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30章

作者:随遇而安

双辽、松原、四平一带都有人在活动。

这些小部队进入农村之后,开始打击伪满军、伪警察、汉奸,然后扩张根据地,扩编部队。

夏侯文沉下心来建设根据地之后,通辽地区的减租减息工作开展的非常顺利。特别是蒙古牧民那边,他们第一次知道,他们也有权利。

蒙古部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还处于半奴隶制半封建制。

夏侯文他们这些干部推行减租减息,同时废除奴隶制,让很多蒙古牧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也是个人。结果蒙古牧民参军热情大涨。

夏侯文在通辽组建一个独立旅,就是地方部队,人数大约3000人。结果蒙古牧民参军的人数就超过1000人。所以夏侯文跟军区申请一批战马,想要在通辽组建一个骑兵团。

“东北局势发展很快。”

接到了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的报告,书记处立马开了一个短会。

虽然想过现在是进军东北的好机会,所以政治,局才会制定进军东北的战略。但中央也没有想到局势发展这么快。关东军不仅被抽调去太平洋战场,直接和美军打仗。而且还有不少调回本土,要守卫本土。

而且在东南亚战场上,在缅甸战场上,日军的情况也越来越差。

可以说现在的日本是四面危机。

关东军的实力,从1943年开始急速下滑。到了1944年年未的时候,都已经是不敢看的地步。

伪满军、伪警察,一个比一个精明。

看出了目前关东军快要不行了。因此他们做事情,也没有以前那么积极。要是跟以前一样,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哪里敢往东北派遣那么多工作人员。

正因为这些伪满军、伪警察工作越来越应付,所以才有机会往东北派人。

虽然还没有完全大规模的进入东北,但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派遣东北的工作人员超过2000人。而且两个军区以小分队的模式,往东北派遣了几十支部队。

对于八路军这些动作,关东军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只是日军宪兵、特高科这些人率领伪满军、伪警察扫荡八路军小部队。不过伪满军、伪警察表现一般,几次扫荡都没有成功。看到进入东北的八路军小部队战斗力强大,关东军开始给开拓团发放武器。开拓团当年本身就是武装乡民,用武力驱逐了东北农民。

现在关东军希望开拓团能够发挥十年前的作用。

用武力保护东北农村。

但现在已经不是九一八事变初期的时候。开拓团没有了十多年前那种锐气,安稳的生活磨平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当然开拓团人多,派过去的小分队也是不愿意触碰人多的开拓团。一般选择的都是没有多少开拓团的农村。

夏侯文的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避开强敌,在东北最薄弱的地方发展根据地。

所以冀热察军区这边,越来越多的部队进入双辽、松原、四平一带开始开辟农村根据地。

“现在到了派遣一些干部去实际负责东北战略的时候。我提议成立临时东北中央局,和冀热察军区、冀热辽军区合作,推进东北工作。”

这一点自从上一次书记处会议,政治局会议之后,这一点已经确定。

东北是重要的战略支撑点。

前期的开拓冀热辽军区和冀热察军区可以负责,但当翼热辽军区和翼热察军区的部队有了基础之后,情况就不一样。需要中央派人去全权负责东北的事情。

“老毛,东北重要,而且不是一般的重要。只要我们以后能够控制东北,那么我们的革命就能够胜利。我看现在的情况,要么是彭珍同志去,要么是陈运同志过去。

总司令开口。

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耕地多,同时又是国共两党目前都没有多少基础的地方。谁先控制东北,谁就能够在未来占据优势。甚至可以说一个东北,比整个华北都重要。有了东北就有了最稳固的后方,以后怎么都能够打出来。

所以东北这么重要的地方,肯定是需要高级别的干部去坐镇。

一般的中央委员都不够资格。

所以总司令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

两个人都是此次七大政治局委员,同样都是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珍目前是组织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在七大上也是主要汇报城市工作的问题。陈运目前主要负责陕甘宁地区的财政工作,保障整个陕甘宁地区的后勤。

两个人在党内地位都非常高。

陈运同志不用说,红军时期就一直是党内高层领导人。彭珍同志是修养在华北最得力的干将,此次七大当中他是晋察冀代表团团长,聂帅是副团长。随着修养同志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彭珍同志的地位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东北战略一旦成功,东北必然会成为中共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大区。

所以谁去负责东北,一旦出了成绩,那就真的了不得。在党内、军内、地方当中,各方面都会有巨大的提升。当然能够去东北负责的,必定是级别很高的干部。

所以总司令才说出了陈运和彭珍两个人。

“我看是不是彭珍同志更适合一些。彭珍同志一直负责城工部的工作,东北重要城市那么多。彭珍同志过去,适合以后接收东北的那些城市。而且彭珍同志早年担任晋察翼分局书记,和晋察冀军区有很深的渊源,可以和晋察翼下面的部队配合。

修养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东北现在的那些城市,放在全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以后接管这些城市,当然需要派遣一名懂得城市管理的干部。彭珍正是常年负责城市工作的。

“我认为相比起接收城市,东北工作的重点一个是前期的开辟根据地,另外一个是以后一旦苏联红军真的进攻关东军,到时候我们和苏军会在哈尔滨,或者是长春地区碰面。必须要有干部和他们协调。陈运同志在苏联工作过,熟悉苏联的情况。适合到时候和苏联红军协调。城市工作可以等到我们拿下东北城市的时候,再派人过去也不迟。”

任培国开口支持陈运。

彭珍虽然担任过晋察冀分局书记,但他主要是负责晋察冀地方党委的发展工作,和晋察冀军区这边关系不大。未来东北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一旦苏联红军真的进攻东北,到时候双方如何协调。

陈运更合适。

伍豪本来是不想说,选谁他都没有意见。

但听到任培国推荐陈运,他也是接上道:“我也认为陈运同志比较适合。

主席没有立即说话。

想了一会道:“陈运同志的确适合。

书记处书记五个人当中,有三个人都认为陈运合适。因此很快书记处有了决定,那就是任命陈运担任临时东北中央局书记。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开辟东北根据地的,都是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而且就算我们成立了临时东北局,但具体工作还需要倚重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中央是不是可以让翼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干部也进入临时东北局。这样也有助于协调临时东北局和冀热察军区、冀热辽军区。”

任培国开口。

中央成立临时东北局,但对于临时东北局在军队方面、干部方面的支持是有限的。临时东北局去了东北,还是要依靠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支持。

所以如何协调是一个问题。

主席道:“这个简单。可以让邓国同志和魏红军同志担任临时东北局的副书记,同时任命邓国同志和王秋云同志担任临时东北军区副司令员,魏红军同志担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不过这只是临时的一种任命,他们目前阶段依旧是晋察翼的干部。

这主要是为了协调东北局和冀热察军区、冀热辽军区的工作。”

主席不是那种在人事关系上墨守成规的。

历史上林帅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担任东北局书记,陈运、彭珍、高刚、张文天这些政治局委员反而是副书记。还有在华东野战军,大力提拔粟大将担任军事指挥。这都是非常规的提拔。

但效果很好。

这一次也是如此。

现在的东北根据地的开辟,就是冀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负责的。前面的基础是这两个军区打下的,后面的发展也需要这两个军区的支持。所以主席直接打破常规。

让魏红军和邓国担任临时东北局副书记,王秋云和邓国担任临时东北军区副司令员,魏红军担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虽然这是临时任命,而且他们依旧是晋察冀干部,但这也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任命。

新成立的东北局虽然是临时性质的机构,但该有的配置还是要有的。

1944年9月17日,政治局召开会议,为了东北战略的实施,正式成立临时东北局。接着确定临时东北局的人员名单。陈运同志担任临时东北局书记,乌兰福同志、谭正同志、邓国同志、魏红军同志担任东北局副书记,林峰同志和吴修全同志担任东北局委员。这份名单算是照顾了方方面面。

乌兰福同志是蒙古族干部,之前负责绥远地区地方工作。这一次进军东北,有很多蒙古部落,也有很多蒙古干部。所以中央专门派遣乌兰福同志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处理这里的民族问题。

谭正同志是秋收起义出身,从井冈山走下来的,政工系统的重要干部。邓国和魏红军、王秋云三个人是代表冀热察军区、冀热辽军区,再进一步说是代表目前在东北的军队。

吴修全同志是曾经李德的翻译,很多人只知道这一点。但其实吴修全是在苏联读了军校,在中央苏区作战勇猛。遵义会议之后还担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

林峰同志是黑龙江人,抗战之前担任过北平、天津等地地下党市委书记,抗战爆发之后一直在北方局工作,一度担任修养同志的秘书工作。

书记处决定陈运同志担任东北局书记,否决了彭珍同志。因此林峰同志作为北方局代表,同时作为黑龙江人,担任了东北局委员。

同时政治局决定成立临时东北军区。

陈运同志担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乌兰福同志、邓国同志、王秋云同志担任副司令员,谭正同志和魏红军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林峰同志担任政治部主任,吴修全同志担任参谋长。

当然现在不管是东北军还是东北军区都是空架子。

需要他们去晋察翼和晋察翼中央局,还有翼热辽军区、冀热察军区那边协调。

第581章 抗日版让开大路

政治局有了决定之后,陈运他们立即离开延安。

通过晋绥军区、察绥军区,进入了张家口。他们先是跟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主要是和聂帅、罗起容碰面商,讨论如何开辟东北根据地。毕竟所谓的临时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完全是啥也没有。除了陈运他们东北局干部之外,中央就给他们不到一百人的干部队伍。不少都是中央党校和抗大的学生。

整体来说就是一个空架子。

东北有多大,真正的东北局和东北军区需要的干部,那是数以万计,甚至数以十万计。中央给他们的那点干部,也就能够让东北局可以运转,其他的啥也干不了。

临时东北局想要在东北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协调。

他们必须要得到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的支持。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那么东北战略就是空中楼阁。虽然他们是带着中央的命令。

但中央也不会啥都管。

临时东北局如何发展,东北军区如何发展,那就要看陈运他们这些东北局干部的能力。如果他们没有能力和晋察翼中央局协调,最后没能够得到多少支持,那么中央就会换人,换一个干部过来实施,东北战略。虽然他在党内地位高,但没有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的支持,其实啥也做不下去。就,算是有中央的命令,晋察冀军区稍微拖个后腿,事情就办不下去。

因为晋察冀是地方实力派。

可能大家觉得都是八路军,应该心往一处使。

中央既然决定开辟东北,那么下面的各个部队必须要遵守。但现实情况远比想象当中复杂。成立临时东北局,现在陈运手中根本没有干部。成立东北军区,东北军区手中同样没有部队。

最后都要从晋察冀这边想办法。

其实就是带走大量的晋察冀干部和军队。这可是直接伤害晋察冀利益的事情,晋察冀军区怎么可能痛快的答应。所以这就要看陈运的协调能力。力你要是有能力协调,最后得到晋察翼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的大力支持,带走足够的军队和地方干部,那么这是你的本事。因为中央现在给了你机会,你要是抓住了,那么对于以后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作用。陈运本身就是政治局委员,要是东北的事情做好了,未来成为常委都没有问题。

聂帅之前是115师副师长,晋察冀开局也不是那么顺利。但正因为聂帅开辟晋察冀根据地功劳甚大。结果七大上不仅成为了政治局委员,还成为了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党内、军内地位迅速上升。

魏红军也是如此。

就是靠着在抗战七年的功绩,从红军时期一个营级干部,现在都成为了二级军区的政委,边区区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委员,临时东北局副书记。

党内地位直追那些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干部们。

不过同样中央给了你机会,你要是把握不住,那只能是说明你能力不足。

就像是肖子敬。

给了你一个机会,你没有把握住。结果调回后方,一直在延安待着。

陈运别看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但要是开辟东北根据地不利,也只能是灰溜溜离开。

所以来到了张家口之后,陈运行事很低调。一段时间之内主要是了解目前晋察翼的情况。

当然重点了解翼热察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情况。在张家口待了半个来月,和聂帅、程志华、罗起容他们几次讨论,就是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之后他先是去了冀东,去见冀热辽军区司令员邓国。

陈运此次来晋察冀,姿态放的非常低。