东北支队参谋长。

吴平山担任东北支队副政委。

第580章 临时东北局的成立

中央政治局确定东北方案之后,对于冀热辽军区、冀热察军区进军东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中共可不是国民党。

常凯申说的话,到了下面都没什么用。重庆制定的政策,到了地方根本没几个人听。相比起来现在的中共效率方面是非常快的。政治局会议,可不是随便乱开的。

说要支持东北方略,就肯定会大力支持。

先是晋察冀这边,大量的武器弹药分配给了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同时大量的蒙古族干部支援冀热察军区,主要是派到通辽周围工作。

除了民族干部之外,晋察冀这边培养的干部,也是优先支持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

光是晋察冀军区的支持,那就不是小事情。

因为现在的晋察冀实力已经是很强大。

但很快中央那边也开始有了动作。一批一批的干部,在中央的协调之下开始来到翼热辽军区和翼热察军区。这些干部的目的地就是东北。

他们都是通过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慢慢的渗透进东北,在东北开辟根据地。

包括开始去东北建立新的交通站。

不过他们来到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之后,并不是直接进入东北。反而是先在翼热察军区和翼热辽军区一段时间,甚至很多人留在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工作。反而是冀热察军区和冀热察军区的干部源源不断的进入东北。

像冀热辽军区,一次性往东北派遣了1000多名工作人员。主要是去农村、矿场这些地方,为部队进军东北做一个前站。这个时候东北出身的干部也是大量的集中起来。

因为进军东北,需要这些东北籍干部。

魏红军这边也是如此。

从老根据地抽调大批的干部,同时从察南干部学校抽调几百名学生,从通辽开始进入东北。

结果东北这边的局势发展很快。

邓国派遣的部队,在朝阳接连打了两仗,歼灭日伪军一千多人。看起来不是很多,但直接打通了朝阳这边的通道。关东军防卫军倒是很想要堵住朝阳,可惜他们他的防线一捕就破。

结果冀热辽军区这边不少部队开始通过朝阳进入东北。

而冀热察军区这边也是一样。

随着重组东北支队之后,东北支队的兵力陡然增加很多。夏侯文进入通辽一个来月,就把原来的东北支队扩编起来,人数超过2000人。现在又有两个团的部队进入通辽,东北支队的人数超过7000人。东北支队的兵力增加之后,通辽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夏侯文制定的战略就是,东北支队的发展不刺激关东军。

也就是不去直接威胁通辽和白城。

不和关东军主力部队作战,主要是解决伪满军、伪蒙军、伪警察这些部队。

夏侯文制定大战略,至于具体作战,夏侯文就不再关注。夏侯文听了魏红军的劝告,把具体作战交给了蔡德宝他们。他本人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开辟根据地、建设根据地、巩固根据地上。

蔡德宝是一员良将。

和姜鹤白、康水他们联合起来,短时间之内就控制了通大部分县。那些伪满军、伪蒙军、伪警察哪里是蔡德宝的对手。几乎是横扫了整个通辽地区。

而且不仅有工作人员开始渗透东北,小部队也开始进入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